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放射学实践杂志

放射学实践

放射学实践杂志

Radiologic Practice 방사학실천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影响因子: 1.0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0313
  • 国内刊号: 42-120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12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同济医院《放射学实践》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郭俊渊 胡道予 Paul Gerhardt(德国)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孤立性胸膜纤维瘤一例

    作者:崔鹏;卢再鸣;杜小丽;艾熙婷;郭启勇

    病例资料 患者,男,31岁,7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胸部疼痛,性质为钝痛,间断发作;无气短,无咳嗽、咳痰,无咳血.出现胸痛症状7个月来无明显加重,饮食较差,睡眠、大小便正常,近期消瘦3公斤.体检:生命体征平稳,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双肺呼吸音清晰.

  • 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伴腹膜后肿块一例

    作者:徐勋华;张雪松;王夏武

    病例资料 患者,男,60岁,左腹股沟区渐进性肿块40余年,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麻木伴肿胀,无疼痛,无肢体活动受限,1个月前B超检查提示左侧盆腔及左侧腹股沟区肿物,未予特殊处理,渐感上述症状加重.患者发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差,大小便少,体力、体重正常.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否认手术、过敏史.查体:T36.5℃;P 80次/分;R 19次/分;BP140/90 mmHg;神清,精神可.左侧盆腔及腹股沟区可触及大小分别为5 cm×7 cm×3 cm及6 cm×5 cm×5 cm肿块,边界清,活动欠佳.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术前诊断:腹膜后肿瘤.

  • 少见硬化型尤文氏肉瘤误诊为慢性骨髓炎一例

    作者:赵振江;孙英彩;崔建岭

    尤文氏肉瘤也称未分化网状细胞瘤,较少见,约占恶性骨肿瘤的9.17%.病变发展快,恶性度较高,早期即可发生转移,预后不佳,硬化型极少见.现将笔者在工作中遇到的胫骨硬化型尤文氏肉瘤误诊为慢性骨髓炎一例报道如下.

  • Fahr病一家系3例报告

    作者:沈颖

    Fahr病又称家族性特发性基底节钙化或家族性特发性脑血管亚铁钙沉着症,1930年Fahr首先报告1例,1953年Fritzschie报告家族性兄弟3人患病,1971年制定了本病的诊断标准.该病是以双侧基底节、小脑齿状核、双侧丘脑及皮-髓质交界区中枢对称性钙质沉着为主要病理学特征的疾病,可为家族遗传性或散发性(特发性),多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

  • 盆腔内中肾管腺癌一例

    作者:李善杰

    病例资料 患者,女,42岁,纳差、乏力、消瘦半年,间断性发热两个月,腰骶部疼痛半个月.查体:体质消瘦,贫血貌,左下腹部深压痛阳性,腰骶部压痛阳性.实验室检查:WBC 9.9×109/L,N% 79.6%,RBC 3.6×1012/L,HCB80 g/L,MCV 79.2fl,MCH 22.2 pg,MCHC 281 g/L,PLT 621×109/L,血沉100 mm/H,C反应蛋白110 mg/L,ASO521 U/mL,RF 291 U/mL,CEA 6.9ng/mL,CA125 352.6 u/mL.

  • 小肠腔内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作者:刘伟;缪飞;孟翔凌;孟刚

    小肠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testine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种极少见的独特的间叶性肿瘤,虽然来源为间叶组织,但它有别于小肠间质瘤及平滑肌瘤.IMT发生于成人小肠,并向小肠内生长,产生持续套叠的较为少见.笔者行气钡双对比造影时发现一例IMT,现报道如下.

  • 脑实质内室管膜瘤一例

    作者:孟方方;张焱;程敬亮

    室管膜瘤来源于原始室管膜上皮,是室管膜起源中常见的肿瘤,大部分位于脑室内,约1/3发生于脑实质内,位于脑实质内的室管膜瘤由于其部位、信号特点缺少特征性而易误诊.病例资料 男,4岁,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抽搐,呈足趾屈曲状态,无法正常行走,约3分钟后缓解,之后间断发作,每天约发作10次.临床检查:左下肢轻瘫试验阳性,余未见明显异常阳性体征.

