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放射学实践杂志

放射学实践

放射学实践杂志

Radiologic Practice 방사학실천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影响因子: 1.0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0313
  • 国内刊号: 42-120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12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同济医院《放射学实践》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郭俊渊 胡道予 Paul Gerhardt(德国)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纵隔Castleman病合并肾病综合征一例

    作者:黄婵桃;黄信华;贾铭;吴元魁;杨慧;涂茜

    Castleman病是一种罕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曾被命名为巨大淋巴结增生症、血管淋巴滤泡增生症、血管瘤样淋巴结增生症和淋巴样错构瘤等.笔者曾诊断1例,现报道如下.病例资料患者,男,42岁.因双下肢浮肿5年,尿检异常1天入院.实验室检查:免疫球蛋白IgG 2.38 g/l,白蛋白16.1 g/l,球蛋白18.2 g/l;尿常规:白细胞(+),颗粒管型(+++),尿蛋白(+++).24 h尿蛋白:3.96 g.

  • 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瘤二例

    作者:何海青;米玉成;丁建荣

    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瘤临床上较为罕见,我院2006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瘤2例,现报道如下.病例资料病例1,男,35岁,无明显临床症状.体检B超发现右肾上腺区低回声实质性肿块,大小约5.1 cm×4.3 cm,边界尚清,内部回声均匀,血流信号不明显.B超诊断:右肾上腺实质性肿块(图1a).体格检查:血压128/78 mmHg,P 80次/分;腹平软,未及包块,两侧肾区叩痛(-).

  • 胸腺低分化鳞癌一例

    作者:张浩;聂荣华;张拥军

    病例资料患者,男,55岁.因发作性右胸痛1个月,加重3天入院.无眼睑下垂、四肢无力、胸闷、气短、咳嗽、低热等症状.查体:生命体征平稳,浅表淋巴结未触及,颈、胸部无阳性体征.

  • 螺旋CT增强检查诊断肺动脉吊带畸形一例

    作者:王磊;李欣

    肺动脉吊带(pulmonary artery sling,PAS)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传统影像学诊断比较困难,容易漏诊.我院近期经螺旋CT增强检查确诊1例肺动脉吊带畸形,现报道如下.

  • 产前长骨弯曲症一例

    作者:叶晓蔚

    病例资料患儿,男,5个月.家长发现患儿左小腿弯曲5个月就诊.其母诉患儿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100 g.体检:神志清,发育正常,左小腿外侧皮肤有2条小靥,左小腿向外侧弯曲,不能拉直.X线检查:右下肢胫腓骨骨干形态正常,左下肢胫腓骨下1/3段骨干向前外侧弯曲,其凹面的骨皮质向内侧增厚,髓腔变窄,弯曲凸面的骨皮质变薄(图1).双股骨远端、胫骨近端骨骺形态均正常(图2).

  • 肝腺瘤CT诊断二例

    作者:杨予川;梁晓辉;杨庆艳;魏庆堂

    病例资料病例1,女,23岁.无肝脏病史及服避孕药病史,无明显临床表现.查体触及腹部剑突下偏左侧包块,质较硬,无明显触痛.实验室检查HbsAb阴性.CT检查:肝左叶外侧段单发椭圆形稍低密度病变,未见明显包膜,边界清,大小为8.1 cm×13.2 cm.三期增强见动脉期、静脉期均匀一致强化,但静脉期强化程度减低,平衡期对比剂淡出.术前CT诊断肝左叶占位,考虑肝腺瘤可能性大(图1).

  • 肺巨细胞癌一例

    作者:涂茜;黄信华;贾铭;闫慧敏;黄婵桃

    肺巨细胞癌是肺癌的罕见类型,我院近遇到一例,报道如下.病例资料患者,男,65岁,因胸痛3个月、咳嗽10余天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因外伤致左胸部疼痛,对症治疗后疼痛消失,之后又间断出现左侧胸痛,未治疗.10天前患者开始出现咳嗽,无咳痰.吸烟史40余年,1~2包/日.查体:左侧锁骨胸骨旁有一大小约5 cm×5 cm肿块,突出皮肤表面约1 cm,质硬,边界清楚,压痛明显,左上肺呼吸音弱,右肺呼吸音清晰,双肺未闻及干湿罗音.

