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放射学实践杂志

放射学实践

放射学实践杂志

Radiologic Practice 방사학실천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影响因子: 1.0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0313
  • 国内刊号: 42-120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12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同济医院《放射学实践》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郭俊渊 胡道予 Paul Gerhardt(德国)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肺放线菌病一例

    作者:宋光义

    病例报道患者,男,39岁.咳嗽、咳痰伴痰中带血2个月.患者于2个月前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咳嗽时感右前胸隐痛,无寒战、发热等,经抗生素治疗后好转.反复发作3次.查体:一般情况可,左颈后三角处可扪及数枚黄豆大小淋巴结,部分融合,质硬,活动度差,有压痛.右上肺呼吸音较对侧稍弱,未闻及干湿罗音.

  • Caroli病Ⅱ型一例

    作者:李海丰;闵德庆

    病例资料患者,男,17岁.因受凉感冒后出现颜面及下肢浮肿,伴头痛及腰痛20 d入院.经抗菌素治疗效果不佳.实验室检查:尿常规提示血细胞(+++),血补体C30.63 g/1、C40.16 g/l,临床以急性肾炎收入院.

  • 舌根部异位甲状腺一例

    作者:张卫民;汪建成;王仁法

    病例资料患者,女,6岁.发现颏下肿块4年,无明显不适.查体:心、肺、腹未见异常;颏下可触及无疼痛性肿物,质软,光滑,边界清晰,可随吞咽上下活动,未触及震颤及血管杂音.临床诊断:动脉瘤;甲状舌骨囊肿.CT平扫示颏下见圆形高密度肿块影,边界清晰,密度均匀;增强后呈明显均匀强化,大小约3 cm×2 cm.MRI检查:病灶在T1WI和T2WI上均呈明显高信号.CT及MRI诊断为舌根部肿瘤.SPECT示颏下见一卵圆形放射性异常浓聚影,大小3.8×2.1×1.6,放射性分布均匀,甲状腺正常位置处未见放射性浓聚影,考虑异位甲状腺(颏下).彩超示颏下部肿物,其周围及内部散在彩色血流,考虑为动脉瘤、颏下舌骨囊肿或粘液囊肿.细胞学穿刺见成蜂窝状排列的滤泡细胞,细胞浆染色呈淡蓝紫色,提示为正常的甲状腺组织.

  • 子宫输卵管造影中近端输卵管"梗阻"的方法学研究

    作者:李守红;郑晓华;袁嘉骥;谢宝君;郭丽

    目的:提高子宫输卵管造影诊断输卵管"梗阻"的准确性.方法:338例来自生殖医学中心的不孕妇女,随机分成四组:A组95例共184条输卵管,常规准备后行造影检查;B组71例共139条输卵管,造影中发现有近端输卵管梗阻,分别将臀部向左侧或右侧抬高45°后再次造影;C组86例共169条输卵管,肌注654 2 10 mg后10~30 min行造影检查;D组86例共169条输卵管,肌注654-2 10 mg后10~30 min行造影检查,在造影中发现有近端输卵管梗阻,分别将臀部向左侧和右侧抬高45°后再次造影.结果:A、B、C、D 4组的近端梗阻率分别为32.07%、15.83%、14.20%、7.91%,不同造影方法间梗阻率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子宫输卵管造影前肌注山茛菪碱同时在造影中抬高左侧和右侧臀部45°的方法对显示子宫输卵管较好.

  • MRCP诊断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89例

    作者:杨小庆;杨爱玲;龚永驰;秦伟;高修成;刘玉品

    目的:探讨MRCP对胆囊术后病例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89例2002年3月~2004年3月因胆囊切除术后出现腹痛等症状而行MRCP检查的病例,观察分析胆囊术后综合征的MRCP表现.结果:89例中合并胆管结石43例(48.3%),残留胆囊或胆囊管残端过长29例(32.6%),缩窄性乳头炎21例(23.6%),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7例(7.9%),胆管或胰腺癌肿7例(7.9%).结论:MRCP对胆囊术后综合征具有较高的病因诊断符合率,在本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 Mn-DPDP增强MRI在肝局灶性病变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孟令平;万凯明;鹿彤;吴强;吴美花;孙仁艳