  • 颅骨骨母细胞瘤一例

    作者:杨燕;姚振威

    骨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肿瘤,发生率仅占原发性骨肿瘤的1%[1],好发生于椎体附件,其次为四肢长管状骨、手足短管状骨,发生在颅骨者极为罕见.笔者收集一例颅骨骨母细胞瘤病例,现报告如下.病例资料 患者,女,15岁,因双眼复视伴头痛一月余入院.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突发双眼复视,伴头晕,偶有头痛.

  • 输卵管系膜囊肿的CT诊断

    作者:王善军;陈本宝

    目的:总结分析输卵管系膜囊肿CT表现特征,提高本病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23个病灶)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输卵管系膜囊肿的临床和CT表现.22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22例中位于子宫右侧阔韧带旁12例,位于子宫左侧阔韧带旁9例,位于双侧阔韧带旁1例.囊肿大小12 mm×15 mm~93 mm×137 mm,囊肿呈圆形、卵圆形22个,葫芦状1个.囊肿边界清楚18例,部分边界模糊4例(5个病灶);23个病灶均囊壁菲薄,未见壁结节,囊液清晰,5例囊肿内见细线状分隔.平扫囊液CT值3~17 HU,增强扫描囊壁及囊内细线状分隔呈轻度强化.15例可见子宫阔韧带“抱球征”.镜下囊肿表面衬纤毛柱状上皮,壁内有少许平滑肌组织,12例合并子宫附件肿瘤.结论:输卵管系膜囊肿的CT表现较具特征性,CT表现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卵巢无性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徐爱民;刘国顺;陈锦州;陈绍文;有涛

    目的:总结分析卵巢无性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卵巢无性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表现.结果:8例均为单发,病灶位于右侧卵巢6例,左侧2例,单纯型7例,混合型1例,5例伴有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或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升高.单纯型卵巢无性细胞瘤表现为以实性成分为主的类圆形或分叶状软组织肿块,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 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抑脂序列呈混杂高信号,增强扫描实性部分轻中度强化,病灶周围及中央可见环形强化的包膜及纤维血管分隔,部分包绕同侧髂血管;混合型无性细胞瘤表现为囊实性肿块,囊变坏死多见,边界不规整.结论:单纯型卵巢无性细胞瘤影像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血清LDH或β-HCG的升高,多数可确诊;混合型卵巢无性细胞瘤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

  • 增强MRI诊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作者:谢伟;靳二虎;马俊芳;王文斌;张艺;邓力刚

    目的:探讨T2 WI上等信号淋巴结强化表现在诊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2例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MRI平扫及增强检查.本研究所选淋巴结均为T2 WI上与同层面肌肉信号相同的淋巴结(等信号),分析直肠系膜内等信号淋巴结的强化表现,依强化程度分为轻度(A组)、中度(B组)和重度强化(C组)三组,分别计算各组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对以上各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诊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27%、71.43%、77.78%、85.00%、68.75%;B组以上各值分别为62.50%、33.33%、50.00%、55.56%、40.00%;C组以上各值分别为50.00%、56.25%、53.57%、46.15%、60.00%.(B+C)组以上各值依序分别为57.14%、46.43%、51.79%、51.61%、52.00%.B组与C组以上各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C)组与A组在特异度、准确度和阳性预测值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识增强MRI上盆腔淋巴结的强化表现有助于判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情况.

