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림상이비인후두경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影响因子: 0.8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781
  • 国内刊号: 42-1764/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8-146
  • 曾用名: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孔维佳 黄选兆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儿童呼吸道特殊异物49例临床分析

    作者:姚薇;王智楠;徐忠强

    目的:探讨儿童呼吸道内特殊异物的临床特点及取出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49例呼吸道特殊异物患儿的临床特点,并对其治疗方法进行总结.结果:所有患者中有47例均经硬性支气管镜取出异物后痊愈出院,1例转胸外科开胸取出异物,1例死亡.结论:儿童呼吸道特殊异物的临床特点不完全等同于普通异物,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处理亦不完全等同于普通异物.

  • 内镜下中鼻道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眶壁骨折

    作者:章华;范若皓;谢志海;张俊毅;谭佳;赵素萍;肖健云;蒋卫红

    目的:探讨内镜下中鼻道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眶底壁和眶内壁双壁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3例实施鼻内镜下中鼻道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眶底壁和眶内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疗效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1年,3例患者复视症状消失,眼球内陷完全矫正,无手术并发症.结论:采用内镜下中鼻道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眶底壁和眶内壁的眼眶双壁骨折,具有组织损伤小、费用低、并发症少等优点,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 经鼻内镜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术后复发率的Meta分析

    作者:潘忠;田鹏;邹华;刘翔;谢存存;祝麟

    目的:探讨鼻内镜技术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IP)手术术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Springer、Elsevier等全文数据库,通过Meta分析,使用Revman 5.0软件分析2001-2013年间关于不同手术方式治疗NIP的研究.结果:纳入研究文献12篇,发表时间为2001-2013年,病例总数共1 37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复发234例,总体复发率为17.1%.对纳入研究的12篇文献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异质性检验Q=14.64,df=11,P=0.20,表明12篇文献的研究属于同一性质.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12个研究进行合并分析,合并后鼻内镜组1 012例,常规手术组359例,合并OR=0.49,95%CI(0.35,0.69),对合并OR的检验结果为Z=4.11(P<0.01),提示鼻内镜组复发率低于非鼻内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漏斗图提示发表偏倚较小.结论:鼻内镜手术可有效控制NIP手术的术后复发率.

  • 儿童声门下区肿物诊治方法的探讨

    作者:刘薇;张杰;唐力行

    目的:探讨儿童声门下区肿物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我科以呼吸困难为主诉收治的声门下区肿物患儿35例,所有患者均先行电子喉镜初步判断肿物性质,再行颈部B超及颈部增强CT检查以明确诊断.对于声门下血管瘤的患儿采用口服普萘洛尔、声门下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其他类型肿物均行支撑喉镜下CO2激光肿物切除术.结果:经确诊为声门下血管瘤31例,声门下囊肿2例,声门下纤维瘤1例,声门下肉芽肿1例.术后随访1个月~3年,31例血管瘤患儿治疗后25例治愈,6例好转;非血管源性肿物患儿术后均治愈.结论:儿童声门下区肿物中血管源性肿物发生率较高,建议采用电子喉镜、颈部CT及B超等阶梯性诊断方式.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声门下血管瘤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支撑喉镜下肿物切除术是声门下非血管源性肿瘤的首选治疗方式.

  • 成人与儿童单极电凝扁桃体切除术的比较研究

    作者:敖敏;邓洁;高磊;何刚

    目的:探讨成人与儿童单极电凝扁桃体切除术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行单极电凝扁桃体切除术的成人(成人组)及儿童(儿童组)患者各40例,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记录并比较2组术中术后的临床参数.结果:成人组和儿童组手术时间分别为(32.625±8.320) min和(21.250±3.881)min,术中出血分别为(18.725±9.538)ml和(4.825±1.866)ml,恢复正常饮食时间分别为(13.950±0.714)d和(10.000±0.679)d,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周内疼痛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时疼痛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明显术后出血,创面黏膜化于2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成人及儿童单极电凝扁桃体切除术安全、操作简便,值得临床应用.

