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림상이비인후두경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影响因子: 0.8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781
  • 国内刊号: 42-1764/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8-146
  • 曾用名: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孔维佳 黄选兆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鼻息肉病与正常鼻黏膜组织的蛋白质组差异分析

    作者:贺广湘;孙虹;王天生;李萃;刘火旺;陈玉

    目的:建立分辨率高和重复性好的鼻息肉病及对照鼻黏膜双向凝胶电泳(2-DE)图谱,筛选鉴定差异表达蛋白质.方法:收集鼻息肉病(鼻息肉病组)及对照鼻黏膜标本(对照组)各7例,固相pH梯度2-DE、凝胶银染,扫描图像, Image Master 2-DE Elite 4.01软件分析,识别差异表达蛋白质,质谱仪得到相应肽质指纹图谱(PMF),PeptIdent软件查询Swiss-Prot and TreMBL数据库,鉴定差异表达蛋白质.结果:①鼻息肉病组和对照组各自随机挑选的1个样本3次重复2-DE,平均蛋白质点数分别为891±67和936±62;匹配点数为767±83和821±78,平均匹配百分率为86.1%和87.7%;同一鼻息肉病的3块胶在蛋白质点位置上有较好的重复性,不同胶间蛋白质点在等电聚焦电泳(IEF)方向偏差为(1.13±0.16)mm,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向偏差为(1.45±0.21)mm.分析2种组织各7例样本的2-DE图谱的平均凝胶图谱,鼻息肉病组和对照组蛋白质点数为1532和1617,匹配点数为1065个.②质谱分析差异蛋白质点20个,获取16张PMF,查询数据库鉴定出差异蛋白质11个.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分辨率高和重复性好的鼻息肉病及鼻黏膜的2-DE图谱,识别鉴定出一些与鼻息肉病变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质.

  • 变应性鼻炎血清学诊断与点刺试验对比研究

    作者:徐盈盈;汪审清;周水洪

    目的:探讨吸入物变应原过筛试验(Phadiatop)结合皮肤点刺试验在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临床表现疑似为变应性鼻炎的患者(变应性鼻炎组)和50例非变应性鼻炎患者(非变应性鼻炎组)进行Phadiatop检测,同时采用20种常见变应原作皮肤点刺试验,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变应性鼻炎组中Phadiatop检测、血清总IgE(TIgE)检测及点刺试验的阳性率分别为72.0%、38.0%及65.0%;非变应性鼻炎组中Phadiatop检测、血清TIgE检测及点刺试验的阳性率分别为40.0%、26.0%及8.0%.变应性鼻炎组中Phadiatop检测和点刺试验阳性符合率为92.3%(60/65),阴性符合率为80.0%(16/20),与TIgE检测的阳性符合率为47.7%(31/65),阴性符合率为85.0%(17/20).结论:在变应性鼻炎的筛选诊断中Phadiatop检测的灵敏度高于TIgE检测,前者更具价值;皮肤点刺试验特异性高,有助于确定变应原,为治疗提供依据.

  • 下鼻甲神经分布研究

    作者:石崧;周水淼

    目的:通过尸头解剖明确下鼻甲神经分布情况,为选择性切断支配下鼻甲神经治疗变应性鼻炎提供解剖基础.方法:4%多聚甲醛固定成人尸头标本20例(40侧),从正中矢状位锯开,在10倍手术显微镜下解剖下鼻甲.结果:①鼻后下神经在黏膜和骨膜之间下行由下鼻甲附着处末端前方6~13 mm处进入下鼻甲黏膜下,另有分支通过下鼻甲附着处末端进入下鼻甲黏膜下.②筛前神经在下鼻甲附着处上缘距前端2.0~4.6 mm进入下鼻甲黏膜下.结论:鼻内镜下选择性地切断支配下鼻甲的神经支配是可行的.