  • 阴道斜隔综合征影像学诊断

    作者:林云;黄水和

    目的:探讨阴道斜隔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阴道斜隔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表现.结果:2例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1例显示单角子宫,1例显示双子宫,2例均显示隔后腔及阴道斜隔上的瘘管.4例行CT检查,均显示双子宫、双宫颈、双阴道,其中斜隔侧阴道远端闭锁形成隔后腔.5例均经B超、CT或静脉肾盂造影(IVP)证实伴有斜隔侧肾及输尿管缺如.5例中右侧斜隔4例,左侧斜隔1例.所有患者均为双子宫、双宫颈、双阴道,一侧阴道完全或不完全闭锁及斜隔侧肾、输尿管缺如为特征.结论:阴道斜隔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影像学检查对该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3D-FLASH-FS-T1WI动态增强在肝硬化增生结节和小肝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张洁;赵天佐;陈云翔;宫媛媛;谭中建;陈正光

    目的:探讨3D-FLASH-FS-T1 WI动态增强序列对肝硬化增生结节(DN)和小肝癌(SHC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17例29个肝硬化增生结节和38例46个小肝癌行3D-FLASH-FS-T1 WI动态增强扫描及2D平扫.结果:17例29个DN中,2D-T1WI(同相位/反相位)呈高信号24个,等信号5个;2D-T2 WI呈低信号21个,等信号8个;行3D-FLASH-FS-T1WI动态增强后,24个无强化,5个出现强化,其中3个呈缓升缓降式强化,2个呈速升缓降式强化.38例46个SHCC中,2D-T1 WI同相位呈高信号8个,等信号15个,低信号23个,2D-T1 WI反相位呈高信号5个,呈等信号10个,呈低信号31个;2D-T2 WI呈高信号32个,等信号12个,低信号2个;行3D-FLASH-FS-T1 WI动态增强后,44个出现强化,其中33个呈速升速降式强化,4个呈缓升缓降式强化,3个呈速升缓降式强化,1个呈缓升速降式强化,3个边缘轻度强化,2个无强化.3D-FLASH-FS-T1WI动态增强序列的诊断敏感度为95.7%,特异度为82.8%,诊断SHCC的阳性预测值为89.8%.结论:3D-FLASH-FS-T1WI动态增强序列能够鉴别绝大多数DN和SHCC,与2D平扫相比有明显的优势,且可为病变的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 7.OT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铁含量测定的初步研究

    作者:罗晓捷;张媛媛;叶昌青;薛蓉;陈敏

    目的:对比7.0T与3.0T磁敏感加权成像铁含量测量的差异,并积累超高场磁共振神经成像经验.方法:50例老年志愿者(年龄52~68岁,男36例,女14例)分别在7.0T和3.0T磁共振成像系统上行常规颅脑磁共振成像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比不同场强下的图像质量,测量受试者双侧苍白球、壳核、尾状核头、黑质、红核以及丘脑的大小及相位值,同时测量受试者各核团铁含量.结果:①幅度图上,7.0T影像能提供更多细节,并可区分核团亚分区(P<0.05);②7.0T下可辨识的ROI范围较3.0T下的略大,不同场强的各核团ROI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除苍白球外,壳核、尾状核头、黑质、红核及丘脑3.0T和7.0T比较,铁含量测量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7.0T磁共振磁敏感成像可提供更多解剖细节,SWI脑铁含量测量值与3.0T可能存在差异.

  • CT灌注对表现为局限性低密度的脑肿瘤与非肿瘤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作者:全冠民;赵宁;袁涛;高丽娟;张微