  • Survivin和MRP表达的相关性及与鼻咽癌耐药的关系研究

    作者:杨宁;朱乐攀;谭潭;侯春燕

    目的:探讨Survivin、多药耐药蛋白(MRP)表达相关性及与鼻咽癌耐药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首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urvivin和MRP在45例鼻咽癌和24例正常鼻咽黏膜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鼻咽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其次,检测Survivin和MRP在31例鼻咽癌紫杉醇耐药患者与20例紫杉醇非耐药患者中的表达,分析它们的表达相关性及其与鼻咽癌耐药的关系;后采用浓度递增法持续诱导建立鼻咽癌化疗耐药细胞株5-8F-PTX(+),Western blot检测Survivin和MRP在5-8F-PTX(+)和5-8F中的表达情况.结果:Survivin在鼻咽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71.1%(32/45),明显高于正常鼻咽黏膜组织8.33% (2/24) (P<0.05);Survivin表达与鼻咽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和远处转移以及临床分期有关,与年龄、性别无关;低分化鼻咽癌中Survivin表达阳性率为79.5%(31/39),明显高于中分化鼻咽癌的16.7%(1/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在鼻咽癌化疗耐药患者中表达阳性率为83.9% (26/31),明显高于非耐药患者45.0%(9/2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P在鼻咽癌化疗耐药患者中表达阳性率为87.1%(27/31),明显高于非耐药患者40.0% (8/2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例鼻咽癌化疗耐药患者中Survivin和MRP的表达呈正相关;Survivin和MRP在5-8F-PTX(+)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耐药的5-8F;5-8F-PTX(+)耐药细胞株中,紫杉醇、顺铂、5-FU、长春新碱耐药的IC50值均明显高于亲本5-8F组.结论:Survivin表达与鼻咽癌的分化、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可作为鼻咽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标记物;Survivin和MRP高表达与鼻咽癌细胞的耐药性增加有关.

  • 影像导航引导经鼻内镜在鼻颅底肿瘤切除中的应用

    作者:李大伟;张庆丰;李梅

    目的:对影像导航引导经鼻内镜在鼻颅底肿瘤切除中作用进行评价.方法:在影像导航技术的引导下,采取鼻内镜手术治疗17例鼻颅底肿瘤患者.结果:术前影像导航配准时间平均25 min,导航提供了误差0.5~2.0 mm(平均1.2 mm)的准确定位,手术时间1.5~3 h.手术均彻底切除肿瘤.1例并发脑脊液漏,2例损伤眶骨膜,2例术后半年复发.结论:影像导航系统结合鼻内镜手术治疗鼻颅底肿瘤具有定位准确、手术创伤小等优点,可有效提高手术疗效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 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临床诊断分析

    作者:朱丽平;方平;刘业海;童步升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病理类型、误诊原因及其早期的诊断方法.方法:对34例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好发于中年男性,发病率占同期鼻部恶性肿瘤的21.7%(34/157),鼻腔发病率(76.5%)明显高于鼻窦(17.6%).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鼻塞、鼻出血、脓涕及发热等;体征主要表现为鼻腔新生物、鼻腔黏膜充血、糜烂、坏死及面部肿胀等;CT主要表现为病变部位在鼻腔前部和前中部,密度较均匀,可伴有软组织肿胀,骨质破坏少而轻;鼻腔淋巴瘤以NK/T细胞淋巴瘤为主,占61.5%(16/26),鼻窦淋巴瘤以B细胞淋巴瘤为主,占83.3%(5/6).该病误诊率为21.2%.结论:鼻腔鼻窦恶性淋巴无特异性临床特征,CT影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综合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像及病理特点,可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准确率.

  • YKL-40在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与IL-4和IFN-γ相关性分析

    作者:刘飞;李烁;高春生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变应性鼻炎(AR)患者血清中YKL-40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IL-4、IFN-γ的相关性,探讨其在AR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取轻度间歇性、轻度持续性、中-重度间歇性、中-重度持续性AR患者各20例作为实验组,正常健康者2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中YKL-40、IL-4、IFN-γ的表达水平.对以上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不同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YKL-40相比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持续组与轻度间歇组血清YKL-40相比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持续组与中-重度间歇组血清YKL-40相比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轻度间歇组与中-重度间歇组、轻度持续组与中-重度持续组之间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不同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IL-4相比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之间血清IL-4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不同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IFN-γ相比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之间血清IFN-γ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AR血清YKL-40水平升高与血清IL-4水平呈正相关,与血清IFN-γ呈负相关.结论:①AR血清中YKL-40表达升高,且与IL-4水平呈正相关,与IFN-γ水平呈负相关,提示YKL-40可能通过调节Th细胞的分化,促进Th1向Th2的免疫偏移,参与AR的发病.②与间歇性AR患者相比,持续性AR患者血清中YKL-40表达升高,提示YKL-40可能会促进AR症状的持续发作.

