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放射学实践杂志

放射学实践

放射学实践杂志

Radiologic Practice 방사학실천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影响因子: 1.0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0313
  • 国内刊号: 42-120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12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同济医院《放射学实践》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郭俊渊 胡道予 Paul Gerhardt(德国)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额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侵及颅骨一例

    作者:赵冬青;汪卫中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是一种较常见的发生于皮肤真皮的低度恶性肿瘤,我院遇见1例额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并侵及颅骨,现报道如下.

  • 右下肢多发性神经鞘瘤一例

    作者:周志强;郑玉兰;叶崇云

    病例资料患者,女,17岁.因右侧大腿及足底包块、疼痛1个月入院.体检:右大腿后侧可触及6cm×12cm包块,其内踝后侧还可触及长条状包块,其边界不清楚,质地较硬,活动度较差,无明显搏动,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右下肢肌力减退,无其他阳性体征.

  • 肝脏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一例

    作者:张强;李京雨;徐力杨;刘明;陈华;张永田

    病例资料患者,男,57岁,因右上腹隐痛半年,呕吐伴双下肢浮肿2周.体检:反应迟钝,全身皮肤轻度黄染,双下肢凹陷性水肿.无饮酒及肝炎史.胸片:心脏明显扩大(图1).彩色多普勒检查:肝动脉蛇行纡曲扩张,肝实质内见团片状血管瘤样偏强回声结节.

  • 软骨粘液样纤维瘤一例

    作者:李言文;王洪森

    软骨粘液样纤维瘤较少见,我院1例曾误诊为骨巨细胞瘤恶变,现报道如下.

  • 颞骨乳突部巨大纤维骨瘤一例

    作者:朱海东;王晓云

    病例资料患者,女,28岁.4年前发现右耳后部一杏仁大小的肿物,无自觉症状,1年后肿物逐渐长大,并出现耳鸣,听力下降.查体:右乳突部6cm×10cm×12cm大的肿物,质硬,带蒂,活动度极差,表面局部破溃,有少许脓性分泌物,外耳道因肿块压迫而闭锁,气导消失,骨导正常.

  • 肺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作者:胡晓明;向立勇;周燕发

    肺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后形成的肌纤维母细胞和多种炎性细胞成分组成的肺内瘤样团块病变.较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现报道1例如下.

  • 掌骨巨细胞瘤恶变一例

    作者:汪君;胡必富;王旭东

    病例资料患者,男,54岁.因右手第一掌骨肿胀疼痛5个月入院.体检:右手第一掌骨明显肿胀、压痛,触诊无明显骨质感.实验室检查:碱性磷酸酶180μ/l(正常值40~150μ/l).穿刺提示:腱鞘巨细胞瘤.

  • 幕上血管母细胞瘤一例

    作者:李书家;胡喜斌;高克克;孙蕊

    病例资料患者,男,68岁.右下肢无力并头痛、头晕1个月入院.查体:嗜睡状态,记忆力、计算力减退,脑神经检查(-).心、肺功能无异常.

  • 胆囊及胆总管结石MRC:3D原始图与MIP图对比研究

    作者:陈英敏;吴晶;刘连祥;吴育锦

    目的:评价磁共振胆管成像(MRC)三维原始图(简称为原始图)与3D 大强度投影(MIP)重建图像(简称为MIP图)在胆囊结石及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明确诊断为胆囊或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行3D FSE 扫描,获得原始图后,经工作站行靶大强度投影(MIP)重建得到三维立体图.两位有经验的放射学医师对图像进行分析,在病变的显示与否上取得一致.然后,对原始图及MIP图对结石的显示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胆总管结石的显示上,原始图及MIP的显示率分别为93.33%和86.67%,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对于胆囊结石,显示率分别为97.06%和23.53%,两者间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原始图及MIP图在显示胆总管结石上,两者具有同样较高的临床价值,而在显示胆囊结石上,原始图的临床应用价值要明显高于MIP图.