    目的:探讨Mn-DPDP增强MRI在肝局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14例患者经临床和/或病理证实的28个肝局灶性病变,所有病例均行常规MR T1WI、T2WI平扫和Mn-DPDP增强MRI,11例患者作Gd DTPA动态增强检查,比较3者对肝局灶性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14例患者中1例为肝血管瘤合并肝囊肿;1例FNH;12例肝硬化并再生结节,其中合并肝细胞癌7例,合并肝囊肿4例,合并肝细胞癌和肝囊肿1例.将每例患者不同病变分别算为1个病灶,共计28个病灶.结果:14例患者28个病灶中,12个肝硬化结节于Mn DPDP增强后呈均匀强化,以30 min~2 h内强化明显,其中3个肝硬化大结节于延迟24 h扫描仍有强化,于MR平扫T1WI呈高、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Gd-DTPA增强后呈缓升速降型;8个肝细胞癌灶于Mn-DPDP增强后呈不均匀带状或斑片状强化,其中5个见环状假包膜样强化,3个延迟24 h扫描仍有轻度不均匀强化,病理为高中分化型肝细胞癌,于平扫T1WI呈不均匀低、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等信号,Gd-DTPA增强后呈速升速降型;1个肝血管瘤及6个肝囊肿均无明显强化;1个肝局灶性结节增生于Mn-DPDP增强后早期呈轻度不均匀强化,2 h后呈等信号改变.结论:Mn DPDP增强MRI对肝局灶性病变有一定鉴别诊断价值,但对肝硬化结节、肝细胞癌及其它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需结合平扫及其它对比剂增强扫描才能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

  • 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螺旋CT诊断价值

    作者:许尚文;曾建华;彭旭红;张雪林;段刚

    目的:探讨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螺旋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19例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19例均行CT平扫,16例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19例中脾囊肿10例,脾转移瘤4例,脾脏淋巴管瘤2例,脾海绵状血管瘤2例及脾原发性淋巴瘤1例.CT对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极高,能明确肿块性质、范围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平扫和动态增强螺旋CT检查对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有较高的定性诊断价值.

  • 胆囊病变CT误诊原因分析(附17例报告)

    作者:张国良;赵殿辉;陈九如

    目的:探讨胆囊病变(主要是胆囊癌)的CT误诊原因,以提高胆囊病变的CT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17例CT漏诊和误诊为胆囊癌的病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和误诊原因.结果:17例CT误、漏诊的胆囊病变中,12例为原发性胆囊癌,CT误诊为其它病变;5例为其它病变,CT误诊为胆囊癌.误诊的原因:①早期胆囊病变CT上发现困难;②CT扫描显示胆囊底部结构不满意,对此处病变易遗漏;③胆囊癌常合并存在胆囊结石及胆囊其它病变(胆囊萎缩、胆囊积液等),当肿瘤组织较小时易被忽略;④晚期胆囊癌侵及肝脏时,不易与晚期肝癌侵犯胆囊相鉴别;⑤CT扫描间距过大或增强效果不佳等技术因素也可造成误诊.结论:只要检查全面(增强与薄层扫描)、观察仔细,胆囊癌的CT误诊率应能减少.

  • 降低时间分辨力对CT灌注图像的影响

    作者:陈唯唯;漆剑频;肖明;宋金梅

    目的:探讨降低时间分辨力对CT灌注成像(CTP)参数图数据测量以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5例急性脑缺血患者的CTP成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采用全部数据和按一定时间间隔选择部分数据进行CT灌注图像的计算,每组数据的时间分辨力分别为0.5 s、1 s、2 s和4 s,并在不同时间分辨力的CTP图像上选择相同部位的ROI进行灌注参数(CBF、CBV、MTT)的测量并对每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降低时间分辨力在一定范围内(≤2 s)对各灌注参数图的图像质量以及CBV绝对值的测量影响不大,但对参数CBF和MTT的绝对值测量产生显著影响.以健侧大脑半球作为内参照时,降低时间分辨力不会影响对病变的检出.结论:降低CT灌注扫描的时间分辨力可以在不影响临床诊断的情况下扩大灌注扫描范围.

