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放射学实践杂志

放射学实践

放射学实践杂志

Radiologic Practice 방사학실천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影响因子: 1.0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0313
  • 国内刊号: 42-120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12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同济医院《放射学实践》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郭俊渊 胡道予 Paul Gerhardt(德国)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CT诊断乙状结肠扭转一例

    作者:孙玉梅;刘长春

    病例资料 患者,女,83岁,以腹胀伴肛门不排便5天入院,5天前出现腹胀,频繁呕吐,为胃内容物,伴肛门不排便、排气,近2天感骶尾部胀痛不适.查体:精神稍差,腹部膨隆未见明显肠型及肠蠕动波,下腹压痛不明显,无反跳痛,未扪及包块,叩诊鼓音,可闻及气过水声.

  • 骨外骨软骨瘤一例

    作者:刘良成;韩耀华

    病例资料 患者,男,38岁.右肘撞伤5h,疼痛,轻度肿胀,活动受限.相当于桡骨小头外前部触及硬性包块,活动可,无压痛,约3.0cm×3.5cm.

  • 瘤样钙盐沉着症一例

    作者:邱乾德;余捷;林达

    病例资料 患者,女,66岁,患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7年.半年前骶部发现直径2.0cm大包块,质较硬,以后逐渐增大,局部轻度疼痛,仰卧位时疼痛明显,近1个月来增大明显,行走时局部有异物挤压感.

  • 创伤性膈疝误诊为血气胸一例

    作者:付彩文;王文兰

    病例资料 患者,男,56岁,因从树上坠落,胸痛、胸闷、呼吸困难4h入院.外院诊为:血气胸,对症治疗后呼吸困难加重转入我院.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一例

    作者:路利军;李鹏;雷小艳

    病例资料 患者,女,19岁,腹部包块1年,2年前偶然发现左上腹有一包块,约苹果大小,无压痛不适.

  • 肾上腺炎性假瘤一例

    作者:胡颖;刘敏辉;官泳松;贺庆

    炎性假瘤是一种易与肿瘤混淆的疾病,常见的好发部位为肺和眼眶,但是有报道指出[1],炎性假瘤在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有可能发生,比如肝脏、肾上腺等部位.肾上腺炎性假瘤罕见,属于良性局限性病变,由炎性细胞和成肌纤维梭形细胞组成[2,3],发病原因不明.现报道1例2006年收治的肾上腺炎性假瘤.

  • CT诊断肾盂源性囊肿一例

    作者:华海琴;徐晓娟

    肾脏是囊肿性病变好发器官,在肾脏的囊肿性疾病中包括肾脏单纯性囊肿、肾盂旁囊肿、多囊肾、肾盂源性囊肿等,在肾脏囊肿性疾病中,肾盂源性囊肿是更为少见的一种囊肿性疾病,现报道1例如下.

  • 溺水致吸入性肺炎和ARDS一例

    作者:王建军;林华;孙莉萍;李建国;王维平

    病例资料 患者,女,21岁.因溺水0.5h送抢救.查体:患者神志恍惚、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周身湿冷;双肺散在湿罗音,心音有力,律齐;脉搏100次/分,血压130/80mmHg.

  • 囊性肾癌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叶玲玲;滕陈迪;黄崇权;王大川;潘自来

    目的:探讨囊性肾癌的CT表现特点,旨在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囊性肾癌CT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囊性肾癌14例中,单囊8例、多囊6例.囊壁增厚或厚薄不均11例,囊壁菲薄均匀3例.其中伴壁结节及分隔各4例、伴壁结节与分隔同时存在2例,分隔厚薄不均5例、纤细均匀1例.平扫肿瘤呈囊实性混杂密度12例、呈较均匀囊样低密度2例;囊液密度较高、隐约见碎屑、絮状物或明显出血9例,囊液均匀如水5例;肿瘤实性部分钙化3例.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呈明显快进快退型强化11例,部分呈快进快退型强化合并部分中度进行性延迟强化1例,轻度强化2例.肾门或后腹膜淋巴结转移4例.结论:CT检查对囊性肾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 多层螺旋CT肠系膜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

