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림상이비인후두경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影响因子: 0.8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781
  • 国内刊号: 42-1764/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8-146
  • 曾用名: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孔维佳 黄选兆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单侧鼻腔鼻窦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误诊分析

    作者:马祖霞;杨秀海

    目的:通过对213例单侧鼻腔鼻窦占位性病变的回顾性分析,研究该类病变的临床诊断及其误诊情况,为临床医生对此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结合近年来相关文献,通过对213例单侧鼻腔鼻窦占位性病变患者的诊断及误诊资料作临床分析,对被误诊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作回顾性研究.结果:213例患者中,鼻息肉65例,鼻窦囊肿66例,真菌性鼻窦炎20例,良性肿瘤31例,恶性肿瘤28例,鼻腔异物3例;左侧鼻腔鼻窦116例,右侧鼻腔鼻窦97例.误诊情况:213例中,将恶性肿瘤误诊为鼻息肉12例,误诊率5.63%;鼻腔异物误诊为鼻窦炎2例,误诊率0.94%;内翻性乳头状瘤误诊为鼻息肉6例,误诊率8.45%;真菌性鼻窦炎误诊为化脓性鼻窦炎5例,误诊率2.35%;鼻窭囊肿误诊为鼻窦炎8例,误诊率3.75%.结论:详询病史,仔细专科检查,包括鼻内镜、鼻窦三维CT、鼻窦三维MRI及活组织病理检查等对判断该类病变的部位和性质至关重要,有助于早期诊治,并减少误诊误治.

  • 变应性鼻炎患者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TGF-β、IL-10和IL-17的变化及和症状关系的研究

    作者:卢汉桂;邱前辉;卢川;陈少华;韩虹

    目的:研究变应性鼻炎(AR)患者特异性免疫治疗过程中血清TGF-β、IL-10和IL-17的变化情况及其与患者症状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8例AR患者血清TGF-β、IL-10和IL-17水平在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及免疫治疗1、2年后的变化,对鼻部症状计分.并取35例健康者血清作为对照组.结果:①AR患者免疫治疗前血清TGF-β和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免疫治疗2年后的血清TGF-β和IL-10水平均低于免疫治疗1年后,但高于免疫治疗前(均P<0.05);同时免疫治疗2年后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R患者免疫治疗前血清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免疫治疗,IL-17水平逐渐下降,但治疗2年后仍高于对照组(P<0.05).③AR患者治疗前与免疫治疗2年后血清中IL-10和TGF-β的水平分别与症状评分存在负相关,IL-17则与症状评分存在正相关(均P<0.05);AR患者免疫治疗1年后血清中IL-10、TGF-β及IL-17与症状评分均没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在免疫治疗过程中,患者血清中 IL-10、TGF-β呈波动性变化,先升高后降低,但始终高于免疫治疗前,而 IL 17则呈持续性下降IL-10、TGF-β及IL-17水平变化在免疫治疗2年后才与症状相关,提示特异性免疫冶疗2年后.IL 10、TGF-β及IL-17可作为效果评估指标.

  • 变应性鼻炎免疫治疗中VAS评分波动情况分析

    作者:卢川;邱前辉;陈少华;韩虹

    目的:了解变应性鼻炎单螨抗原免疫治疗期间主诉症状视觉模拟评分(VAS)波动情况及原因.方法:我们对37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单螨抗原免疫治疗,并对患者症状情况进行主诉症状VAS评分,制成图表;同时对可能影响症状的相关因素进行随访.结果:变应性鼻炎单螨抗原免疫治疗后,在第8、18、22、25、29、34次注射抗原时,主诉症状VAS评分呈波动性升高,其后逐渐下降,至整个治疗过程结束时达低点水平.综合分析发现患者的期望值、情绪、社会经济状况、生活环境、再次接触变应原以及儿童不能准确的表达等都是导致评分波动的因素.结论:患者的期望值、情绪、社会经济状况、生活环境、再次接触变应原以及儿童不能准确的表达等都可以导致症状VAS评分波动,提示变应性鼻炎单螨抗原免疫治疗前需进行健康教育.