  • 鼻内联合用药改善持续性非变应性鼻炎鼻塞症状的临床研究

    作者:郭丽敏;孙希才;杨娟梅;刘娟;王德辉

    目的:评估鼻内联合应用鼻用抗组胺药氮卓斯汀鼻喷剂(AZENS)和鼻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FPNS)改善持续性非变应性鼻炎(NAR)鼻塞症状的有效性.方法:162例持续性NAR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AZENS+ FPNS)和鼻用激素组(FPNS),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2周及6周时鼻塞症状的评分,并对治疗方案(包括方便性、不良反应、费用、疗效)进行总的满意度评价.结果:2组患者的鼻塞症状在治疗前、治疗2周和6周的3次评分均呈现逐次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2周和6周时,联合治疗组患者鼻塞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鼻用激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1).联合治疗组患者对治疗方案总的满意度评价优于鼻用激素组(P<0.05).结论:鼻内联合用药能更快速有效地改善持续性NAR的鼻塞症状,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 宜昌市3258例变应性鼻炎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作者:程波;张志茂;裴智;陈世汉;杜枝梅;兰燕;韩蓓;漆琪

    目的:了解宜昌市变应性鼻炎(AR)流行病学特征,提出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收集2010-2013年宜昌市城区综合医疗机构耳鼻喉科门诊接诊的临床诊断为AR的患者病历资料,录入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年来该地区AR患者逐年上升,春冬季为发病高峰季节,病例构成上主要为青壮年男性;不同类型的病例在性别、年龄、地区构成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过敏史及相关疾病在性别构成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应原种类及阳性程度在性别、年龄构成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需在人群中进行有效的健康宣传教育,优化环境,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规范治疗.

  • 原发于鼻中隔后游离缘乳头状腺癌1例

    作者:臧健;刘茜;姜学钧

  • 原发性蝶窦结核1例

    作者:黄开来;黄江菊;柯霞;胡国华

    关键词: 蝶窦 结核 CT 诊断
  • 鼻腔鼻窦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3例

    作者:王敏;刘依琳;周光耀;张尚福;何鑫;刘世喜

  • 硬质支气管镜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在多发性支气管异物中的应用

    作者:纪尧峰;杨娜;索倩;张凤飞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是耳鼻咽喉科临床常见急症,以植物性异物为主[1],经硬质支气管镜取异物是常用方法,但对部分多发性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取出有一定的困难.近年来,我科采用硬质支气管镜联合纤维支气管镜治疗10例多发性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呼吸系统变态反应性炎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安立峰;王艳姝;李琳

  • 上颌窦炎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闫娟;赵玉祥

  • 大鼠变应性鼻炎鼻黏膜AMCase mRNA的表达

    作者:刘燕;邢志敏;王旻

    目的:研究变应性鼻炎(AR)大鼠鼻黏膜AMCase mRNA表达,探讨其与AR的关系.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0只,卵清白蛋白(OVA)隔日腹腔注射基础致敏2周,继之每日鼻腔局部激发1周,建立大鼠AR模型;对照组10只,生理盐水代替OVA进行实验.末次激发后根据鼻部症状累积评分评判AR造模是否成功,并取所有大鼠双侧鼻腔及中隔黏膜,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病理明确AR诊断.提取鼻黏膜RNA,应用反转录合成c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AMCase mRNA在大鼠AR鼻黏膜中的表达.结果:RT-PCR检测AMCase mRNA表达,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R组AMCase mRNA表达同鼻部症状评分正相关(r=0.411,P<0.05).结论:大鼠AR鼻黏膜AM-Case mRNA表达量增多,提示AMCase表达上调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中起作用,抑制该酶活性可以成为AR治疗新的靶点.

  • 布地奈德对大鼠变应性鼻炎轻持续炎症反应模型IL-12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仲;耿曼英

    目的:研究布地奈德对大鼠变应性鼻炎(AR)轻持续炎症反应(MPI)模型的影响并观察IL-12的表达变化.方法: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A、B、C、D共4组,每组15只.A组为阳性对照组即AR组,B组为实验组即MPI给药组,C组为阴性对照组即MPI不给药组,D组为空白对照组.首先以含卵清蛋白(OVA)和氢氧化铝凝胶的生理盐水混合液对A、B、C3组行基础致敏和强化致敏,再分别用1%和0.01%的OVA溶液或生理盐水长期鼻腔激发,D组始终以生理盐水进行致敏和激发.第36天起每次激发前30 minB组给予布地奈德喷鼻,其余各组给予生理盐水代替.观察豚鼠鼻腔激发后症状(喷嚏)变化并检测鼻黏膜中嗜酸粒细胞(EOS)浸润程度、上皮细胞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IL-12的表达情况.结果:B组在以1% OVA溶液激发时,喷嚏平均次数明显多于D组(P<0.05),而与A、C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用0.01% OVA溶液鼻腔激发并给药后,AR症状基本消失,与D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黏膜内仍有少量EOS浸润,并可见上皮细胞ICAM-1轻度表达,但与D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IL-12阳性表达明显,与D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布地奈德可显著抑制AR模型迟发相炎症反应,提高大鼠AR MPI模型IL-12的表达.