    作者:滕陈迪;黄崇权;张丽敏;斯洋;郑文龙;洪瑞镇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肠系膜血管成像(MMSCT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经证实的肠系膜血管病变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MSCT)检查,采用多种后处理技术(VR、MIP、MPR、CPR)进行肠系膜血管成像,观察肠系膜血管病变的情况.结果:32例患者中,肠系膜上动脉(SMA)栓塞2例,MMSCTA及DSA示SMA充盈缺损;SMA血栓形成1例,MMSCTA及DSA示SMA主干呈长条状充盈缺损;肠系膜上静脉(SMV)栓塞9例,MMSCTA示SMV充盈缺损7例,2例不显影;胰腺癌侵犯SMA、SMV者13例,MMSCTA示肠系膜血管被包埋,血管狭窄中断;SMA主干或分支狭窄伴软斑形成7例.结论:多层螺旋CT肠系膜血管成像是肠系膜血管病变的一种无创性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 两种子宫输卵管造影方法发生对比剂逆流的比较

    作者:杨峰;周静然;赵传军

    目的:探讨子宫输卵管造影(HSG)检查使用宫颈塞法和双腔球囊导管法发生逆流的差别.方法:我院HSG检查457例,其中宫颈塞法210例,占46%,双腔球囊导管法247例,占54%.结果:两种方法发生逆流的比率为11.4%和18.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种造影方法中逆流的类型比较,淋巴逆流、静脉逆流、混合逆流发生比率为25.0%、20.8%、54.2%和26.7%、20.0%、53.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发生逆流的比率有显著性差异,发生的类型比率无明显差异,双腔球囊导管法操作方法不恰当会增加发生逆流的机会.

  •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螺旋CT表现及诊断价值

    作者:殷薇薇;李建策;吴恩福;余志贤;吴秀玲

    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螺旋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的螺旋CT表现及临床病理资料.结果:7例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密度均匀,5例肿块内见多发或单发细小斑点状钙化.6例肿块大径在5cm以上者,肿瘤受邻近器官及血管不同程度挤压而呈铸形生长.7例增强扫描肾皮质期肿块无明显强化,肾实质期轻度强化,强化程度10~15HU.7例肿块无论平扫及增强扫描均未见明显坏死囊变征象.结论:铸形生长、细小钙化、轻度延迟强化及肿块无明显坏死囊变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螺旋CT表现特征,可在术前作出诊断及鉴别诊断.

  •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特征

    作者:吕志军;李伟大;王煜晻;黄朝晖;朱伟华

    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的7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结果:7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共发现8个病灶.CT平扫均表现为低密度,其中4个病灶内可测得脂肪密度,CT值<-20HU,1个病灶内可见略高密度出血区及低密度囊变区.增强扫描动脉期8个病灶均显著强化,其中7个病灶为团片状不均匀强化,1个病灶为均匀强化.门脉期6个病灶持续或渐进性强化.5例加行延迟扫描,其中4个病灶仍持续强化.动脉期和/或门脉期6个病灶可见中心血管影.结论:肿瘤内含脂肪成分、动脉期显著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持续或渐进性强化及中心血管影是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特征性CT表现.

  • 肝门区肿瘤的MRI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家平;孙丽娟;王大龙;袁曙光

    目的:探讨MRI(包括平扫、动态增强、MRCP和3D DCE-MRA)对肝门区肿瘤的诊断及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肝门区肿瘤的MR表现,其中肝细胞癌(HCC)8例,胆管癌(HC)30例,转移性病变18例,血管瘤4例,并与手术或病理结果对照.结果:MRCP对肝门部胆管梗阻水平定位准确率达93.3% (56/60),平扫联合动态增强对病变定性诊断准确率为81.7% (49/60).3D DCE-MRA显示病变供血动脉1例、动静脉瘘1例、肝动脉受累1例、门静脉瘤栓2例、门静脉受浸润9例,门静脉受推移3例、下腔静脉受累2例.结论:MRI一系列检查方法对肝门区肿瘤定性诊断及外科手术方案制订具有重要意义.