    目的:探讨CT灌注(CTP)参数在鉴别颅内局限性低密度病变中肿瘤及非肿瘤性病变的价值.方法:60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局限性低密度病变分为肿瘤组(29例)与非肿瘤组(31例).肿瘤组29例包括低级别星形细胞瘤13例(Ⅰ级1例,Ⅱ级12例),高级别星形细胞瘤7例(Ⅲ级2例,Ⅳ级5例),转移瘤7例,颅内淋巴瘤2例.非肿瘤组31例包括脑梗死21例,多发性硬化3例,外伤及放疗后脑软化7例.60例均行常规CT平扫、CT增强及CTP检查,测量病变区灌注参数,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脑血管表面通透性(P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肿瘤组及非肿瘤组CBF值(中位数与四分位间距值)分别为42.18mL/(min·100g)、32.12和10.15mL/(min·100g)、2.56;CBV值分别为3.54mL/100g、2.85和0.99mL/100g、0.59;PS值分别为3.79 mL/(min·100g)、2.24和0.46mL/(min·100g)、0.28.两组间CBF、CBV、P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和非肿瘤组MTT值分别为9.22s、5.97和11.21s、8.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P及CT增强扫描鉴别肿瘤组与非肿瘤组的准确率分别为77%和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病理:星形细胞瘤可见异形细胞及血管不同程度异常增生;转移瘤可见与原发灶相似的肿瘤细胞及血管结构;淋巴瘤可见肿瘤细胞围绕血管呈“套袖”状排列.非肿瘤组病理:脑梗死可见正常的胶质细胞肿胀,部分破裂伴有周围水肿;多发性硬化可见髓鞘脱失,血管周围可见炎性细胞.结论:表现为局限性颅内低密度的病变中肿瘤组及非肿瘤组的CBF、CBV、PS值有明显差异,CTP鉴别诊断肿瘤组及非肿瘤组的准确率高于CT增强扫描.CTP可为确定脑局限性低密度病灶是否为肿瘤性病变提供重要信息.

  • 三种常见肺部真菌感染CT表现的比较研究

    作者:李国雄;谢丽璇;陈友三;刘士远;施裕新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侵袭性肺曲霉病(IPA)、肺念珠菌病CT表现的差异,为其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肺隐球菌病、35例侵袭性肺曲霉病、22例肺念珠菌病的CT表现,并对其CT征象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隐球菌病以单纯性结节或肿块影(79.1%)为主要CT表现,而IPA及肺念珠菌病均以混合性病变(57.1%及63.6%)为主要表现,两者实变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肺隐球菌病(P值均<0.05).肺隐球菌病结节以多发聚集型出现的概率显著高于IPA(P=0.004),IPA及肺念珠菌病结节以多发散在型出现的概率均显著高于肺隐球菌病(P值均<0.05);肺隐球菌病结节中支气管充气征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肺念珠菌病(P=0.011),IPA结节中空洞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肺念珠菌病(P=0.008);IPA的实变以胸膜为基底分布的概率显著高于肺隐球菌病(P=0.001);肺隐球菌病的实变于支气管周围分布且出现支气管充气征的概率显著高于IPA(P<0.05).结论:肺隐球菌病、侵袭性肺曲霉病、肺念珠菌病的部分CT征象存在显著差异,可为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 手足短骨转移瘤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周长友;陈久尊;何家维;刘琨;陈伟

    目的:探讨手足短骨转移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手足短骨转移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16例中病灶位于手部6例(指骨4例,掌骨1例,腕舟骨1例),位于足部10例(跟骨3例,跖骨5例,趾骨2例),其中11例为手部或足部单发,5例多发.13例能明确原发肿瘤,分别为肺癌7例,乳腺癌2例,肾癌、宫颈癌、甲状腺癌、结直肠癌各1例,3例原发肿瘤不明.影像学主要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9例在病灶部位可见软组织肿块,2例出现轻微骨膜反应,2例合并病理性骨折.结论:手足短骨转移瘤罕见,容易误诊、漏诊,尤其是单发病灶或原发肿瘤不明的患者,结合患者病史和多种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

  • MSCT激光定位下经皮肺穿刺并发症的影响因素

    作者:周静

    目的:探讨影响MSCT激光定位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并发症发生的因素.方法:搜集在MSCT激光定位导引下行肺部穿刺活检的197例病例,统计并发症发生率,并分析相关原因.结果:197例肺穿刺术后并发气胸19例(9.6%),其中肺压缩10%以下气胸15例(7.6%),肺压缩15%~35%气胸3例(1.5%),肺压缩60%以上气胸1例(0.5%);并发肺出血18例(9.1%).并发症的发生率与病灶大小、进针深度、合并慢阻肺、穿刺次数及穿刺针胸膜夹角大小有关.结论:影响并发症发生率的因素较多,相互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难以确定独立的影响因素,病灶越小、距胸膜越远且合并慢阻肺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 两种平板探测器成像系统在泌尿系造影中的对比研究