    关键词: 下鼻甲 鼻后下神经
  • 鼻咽纤维血管瘤22例手术分析

    作者:黄阳;张林;田兴华;戚本明

    目的:探讨鼻咽纤维血管瘤的手术方法.方法:22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经腭径路12例,经鼻腔径路5例(鼻侧切开2例,梨状孔径路2例,经前鼻孔径路1例),经口腔口咽径路2例,硬腭-唇龈径路2例,鼻-硬腭径路1例.结果:术中出血量多1600 ml,少400 ml.1例复发,其余21例随访1~2年无复发.结论:做好术前准备、选择适当的手术径路及采取颈外动脉结扎或数字减影血管栓塞术对防止复发、减少术中出血和完整切除肿瘤为关键.

  • 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治疗难治性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

    作者:任基浩;卢永德;殷团芳;刘斌;葛益林

    目的:观察鼓室内地塞米松注射(IDI)治疗难治性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突聋)的疗效.方法:25例常规方法治疗无效的突聋患者采用IDI,首次剂量为2.5 mg,此后,每2天重复注药1次(每次2.5 mg),共4次,总剂量10 mg.用药期间密切观察记录听力改变、耳鸣和眩晕等情况.结果:2例失访,23例治疗完成后1个月纯音测听检查:显效3例,0.25~4.00 kHz听阈平均提高48.5 dB;有效5例,平均提高18.5 dB;无效15例;有效率为34.8%(8/23).结论:IDI治疗突聋,能保证药物高浓度作用于内耳,避免全身用药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治疗操作不复杂,创伤性小,为常规方法治疗无效的突聋患者提供了再次治疗的机会.

  • E-选择素在鼻息肉中的分泌与表达

    作者:康厚墉;张建华;唐世雄;朱华麟

    目的:检测黏附分子E-选择素在鼻息肉中的分泌水平与表达部位,借以探讨其与鼻息肉可能的病理机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25例鼻息肉(鼻息肉组)组织匀浆中E-选择素水平,以9例鼻中隔手术患者之代偿肥大的下鼻甲后端黏膜作为对照(对照组);同时对上述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E-选择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其表达情况.结果:鼻息肉组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E-选择素浓度为(42.58±13.52)μg/L,对照组为(11.35±3.1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选择素主要表达于血管内皮、腺体上皮、间质和浸润炎症细胞上.鼻息肉组腺体上皮阳性表达率为92.0%,对照组为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息肉组在血管内皮上阳性表达率为84.0%,对照组为44.4%;鼻息肉组在间质及浸润炎症细胞阳性表达率为92.0%,对照组为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性分析E-选择素在血管内皮上的表达和在间质及浸润炎症细胞上的表达呈正相关(r=0.544,P<0.01).结论:高表达的E-选择素可能通过参与嗜酸粒细胞等炎症细胞的浸润、活化、增殖,从而在鼻息肉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变应性鼻炎患者脱敏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18水平变化

    作者:李文静;刘光辉;祝戎飞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在变应性鼻炎(AR)的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脱敏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健康者作对照(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AR患者(AR组)脱敏治疗(1年)前、后血清IL-18水平.结果:AR组脱敏治疗前血清IL-18水平(88.33±35.95 )ng/L低于对照组(149±47.37)n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R组脱敏治疗后血清IL-18水平(199.22±58.82)ng/L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8在AR组中低表达,而在脱敏治疗后表达增高,提示IL-18在变应性炎症的发生、发展和脱敏治疗中起了重要作用.