  •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和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作者:尚建敏;夏进东;赵年;陈晓蓉;刘安陆;万华;彭虹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和MRI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20个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FNH的CT和MRI表现特点,并与病理对照(CT检查12例,MRI检查10例,4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结果:病灶大小1.8~13.5cm;CT检出11个病灶,CT平扫病灶均呈低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示除中心疤痕灶外,所有病灶均明显增强,6个病灶周边见增粗、扭曲的动脉;门脉期示病灶呈稍高密度,延时期示6个病灶呈稍高或等密度,5个病灶呈稍低密度;5个病灶的中央疤痕均延时增强.MRI检出12个病灶,病灶均呈稍长或等T1及T2信号;增强动脉期示病灶明显增强,门脉期及延时期呈稍高或等信号,7个病灶的中央疤痕延时增强.结论:CT和MRI能够显示FNH的血供特点及病理特征,动态增强扫描是诊断FNH有效的影像学手段,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很大价值.

  • 成人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的临床表现和CT诊断

    作者:杨炼;陈立波;潘华雄;韩萍

    目的:探讨成人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的临床和CT表现,以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成人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的临床和CT表现,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成人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多见于女性,临床表现为与肿瘤相关的症状,但发热多见(5/6例),未见明显黄疸及腹水报道;患者肝功能正常(3例)或轻度异常(3例),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查阴性.CT表现为囊实性肿块,边界清楚,出血多见.本组病例肿块大径约6~13cm,单发团块状,仅1例肝左叶并存肝细胞癌患者合并肝硬化.4例CT平扫表现为团块状不均质低密度影,边界较清楚,其内见散在分布的条带状高密度出血影,实性成分动脉期轻中度强化,静脉期强化稍明显;2例CT平扫呈囊实性低密度影,实性成分位于病灶后缘,于动脉期较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减退.结论:成人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的CT征象有一定的特征性,同时结合临床表现,有利于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水平.

  • 多发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价值

    作者:周建军;曾蒙苏;严福华;王建华;周康荣;曾维新

    目的:分析多发嗜铬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动态增强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多发嗜铬细胞瘤9例,其中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7例,Von Hippel-Lindau病1例,腹膜后副神经节瘤并膀胱嗜铬细胞瘤1例.术前经螺旋CT和多层螺旋CT平扫、动脉期(30s)和门脉期(70~80s)扫描.对比剂采用欧乃派克或优维显,注射流率3ml/s.仔细复习CT扫描结果并与手术病理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9例嗜铬细胞瘤共18个病灶中,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7例,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并胰腺神经内分泌瘤和肾细胞肾癌1例(Von Hippel-Lindau病),腹膜后副神经节瘤并膀胱恶性嗜铬细胞瘤1例.良性病灶13个,恶性病灶5个.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15个,不规则形3个.直径3.2~13.7cm,平均5.6cm.病灶直径<5.0cm 3个,5.0~10.0cm 13个,>10cm 2个.肿瘤实质成分平扫CT值为34.2~53.0HU,平均42.7HU;动脉期CT值63.7~91.5HU,平均80.7HU;门脉期CT值75.1~126.4HU,平均98.1HU.8例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6个病灶中,6例两侧病灶大小、形态、密度、动态增强强化程度和强化方式相仿,2例两侧大小不同,坏死、囊变不同,但动态增强强化程度和强化方式相仿.结论:多发嗜铬细胞瘤包括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和脏器嗜铬细胞瘤,多位于双侧肾上腺,CT表现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相仿,同一病例不同肿瘤的大小、形态、坏死囊变、动态增强强化方式和强化程度相仿,少数肿瘤大小不同,坏死囊变存在差异.

  • 脑结节性硬化的MR DWI分析

    作者:虞志康;严志汉;周云新;黄磊;林加瑜

    目的:使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研究结节性硬化(TS)患者脑灰质和白质内病灶的扩散特点,并观察表观扩散系数(ADC)的变化.方法:对18例临床影像学诊断的TS患儿使用1.5T MR系统行DWI检查,测量大脑皮质和皮质下61个结节的ADC值和对照组15例正常儿童的正常白质的ADC值.结果:TS患儿大脑皮质和白质病灶的ADC值明显高于健康儿童正常脑白质的ADC值,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其中4例TS伴发的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ADC值与正常脑实质的相似,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WI可提供TS患儿脑皮质和白质病灶的病理信息,TS脑白质内结节灶的高ADC值可区别常规MRI检查T1WI和T2WI信号与TS相似的其他疾病结节状病灶.