  • 输尿管息肉合并套叠一例

    作者:尹长山

    病例资料患者,男,44岁,间断血尿2年,腰腹部不适2周.查体:右中腹压痛(±),双肾区叩痛(±).腹部B超:右肾及输尿管近端积水.CT:右肾外形略增大,右肾盂、输尿管上段轻度扩张,中下段管壁增厚,呈细长条形软组织影,长度约12 cm;多期增强扫描动脉期(图1a)及门脉期(图1b)可见输尿管腔内软组织肿物呈轻度强化,其近端套叠处呈"靶形"多环形强化.延时、排泄期多平面重组(MPR)显示病变效果更佳,除可见管腔内充盈缺损外,还可见套叠环处呈漏斗样改变(图2).CT诊断:右输尿管中下段占位病变.

  • 肝硬化合并肝癌与肝硬化再生结节螺旋CT双期扫描影像分析

    作者:李小晶

    目的:分析肝硬化合并肝癌与肝硬化再生结节螺旋CT双期扫描的影像表现并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肝硬化合并小肝癌,28例肝硬化再生结节螺旋CT平扫、动脉期、门脉期的CT征象.扫描层厚5~10 mm,对比剂为60%的有机碘水溶液,用高压注射器静脉团注,注射流率3 ml/s,总量80~100 ml.动脉期扫描为注射开始后25~30 s,门静脉期为60~70 s.结果:小肝癌平扫多数为低密度,少数为等密度,动脉期全瘤范围强化,其强化密度高于肝但低于同层主动脉,门脉期肿瘤密度从高于肝迅速降至低于肝,同时也低于同层主动脉密度.肝硬化再生结节表现为平扫一般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动脉期大多数再生结节不强化或呈低密度,极少有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再生结节多数为均匀强化,少数为低密度.结论:螺旋CT增强双期扫描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具有诊断意义,特别是与肝硬化再生结节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肾上腺髓脂瘤的CT诊断

    作者:戚跃勇;孙清荣;张启川;周波;熊坤林;戴书华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脂瘤的CT特征,以提高其CT诊断水平.方法:由两位有经验的放射学医生共同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髓脂瘤的CT表现,并达成一致意见.结果:多脂肪型11例,少脂肪型7例.7例合并钙化,2例合并出血,13例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CT诊断符合率为88.9%.结论:CT对肾上腺髓脂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内的脂肪成分有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 尿路梗阻磁共振水成像技术与逆行肾盂造影检查的对照观察

    作者:夏进东;周翔平;陈卫霞

    目的:比较磁共振水成像(MRU)和逆行肾盂造影(RP)检查对尿路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尿路梗阻性病变患者进行MRU和RP检查,并经病理证实,对两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5例尿路梗阻中输尿管肿瘤2例,先天性狭窄6例,输尿管结石4例,输尿管炎性狭窄3例,MRU与RP均能清晰显示输尿管的梗阻部位,定位诊断准确率相似,梗阻病因确诊率MRU高于RP.结论:MRU对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高,且无创伤,可以替代RP检查.尤其是对不能耐受RP检查患者应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 多层螺旋CT低剂量高浓度对比剂腹部血管成像应用研究

    作者:孙丛;柳澄;王道平;黄杰;王立君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应用低剂量、高浓度对比剂腹部血管成像的可行性.方法:40例腹部CT血管成像(CTA)分为2组,A组:采用300 mg I/ml对比剂剂量为100 ml、生理盐水30 ml;B组:采用400 mg I/ml对比剂剂量为60 ml、生理盐水30 ml.注射流率均为4 ml/s.根据原始图像和大强度投影(MIP)像,评价两组病例腹主动脉及其分支、肾动脉及其分支的显示程度;并测量动脉内对比剂的浓度.结果:两组病例均清晰显示腹主动脉、腹腔干、肝总动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及其分支;两组动脉内的对比剂浓度虽然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但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肾动脉及其分支显示程度评分,B组明显优于A组,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多层螺旋CT腹部血管成像使用低剂量、高浓度对比剂可以满足临床需要.