    作者:闻建民;张志田

    目的:比较动态非晶硒成像系统和非晶硅数字X线摄影(DR)在泌尿系造影中的成像质量以及X线辐射剂量.方法:分别用动态非晶硒成像系统和非晶硅DR行泌尿系造影各100例,按照评价标准分析两组照片显示率及曝光条件(mAs)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静脉肾盂造影照片质量等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逆行造影照片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在泌尿系逆行造影中动态非晶硒成像系统的图像观察效果优于非晶硅DR.非晶硒和非晶硅探测器在相同的管电压条件下,两组患者所受X线辐射剂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晶硅DR组患者所受X线剂量小于非晶硒组.结论:在泌尿系数字化X线摄影中,非晶硅DR可降低患者所受X线辐射剂量,动态非晶硒成像系统在泌尿系特殊造影中有一定优势.

  • MR全身DWI的可重复性研究

    作者:孙春锋;陆健;缪小芬;梁宏伟;王绍刚;姜吉锋;丁丁

    目的:探讨MR全身DWI的可重复性.方法:搜集行MR全身DWI(WB-DWI)检查的33例健康志愿者,所有志愿者均行两次WB-DWI检查,两次检查间隔时间为71~~405d,平均间隔时间为237.4d;分别对每位患者两次WB-DWI检查的图像进行评分,测量相关兴趣区的ADC值、eADC值及信号值(SI),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次检查图像评分分别为(58.303±1.489)和(58.091±1.50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检查者的胼胝体压部、左侧颞枕白质、肝脏、脾脏、右肾、左肾区域两次检查测得的ADC值、eADC值、SI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一志愿者前后两次行WB-DWI检查,无论是图像整体评价还是参数值测量,均具有很好的可重复性,为WB-DWI应用于临床和研究提供了依据.

  • 葡萄糖酸锰和氯化锰作为口服磁共振肝脏对比剂的实验研究

    作者:姚楠;高萌;张健;蒋翠花;黄德健;倪以成

    目的:通过比较大鼠葡萄糖酸锰和氯化锰口服后肝脏的磁共振增强效果和肝脏中锰含量两方面的研究,为寻找安全有效的口服锰磁共振新型对比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36只SD大鼠分别灌胃氯化锰和葡萄糖酸锰,灌胃后4h、8h取出肝脏,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肝脏中的锰含量.另取12只大鼠,分别灌胃两种锰溶液后,于相同时间点采用1.5T磁共振仪行横轴面T1WI扫描.结果:灌胃两种锰溶液后4h、8h,氯化锰组大鼠肝脏中锰含量均高于葡萄糖酸锰组,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图像显示灌胃后相同时间点,氯化锰组大鼠肝脏的信号强度均高于葡萄糖酸锰组,其中灌胃后4h两组T1信噪比和信号增加百分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氯化锰较葡萄糖酸锰更适合作为口服的肝脏磁共振对比剂.

  • 肝硬化结节多步癌演变的Gd+-EOB-DTPA的磁共振表现

    作者:丁莺;饶圣祥;陈财忠;曾蒙苏

    MRI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肝小病灶(≤2.0 cm)的检出率明显提高,尤其是乙肝、丙肝慢性肝炎以及肝硬化等患者,影像学定期随访特别是MRI可明显提高早期肝细胞癌(earl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eHCC)或小肝细胞癌(small hepatocellularcarcinoma,sHCC)的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因此,MRI对提高肝细胞癌治疗有效率和生存率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3].