  •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诊断(附15例分析)

    作者:许有生;吴传芬;王建良;沈纪林;邬万新;杨其根;王立章;余强;王土兴;吴金兴

    目的:通过分析胃肠道间质病的X线征象以提高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胃肠道间质瘤病例资料,对其术前CT检查(12例)、常规X线造影(3例)、DSA检查(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良性间质瘤单发4例,多发1例(胃和小肠各有一个间质瘤),恶性间质瘤10例,均为单发.恶性肿瘤一般较良性肿瘤大.CT密度均匀性:良性肿瘤均匀3个;恶性肿瘤均匀3个,不均匀7个.CT密度:良性者与消化道壁相比密度相等3个;恶性者等密度3个,低密度3个,等低密度3个,等低高密度1个.肿瘤灶边缘:良性者3个均无分叶,界限清楚;恶性者有分叶5个,无分叶5个.CT增强后强化:良性者增强后强化均匀,恶性者增强后强化不均匀.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 耳源性脑脓肿的CT诊断及其在治疗中的价值

    作者:唐陶富;肖新华;肖恩华;袁友红

    目的:探讨CT在耳源性脑脓肿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耳源性脑脓肿的CT和临床资料.结果:32例耳源性脑脓肿均继发于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颞叶脓肿16例,小脑脓肿13例,颞叶与小脑脓肿并存者3例,均发生在患耳同侧.其中26例脑脓肿是在乳突根治术前发生,6例是在术后1~2周所发生的.CT诊断符合率90.6%(29/32),经CT导引下脑脓肿穿刺抽脓成功率81.8%(18/22),临床治愈率87.5%(28/32).结论:CT对耳源性脑脓肿一般可明确诊断,而且对于临床治疗与疗效观察具有重要价值.

  • 脑裂畸形的CT表现

    作者:刘可夫;刘斌;张家文;吕益忠

    目的:分析脑裂畸形的CT表现,以提高其CT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脑裂畸形的CT资料.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8个月~29岁,其中10岁以下13例.结果:CT表现为横跨大脑半球的裂隙,其壁为异位灰质.本组单侧者14例,双侧者3例,共20个裂隙,10个为融合型,10个为开放型.12例伴透明隔缺如,伴胼胝体发育异常、广泛性巨脑回各1例,裂隙内端囊样扩张1例.结论:CT能很好地显示脑裂畸形及伴发畸形.

  • 外伤性脑梗死的CT诊断(附39例分析)

    作者:卢文乾;赖清泉

    目的:探讨螺旋CT在外伤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及其特征.方法:对39例头颈部外伤后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偏瘫患者行横断面螺旋CT扫描,分析外伤性脑梗死的CT表现.结果:根据临床和CT表现分为两型:Ⅰ型(21例),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好发于基底节-内囊区,均位于豆状核、尾状核及内囊区,呈小片状腔隙性低密度区;Ⅱ型(18例),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为脑叶梗死呈扇形低密度区,与大脑前中后供血动脉或颈内动脉分布一致,范围较大.结论:螺旋CT扫描检查对外伤性脑梗死的准确诊断、估计病变程度,分析两型脑梗死的不同发生机制,为临床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重要信息.

  • 颅内感染性病变钙化的CT特点分析(附52例病例报告)

    作者:杨建林;吉六洲;兰军;曾亚菲;睢继兵

    目的:分析颅内感染性病变引起的钙化特点,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诊断及其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感染性病变的部位、形态及钙化数量.结果:52例钙化中,脑实质多见,5例有多部位钙化,无年龄性别差异.结论:不同感染性病变的钙化有一定特点,其中部分具有特征性诊断价值.

  • 肺空洞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成像初探

    作者:贺锋;岳建国;蔡毅;李晓红;管荣平;许德冬

    目的:探讨肺空洞病变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CTVE)成像技术及其初步临床运用. 方法:选择13例肺空洞患者进行常规横断面CT扫描,将容积数据重建后输入GE AW4.0工作站,用三维导航软件(Navigator)重建成仿真内镜图像,调整阈值及视角并用伪彩技术立体观察空洞内表面情况.结果:癌性空洞8例,肺脓疡空洞3例,结核性空洞2例.癌性空洞内壁不规则,多伴大小不等壁结节,表面光滑;肺脓疡空洞内壁毛糙,显示多发锯齿状、柱状、火山口状改变;结核性空洞内壁光滑、规则,无结节状改变.对于直径>3cm空洞,CTVE可较满意地获得立体的肺空洞内表面图像,空洞内结节的形态、大小、数量以及与空洞内壁联结关系,对直径1.5~3.0cm空洞,需调节适当阈值,扩大视角显示较好;对直径<1.5cm空洞,CTVE显示困难.结论:肺空洞CTVE成像是对常规CT重要补充,但不能作为独立诊断依据,必须结合CT原始图像及重建图像进行综合分析.