  • 肝内胆管囊腺肿瘤的MRI表现(附6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徐鹏举;纪元;严福华;王建华;陈财忠;沈继章;张澍杰;张利军

    目的:总结肝胆管囊腺肿瘤的MRI表现,评价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囊腺肿瘤的MRI表现,包括囊性病灶均匀度,病灶的位置,病灶的大小,病灶信号特征,有无分隔和附壁结节等.结果:组织病理证实有4例囊腺癌,2例囊腺瘤;病灶直径为4~10 cm,平均7 cm;1例囊腺瘤病灶均匀,其余病灶不均匀;4例位于肝脏左叶,2例位于肝脏右叶;5例病灶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1例为短T1短T2信号;6个病灶均存在分隔,3例囊腺癌存在结节,并有不同程度的强化.结论:MRI可显示肝胆管囊腺肿瘤形态学上的特征表现,对于诊断和确定肿瘤范围有较大价值.

  • 医源性肠外瘘的分型和CT表现

    作者:黄伟;卢光明;苏宏;王修来;李峰;袁立友;梁泉

    目的:探讨医源性肠外瘘的分型和CT表现.方法:对754例医源性肠外瘘实施了CT检查.参照临床分型,将肠外瘘分为管状瘘、唇状瘘和断端瘘三个类型,并分析其CT征象.结果:管状瘘所占比例高(占68.70%),表现为内、外口之间不均匀的管道形成;唇状瘘(占31.30%)的CT征象特点是较大的外口,呈唇状改变,无瘘管形成.管状瘘的腹腔和腹膜后脓肿发生率明显高于唇状瘘(P<0.01),而唇状瘘的肠壁炎性改变发生率较高(P<0.01).结论:CT检查能够显示医源性肠外瘘的临床分型,对治疗具有指导性作用.

  • 扩散张量成像在星形细胞瘤术前分级的应用研究

    作者:李少武;田胜勇;李子孝;张迅;戴建平;高培毅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测量水分子扩散状态的参数相对值与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43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患者术前均行DTI序列检查.数据经工作站处理生成平均扩散系数(MD)、部分各向异性(FA)图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参数图.计算相对MD值(rMD)和相对FA(rFA)(瘤实体区值/对侧正常白质区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测法分别分析不同星形细胞瘤病理学级别间rMD和rFA值的差异.结果:43例星形细胞瘤患者中:星形细胞瘤(WHOⅡ级)19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WHOⅢ级)12例和胶质母细胞瘤(WHOⅣ级)12例.WHOⅡ、Ⅲ和Ⅳ级的rMD值分别为1.220±0.227、1.599±0.416和2.264±0.565.统计学检验出现WHOⅡ和Ⅲ级(P<0.001)、Ⅲ和Ⅳ级(P=0.047)、Ⅱ和Ⅳ级(P<0.001)的rMD任意两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WHOⅡ、Ⅲ和Ⅳ级的rFA值分别为0.439±0.120、0.333±0.100和0.268±0.090.统计学检验出现Ⅲ和Ⅳ级(P=0.015)、Ⅱ和Ⅳ级(P<0.001)的rFA任意两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WHOⅡ级与Ⅲ级间rFA值无显著性差异(P=0.88).结论:DTI测量的rMD和rFA的值术前能区分不同病理级别星形细胞瘤.

  • 缺血性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及皮质脊髓束受损的DTI评价

    作者:肖慧;张碧云;陈自谦;钱根年;杨熙章;倪萍

    目的:探讨脑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与皮质脊髓束受损的关系.方法:采用GE 1.5T磁共振成像系统,对9例脑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和9例志愿者进行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采用dTV.Ⅱ软件进行处理,显示FA图及彩色FA方向图,并重建患者的双侧皮质脊髓束3D纤维图.Brunnstorm标准判断脑卒中患者患手肌力.结果:卒中患者梗死白质区FA值显著低于健侧,两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570,P<0.001),病变侧皮质脊髓束受压、变形、移位、部分断裂,皮质脊髓束受累情况与肌力有相关性(rs=0.888,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患手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与肌力相关,提示可用于判断康复治疗的预后.3D纤维图可以更立体直观的显示锥体束状况.