  • 生理性和病理性心脏脂肪浸润的MSCT表现

    作者:齐琳;毛定飚;李铭;陈阳;滑炎卿

    目的:总结分析生理性和病理性心脏脂肪浸润的MSCT表现和分布特征,探讨其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5例生理性和不同病因所致的心脏脂肪浸润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每例患者的CT扫描原始数据均行心脏多平面重建,观察心肌脂肪浸润形态特点和分布规律.结果:生理性脂肪浸润358例,脂性密度区(平扫时CT值<-20 HU)按发生频率依次为:右室壁(74%,265/358)、右心室肌小梁(70.9%,254/358)、右心室节制索(38.5%,138/358)、左心室肌小梁(34.9%,125/358)、左心室心尖部(25.7%,92/358)、室间隔左心室面(24.8%,89/358)、室间隔右心室面(11.7%,42/358)、左心室乳头肌(2.5%,9/358).累及右心室壁者平均厚度为3.5 mm(2.3~11.5 mm),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r=0.5870,P<0.05),无性别差异,厚度≤4 mm者185例(72.3%),>4 mm者80例(27.7%).34例病理性脂肪浸润中陈旧性心肌梗死脂肪浸润28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全3例,房间隔脂肪瘤样肥厚3例,其脂肪分布各具一定特征性.结论:心脏脂肪浸润的形态特征和分布情况有助于生理性和病理性脂肪浸润的鉴别诊断.

  • 臭氧混合气体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应用探讨

    作者:黄元发;张志强;王奕;邹南安;丁绍纯

    目的:探讨臭氧与空气混合气体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本院采用臭氧与空气混合气体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46例患儿(臭氧组)的病例资料,与采用传统空气灌肠治疗的102例患儿(空气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臭氧组45例1次复位成功,1例2次复位成功,复位成功率为100%(46/46),一次复位成功率为97.8%(45/46);空气组83例1次复位成功,9例2次复位成功,10例复位失败,复位成功率为90.1%(92/102),一次复位成功率为81.4%(83/102).两组比较复位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2,P<0.05),一次复位成功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7.34,P<0.01).臭氧组辐射剂量平均值为(3.56±1.36)mSv,空气组辐射剂量平均值为(5.82±2.25)mSv,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臭氧与空气混合气体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整复率高,患儿辐射剂量小,明显优于传统空气灌肠方法.

    关键词: 肠套叠 臭氧 灌肠 儿童
  • 低电压、低对比剂剂量头颈CTA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李玮;刘建新;王霄英;朱颖

    目的:探讨低电压、低碘对比剂剂量(双低)头颈CTA的可行性.方法:30例患者行双低头颈CTA检查,对比剂剂量为0.3 mL/kg,管电压100 kVp.30例作为对照组行常规CTA检查,对比剂剂量为60 mL,管电压120 kVp.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的对比剂剂量、剂量长度乘积(DLP)、体型特异性剂量估计值(SSDE);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图像质量等级、头颈动脉各段的CT值等级.结果:双低组对比剂剂量均值为(28.13±2.76) mL,对照组为60 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低组SSDE均值为(24.29±0.98) mGy,对照组为(31.77±2.27)m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低组DLP均值为(889.24±62.00) mGy·cm,对照组为(1185.04±140.05) mGy·c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颈部血管CT值等级评分中大脑中动脉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血管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0 kVp、低对比剂剂量头颈CTA检查所得图像能够满足诊断需求,同时降低了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

  • 三期团注法对比剂注射方案在肺动脉CTA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崔晨;刘建新;王霄英;杨俊哲;郭小超

    目的:探讨MSCT肺动脉成像三期对比剂注射方案对于降低对比剂用量及提高检查成功率的可行性.方法:搜集在我院行肺动脉CTA检查的63例连续患者.将63例患者分成两组(三期组和两期组),三期组(30例)采用优化的对比剂注射方案,第一期注射混合液(对比剂占10%,生理盐水占90%),流率5 mL/s,总量25 mL;第二期注射对比剂,流率5 mL/s,总量0.2~~2.5 mL/kg体重;第三期注射生理盐水,流率5 mL/s,总量20 mL.二期组(33例)采用传统对比剂注射方案,第一期注射对比剂20 mL,第二期生理盐水30 mL,流率均为5.5 mL/s.分别测量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干、肺叶动脉、肺段动脉、肺亚段动脉、左右肺动脉分叉层面上腔静脉、主肺静脉及升主动脉的CT值.记录两组患者的对比剂用量.结果:两组患者肺动脉主干、上腔静脉及主动脉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剂平均用量三期组为(10.73±1.72) mL,二期组为20 mL,三期组较二期组减少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双期注射方案比较,优化的三期对比剂注射方案可提高肺动脉CTA的检查成功率,同时降低对比剂用量.