  • 螺旋CT三维重建对周围型肺癌及血管集束征的显示

    作者:田锦林;张辉;陈书林;门肾力;廖云贵;孙永青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对周围型肺癌形态特征与支气管血管束的显示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的螺旋CT表现,利用三维成像软件以表面遮盖法(SSD)进行三维重建,调整阈值上、下限,分别观察肿块及结节表面形态及与支气管血管束的关系,并和横断面图像及手术切除标本进行比较.结果:3D CT能完整显示周围型肺癌与周围支气管血管束的关系及类型.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不仅能够充分、直观地显示周围型肺癌的形态特征,而且能够显示其与支气管血管束的立体解剖关系,是CT横断面图像的重要补充.

  • 肺内良性肿块的CT与手术对照分析

    作者:王索宇;徐仁根;周雪春;黄水林;张新根

    目的:探讨肺内良性肿块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02例肺内良性病变的CT表现,其中肺炎性假瘤45例,结核瘤42例,肺血管瘤5例,错构瘤3例,肺隔离症3例,曲霉菌病2例,肺纤维瘤和肺血肿各1例.结果:肺炎性假瘤、肺结核瘤、肺血管瘤、肺隔离症及曲霉菌病的CT符合率分别为33.3%、73.8%、20%、100%和100%.结论:通过仔细对照分析和重新评判,对大多数肺内良性肿块可以作出定性诊断.

  • 肺隐球菌病的影像学表现(附32例分析)

    作者:王颖;柳学国;张秀兰

    目的:总结肺隐球菌病的影像学表现.方法:肺隐球菌病 32例,分别误诊为肺癌、炎症或结核.患者年龄4~64岁;X线检查30例,CT检查19例.结果:肺隐球菌病X线、CT表现有5种:①孤立块影或结节影;②多发结节或肿块影;③单发或多发斑片影;④斑片影与结节影混合病灶;⑤弥漫性粟粒影;这5种表现以第1种多见,好发于肺外围.32例病例手术病理证实20例,穿刺活检证实5例,脑脊液涂片证实4例,痰培养证实3例.结论:肺隐球菌病的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依赖病理学检查及痰、脑脊液找到隐球菌证实,当肺部阴影诊断不明时在鉴别诊断上应考虑此病.

  • 原发性气管肿瘤的影像诊断及评价(附42例分析)

    作者:胡文清;蔡超达;蓝日辉

    目的:评估各种检查方法对气管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42例经各种影像检查并获得纤支镜、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气管肿瘤的临床与影像表现.结果:根据病灶的影像表现分为6种类型,提出发现气管肿瘤的注意事项及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要点,得出各种检查方法的优缺点.结论:气管肿瘤较易延误诊断,但只要提高警惕,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并紧密结合临床,多数患者是能及早作出诊断的.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DR)或高千伏摄影可作为首选检查项目;气管正侧位体层检查是诊断气管肿瘤较为可靠而廉价的方法;但从影像学角度,单项检查又以MRI为优越.若能多项检查,综合诊断,效果更佳.

  •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的影像学检查:应用与评价

    作者:江菊芬;孙立军;黄明霞;雷振平

    目的:评价心脏超声(TTE)、心血管造影(CAG)、电子束CT(EBCT)和MRI在诊断主动脉缩窄中的作用.方法:主动脉缩窄患者16例,单纯型2例,复杂型14例;14例行手术治疗.全部病例均行TTE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14例行CAG检查,3例行MRI检查,1例行EBCT检查.结果:TTE的诊断准确率为42.9%(6/14),CAG的诊断准确率为100%(12/12),EBCT(1例)和MRI(3例)均获得正确诊断.结论:在诊断主动脉缩窄上,CAG、EBCT和MRI明显优于TTE;EBCT和MRI是显示主动脉缩窄的无创伤性检查方法,MRI无需对比剂即可多平面直接显示病变部位及合并畸形等病变全貌,且无辐射,优于EBCT.MRI可以作为诊断主动脉缩窄首选的检查方法.

  • 肝细胞癌:细胞凋亡与治疗

    作者:于继徐;高志芹;王滨

    研究已表明肝癌组织不仅表现细胞增殖与分化异常,同时也存在细胞凋亡(apoptosis)异常.细胞凋亡又称程序化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多细胞有机体为调控机体发育,维护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与细胞病理性死亡(necrosis)有本质区别.本文就细胞凋亡对于肝癌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有关的问题作一综述.