  • 顺磁性对比剂Gd-DTP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H MRS的影响

    作者:张苗;李坤成;卢洁

    目的: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MR脑灌注成像(PWI)后顺磁性对比剂钆喷酸葡甲胺(Gd DTPA)对质子磁共振波谱(1H MRS)的影响,探讨用PWI检查指导1H MRS定位的可行性.方法:对20例临床诊断为TIA的患者行PWI检查,分别在PWI检查前后于双侧半卵圆中心行1H MRS检查,扫描参数及兴趣区(VOI)均相同.对比分析注射Gd-DTPA前后两次1H MRS主要代谢产物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和肌酸复合物(Cr)谱线的形态(峰高和半高宽)及相对浓度值(峰下面积比值).结果:注射Gd-DTPA前后两次1H MRS检查NAA、Cho和Cr谱线的形态未发现明显改变,同一区域代谢物谱线的各项参数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TIA患者PWI检查注射顺磁性对比剂Gd-DTPA对1H MRS没有明显影响,可以通过PWI显示的灌注异常,指导TIA患者的1H MRS定位.

  • 首发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前后的fMRI研究

    作者:刘含秋;冯晓源;刘登堂;黎元;汤伟军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倒背数字作业测验(BDST)fMRI脑内激活区的特点.方法: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首发患者及正常志愿者各18例,以BDST作为刺激任务,进行fMRI检查,氯丙嗪治疗后的患者中9例再次接受fMRI检查.结果:在BDST的fMRI检查中,对照组的左侧额上回、双侧额中回、左侧额下回、左侧中央前回、左侧顶上小叶、左侧缘上回、左侧颞下回及左侧枕颞外侧回等脑区均有明显激活;而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左侧额上回、左侧额下回及双侧顶叶后下部等脑区激活低下.9例用氯丙嗪治疗后的患者左侧额上回及左侧额下回的激活低下明显改善(P<0.05).结论:fMRI不仅可以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而且还能为精神分裂症临床药物疗效的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客观指标.

  • 亚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病的CT、MR表现

    作者:毛明香;朱希松;张露钢;吴渭贤

    目的:探讨1,2-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病的CT、MR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临床证实的1,2-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病的CT和MR资料,CT检查5例,MR检查3例.结果:CT检查病灶表现为低密度,两侧对称.5例均广泛累及两侧大脑半球白质(累及皮层下弓形纤维为主).累及两侧齿状核4例,丘脑、苍白球受累各3例.3例MRI均表现为上述部位广泛性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CT、MRI都显示脑回肿胀,脑室系统受压变小.结论:1,2-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病具有较典型的CT、MRI特征,结合毒物接触史可明确诊断.

  •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MRI表现

    作者:王之平;叶建华;金洪先

    目的:研究一氧化碳(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CO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的MRI和临床资料.结果:CO中毒迟发性脑病MRI表现可分为三型:①神经核团受累型;②脑白质受累型;③皮层受累型.MRI特征:苍白球为对称性的卵圆形长T1、长T2信号,皮层下白质为对称性的弥漫、模糊云雾状长T1、长T2信号,侧脑室周围、半卵圆中心白质亦为对称云絮状长T1、长T2信号,胼胝体常受累.MRI显示苍白球合并脑白质受累者及皮层受累者,临床表现较重.结论:CO中毒迟发性脑病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且能反应其病理过程,并对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诊断和评价临床表现、预后均有意义.

  • 16层螺旋CT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孙爱敏;朱铭;钟玉敏;王谦;王静蕾;邱海嵊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在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多层螺旋CT对22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检查,患者平均年龄3.79岁(5天~19岁),术前193例,术后32例,其中181例采用无心电门控CT心血管成像.结果:经心导管及手术证实的病例中,MSCT显示先心病心外大血管异常,显示率为100%,心内畸形室间隔缺损诊断符合率88.2%(127/144例),房间隔缺损诊断符合率66.1%(39/59),无心电门控MSCT中,左冠状动脉主干及前降支、回旋支显示率90.6%,右冠状动脉起始显示率71.8%.诊断合并气道异常15例.结论:多层螺旋CT作为一种无创伤技术,可以准确诊断先心病心外大血管结构的异常及合并畸形,是一种可靠的先心病影像学诊断方法.