  • 原发性鼻黏膜及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林佳伟;李创伟;伍国号;曾宗渊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鼻黏膜及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生存状况,探讨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01-2005-01期间66例原发性鼻黏膜及口腔黏膜的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习病历并进行随访.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结果:66例患者中,37例行术后辅助治疗,包括化疗12例,生物治疗8例,化疗加生物治疗5例,放疗8例,放疗加化疔4例.15例(22.7%)首次治疗后6个月内原发灶复发或伴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10例(15.2%)出现远处转侈.平均生存时间为77.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33.7个月,3年和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41.4%和31.1%.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长径、有无淋巴结转移、首次治疗效果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原发性鼻黏膜及口腔黏膜的恶性黑色素瘤预后较差,生存率较低,局部复发率较高,且容易出现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是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和首次治疗效果.关于术后辅助治疗的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 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疗效和依从性分析

    作者:邝立;冯惠玲;谢冰斌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疗效、安全性及依从性.方法:对采用安脱达尘螨疫苗制剂进行免疫冶疗的28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通过等级评分观察其症状、体征及疗效.结果:对治疗1年以上患者的症状、体征积分等进行统计,治疗16周、6个月、1年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8%、70.4%、62.5%;280例患者治疗1年后停止治疗74例,依从率为73.6%.结论: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规范的特异性免疫治疗是一种安全性高且有效的对因治疗方法,在变应性鼻炎的综合治疗中值得重视和推广,同时要加强患者健康教育来提高治疗依从性.

  • 上颌窦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肖喜艳;巴云鹏;张玉杰

    目的:探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报告1例上颁窦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并复习相关的国内外的文献.结果:炎性肌纤维母细胞中,CT扫描示不规则的软组织密度影,有侵蚀性的骨质破坏,边界不清.病理示瘤组织由梭形纤维细胞及大量炎性细胞组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中Vimentin、SMA呈阳性,Desmin等呈阴性.结论:上颌窦的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非常罕见的,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中存在染色体的易位,这种易位导致间变性淋巴瘸激酶的过度表达,而呈现一种肿瘤的发展过程,其生物学特性仍然没有统一的说法.

  • 改装体检直升机和歼(强)击机飞行员鼻窦资料的比较分析

    作者:徐先荣;马晓莉;张扬;熊巍

    目的:比较飞行合格的直升机和歼(强)击机飞行员的鼻窦疾病状况,为新联勤体制下航卫保障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改装体检飞行员鼻窦CT资料138份,其中直升机飞行员46份,歼(强)击机飞行员92份,统计慢性鼻窦炎和鼻窦囊肿的发生率.结果:①直升机飞行员慢性鼻窦炎14例(上颌寞炎6例,筛窦炎4例,上颌寞炎伴筛窦炎4例),占30.4%(14/46),其中3例上颌窦积液需要治疗;歼(强)击机飞行员慢性鼻窦炎12例(上颌窭炎8例,筛窦炎1例,上颌窭炎伴筛窦炎3例),占13.0%(12/92),其中1例上颌窦积液需要治疗,两者慢性鼻窦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07,P<0.05).②直升机飞行员上颌窦黏膜下囊肿4例(均为单侧),占 8.7%(4/46);歼(强)击机飞行员上颌窦黏膜下囊肿10例(单侧8例,双侧2例),占10.87% (10/92),两者鼻窦囊肿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无需治疗.结论:飞行人员无症状的慢性鼻窦炎和鼻窦囊肿有较高的发生率,可能与气压变化有关,但大多数无需处理.直升机飞行员与歼(强)击机飞行员相比,慢性鼻窦炎的发生率较高,可能与非封闭座舱和多机组人员的环境有关.

  • 改良Wormald术式鼻切削钻额窦骨瘤切除术

    作者:胡廷保

    鼻窦骨瘤常见于额窦,传统术式为采用眉弓切口开放额窦,凿开额窦前壁进入额窦切除骨瘤,术后额部常有骨质缺损及留有瘢痕.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手术设备、器械的不断改良,经鼻切除骨瘤逐步开展,该术式损伤小、额部无手术瘢痕,符合微创及美容原则.