  • 常规MRI和DWI对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演变过程的探讨

    作者:陶晓娟;彭芸;曾津津;孙国强

    目的:探讨常规MRI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信号与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病理改变的对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ALD的常规MRI和DWI不同区域病变的图像表现,比较病变不同位置和不同病程的信号变化.结果:早发生病变的枕顶叶脑白质区域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FLAIR为低信号,DWI为低信号.向前扩展的病变区边缘表现为稍长T2信号,FLAIR为高信号,DWI为高信号,上述两者交界区域在DWI为稍高信号,常规MRI未能显示信号强度的差别.结论:常规MRI和DWI相结合可为动态观察脑白质营养不良的空间-时间演变过程提供影像学诊断依据.

  • 平板旋转血管造影及三维重组在主动脉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唐向周;杨向太;李国业;张群;成佛金;谈文开

    目的:评价平板旋转血管造影及三维重组在主动脉病变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对比分析31例主动脉病变患者的CT或MR、二维血管造影、旋转血管造影及三维重组影像学资料,并对其结果对比分析.31例均为男性,年龄18~81岁,平均56.5岁.结果:行胸主动脉造影28例,发现主动脉夹层25例,动脉瘤1例,假性动脉瘤1例,主动脉弓畸形1例.行腹主动脉造影3例,发现动脉瘤2例,1例为腹主动脉动脉硬化性改变并主动脉钙化.所有主动脉夹层、真性及假性动脉瘤造影与CT或MRI对比,病变的形态、大小、位置均相符.其中有2例夹层的造影提示CT诊断破口位置错误.1例主动脉弓畸形,CT误诊为动脉瘤,而造影则可以清晰显示扩张纡曲的畸形主动脉弓.其中23例主动脉夹层和3例真性动脉瘤造影后进行支架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的介入治疗,术后均行二维血管造影,支架位置准确,隔绝效果良好,没有出现并发症.结论:平板旋转血管造影及三维重组对主动脉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提高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 含服倍他乐克在冠状动脉CTA检查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健萍;刘辉;梁长虹;黄美萍;刘其顺;崔燕海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前含服倍他乐克的临床起效时间及有效服药剂量.方法:临床疑诊冠心病预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心率>65次/分的患者共96例,先舌下含服1片(25mg/片)倍他乐克,服药后每隔15min测量一次心率及血压.若60min后还未达目标心率(≤65次/分),再含服倍他乐克1片,并按同样方法进行测量.若仍未达要求,则再追加1片及进行测量,直至达到目标心率.重复服用倍他乐克大剂量不超过4片(100mg).按不同基础心率,把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低心率组:基础心率>65次/分、≤75次/分;B组为高心率组:基础心率≥76次/分.结果:96例患者经舌下含服倍他乐克后心率均成功达到目标心率.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A、B组平均起效时间分别为44.9min和76.6min.A、B组中,服2片及以上片数药的病例比率分别为14.0%和52.8%.结论:基础心率越高,服药后到达目标心率的时间越长,服药剂量也越大.舌下含服适当剂量的倍他乐克可快速、有效、安全地减慢心率,有利于患者完成冠状动脉CTA检查.

  • 16层螺旋CT血管分析技术在动脉导管未闭显示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朱新进;曾惠良;赵继泉;陈学光;梁坚豪;欧卫谦;李佩文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分析技术在动脉导管未闭显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或心血管造影证实的动脉导管未闭16层螺旋CT血管分析技术显示的检查结果,并与手术或心血管造影结果及超声心动图结果对照.结果:16层螺旋CT血管分析技术能清晰直观显示动脉导管未闭的直接CT征象及类型,诊断符合率为100%;并可拉直测量导管的内径和长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1.67%和83.33%;在诊断动脉导管未闭的程度方面与超声心动图无明显差异,在诊断动脉导管未闭的类型方面优于超声心动图.结论:16层CT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相结合,可大大提高对动脉导管未闭的诊断准确率,减少有创的心血管造影检查,以指导手术.

  • CT灌注成像在头颈部肿瘤中的应用

    作者:艾松涛;余强

    CT灌注(CT perfusion)成像是一种能显示组织器官和病变血流动力状态的技术.该技术的出现不仅使我们能更深入地了解人体组织的生理和病理信息,而且还为同时显示组织病理的形态和功能变化提供了可能.