  • 颅后窝及松果体区占位性病变对小脑扁桃体位置影响的MRI研究

    作者:柏根基;张金坤;王德杭

    目的:探讨颅后窝及松果体区占位性病变对小脑扁桃体位置的影响.方法:搜集129例经临床、影像和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后窝及松果体区占位性病变(病例组)和525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对比研究颅后窝及松果体区不同部位和不同大小的占位性病变与小脑扁桃体位置之间的关系.结果:正常人小脑扁桃体下缘至枕大孔前后唇连线的平均距离为(0.6±1.8)mm,颅后窝及松果体区占位性病变组的平均距离为(-4.2±3.8)mm,两者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x2=13.82,P<0.01).四脑室、小脑及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对小脑扁桃体位置的影响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且占位性病变的大小与小脑扁桃体的位置有明显相关性;而位于松果体区和脑干的占位性病变对小脑扁桃体位置影响较小(P>0.01).结论:颅后窝占位性病变的部位和大小与小脑扁桃体的位置有明显相关性,根据占位性病变的大小可以预测小脑扁桃体疝的发生.

  • 脑脱髓鞘性假瘤的CT及MRI诊断

    作者:邱怀明;高保安;曾晓华;金德勤

    目的:分析脑脱髓鞘性假瘤的CT及MRI表现,提高对该疾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结合文献报道,回顾性分析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脱髓鞘性假瘤的CT及MRI表现.结果:所有病例均表现为脑内单发肿块样病变,CT平扫多呈低密度改变,MRI检查多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弥漫性或环形强化,病灶周围水肿及占位效应相对较轻.结论:脑脱髓鞘性假瘤的CT及MRI表现缺乏特征性,但全面认识该疾病的临床特征、影像表现和病理改变,可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水平.

  • MSCT胸部低剂量扫描对慢性肺部病变的应用研究

    作者:丁娟;肖湘生;李惠民;刘士远;李成洲;张沉石;朱婷

    目的:比较低剂量及常规剂量扫描对慢性肺部弥漫性病变(范围较广泛者)的显示差异,探讨低剂量扫描诊断慢性弥漫性或浸润性肺部病变的可行性及合理扫描方案.方法:34例慢性肺部病变患者及4例临床怀疑支气管扩张但CT扫描未见异常的患者,行低剂量(50 mAs)全肺螺旋扫描,14例患者并行常规剂量(195 mAs)全肺增强扫描,所有病例在病变部位加低剂量(50 mAs)及常规剂量(220 mAs)薄层(2.5 mm)HRCT扫描.比较低剂量及常规剂量扫描对病变范围、分布及病变特征的显示差异.结果:两种剂量全肺扫描(重建层厚7.5 mm)图像对肺部病变分布的范围及各种征象的显示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种剂量的薄层HRCT图像对各种病变征象均可以显示,但是对支气管扩张、蜂窝样改变、纤维索条及胸膜下线的显示以常规剂量为优(P<0.05),对其它征象的显示两组剂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于怀疑肺弥漫性病变的患者,可以采用低剂量全肺扫描,病变部位加常规剂量薄层HRCT扫描.

  • 细支气管肺泡癌影像学特征的深入性探讨

    作者:邓宇;曾庆思;伍筱梅;蔡超达;谢念危;陈国勤

    目的:研究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影像学特征及相应病理学基础,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49例经纤维支气管镜、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细支气管肺泡癌的胸部高千伏摄影及CT表现,探讨各型病变的影像特征.结果:根据大体病理及相应影像上病变的形态和分布特点,可将细支气管肺泡癌分为孤立结节型(25例)、多发结节型(5例)及弥漫实变型(19例).孤立结节型相对特异性的征象有多分叶征72%、空气支气管征68%、晕征40%、血管包埋征20%等,21例(84%)病变在HRCT上具有5个以上的上述征象;多发结节型表现为两肺弥漫结节3例,网织结节2例,相邻结节可融合成块,伴小叶间隔增厚2例;弥漫实变型表现为单纯大叶性实变2例,伴有非实变区多发结节及磨玻璃样影17例,主要征象有细支气管夹角增宽13例,血管造影征14例,碎石路征9例.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影像表现复杂多样,对各型的征象特别是HRCT表现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可提高本病的诊断符合率.