  • 80kVp、低浓度对比剂冠状动脉CTA检查的初步研究

    作者:王蕊;张保翠;王霄英;罗健;王鹤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采用ASIR技术、80 kVp管电压及低浓度碘海醇(300 mg I/mL)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可行性.方法:搜集在我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BMI 20~25 kg/m2的25例患者.扫描方案采用前门控扫描技术,管电压80 kVp,对比剂为碘海醇(300 mg I/mL,用量60 mL),自动毫安,30% ASIR技术重建.将冠状动脉分为16个节段,分别对每例患者冠状动脉各节段的CT值进行测量,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记录每例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状动脉各节段CT值均可达到临床诊断要求.冠状动脉各节段图像质量评分均为3分及以上.辐射剂量远低于常规后门控扫描技术(管电压120 kVp,对比剂碘帕醇浓度370 mg I/mL).结论:64排螺旋CT80 kVp条件下采用300 mg I/mL碘海醇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可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能够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同时大幅度降低患者所受辐射剂量.

  • 迭代算法在1OOkVp分次团注双期CTU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胡娟;王鹤;王霄英;邱建星;杨学东;郭小超;刘婧;曹会志

    目的:探讨不同比例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MBIR)在100 kVp分次团注双期CTU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血尿待查患者分为两组,100 kVp组15例,行全泌尿系平扫及分两次团注对比剂后行肾实质-肾盂期CT扫描;120 kVp组15例,行全泌尿系CT平扫及单次团注对比剂后行实质期和肾盂期双期增强扫描.100 kVp组的肾实质-肾盂期图像在100 kVp条件下采集,其他所有期相的图像均在120 kVp条件下采集.重建图像包括:100 kVp组肾实质-肾盂期FBP、50% ASIR、100%ASIR、MBIR四组图像;120 kVp组肾盂期FBP图像.两名阅片者对100 kVp组和120 kVp组CTU重建图像进行独立阅片,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测量图像背景噪声、集合系统各段CT值,计算对比噪声比(CNR).记录所有病例有效剂量(ED)和体型特异性剂量评估值(SSDE),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0 kVp组MBIR、50%ASIR与120 kVp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 kVp组FBP、100%ASIR图像质量评分低于120 kVp组(P<0.05);100 kVp组MBIR、100% ASIR图像噪声低于120 kVp组(P<0.05),100 kVp组50% ASIR与120 kVp组图像噪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 kVp组FBP图像噪声高于120 kVp组(P<0.05);100 kVp组MBIR图像各段尿路CNR高于120 kVp组(P<0.05),100 kVp组50% ASIR、100%ASIR与120 kVp组图像各段尿路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 kVp组FBP图像各段尿路CNR低于120 kVp组(P<0.05).100 kVp组ED及SSDE均低于120 kVp组(P<0.05).结论:ASIR及MBIR技术可提高图像质量、增加图像对比,使常规剂量对比剂100 kVp分次团注双期CTU达到或超过常规管电压单次团注三期CTU成像效果,从而明显降低X线辐射剂量.