  • 变应性鼻炎特异性舌下免疫治疗

    作者:程雷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Ⅰ型变态反应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显著上升.早在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提出了采取避免接触变应原、规范化药物治疗、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和加强患者教育的“四位一体”综合治疗策略[1].其中,特异性免疫治疗是针对变应原致敏的“对因疗法”,被认为是唯一有可能改变变态反应疾病自然进程的治疗方式[2-3].在百余年的临床实践中,特异性免疫治疗发展出了多种投药途径,皮下注射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和舌下含服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是目前主要的2种方式[4-5].

  • 儿童变应性鼻炎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刘争;王男

    变应性疾病如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哮喘和湿疹等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根据世界变态反应组织公布来自30个国家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变应性疾病的患病率高达21%,而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大约有6亿人罹患AR[1];这与工业化进程导致空气污染、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心理压力增大有着密切的关系[2].研究显示AR在发达国家18岁以下青少年儿童中的患病率高达40%[3-4];国内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儿童和青少年的调查结果差异较大,AR的患病率波动在3.3%~43.0%[5].

  •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不同严重程度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疗效分析

    作者:胡晓勋;刘季萍;付书彩;韦永豪;胡伟;刘雅凌;游锦;张敏

    目的:探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不同严重程度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的疗效.方法:143例AR患者接受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LIT)治疗1.5~2.0年,按疾病症状的严重程度不同分为中度组62例和重度组81例,评估不同严重程度AR患者在SLIT治疗前、治疗半年、1年及1.5~2.0年时的鼻部症状评分(TNSS)、药物评分(TMS)和体征评分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SLIT治疗半年、1年、1.5~2.0年后,不同严重程度组AR患者的TNSS、TMS以及体征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SLIT治疗前,重度组的TNSS和体征评分均显著高于中度组(Z=10.40、2.40,P<0.05),而用药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为0.00,P>0.05);在治疗半年后,中度组与重度组之间的体征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2,P<0.05),而TNSS和T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8、0.37,P>0.05).在治疗1年及1.5~2.0年,中度组与重度组之间的TNSS、TMS以及体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对AR具有显著疗效,中度和重度AR患者终都取得了相近的疗效.

  •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联合鼻用激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系统评价

    作者:冯韶燕;樊韵平;李磊;陈默;王运中;许庚;李华斌

    目的:系统评价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联合鼻用激素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为优化AR药物治疗方案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OVID、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截至2014年5月,纳入有关LTRA联用鼻用激素治疗AR的随机对照实验,经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荟萃(Meta)分析.结果:经检索和筛选,共纳入5个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鼻用激素加LTRA组的鼻症状总分及流涕、喷嚏症状评分较单用鼻用激素组明显降低[WMD=-4.49,95% CI(-4.95~-4.03),P<0.01;WMD=-0.43,95% CI(-0.78~-0.07),P<0.05;WMD=-0.10,95%CI(-0.16~ 0.04),P<0.01];而鼻用激素加LTRA组的鼻塞、鼻痒评分及RQLQ评分与单用鼻用激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01,95%CI(-0.06~0.08),P>0.05;WMD=0.15,95%CI(-0.43~0.13),P>0.05; WMD=-15.19,95% CI(-55.37~25.00),P>0.05].结论:根据目前Meta分析的研究结果,初步认为LTRA联用鼻用激素在治疗AR方面疗效优于单用鼻用激素,且安全性良好,但仍需要今后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 鼻部症状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精神心理的影响

    作者:吕晓飞;锡琳;张罗;韩德民

    目的:探讨成人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R)患者在鼻炎发作期的精神心理状态,以及鼻部症状对其精神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对539例中重度持续性AR患者的精神心理状况进行分析,SCL-90的各因子得分与中国成人正常值即全国常模比较,并统计分析鼻部症状对成人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的影响.结果:中重度持续性AR患者的SCL-90得分在躯体化、抑郁、焦虑和敌对4个症状的因子分都明显高于全国常模.男女患者和各年龄组之间各因子分无显著性差异.病程越长躯体化和强迫症状越明显.鼻塞对于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精神病性5个症状具有显著影响;鼻痒对躯体化、抑郁、焦虑3个症状具有显著影响.结论:在鼻炎发作期,中重度持续性AR成人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明显比正常中国成人差.鼻塞、鼻痒等鼻部症状明显影响成人中重度持续性AR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临床医生对患者精神心理问题的重视和妥善处理、适当干预将是AR治疗的新趋势.