  • 16例肺泡壁消失肺综合征影像学诊断及分型探讨

    作者:陈斌;何乐;何隽祥;李汉强;张俊强

    目的:探讨肺泡壁消失肺综合征影像学诊断、分型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肺泡壁消失肺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次胸片及CT检查、手术前后HRCT图像进行动态观察,综合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分型.同时对家族性患者的家族成员进行了普查(胸透、胸片或HRCT).结果:16例患者(男11例,女5例)中5例为家族性(一家系)发病,11例为散发性,其中9例有或曾有自发性气胸史.16例中2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9例行肺大泡摘除术(其中1例行肺减容术).本病影像学表现分为3型:①单发型3例,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上、中肺野巨大肺大泡;②多发型7例,表现为两肺多发3~6 cm大小中型肺大泡伴广泛肺气肿;③弥漫或毁损肺型6例,表现为两肺弥漫大小不等肺大泡,肺大泡总客积占据一侧胸腔或以上.结论:消失肺为特发性肺大泡的一个特殊类型.肺泡壁消失肺综合征影像学表现可分3型,此分型对该病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指导作用.

  • 胸部低剂量CT扫描对不同部位结构图像质量的影响

    作者:欧阳林;蔡晓娟;何平;陈晓武;曾江镇;许孟君

    目的:探讨胸部低剂量CT扫描对不同部位结构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对48例来我科作胸部CT检查者行标准剂量及低剂量扫描,选择主动脉弓下缘层面以及右下肺静脉层面进行图像质量的对比分析,分别评价这两个层面中末梢肺血管、肺小叶、纵隔及胸背部软组织结构的清晰度.结果:胸部低剂量扫描对主动脉弓层面图像质量的影响大于右下肺静脉层面,其中对肺血管图像质量的影响小,对肺小叶的影响次之,对纵隔、肩背部软组织影响大.结论:胸部低剂量扫描主要影响胸部密实结构的图像质量,对肺内组织结构图像质量的影响不显著,所以可用于早期肺癌的筛查.

  • 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影像学诊断的综合评估

    作者:孙立军;江菊芬;郑敏文;刘莹

    目的:综合评估心脏超声(TTE)、MRI、电子束CT(EBT)和心血管数字血管造影(CVDI)在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搜集本院经外科手术治疗的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58例,其中行CVDI检查156例,EBT检查14例,MRI检查3例.结果:158例患者中,TTE的诊断符合率为78.5%(124/158),CVDI的诊断符合率为94.9%(148/156),EBT的诊断符合率为85.7%(12/14);经x2检验,P<0.01,提示3者在诊断复杂性先心病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VDI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TTE和EBT.在合并总的畸形和心外畸形上CVDI和EBT的诊断符合率高于TTE;在诊断心内畸形方面,TTE则优于CVDI.结论:4种影像技术在诊断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时各有优缺点,有选择性地联合应用各种影像技术将有助于提高术前的影像诊断符合率.

  • 对比剂增强MRA联合灌注成像在手足末梢动脉的临床应用

    作者:何新红;陆建平

    传统的血管造影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一直是诊断血管性疾病的金标准,但因其具有创伤性、辐射、对比剂过敏等危险性而逐渐被磁共振血管成像(MR angiography,MRA)技术所取代,并广泛应用于全身血管性病变的诊断和术前评价,但因其分辨力的限制,MRA技术在手足末梢动脉的应用仍难以满足临床需要,由此国外有学者联合MRA和灌注扫描技术用于四肢末梢动脉病变的检测.所谓联合技术就是采用特定的扫描序列,一次扫描采用2种图像后处理方法对原始图像进行数据分析,得到高质量的MRA图像和灌注图像.笔者就此技术的原理、技术参数、特点等方面作一介绍.

  • 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肿瘤血管的现状

    作者:赵胜

    近年来肿瘤研究的重大进展是确立了肿瘤血管形成(an-giogenesis)在肿瘤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抗血管生成治疗肿瘤的意义[1].彩色多普勒超声通过提取血流的多普勒频移信息,可以反映肿瘤血管的形态学特征和血流动力学状态,有助于判定肿块的良恶性和评估治疗的效果.

  • 兔VX2软组织肿瘤TAE治疗前后MSCT灌注成像研究

    作者:张景峰;王仁法;吴静;杨岷

    目的:探讨MSCT灌注成像在兔VX2软组织肿瘤TAE治疗前后疗效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只单侧大腿近段种有VX2肿瘤的新西兰大白兔,分别于TAE前、后行CT平扫和灌注扫描,计算并分析肿瘤组织的血流量(BF)和表面通透性(PS),观察TAE治疗前后其血流灌注变化,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所有兔大腿VX2肿瘤组织的BF、PS值明显高于正常肌肉组织和TAE治疗后.结论:MSCT灌注成像是一种准确、方便且相对安全的定量评估软组织肿瘤血流灌注状态和监测TAE治疗疗效的功能成像方法.