  • 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在头颅CT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曹新鸣;郭小超;王霄英;刘建新;赵凯

    目的:探讨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ASIR)技术联合自动管电流技术在降低头颅CT扫描辐射剂量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行头颅CT扫描的100例患者,分成两组:A组50例,采取常规剂量扫描(管电压120 kVp,管电流350 mA),采用传统滤波反投影法(FBP)进行图像重建;B组50例,采取自动管电流技术(管电压120 kVp,管电流100~400 mA,噪声指数4),采取30% ASIR进行图像重建.比较两组患者的CT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及体型特异性剂量评估(SSDE).全部图像由一位影像医师进行主观评价.在双侧基底节层面测量两组患者正常脑白质、脑灰质核团及脑脊液的CT值,兴趣区面积为10~20mm2.结果:两组患者CTDI、DLP及SSDE比较,B组均较A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图像均符合诊断要求.两组脑白质、脑灰质及脑脊液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头颅CT检查中,与常规FBP相比,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技术(30% ASIR)联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对CT值测量没有影响,在不降低图像质量的同时,可降低辐射剂量.

  • 埋伏阻生牙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应用价值

    作者:潘君龙;徐亚卡;余成新;陈慧;李海涛;赵长江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颌骨埋伏阻生牙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埋伏阻生牙的患者行64排螺旋CT检查,根据管电流分为200、100、50和20 mA四组,对原始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成像(VR)、曲面重建、齿科软件重建及大密度投影(MIP),对不同扫描参数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记录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100 mA组、50 mA组图像质量均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但与200 mA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100 mA组、50 mA组的CTDIvol分别为11.67和5.84 mGy,DLP分别为58.59和29.30 mGy· cm,100 mA、50 mA组CTDIvol、DLP分别较200 mA组下降约50%和75%.结论:颌骨埋伏阻生牙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图像质量有所下降,但能满足临床诊断需要,辐射剂量明显下降.

  • 100 kVp冠状动脉CTA检查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赵凯;姜原;郭小超;胡娟;邱建星;王霄英

    目的:探讨100 kVp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将临床拟诊为冠心病、体重<80 kg的101例病例分别纳入100 kVp组(n=65)和120 kVp组(n=36),均在64排螺旋CT上进行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100 kVp组管电压为100 kVp,心电图自动管电流调制(峰值400 mA);120 kVp组管电压为120 kVp,心电图自动管电流调制(峰值500 mA),对比剂流率及用量均采用个性化给药方案.两组均使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30% ASIR).记录有效辐射剂量(ED)值及体型特异性剂量评估(SSDE)值.评估主动脉根部及冠状动脉主要分支(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降支、右冠支及后降支)的强化效果和图像质量(噪声、CNR及SNR),同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结果:100 kVp组目标血管CT值均明显高于120 k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100 kVp组(5.65 mSv)有效辐射剂量明显低于120 kVp组(12.66 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 kVp组较120 kVp组辐射剂量降低约55.34%;100 kVp组(29.68 mGy)的SSDE值较120 kVp组(70.34 mGy)降低5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 kVp组的图像噪声高于100 kVp组(P<0.05),SNR及CNR低于120 kVp组(P<0.05),两组之间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体重<80 kg的患者,采用100 kVp的低剂量扫描模式行冠状动脉成像,可以在大幅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获得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的图像.

  • 胸部螺旋CT骨算法轴面重建与HRCT的影像比较

    作者:张宏;王鹤;王霄英;刘建新;高莉;蒋学祥

    目的:探讨胸部螺旋CT骨算法轴面重建能否替代HRCT扫描.方法:搜集行胸部扫描的30名连续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胸部螺旋CT扫描及特定位置的HRCT扫描.两种方法的扫描条件设定为相同的管电压、噪声指数及应用自动管电流.得到的螺旋CT数据经骨算法重建为层厚1.25 mm的薄层图像.以HRCT图像中第2肋下缘水平、第4肋下缘水平及右膈顶上缘水平层面为对照,选取螺旋CT骨算法轴位重建图像与其对比,对相同层面图像的对比噪声比(SNR)进行分析,对两组图像中小叶间隔、小叶核心、亚段以下动脉、支气管、叶间裂进行评价.结果:两组CT图像SNR及各结构图像质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少了扫描次数,从而降低了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结论:胸部螺旋CT骨算法轴面重建能够替代HRCT扫描.

放射学实践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