  • PKC-NF-κB信号传导系统对变应性鼻炎Th2细胞因子IL-4及IL-5表达的调控

    作者:刘杰;廖辉;张亚敏;刘立思

    目的:探讨PKC-NF-κB信号传导系统在调节变应性鼻炎(AR)T淋巴细胞的活化及IL-4、IL-5表达及其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24例急性发作期AR患者和24例健康成人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每位受试者的外周血中分离出T淋巴细胞并分成3组进行培养;第1组为空白对照(正常空白对照组及 AR空白对照组);第2组加入终浓度为20 nmol/L的PKC激动剂12-肉豆蔻酰-13-乙酸佛波酯(PMA)(加PMA 正常组及加PMA AR组);第3组同时应用PKC激动剂PMA和终浓度为100 μmol/L的NF-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 (加PMA和PDTC 正常组及加PMA和PDTC AR组).将培养的T淋巴细胞涂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NF-κB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的IL-4及IL-5含量.结果:加PMA AR组T淋巴细胞NF-κB活化细胞百分比、培养上清液中的IL-4、IL-5与正常空白对照组及AR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加PMA正常组及加PMA和PDTC正常组T淋巴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加PMA和PDTC AR组T淋巴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加PMA和PDTC AR组T淋巴细胞NF-κB活化细胞百分比、培养上清液中的IL-4、IL-5与加PMA AR组、AR空白对照组、正常空白对照、加入PMA正常组、加入PMA和PDTC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T淋巴细胞NF-κB活化细胞的百分比与培养上清中IL-4和IL-5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r=0.88、0.85,均P<0.01).结论:T淋巴细胞PKC活化后使IL-4和IL-5的表达增加的生物信号能通过激活NF-κB来实现,T淋巴细胞的PKC-NF-κB信号传导系统可能是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 北京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变应原谱分析

    作者:王成硕;张罗;韩德民;周兵;赵岩;王向东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主要吸入性变应原.方法:采用20种标准化变应原对北京地区554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并将样本中81例4~18岁的患者设为儿童组,401例19~60岁的患者设为成人组.比较两组在变应原阳性率分布上的差异.结果:变应原皮肤实验阳性率前8位的变应原分别为粉尘螨(64.6%)、屋尘螨(64.3%)、花(28.7%)、杂草(26.5%)、藜(13.7%)、树Ⅱ (13.5%)、大豚草(12.5%)及树Ⅰ(12.5%).儿童组中对粉尘螨和屋尘螨的敏感程度明显高于成人组(P<0.01). 结论:尘螨、夏秋花粉及杂草花粉是北京地区重要的变应原.

  • 阿罗格脱敏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安全性研究

    作者:陈建军;项济生;孔维佳;舒宏;施秋梅;檀慧芳

    目的:探讨阿罗格脱敏液脱敏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安全性.方法:采用阿罗格脱敏试剂对256例变应性鼻炎患进行12580次脱敏治疗,根据点刺试验情况,选择相应敏感的典型过敏原进行脱敏.观察并记录分析其脱敏治疗期间局部及全身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发生局部反应84例,共560例次,总发生百分率为4.45%(560/12580);全身反应发生21例,共39例次,总发生百分率为0.31%(39/12580);局部及全身反应均较轻.结论:阿罗格脱敏治疗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但适合于国人及个体的脱敏方案仍需在实践中进一步进行完善.

  • 鼻腔异物导致鼻中隔穿孔误诊1例

    作者:刘猛;何晓年;何丽华

    患儿,男,4岁.2004年3月5日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鼻腔出血,曾多次在当地卫生院及诊所就诊,按鼻前庭炎及鼻腔利特尔区黏膜糜烂出血治疗,给予口服抗生素及红霉素眼膏局部涂擦,无明显好转,于2004年6月3日由其父带到我科就诊.

    关键词: 异物 鼻中隔穿孔
  • 支气管金属异物长期漏诊1例

    作者:李智斌;雒富基;彭荣杰

    患者,男,18岁.反复发热、咳嗽,痰中带血13年余.当地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等;每次发作行抗炎治疗后好转,停药后复发;于2004年12月18日来我科门诊检查.询问患者及家属否认有异物吸入史,从未作过胸部X线检查.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心、肝、脾等检查未见异常.右下肺呼吸音减弱,有散在湿性啰音.