  • 二羟焦磷酸钙结晶沉积症(CPPD-CDD)的研究现状

    作者:王淑丽;蔡跃增;孙鼎元

    二羟焦磷酸钙结晶沉积症(calcium pyrophosphate dehydrate crystal deposition disease,CPPD-CDD)是指二羟焦磷酸钙结晶沉积于关节中纤维软骨或透明软骨及其周围肌腱、韧带、关节囊、盂唇的总称.当临床上引起类似急性痛风发作时称为假痛风(pseudogout);当二羟焦磷酸钙结晶特异性的沉积于软骨(常见于半月板、耻骨联合、三角纤维软骨盘等)而引起软骨钙化时又称软骨钙化症(chondrocalcinosis).软骨钙化常见于CPPD-CDD,但也可见于其它疾病,如Gitelman's综合症[1].本文对CPPD的新近研究作一综述.

  • 颅内动脉瘤的影像诊断进展

    作者:李江涛;谢晓东;王朝华;阎庆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主要原因,约占54%~75%[1].近由Van Gijn等[2]统计的资料在SAH中颅内动脉瘤占85%.颅内动脉瘤致死率可高达25%~60%[3].因此颅内动脉瘤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外学者就如何及时、准确地诊断颅内动脉瘤做了大量研究.我们现就其影像学诊断及其进展综述如下.

  • 成年人骨肉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附33例分析)

    作者:付立平;包迎伟;巫智强;叶月霞;龚向阳

    目的:分析成年人骨肉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30岁以上的骨肉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并与对照组和文献比较.探讨成年人骨肉瘤的发病率、病程、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病灶分布特点、影像学特点及诊断正确率等.结果:成年人骨肉瘤占所有病例的15.6%,发病率随年龄升高而下降;病程较长,平均8.7个月;约33%的病例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正常,明显少于对照组;皮质旁骨肉瘤和骨干骨肉瘤的发病率较高,骨干骨肉瘤常见于邻近干骺端部位;与青少年相比,典型部位发病低而髋关节周围发病率高;骨质破坏类型(成骨型、溶骨型或混合型)无特殊性;特殊影像学表现多见,其中4例呈囊样骨破坏,病灶内囊变明显,肿瘤实质成分少.结论:成年人骨肉瘤诊断正确率低,容易误诊为骨巨细胞瘤、软骨肉瘤、转移瘤、其他恶性骨肿瘤、良性骨肿瘤甚至骨髓炎等.其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与青少年不同,应引起重视.

  • 多发性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附11例分析)

    作者:陈炜;黄仲奎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多发性骨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CT和MRI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共计41处病灶,其中脊椎13处、颅骨11处、骨盆6处、锁骨4处、肋骨4处、四肢长骨3处.病灶多之病例累及12骨,共16处病灶.本病基本影像学表现相似,但不同部位及不同病程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论:X线平片是不可缺少的首选检查.CT在显示复杂骨骼解剖、病灶细微结构方面优于X线平片,有利于早期发现病变及帮助定性与鉴别诊断.MRI对于准确显示病变范围及邻近组织改变有明显优势.

  • 对称性顶骨凹陷症的CT诊断

    作者:何亚奇;张雪林;唐秉航;吴任国;李良才;黄德成

    目的:探讨对称性顶骨凹陷症的临床发病率、分型、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94例对称性顶骨凹陷症患者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年龄78岁,89例行CT平扫,5例增强扫描.均采用脑窗及骨窗观察.结果:总人群发病率3.0‰,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9.9‰.男女比例1∶2.6.双侧对称性顶骨凹陷症75例,非对称性顶骨凹陷症16例,单侧顶骨凹陷症3例.CT表现为顶骨外板凹陷、板障变薄、内板完整,头皮软组织正常.结论:CT对颅骨骨质异常敏感,结合临床,能明显提高对称性顶骨凹陷症的检出率.