  • 环境与健康短信预警对儿童变应性鼻炎疗效的影响

    作者:陈洁;李幼瑾;牟喆;何珊;彭丽

    目的:探讨环境与健康短信预警对儿童变应性鼻炎(AR)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已确诊的AR患儿100例(干预组),患儿家长采用鼻炎日记的方式,记录患儿每日的AR症状评分,同时由医生群发AR健康预报短信和注意事项,跟踪观察其1年的AR发病情况和疗效;对照组为100例确诊的AR患儿,不记录鼻炎日记,也不进行电话提醒随访,跟踪观察1年的AR发病情况和疗效.结果:干预组有11例患儿家长拒绝入组,共纳入89例,15例家长未记录满1年,74例患儿做满1年的干预和随访.对照组有9例患儿家长拒绝入组,共纳入91例.干预组患儿因AR发作而就诊的次数平均为4.67次,对照组为8.12次,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在约定的就诊日按时出勤率分别为91.5%和67.0%.患儿家长对药物治疗完成疗程的依从性,干预组为95.6%,而对照组为74.1%,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并发鼻窦炎为26.97%,明显低于对照组64.04%.干预组和对照组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率分别为8.99%和6.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患儿家长记鼻炎日记和医生电话短信提醒随访督促,可以显著提高家长对AR患儿疾病的重视程度,提高预约就诊日的出勤率和患儿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明显降低AR的发作次数和严重程度,改善AR患儿的生活质量.

  • 影响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长期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李献清;邱前辉;韩虹;陈少华

    目的:探讨影响变应性鼻炎(AR)特异性免疫治疗(SIT)长期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19例AR患者在SIT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不同时期的随访VAS评分,通过等级Logistic回归分析和配对t检验分析和筛选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结果:①SIT长期疗效与性别、SIT治疗前的VAS评分相关(P<0.05),与家族史、免疫治疗年龄、过敏原总数、总针数、是否合并其他过敏性疾病无关(P>0.05);②随访终点VAS评分与开始治疗VAS评分比较,随访6个月内总有效率为50.0%,6个月~1年总有效率为51.7%、>1~2年总有效率为47.1%、>2~3年总有效率为54.5%、3年以上总有效率为40.7%,各个观察点均与治疗前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除了性别和SIT前VAS评分影响AR患者SIT长期疗效外,遗传因素及其他因素对于AR患者SIT长期疗效无影响;SIT的疗效至少能维持3年;虽然增加SIT针数并不能延长长期疗效,但是可以巩固免疫治疗的疗效.随着时间的推移,SIT的长期疗效有减低趋势,SIT治疗前VAS评分越高,长期疗效越好,并且女性SIT长期疗效优于男性,因此推测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的相互作用即表观遗传学对SIT长期疗效具有影响.

  • 不同致敏变应原所致变应性鼻炎患者164例生活质量调查

    作者:李丽莎;关凯

    目的:比较中国北方地区树木花粉、杂草花粉以及尘螨引起的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伴随哮喘情况,探讨AR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变应原血清特异性IgE的关系.方法:选取164例AR伴或不伴哮喘的成人患者,完成病史采集及变应原检查,并填写标准化鼻结膜炎生存质量调查问卷(RQLQ).结果:中国北方地区AR患者中,树木花粉组及杂草花粉组的RQLQ总评分、日常活动评分、鼻部症状及眼部症状评分均显著高于尘螨组,生活质量更差.树木花粉组的哮喘比例明显低于尘螨组,而杂草花粉组的哮喘比例则与尘螨组无明显差异,且显著高于树木花粉组.尘螨及蒿属花粉过敏所致的AR患者的RQLQ评分与其变应原特异性IgE水平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AR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受到变应原具体类型的影响,中国北方地区花粉过敏者发病时的生活质量比尘螨过敏者更差,但生活质量受损程度可能不受变应原特异性IgE水平的影响.不同花粉过敏所致鼻炎合并哮喘的比例不同,杂草花粉可能比树木花粉更容易诱发哮喘.

  • 变应性鼻炎研究新进展

    作者:梁美君;徐睿;许庚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