  • 介入性磁共振器械的研究

    作者:刘于宝;胡道予;夏黎明;王承缘

    介入性磁共振成像(interven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IMRI)指在磁共振成像技术引导下的介入操作,是融介入诊断、治疗及MRI技术于一体的一项新技术.IMRI具有多方位成像、组织对比分辨率高、无电离辐射、不用对比剂即可显示血液流动等特点,在穿刺活检、肿瘤消融术、血管介入等各方面都有着广阔的前景.随着开放式磁场的不断改进,各种超高速扫描序列的开发,从而使IMRI的研究成为当今介入医学中的一大热点.很明显,开发和研制适合磁环境下使用的穿刺针、导管、导丝、支架等器械是IMRI技术的关键要素之一,但目前尚处于发展初期.本文就近几年来有关IMRI介入器材及其临床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 腰椎间盘前突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任道禄;高紫红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前突或/和侧前突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 56 例腰椎间盘前突或/和侧前突合并腰大肌和前纵韧带受累的CT表现. 所有病例有腰背痛或腰腿痛,均行腰椎间隙横断面CT薄层平扫.结果:56例共有71个腰椎间盘前突或/和侧前突,多发生于L3-4,共51个;发生于L4-5有16个;其它部位4个.腰大肌受累31例,前纵韧带受累15例,两者均受累10例.结论:腰椎间盘前突或/和侧前突可挤压推移腰大肌或前纵韧带,加上其化学或免疫的作用可导致腰背痛或腰腿痛.CT能较好地反映这些影像学改变,并具有临床治疗指导价值.

  • 脊柱病变多层螺旋CT的应用价值

    作者:贾宁阳;肖湘生;王晨光;李惠民;万卫平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于脊柱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脊柱病变患者18例,其中脊柱骨折7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2例,腰椎结核2例,特发性脊柱侧弯7例.所有患者经多层螺旋CT扫描,MIP、MPR/CPR、3D-SSD与4D-Angio重建,分析不同处理后图像的应用价值.结果:MRP/CPR应用简捷,可矢状、冠状观察骨性病变的部位与程度,但对于胸椎骨折或侧弯,由于受到肋骨重叠的显示而不适用于评价胸椎骨折;3D-SSD可观察骨性结构的破坏,但缺乏对椎管形态的显示,4维重建可清晰评价脊柱骨折与脊柱侧弯的所有相关表现,通过调节不同密度阈值可显示出椎管内形态,尤其适用观察骨折、侧弯的分类与椎管的状况.结论:多层螺旋CT可全脊柱扫描,其多种后处理技术的应用可全面评价脊柱病变,4维重建可清晰评价脊柱病变的所有相关表现,而MIP不适用于对脊柱的评价.

  • 晚期产后出血的介入治疗

    作者:冯玲;闻良珍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晚期产后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了1985年1月1日~2002年6月30日本院住院治疗的120例晚期产后出血病例,其中29例进行介入治疗.结果:29例介入治疗者,27例彻底止血,2例因子宫切口严重感染、裂开而行全子宫切除术.结论:介入治疗应用于晚期产后出血具有止血快,疗效确切,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点.

  • 眼眶占位性病变的CT诊断与手术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张菁;漆剑频

    目的:探讨眼眶占位性病变的CT影像特点,从而指导治疗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分析我院主要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9例眼眶占位性病变的CT征象、临床资料及手术方式.结果:眼眶原发良性肿瘤35例,原发恶性肿瘤6例,炎性假瘤11例,颈动脉海绵窦瘘7例.7例颈动脉海绵窦瘘经CT及DSA诊断明确并行栓塞治疗,41例眼眶肿瘤及8例炎性假瘤在CT定性、定位结论的指导下行手术治疗均完整切除肿块,另2例肌炎型及1例肿块型炎性假瘤经皮质激素治疗后明显缓解.结论:CT可对眶内病变进行准确定位并估计病变的性质,为治疗及手术进路的选择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 颈静脉孔区肿瘤的CT和MRI诊断