  • 骨纤维源性肿瘤的影像学定性诊断

    作者:张小占;史大鹏;李仲菊;马发鹏;李国强

    目的:探讨骨的非骨化性纤维瘤、硬纤维瘤和纤维肉瘤的影像鉴别诊断.方法:分析43例骨的非骨化性纤维瘤、硬纤维瘤、纤维肉瘤患者的影像表现.结果:X线和CT检查显示,14例非骨化性纤维瘤,可见骨囊状膨胀破坏,8例可见纤细骨嵴;12例硬纤维瘤,4例囊状膨胀破坏,8例溶骨破坏,2例可见纤细骨嵴,6例可见粗大骨嵴;16例纤维肉瘤,5例囊状破坏,边缘不规则,11例溶骨破坏.MRI检查显示,9例非骨化性纤维瘤,9例硬纤维瘤,11例纤维肉瘤,T1WI均呈等信号和低信号,T2WI均呈较高信号和低混杂信号;T1WI和T2WI低信号的非骨化性纤维瘤和纤维肉瘤呈局灶状,硬纤维瘤呈大片状.3例纤维肉瘤T2WI可见高信号.结论:影像学能反映骨的非骨化性纤维瘤、硬纤维瘤和纤维肉瘤的特征,对其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 骨盆骨巨细胞瘤影像特征分析

    作者:潘诗农;李琦;吴振华

    目的:分析骨盆骨巨细胞瘤 X 线平片、CT及MRI征象,探讨其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分析总结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9例(包括7例复发)骨盆骨巨细胞瘤患者的X线平片、CT、MRI表现.结果:①X线平片表现:囊状骨质破坏15例,单纯溶骨性破坏8例,"多房性"骨质破坏6例.②CT表现:18例呈囊样膨胀性骨质破坏,11例呈单纯溶骨性破坏,未见骨膨胀扩张征象;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均出现轻度至中度的强化.③MRI表现:6例MR T1WI上均呈等信号、低信号,T2WI上呈低信号、等信号、高混杂信号.结论:骨盆巨细胞瘤的影学表现为膨胀性溶骨破坏,与长骨巨细胞瘤比较除膨胀更为显著外,余无明显差异;骨盆骨巨细胞瘤诊断需综合运用X线平片、CT及MRI并与临床表现相结合,且能够提高骨盆骨巨细胞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 多层螺旋CT诊断椎动脉变异的价值

    作者:杨志强;王照谦;贾崇富;孙喜霞;王海燕;郎志谨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椎动脉变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MSCT诊断椎动脉变异46例,回顾性分析椎动脉变异的CT表现.结果:46例椎动脉变异中,椎动脉发育不良24例(右椎动脉发育不良18例,左椎动脉发育不良5例,左、右椎动脉发育不良1例);椎动脉起源异常13例(左椎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弓11例,左椎动脉起源于左颈总动脉1例,右椎动脉起源于右颈总动脉1例);椎动脉行径异常3例(右椎动脉行径异常1例,左椎动脉行径异常2例);单侧双支椎动脉变异2例(均为右侧双支椎动脉);窗式椎动脉变异4例.结论:MSCT是无创诊断椎动脉变异的优良方法.

  • 急性输尿管梗阻性肾功能衰竭的介入治疗

    作者:尹君;黄乐秀;杨玉珍

    目的:评价经皮肾造瘘(PCN)及顺行性输尿管内支架管植入术(AIUS)在急性输尿管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3例急性输尿管梗阻患者,男13例,女10例;结石梗阻14例,恶性梗阻5例,医源性梗阻4例;在超声和X线双监视下急诊经皮肾穿刺行PCN或AIUS.结果:技术成功率100%,共植入单J管16条,双J管14条;术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3~7d患者肾功能均恢复至正常.结论:介入技术在了解急性输尿管梗阻性疾病成功率高,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对及时挽救患者肾功能有着重要作用.

  •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肺癌引起的上腔静脉综合征

    作者:闫庆;谢晓东;费泽军;王朝华;张昌伟;程美雄

    目的:观察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肺癌引起的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56例肺癌引起的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行经股静脉上腔静脉内支架置入治疗.结果:56例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患者症状缓解.8例支架内继发血栓形成,其中1例支架内再次置入支架,7例经溶栓后症状缓解.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是一种治疗肺癌引起的上腔静脉综合征安全有效的方法.