  • 腹部外硬纤维瘤的磁共振成像诊断

    作者:吴爱兰;孔祥泉;徐海波;刘定西;于群;熊茵;刘刚;梁明

    目的:了解腹部外硬纤维瘤的MR成像特征.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硬纤维瘤的MR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的病例均采用Siemens Magnetom Vision 1.5T超导全身MR扫描仪,10例常规行T1WI和T2WI,9例行MR增强扫描.结果:10例腹部外硬纤维瘤中,韧带状纤维瘤1例;侵袭性纤维瘤病9例,其中颈项部3例,右肩背部3例,右大腿2例,左上臂2例.肿瘤的平均大小约为10 cm× 7 cm× 5 cm.除1例韧带状纤维瘤有包膜,边缘清楚外,其余肿块没有包膜,边界不清.所有肿块的信号欠均匀,在T1WI、T2WI及增强扫描像上可见低信号的纤维成分,肿块的非纤维成分在T1WI上与肌肉信号相同,在T2WI上的信号高于肌肉小于脂肪,呈明显强化.1例颈项部侵袭性纤维瘤病伴有邻近肌肉的广泛浸润,1例侵犯右肩胛骨部分内缘.结论:虽然硬纤维瘤与恶性肿瘤的MR信号有相似之处,但它在T1WI和T2WI上及增强扫描像上显示的低信号纤维成分,可以与软组织恶性肿瘤相鉴别.

  • 输卵管再通术联合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

    作者:周青;王志学;夏荣龙;梁美丽

    目的:探讨梗阻输卵管治疗的有效途径及复通输卵管受孕的影响因素.方法:输卵管造影确诊的近段梗阻患者306例,利用输卵管再通装置先行输卵管再通术(FTR),对输卵管近段再通后显示远段积水粘连的68例,再施行腹腔镜伞端造口术.结果:306例近段输卵管梗阻经FTR治疗,除7例再通失败外,完全再通231例;近段再通后显示远段积水的68例接受腹腔镜伞端造口术.术后1~2个月造影复查输卵管通畅率为92.26%(465/504);追踪随访48个月受孕率为36.93%(113/306).结论:FTR联合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疗效显著,两者通过优势互补有效地提高了输卵管的再通成功率,但经腹腔镜造口术复通的患者受孕率较低.

  • 子宫输卵管通液测压诊疗仪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邓金龙;张始状;沈乃澎;李永奎;陈常胜;于小勇

    目的:探讨子宫输卵管通液测压诊疗仪(简称遥控造影仪)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遥控造影仪对149例不孕症患者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术(HSG),并观察宫腔及输卵管情况.结果:输卵管完全梗阻85条(29.5%),其中积水23条;不完全梗阻37条(12.8%),积水9条;完全通畅166条(57.7%).子宫畸形13例(8.7%);宫腔粘连16例(10.7%);子宫内膜炎31例(20.8%);子宫正常者89例(59.7%).所有病例中出现各类对比剂逆流12例(8.1%).结论:使用遥控造影仪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造影方法,但子宫造影管需要进一步改进.

  • 带膜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的经验探讨

    作者:王家平;杨达宽;闫东;李迎春;袁曙光;张志田;杨青;郭立;龚颖娜;韩正林;童玉云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TAD)腔内隔绝术一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2005年全麻下行腔内隔绝术的36例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行了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未出现死亡现象,内漏9例,右股动脉切开处内膜撕裂3例.结论:带膜支架置入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术中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是成功的关键.

  • 乳腺评估容积成像技术在双侧乳腺磁共振成像中的价值

    作者:何晖;郑君惠;梁长虹;张金娥;崔惠勤

    目的:通过对传统乳腺动态扫描和采用VIBRANT技术乳腺动态增强扫描的比较研究,探讨VIBRANT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或钼靶检查怀疑有肿块病变的38例患者进行传统乳腺动态扫描序列和采用VIBRANT技术的乳腺动态增强扫描序列的对比研究,比较它们的图像质量、动态增强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对MR诊断结果的影响.结果:传统乳腺动态扫描序列和采用VIBRANT技术的乳腺动态增强扫描序列的图像质量没有明显的差别,显示病变的数目、大小无统计学差异.但VIBRANT技术乳腺动态增强扫描序列扫描时间明显减少,可同时显示双侧乳腺矢状位的多中心病灶,同时可做双侧对比检查,为临床诊断提供好的对比参考.由于其视野的限制,对较大乳房和特殊部位病灶的应用存在一定的限度.结论:VIBRANT技术的乳腺动态增强扫描比传统乳腺动态扫描序列技术更有临床应用价值.