  • 骨骼肌肉系统肿瘤周边MR灌注特征分析

    作者:陆勇;丁晓毅;江浩;刘建军;倪根雄;陈克敏

    目的:探讨骨骼肌肉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周边MR灌注成像特征,以进一步提高MR灌注成像在骨骼肌肉系统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02年4月~2004年2月41例骨骼肌肉系统肿瘤进行MR灌注成像.计算肿瘤周边与肿瘤周围动脉时间信号强度曲线(SI T)的大线性斜率(Smax)及三者之间的强化峰值差异(△SI)、大强化时间差异(△t)和强化差异率(R).结果:骨骼肌肉系统良、恶性肿瘤Smax和△SI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良、恶性肿瘤△t的均值分别为27.5 s和23.4 s,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F=4.63,P<0.05);良、恶性肿瘤R值的均值为-0.15和0.62,两者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F=2.39,P<0.05).结论:△t和R值在骨骼肌肉系统良、恶性肿瘤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意义.

  • 肌细胞内脂质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1H-MRS研究

    作者:张磊;金真;刘彦君;倪彩虹;曾亚伟;王彦;许樟荣

    目的:利用磁共振波谱(1H-MRS)成像技术测定小腿骨骼肌细胞内脂质(IMCL)含量,初步探讨IMCL水平与Ⅱ型糖尿病的关系,为进一步分析IMCL与胰岛素抵抗机制奠定方法学基础.方法:利用1H-MRS成像技术测定10例青年健康男性和29例(男12,女17)初诊为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右侧小腿比目鱼肌IMCL,计算IMCL相对于肌酸及磷酸肌酸(Cr)的比值(IMCL/Cr).分别测量正常组和糖尿病组的身高、体重、血压、空腹及餐后2h血糖及胰岛素水平、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及腰臀比.结果:正常组和糖尿病组IMCL/Cr分别为1.64±0.54和2.75±0.86,两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t=3.76,P<0.001),而糖尿病组内男、女性之间IMCL/Cr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糖尿病组IMCL/Cr与患者血糖、胰岛素水平、TC、三酰甘油、HDL、LDL、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及腰臀比无关.结论:1H MRS能够简便、无创地测量人体骨骼肌IMCL含量,可作为一种新型的检测人体胰岛素抵抗的方法应用于临床研究.

  • CR在静脉肾盂造影中的应用

    作者:饶晶晶;胡军武;胡道予

    目的:探讨CR在静脉肾盂造影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2003年4~6月100例使用Kodak CR800行静脉肾盂造影者的影像资料,分析图像的显示情况.结果:100例患者中,共48例原始图像显示欠佳.其中45例因曝光条件不恰当引起图像显示不理想,经CR处理后图像得到了相应改善,改善率为93.7%.另3例由病理改变所致,经CR后处理后图像无明显改善.结论:CR能较好地显示泌尿系统病变,对诊断很有价值.

  • MSCTA在四肢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宁殿秀;王克礼;李智勇;苗延巍;伍建林;郎志谨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四肢血管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40例行四肢MSCTA检查的患者,7例同时行DSA检查.使用GE 4层及16层螺旋CT机进行血管成像检查,将扫描数据传至工作站,采用容积再现(VR)、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及曲面重建(CPR)4种技术进行图像重组.结果:40例患者中,假性动脉瘤伴动静脉漏3例,深静脉血栓15例,恶性肿瘤5例,外伤血管断裂术后复查3例,血管探查4例,骨移植术后复查、前臂血管瘤、胫后动脉闭塞、左胫后动脉闭塞、膝关节骨折及外伤性肱动脉断裂各2例.本组病例检查成功率为100%.7例与DSA进行对比研究显示,DSA只观察到与血流相关的信息,而MSCTA可同时观察到血流、瘤体、骨组织、软组织及其结构关系.后处理技术中以VR及MIP法显示血管效果较好.结论:MSCTA创伤小,图像清晰,后处理功能强大,有助于观察血管病变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是四肢血管病变较为理想的检查方法.