  • 对比剂智能跟踪与预试验肺动脉MSCT成像的对比研究

    作者:刘建新;刘剑;王霄英;唐光健

    目的:探讨对比剂智能跟踪技术(BT)和预实验时间-密度曲线(PTDC)技术在CT肺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疑诊为肺动脉栓塞而行CT肺动脉成像(CTPA)的患者中,筛选出CTPA结果阴性的患者38例,其中采用BT法者20例、PTDC法者18例.BT法的兴趣区选在取主动脉弓上1cm水平的头臂静脉内,阈值设为100HU,触发后延迟3.2s开始增强扫描;PTDC法的兴趣区选在支气管隆突水平肺动脉主干内.采用双盲法对两种技术所得CTPA影像质量进行评分,并测量双上肺动脉与肺静脉、下肺动脉与肺静脉的密度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T组图像质量评分优于PTDC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右上肺前叶和右肺下叶的肺动、静脉密度差在两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左上肺前叶和左下肺下叶肺动、静脉密度差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8和0.019).结论:选择头臂静脉BT法CTPA检查较PTDC扫描减少了对比剂剂量和患者受照剂量,而且图像质量好于PTDC法.

  • 三种不同高压注射增强方式对CT图像质量的影响

    作者:汪洋;朱斌;季桂珍;秦国初

    目的:探讨高压注射器三种不同的增强方式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搜集150例病例均使用Lightspeed 16层螺旋CT和Medrad的Stellant D型高压注射器.注射流率4.0ml/s,注射总量80ml,分为甲、乙、丙三组行增强扫描.甲组50例,只使用单管注射,不注射生理盐水冲洗;乙组50例,随即注射生理盐水冲洗;丙组50例使用A筒对比剂和B筒生理盐水按A筒60%B筒40%的比例通过三腔连接管同步注射.评价方式:采用双盲观片法.结果:甲组有伪影40例,占80%,无伪影例数是10例,占20%;乙组有伪影26例,占52%,无伪影24例,占48%;丙组有伪影23例,占46%,无伪影是27例,占54% (P<0.05).结论:双筒高压注射器以A筒60%B筒40%成比例同步注射时,干扰主动脉内部结构观察的上腔静脉高密度伪影较采用单筒高压注射方法少,与双筒前后注射方法无明显差别.

  • 腰椎轴向负荷CT检查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翠平;张立仁;党玉庆;王晓;金征宇

    目的:评估轴向负荷CT检查在腰椎退性行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腰大肌放松体位(PRP)和腰椎伸位轴向负荷(ACE)两种体位进行CT检查,进行大密度投影(MIP)重建,观察加压前后L2~S1各椎间盘中心层面的椎管腔大横径、纵径及硬膜囊面积的变化,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比ACE与PRP体位CT检查,发现ACE体位检查后椎管横径、纵径变小,横截面积变小,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与PRP体位CT检查比较,ACE体位CT检查获得了更多的放射学诊断信息,可以作为临床诊断椎管狭窄的重要依据,其临床意义优于PRP体位CT检查.

  • 多层螺旋CT扫描降低仟伏值对婴幼儿胸部图像质量的影响

    作者:徐小普;孔秋雁;许崇永;陈宇;陈廷港

    目的:比较婴幼儿胸部低仟伏值CT扫描与常规扫描的图像质量,探讨降低仟伏值低剂量扫描应用于婴幼儿胸部检查的可行性.方法:体模测试:用120和90kV条件扫描体模的空间分辨力插件,选择相同位置的4帧图像测量平均空间分辨力;再用相同的方法扫描体模的水层,测量每组4帧图像的平均CT值标准差,作2组的噪声水平比较.病例扫描:选择胸部检查的患儿8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40例.2组分别用常规剂量(120kV,80mAs)和低剂量(90kV,80mAs)扫描,层厚5mm.比较不同剂量的CT权重剂量指数(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LP);测量、比较2组图像降主动脉处的噪声值;并由2位医师按优、合格、不合格的等级盲法评价2组图像质量.结果:90kV扫描的CTDIvol为2.3mGy,DLP为26.4mGy·cm,与常规剂量的比值为43.4%和43.1%.低剂量图像的噪声水平(H=0.66%)较常规组(H=0.44%)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6,P<0.001).虽然低剂量组的优质图像所占比率有所降低,但不存在不合格图像,所有低剂量图像都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结论:90kV可以作为多层螺旋CT婴幼儿日常胸部检查的扫描条件.