  • Bolus tracking技术在MSCT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

    作者:刘玉涛;彭秀斌;杜中立;何竟;陈海东;何红

    目的:研究应用Bolus tracking自动触发技术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时,选用不同阈值对血管质量的影响,评价其价值.方法:64例患者采用Bolus tracking技术,分别用100、130、160和190 HU的阈值,比较四组触发时间、实际触发值、升主动脉强化值和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结果:64例均完成Bolus tracking自动触发扫描,100 HU组130 HU组在触发时间和冠状动脉血管评价上无明显差异,但160 HU和190 HU组有明显差异,四组的实际触发值均有明显差异,而升主动脉强化值均无明显差异.结论:Bolus tracking技术可以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提供理想的扫描延迟时间,自动触发阈值选择在100~130 HU为佳.

  • 双桶注射器盐水冲洗在MSCT主动脉成像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赵德利;王淑红;张金铃;李萍;张在人

    目的:探讨团注低剂量对比剂后双桶生理盐水冲洗法对MSCT主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7例临床上怀疑主动脉瘤的患者行MSCT血管成像.其中38例(第一组)注入60 ml对比剂后用40 ml生理盐水冲洗,另外29例(第二组)注入80 ml对比剂,未用生理盐水冲洗.在升主动脉、降主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髂总动脉五个兴趣区测得强化值,主动脉平均强化值、大强化值和强化一致性(大值与小值差)分析比较,主动脉及其分支用二维或三维后处理方法进行显示分析.依据不同的给药部位(右侧肘正中静脉或左侧肘正中静脉)对两组图像是否存在主动脉伪影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中主动脉各段测得的平均密度值第一组低于第二组,但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主动脉与远端分支(髂总动脉)强化一致程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第一组中,20例从右侧肘正中静脉给药的患者,19例(95%)主动脉及其分支无伪影;18例左侧肘正中静脉给药的患者中,3例(16%)在主动脉弓处存在少量伪影.第二组中,21例从右侧肘正中静脉给药的患者,16例(76%)升主动脉处存在不同程度的伪影;8例从左侧肘正中静脉给药的患者中100%不同程度存在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处伪影.结论:双桶注射器生理盐水冲洗多层CT主动脉血管成像尽管可能存在主动脉与远端分支强化不一致的情况,但并不影响图像的诊断和视觉效果,它能有效地减少对比剂的用量并能降低上腔静脉带来的主动脉伪影.

  • 岛津ED150L型X线机故障分析及检修

    作者:刘峻

    故障现象:普通摄影或滤线器摄影,控制台上过载故障指示灯亮,透视mA表指针打到满刻度.将高压初级T1、T2接线拆掉,再次进行摄影,控制台上过载故障指示灯不亮,透视mA表也无指示.

  • 二维超声对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景云;黄道中;张青萍;覃华;朱霞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对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的二维超声图像,并与其它影像学检查结果相对比.结果:超声检出胆漏13例,胆管扩张36例,胆汁淤积16例,胆泥形成10例,结石形成13例.术后1个月内发生者37.8%,3个月内发生者68.9%.7例患者出现极其相似的病程,表现为胆管扩张,后扩张胆管内出现胆汁淤积,继而胆泥形成,后发展至胆管结石.结论:超声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中有重要应用价值,是首选检查方法.

  • 孤立性肺结节影像学诊断原则与研究进展

    作者:张敏鸣

    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是胸部放射线检查中常见的病变之一.大多为胸部X片或CT偶然发现.它的诊断和评价一直是当代医学所面临的挑战.正确判断该结节的性质,对疾病的治疗起着指导作用.临床实践中,对于恶性病灶,应尽量早期切除而不至于延误病情;而良性病变,则应避免不必要的开胸手术.因此,判断肺孤立性结节的良恶性质,是放射科医生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 第二部分(论文摘译)

    作者:

    关键词: 论文
  • 2006年RSNA(GE磁共振)新进展新思维——开创影像新纪元

    作者:祁吉

    2006年11月27日~12月2日,第92届北美放射学年会(Radiological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n,RSNA)在芝加哥如期举行,各种新技术新思维亮相展台,吸引着全球客户和放射学专家驻足观摩,惊叹于科技革命带来的进步.

放射学实践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