    关键词: 支气管异物 误诊
  • 鼻内镜下经鼻行蝶窦及垂体手术

    作者:陈贤明;甄泽年;赵敏;王守森

    鼻内镜手术的广泛开展和影像技术的进步,鼻内镜下手术治疗蝶窦及中颅窝病变逐渐增多[1].蝶窦及垂体病变经鼻进路手术,既往多采用经鼻中隔或经筛窦开放蝶窦,虽然手术视野能满足需要,但仍然存在创伤大,出血多,破坏鼻腔正常结构的缺点.2000年1月~2004年1月我们采用鼻内镜下经鼻腔直接入路行蝶窦及垂体手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放射性鼻窦炎康复治疗分析

    作者:张学辉;黄健男;李文东;傅向军;占顺堂

    鼻咽癌(NPC)治疗仍以放疗为首选,并已取得显著疗效.但因NPC具有广泛浸润特性,解剖部位又邻近重要结构,为了达到大临床治愈机会,则要求在短时间内对肿瘤侵蚀的所有区域施行精确的大可耐受剂量的放疗,因此,放疗具有诱发急性和远期并发症的危险性[1].除有资料记载的放射性脑病、中耳炎、骨及黏膜损伤之外,我们观察发现,临床上有86.8%的患者在放疗期和放疗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鼻塞、流涕、出血及头痛等鼻窦炎症状,我们将此并发症命名为"放射性鼻窦炎"(radiation nasosinusitis,RNS)[2].笔者对RNS的康复治疗进行分析,以期提高NPC患者放疗后的生存质量.

  • 吸入抗原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肺通气量的影响

    作者:陈小明;赵卉;曹丽棠;张景林

    外源性支气管哮喘与变应性鼻炎被认为是呼吸道变应性炎症反应的综合性临床表现[1],进而有了"一个呼吸道,一种疾病"的说法[2].既然同属呼吸道的变态反应性疾病,那么经敏感抗原刺激后,二者会出现哪些"相关"变化呢?笔者从 2004年以来,对临床上确诊为变应性鼻炎但无支气管哮喘发作史患者,进行了抗原吸入激发试验,发现二者间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内在联系,现报告如下.

  • 头面部基底细胞癌

    作者:柴灵莺;汤建国

    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是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占所有皮肤肿瘤的65%~75%[1].起源于表皮及皮肤附属器的基底细胞,生长缓慢,局部浸润生长, BCC很少转移,但局部侵犯可引起严重的外貌损伤及功能丧失,甚至威胁生命.笔者从流行病学,病因,临床、病理表现,分子生物学进展等方面对BCC进行综述.

  • Eotaxin基因和趋化因子受体3在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鼻腔黏膜和骨髓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周明辉;董明敏;吴玉瑛;王亮;岳保红

    目的:探讨Eotaxin(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基因和趋化因子受体3(CCR3)在变应性鼻炎(AR)大鼠模型鼻腔黏膜和骨髓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6~8周龄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成实验组(AR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以卵清蛋白致敏激发制成AR模型,瑞特染色计数骨髓涂片和外周血涂片中白细胞比例,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骨髓中CCR3的表达;制备大鼠鼻腔黏膜组织病理标本,苏木精-伊红染色,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鼻腔黏膜中Eotaxin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Eotaxin在鼻腔黏膜中的表达.结果:AR组骨髓涂片中嗜酸粒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AR组外周血涂片中嗜酸粒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AR组大鼠鼻腔黏膜中Eotaxin阳性细胞数与Eotaxin 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1),且二者呈正相关性(r=0.804,P<0.01).AR组Eotaxin的表达与鼻腔黏膜嗜酸粒细胞的数量呈显著正相关(r=0.795,P<0.01).AR组骨髓涂片中CCR3阳性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AR组骨髓涂片中CCR3阳性细胞比例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比例呈显著正相关(r=0.736,P<0.05).结论:AR组中Eotaxin和CCR3表达增强,为嗜酸粒细胞从骨髓快速募集到鼻腔黏膜提供了可能.

  • 全自动一次性活检枪在上颌窦活检中的应用

    作者:徐赛男;周益飞

    我科自2004年11月~2005年4月,使用全自动一次性活检枪为11例难以确诊的单侧上颌窦病变患者行穿刺活检,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变态反应和变应性鼻炎-哮喘新概念--纪念Allergie一词诞生100周年

    作者:殷明德

    奥地利儿科医师Clemens Von Pirquet 1906年首创Allergie一词至今已100周年.变态反应临床、科研和教学取得了长足发展,并成为一门专门的临床学科,称之为变态反应学(Allergology).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哮喘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