  • 鼻内镜下双瓣缝合法鼻腔泪囊造孔术疗效分析

    作者:姜子刚;王金平;付志强;田晓斌;李欣;张娜;王强

    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治疗有近百年的历史,内镜鼻眼相关手术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Oreutt 等首次报告经鼻内镜鼻腔泪囊开放术治疗慢性泪囊炎.该手术方式因疗效更好、创伤更小恢复更快,已得到了耳鼻咽喉科医师的普遍共识,并且得到了眼科学者的认同,成为鼻外科临床中具有临床特色的当代先进技术.

  • 丙酸氟替卡松对实验性变应性鼻炎鼻黏膜血红素氧合酶-1的影响

    作者:刘建国;刘月辉;张海珍;朱新华;谢冰斌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HO在气道炎症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哮喘支气管炎症中抗炎和抗氧化的保护作用比较明显,由于“同一气道,同一炎症”的指导,HO在AR中的研究也被重视,本文旨在研究AR大鼠模型长期抗原攻击鼻腔黏膜组织重塑过程HO-1表达特点和吸入糖皮质激素(GC)治疗对其影响,探讨丙酸氟替卡松(FP)干预抑制AR鼻黏膜炎症的可能机制.

  • Toll样受体与特异性免疫系统及变应性鼻炎的相关研究

    作者:刘月辉

    1988年,Hashimoto等在果蝇中发现了一种属于Ⅰ型跨膜蛋白的受体,称Toll受体.1997年,Medzhitov等发现人类固有免疫细胞也可表达其胞外段与Toll同源的蛋白,故称为Toll样受体(TLRs),后来被命名为TLR4.迄今为止,已经确认发现11个TLRs成员[1],分别命名为TLR1~TLR11,它们如同天然免疫的“眼睛”,通过监视与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 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从而启动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诱导特异性基因表达,分泌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发挥获得性免疫作用,成为联系天然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系统的桥梁.

  • 鼻内类固醇激素对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鼻腔黏膜的影响

    作者:何金年;谭建成;姚东方;李杰恩

    目的:通过变应性鼻炎(AR)动物模型观察鼻内类固醇激素对鼻腔黏膜的影响.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鼻内类固醇激素组(A组),AR模型组(B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A、B组以卵清蛋白建立大鼠AR模型,C组用生理盐水代替卵清蛋白.然后A组以鼻内类固醇激素喷鼻,B、C组以生理盐水代替.末次激发后观察动物鼻部症状和体征,并取鼻黏膜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计数鼻黏膜内嗜酸粒细胞(EOS)数,阿辛蓝-过碘酸-希夫染色观察杯状细胞变化,扫描电镜下观察各组鼻黏膜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鼻内类固醇激素能明显减轻AR鼻部症状,其评分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鼻腔黏膜内EOS数和杯状细胞数明显降低,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检查结果显示A组鼻黏膜纤毛结构与C组相似,而B组纤毛倒伏、排列紊乱、缠绕集结、大量分泌物附着等.结论:鼻内类固醇激素能明显缓解AR症状及鼻黏膜炎性反应状态,并对受损纤毛有明显修复作用.

  • 抑郁症大鼠鼻黏膜组织形态学观察及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

    作者:许晓蓓;邓玉琴;李烨;肖伯奎;张怡;陶泽璋

    目的:建立抑郁症大鼠模型,观察其鼻腔黏膜组织形态学变化及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方法:30只SD大鼠分为抑郁模型组、正常对照组,两组各15只.应用慢性不可预见性中等强度应激刺激制作抑郁症动物模型.用敞箱实验和体液消耗实验检测大鼠行为变化后,处死实验动物,取鼻腔黏膜做形态学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N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应用医学数码图像分析技术,检测比较抑郁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鼻腔黏膜组织的NGF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正常对照组鼻黏膜苏木精-伊红染色均未见充血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抑郁模型组53%鼻黏膜苏木精-伊红染色出现轻度水肿充血和炎性细胞浸润;正常对照组鼻黏膜N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为阴性,抑郁模型组53%鼻黏膜N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为阳性,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抑郁症大鼠在长期受到各种外界的应激刺激后可能出现鼻腔通气不畅,分泌物过多等鼻炎症状.NGF可能是通过免疫调节作用,促进免疫细胞的增生及聚集,诱导各种递质的释放,增加神经纤维本身的敏感性以及神经肽的产生,促进神经源炎的形成,并增加鼻黏膜的反应性.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