  • 甲状腺囊性病变的CT鉴别诊断

    作者:沙炎;王佩华;扬天锡

    目的:探讨甲状腺囊性病变的CT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甲状腺囊性病变的CT表现及其病理改变,研究各种甲状腺病变的CT表现特点和CT鉴别诊断价值.结果:甲状腺囊性肿块根据形态可分为3种类型:单纯囊肿型、囊壁结节型和厚壁肿块型,其中良性病变以单纯囊肿型表现为主(28/34),恶性病变以厚壁肿块型多见(11/13),良、恶性病变的CT表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根据甲状腺囊性病变的CT表现特点,能够对其做出鉴别诊断,尤其能对病变的良恶性作出正确评估.

  • 甲状腺病变的常见CT误诊原因探讨

    作者:高源统;王晓阳;罗敏;李振勋

    目的:分析甲状腺病变的CT影像表现,探讨各种甲状腺病变特别是弥漫性或大范围性病变的CT诊断要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病变的CT资料.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采用多窗宽、多窗位观察.结果:本组病例中以甲状腺癌(27/57)发生率高.57例中共误诊11例,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14例)误诊6例(6/11),其中4例误诊为甲状腺癌,2例误诊为甲状腺瘤;甲状腺癌(29例)误诊为甲状腺瘤2例;桥本病(1例)误诊为甲状腺癌1例;甲状腺瘤(12例)误诊为甲状腺癌1例;Graves病(3例)误诊为桥本病1例.结论:甲状腺病变与正常腺组织及周围结构的关系,以及有无淋巴结肿大、转移是甲状腺病变定性诊断的主要依据.

  • 甲状腺病变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花蒨蒨;张雪林;陈翼

    目的:分析甲状腺病变的CT表现,探讨各种甲状腺病变CT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甲状腺病变的CT资料.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26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本组32例甲状腺病变的CT表现,可分为三大类型:①单结节型16例,包括甲状腺腺瘤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4例、甲状腺癌4例;②多结节型13例,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7例、甲状腺癌6例;③弥漫肿大型3例,包括Graves病1例、桥本病2例.CT对甲状腺恶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达88.5%,对良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达78.3%.结论:掌握各种甲状腺病变的CT表现特点及分型,对病变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CR、DR系统的图像质量控制及影响因素

    作者:杨洋

    本院放射科购进了CR、DR系统并对传统X线摄影机进行了改造和升级,实现了所有影像资料的数字化存储与传输.新系统的应用不仅使照片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同时也使X线影像的质量控制上升到一个全新的理念.传统的图像质量主要是从摄片体位、曝光条件、洗片药水温度等方面来进行控制,而CR、DR系统的应用使我们更多关注的是窗宽、窗位的调节、各种影像增强软件的应用、电脑显示图像与激光像片的匹配等.通过近1年的摸索,我们发现新系统的图像质量受诸多因素控制,笔者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 PACS逐步建立与实施的几项关键技术

    作者:李澄;杜先懋;周龙平

    在我国建立数字化的影像科已经变得可行,并且已有先例.实施数字化工程,需要较大的投入和医院管理人员的认可与支持,这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特点.许多单位在建设网络时遇到重重困难,关键是要解决人的因素.本文结合本院建设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过程中一些经验,阐述数字化的建设思路.

  • 利用MUSICA软件提高CR影像质量

    作者:郑曙光;贾雄;李中华;李传彪

    自2002年5月我院使用计算机X线成像装置(CR)对20000余例患者进行了胸部、腹部、脊柱、骨盆、四肢或头颅等多种部位的投照,均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 《放射学实践》第五届全国放射学术会议暨GE公司"磁共振诊断与新技术"研讨会通知(首轮)

    作者:

  • 《放射学实践》精品栏目介绍

    作者:

    关键词: 放射学 实践
  • 小儿心脏病影像诊断新技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朱铭

    近年来,医学影像学设备及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小儿心脏病的诊断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用于小儿心脏病检查的放射学新方法主要有数字化X线胸片、平板式直接数字化心血管造影、多层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等[1-3].怎样在诊断过程中合理选择并综合应用各种影像学检查新技术,需要临床和放射科不断地在实际工作中加以摸索、创新和提高.本文介绍我院影像诊断新技术在小儿心脏病方面的临床应用的一些初步体会,重点介绍小儿心脏病多层螺旋CT和MRI检查.

  • 2004年RSNA年会传真(二)

    作者:

    关键词: 年会
放射学实践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