  • X线机电视系统维修

    作者:刘峻

    电视系统是现代X线机重要组成部件.其构成硬件有影像增强器、摄像机、监视器、控制台等.其故障率高的电路主要是高压电路(HV)、中压电路(LV)、自动跟踪电路(IBS)等.其故障判断相对容易,维修过程也有其特色.现根据几例典型故障介绍其维修方法.

  • 大鼠三叉神经慢性疼痛模型丘脑1H MRS分析

    作者:赵光明;陈克敏;柴维敏;张贵祥

    目的:研究三叉神经慢性疼痛模型及假手术大鼠的丘脑MRS表现,探讨三叉神经慢性疼痛中枢生化代谢改变的特点.方法:使用慢性结扎的方式建立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n=20),设立大鼠假手术对照组(n=10);在术后1、2、3、4、5和6周对其丘脑进行MRS分析.结果:慢性压迫致痛大鼠模型的丘脑Glx峰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术后1~3周大鼠丘脑Glx峰高达到和超过Cr半峰高者18例(90%);与假手术组比较,三叉神经慢性疼痛模型丘脑NAA/Cr的改变有统计学意义(F(2,27)=3.90,P<0.05);其双侧丘脑谱线不对称,损伤神经对侧丘脑NAA峰下降明显.结论:慢性压迫致痛模型的丘脑区Glx峰升高,NAA/Cr下降.MRS能活体、无创、动态地检测慢性疼痛模型丘脑的生化代谢改变,可作为客观的手段用于有关慢性疼痛的实验研究.

  • 输入动脉选择对CT Perfusion 3.0软件包肺灌注成像的影响

    作者:王欣;于丽娟;刘瑞宝;张修石;尚乃舰

    目的:探讨输入动脉的选择对CT Perfusion 3.0软件包肺灌注成像的影响.方法:健康新西兰白兔2只,非离子型对比剂优维显5ml,对比剂的注射流率分别为0.1、0.3、0.5和0.8ml/s.所得数据传输到工作站,经Perfusion 3.0 软件包以三种不同的灌注成像方案处理.结果:以主动脉为输入动脉的体部肿瘤方案组所计算的血容量(BV)、血流量(BF)分别与以肺动脉为输入动脉组和肝脏肿瘤方案组所得数值间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t=4.376、t=2.779);以肺动脉为输入动脉组和肝脏肿瘤方案组所得数值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5).结论:应用CT Perfusion 3.0软件包,选择不同的输入动脉会对肺灌注成像结果产生影响,其实际应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 超声对胃肠道穿孔及穿孔部位声像图的临床研究

    作者:武心萍;杭桂芳;丁文波;周松阳;王林

    目的:检测胃肠道穿孔超声直接声像图特征,探讨胃肠道穿孔的超声诊断及其定位的新方法.方法:对64例临床拟诊消化道穿孔病例先行放射影像学常规检查和常规超声检查,再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行胃肠道超声检查,观察胃肠穿孔超声间接声像图和直接声像图,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临床确诊的64例胃肠道穿孔,其中57例超声检测到直接征象,显示率89%(57/64),57例中检测到穿孔起源部位声像图46例,显示率71%(46/64).且有37例X线平片常规检查发现直接声像,显示率58%(37/64).结论:超声检查胃肠道穿孔能显示穿孔的直接声像图及起源部位声像图,从而明确穿孔及穿孔部位,其敏感性高于X线,超声胃肠检查应作为临床诊断胃肠道穿孔的常规检查方法.

  • 鞍旁肿块的MRI诊断

    作者:祁俊华;康立清;张敬

    鞍旁结构指中颅窝蝶鞍两侧海绵窦内层硬膜反折与颞叶内侧缘之间的所有结构.鞍旁肿块种类繁多,生物学行为各异,术前诊断和鉴别诊断非常重要.

放射学实践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