    作者:韩本谊;沈天真

    目的:探讨CT和MRI对颈静脉孔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颈静脉孔区肿瘤的CT和MR影像资料,其中包括颈静脉球瘤12例,神经鞘瘤10例,转移瘤3例,脑膜瘤2例,神经纤维瘤、脊索瘤、软骨瘤、软骨肉瘤、纤维脂肪瘤、纤维血管瘤和先天性囊肿各1例.CT检查21例,其中15例作增强扫描.MRI检查31例,其中24例加作MR增强扫描.结果:肿瘤内纡曲流空的血管即"椒-盐"征是颈静脉球瘤的特征性MRI表现.神经鞘瘤易发生囊变,注射对比剂后肿瘤中度强化.转移瘤骨质破坏不规则.脑膜瘤增强扫描可见脑膜"尾巴"征.软骨瘤和软骨肉瘤可见明显钙化.结论:CT与MRI相结合能更全面地为临床提供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所需要的信息,为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

  • 眼眶脑膜瘤的MRI诊断研究

    作者:王春柳;韩霞;王陈红;王晓军

    目的:探讨眼眶脑膜瘤的发生部位、MRI的信号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眼眶脑膜瘤43例,行MRI扫描及增强脂肪抑制扫描,分析其发生部位与信号特征.结果:依据眼眶脑膜瘤的发生部位分为下列4种:①视神经鞘脑膜瘤,肿瘤呈不规则管状软组织增生,环绕视神经生长,等信号、T2WI及增强脂肪抑制成像显示肿瘤与视神经界限清楚.②眶壁(内)脑膜瘤,肿瘤呈宽基底等信号软组织块与眼眶壁紧贴,突向眶内,或位于肌锥内,边界清楚,增强明显.③蝶骨嵴脑膜瘤,肿瘤沿蝶骨嵴内外侧生长,向内侵犯眶内组织,向外累及翼腭窝.④眶颅沟脑膜瘤,肿瘤通过眶上裂、视神经管或骨质破坏缺损区呈哑铃形向眶内及颅内生长,等信号,增强显著.结论:应用合适的MRI扫描技术,可清晰准确地显示眼眶脑膜瘤的范围、部位、形态及信号特征,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明确的定位、定性信息和诊断依据.

  • 颈深筋膜间隙的薄层断面解剖与MRI、CT对照研究

    作者:李七渝;张绍祥;刘正津;谭立文

    目的:为颈深筋膜间隙疾病的影像识别与诊断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利用低温冰冻技术,将15例成年男性尸体头颈制成厚度为3mm的连续横断面标本,并与相应层面的MRI、CT对照,观察颈深筋膜间隙.结果:颈部MRI轴位图像上可清楚显示颈深筋膜各间隙的形态和毗邻关系,并提出颈深部间隙的几个佳显示平面.结论:颈深部疾病影像检查应首选MRI;影像诊断中,咽旁间隙是关键性结构,根据其位置的改变,可对颈深部疾病进行定位诊断.

  • 螺旋CT 3D重建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夏良;王文献;程相晨;马劲

    随着螺旋CT技术的发展,各种功能性软件的开发利用,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形象化的信息,尤其是图像的后处理技术则更加丰富多彩,如大密度投影重建、多平面重建、仿真内镜以及三维(three dimensional,3D)重建技术等,使CT在临床上的应用日臻完善.我科对29例颌面部外伤患者行螺旋CT容积扫描,并行颌面部3D重建,适当提取并参考关键层面的横断面图像,提高了对颌面外伤的诊断率和全面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有价值的资料.

  • 颈动脉体瘤的DSA诊断

    作者:戚跃勇;戴书华;邹利光;周政;谭颖徽

    目的:加深对颈动脉体瘤DSA表现特点的认识,探讨其诊断及介入治疗价值.方法:由两位有经验的放射学医师按双盲法对12例动脉体瘤的DSA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然后共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结果:DSA均能明确诊断.所有患者均见颈动脉分叉角度增大,颈内、外动脉移位;大部分瘤体以颈外动脉供血为主,血供较丰富;6例患者瘤体包绕颈动脉者可见局部血管受侵.2例患者栓塞后造影见肿瘤染色范围缩小,且术中出血明显减少.结论:DSA是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和术前评估的有效手段,术前栓塞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

  • 山茛菪碱在肠套叠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蔡自强;辛德友;孙贞来

    肠套叠是小儿肠梗阻的常见原因,80%发生于2岁以下婴幼儿.发病原因很多,但后导致肠套叠的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肠蠕动节律失调,环形肌持续性痉挛而致近段肠管套入远段肠管形成肠套叠.灌肠整复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方法,本文将搜集的126例应用山茛菪碱(常称654-2)的病例和未用山茛菪碱的117例病例作对照分析,旨在明确山茛菪碱在肠套叠整复中的作用.

  • 腹部疾病CT引导介入治疗的扫描技术及应用

    作者:张江帆;周义成;肖明;黄文华;张进华

    病例资料本组36例中男30例,女6例,年龄18~66岁,平均42岁.其中行肝、肾病灶活检3例,肝恶性肿瘤灭活术20例,肾上腺肿瘤灭活术11例,肝、肾囊肿囊壁硬化术2例.

  • Gd-DTPA动态增强MRI评价心肌微血管损伤

    作者:成官迅;曾弘;张进华;张雪林;刘伊丽

    目的:探讨Gd-DTPA动态增强MRI评价心肌微血管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制作急性犬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在活体上用放射微球99mTc-MAA测量心肌血流量,0.5%伊文蓝染色区分缺血心肌;心脏离体后用3% TTC染色区分梗死心肌,SP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心肌微血管并计算微血管体积分数.犬离体心脏左冠状动脉插管后作MRI平扫及Gd-DTPA动态增强扫描,测量正常、缺血和梗死心肌的信号强度,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结果:在T1WI上,心肌信号强度无明显差异;在T2WI上,病变心肌信号强度较正常增高;Gd-DTPA灌注动态增强扫描,正常心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下降形,危险心肌呈上升形,梗死心肌呈平直形,灌注晚期病变区呈明显环状强化.正常、危险和梗死心肌血流量、微血管体密度差异显著.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间质水肿、心肌含水量增加致T2WI信号增高.Gd-DTPA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上升的斜率及峰值可以反映心肌微血管损伤及组织水肿的程度.

  • 弥散加权MRI:评价直肠癌进展的新参数

    作者:徐安辉;胡道予

  • 0.5T的乳腺MRI:口服避孕药的健康女性乳腺实质的对比剂强化程度会随着月经周期而变化吗?

    作者:张菁;胡道予

  • 京沪两地专家远程会诊非典病例

    作者:

    关键词: 专家 远程会诊 非典
  • 我医学影像工作者赴韩国考察

    作者:

  • 彩超诊断胎儿脐带绕颈假阳性原因分析

    作者:蒋益民;张军连

    目的:回顾性分析彩超诊断的胎儿脐带绕颈假阳性病例,探讨误诊原因.方法:确定统一诊断标准及检查时间,对胎儿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有无脐带绕颈并与临床结果对照. 结果:共诊断胎儿脐带绕颈392例,其中假阳性36例.结论:彩超诊断胎儿脐带绕颈产生假阳性的原因复杂,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规避措施,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 婴儿髋关节X线测量

    作者:陈锡建;宁刚;李学胜

    目的:通过测量婴儿髋关节X线平片,为婴幼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DH)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测量67例婴儿髋关节正位片,指标包括双侧髋臼角、h值、f值、耻颈线(Shenton线)、髋颈线(Calve线).结果:50例健康婴儿右侧髋臼角:男21.88°±3.72°、女25.08°±3.49°;左侧髋臼角:男21.92°±3.20°、女24.96°±3.50°,随月龄增加而减小.右侧h值:男(0.89±0.14)cm、女(0.82±0.12)cm;左侧h值:男(0.91±0.11)cm、女(0.83±0.12)cm,左右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侧f值:男(0.29±0.20)cm、女(0.30±0.16)cm;左侧f值:男(0.28±0.18)cm、女(0.31±0.15)cm,左右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f.Shenton线、Calve线均连续.17例24个髋关节诊断为CDH之髋臼角29.54°±4.43°,h值(0.38±0.32)cm,f值(0.61±0.25)cm,h<f.Shenton线、Calve线连续性中断.结论: 髋关节平片测量髋臼角、h值、f值以及Shenton线、Calve线为婴幼儿CDH,尤其是股骨头骺尚未出现婴儿CDH的早期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 MRI和X线平片在骨疏松疾病中的合理选用

    作者:廉宗澂

    随着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在诸多影像技术中合理选择实用而有效的影像技术是非常必要的.当前X线摄影仍是许多疾病的首选检查技术.在骨疏松疾病的诊断中,X线技术提供的形态学变化对诊断仍然起着重要作用,是骨矿测量技术、CT和MR等影像技术所不能取代的.正确地评估X线平片的作用,充分发挥其优势是必要的.

放射学实践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