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림상이비인후두경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影响因子: 0.8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781
  • 国内刊号: 42-1764/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8-146
  • 曾用名: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孔维佳 黄选兆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过氧化氢酶对吸烟相关喉鳞状细胞癌发病的影响

    作者:刘亚超;喇彩凤;魏洁;刘延斌;徐国刚;林彦涛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在吸烟相关喉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影响,以及过氧化氢酶(CAT)对吸烟相关喉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收集吸烟人群119例,其中吸烟相关喉鳞状细胞癌组68例、非喉鳞状细胞癌人群(对照组)51例,比较2组血浆和癌组织的CAT、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一氧化氮(NO)水平,分析氧化应激指标与吸烟相关喉鳞状细胞癌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喉鳞状细胞癌组的吸烟密度、吸烟支数、CAT、MDA、GSH显著升高(均P<0.01);面SOD、NO明显下降(均P<0.01).②随着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分化程度越低,血清CAT越高(P<0.01),癌组织匀浆的CAT、MDA、GSH也越高(均P<0.01),而血清NO则越低(P<0.01),癌组织匀浆的SOD、NO越低(均P<0.01);喉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分期越高,血清和癌组织的CAT、癌组织的GSH越高(均P<0.01),而癌组织NO越低(P<0.01).③血清CAT、MDA为吸烟相关喉鳞状细胞癌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60,2.475;P<0.01,P<0.05).结论:氧化应激是吸烟人群发生喉鳞状细胞癌的主要影响因素,CAT可作为吸烟相关喉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诊断指标.

  • IL-33及其受体ST2在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刘天聪;吕昌龙;曹志伟

    目的:探讨IL-33 及其受体ST2在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IL-33及其受体ST2在27例嗜酸粒细胞鼻息肉(ECRS)、33例非嗜酸粒细胞鼻息肉(non-ECRS)及11例鼻中隔偏曲患者正常下鼻甲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①ST2在ECRS和non-ECRS息肉中均有表达,但ECRS组表达较高,而在正常下鼻甲组织中几乎没有表达;②ST2的mRNA水平在ECRS息肉中的表达较non-ECRS息肉和正常下鼻甲组织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IL-33的mRNA和蛋白水平在ECRS、non-ECRS息肉及正常下鼻甲中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33及其受体ST2在ECRS和non-ECRS患者息肉组织中均有表达,同时ST2蛋白和mRNA水平在ECRS患者息肉中的表达均显著上调.推测IL-33及其受体ST2可能在CRSwNP患者,尤其在ECRS患者息肉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具体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嗜酸粒细胞表面的ST2受体的表达实现的.

  • 腮腺手术中保留耳大神经的研究

    作者:张萌;曹蜀炜;刘建敏

    目的:评估腮腺手术中保留耳大神经对局部感觉的影响.方法:将81例腮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耳大神经保留组和不保留组,分别在术后3、6、9、12个月进行感觉功能的主、客观测试,并对其结果进行评估.结果:术后耳大神经保留组主、客观感觉测试结果均优于不保留组,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腮腺手术中保留耳大神经可有效恢复术区感觉功能.

  • 鼻中隔尾翼命名意义的初步探讨

    作者:张庆丰;张楠楠;佘翠萍;宋伟

    目的:通过观察和总结腺样体手术中鼻中隔尾端异常的形态学变化(鼻中隔尾翼),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科2 892例腺样体肥大手术患儿行内镜下等离子射频腺样体消融术,其中伴有鼻中隔尾端异常变化者183例.结果:发现伴有鼻中隔尾翼者可分为倒三角形及柱状2种类型.且所有伴有鼻中隔尾翼的患儿均行鼻中隔尾翼消融术,术后恢复良好.结论:鼻中隔尾翼2种类型的存在可能与腺样体肥大、腺样体自身的炎症、鼻窦炎及先天因素有关.

  • 鼻用纤维素粉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万兰兰;李佩忠

    目的:探讨鼻用纤维素粉末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AR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8例.对照组使用生理性海水喷鼻,试验组鼻腔局部使用鼻用纤维性粉末,分别于用药后14、28 d评价患者主观症状和客观鼻腔功能(鼻气道阻力、嗅觉)的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主观症状及客观鼻腔功能检查均有改善,但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鼻用纤维素粉末用于治疗AR的临床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发生,有利于改善患者鼻塞、鼻痒、喷嚏等不适症状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性变应原分析

    作者:王忠巧;高妍;郑艳

    目的:探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变应性鼻炎(AR)患者主要吸入性变应原的种类及分布特征,为本地区AR的诊断、治疗、预防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阿罗格皮肤点刺试验(SPT)对门诊疑似AR患者进行吸入性变应原检测.收集340例样本,对SPT结果阳性的患者按其民族、年龄、性别分组,比较各组患者对各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的差异.结果:340例AR患者SPT总阳性率为94.7%,以蒿属高(66.2%),其后依次为藜(51.2%)、杨属(42.6%)、榆科(40.9%)、柳(33.8%)、梯牧草(27.6%)、粉尘螨(21.2%)、屋尘螨(17.9%)、豚草(15.9%)、狗毛(11.2%)、猫毛(10.6%)、蟑螂(8.5%)、交链孢菌属(5.6%)、白色念珠菌(3.5%).其中,少数民族组对杨属、柳、梯牧草及交链孢菌属4种变应原的敏感程度均高于汉族组(P<0.05);不同年龄段间变应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9.076,P<0.01);不同性别之间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蒿属、藜、杨属、榆科为乌鲁木齐地区主要的变应原;少数民族与汉族AR患者在变应原敏感度上有差异;吸入性变应原的阳性率与年龄有关,与性别无关.

  • NLRs模式识别受体在变应性鼻炎患者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张沈华;刘艳慧;申聪香;李冠雪;杨柯柯;史欣;文忠

    目的: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LRs)样模式识别受体家族Nod1、Nod2及Nalp3在变应性鼻炎(AR)患者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分别采用Real-Time RT-PCR、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检测Nod1、Nod2、Nalp3蛋白在AR患者下鼻甲组织中的表达,以鼻中隔偏曲(NSD)患者下鼻甲黏膜作为对照,分别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观察AR患者舌下脱敏治疗6个月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Nod1的改变,通过ELISA检测观察外周血IL-4、IL-6、IL-10、IFN-γ的变化.结果:3种Nods样受体在AR及NSD组鼻黏膜组织中均有表达,且主要表达于鼻黏膜上皮细胞、腺体上皮、炎性细胞(如浆细胞、嗜酸粒细胞).但在AR组中Nod1 mRNA及蛋白表达均低于NSD组(P<0.05),Nalp3 mRNA及蛋白表达均高于NSD组(P<0.05);2组中Nod2 mRNA、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脱敏治疗后6个月,Nod1表达改变与外周血IL-10的改变呈负相关(r=-0.88,P<0.05);Nod1表达改变与外周血IL-6的改变呈正相关(r=0.57,P>0.05).结论:①Nod1、Nod2及Nalp3在2组组织中均有表达,但AR组Nod1表达低于NSD组,Nalp3高于NSD组,说明Nod1、Nalp3可能参与AR的发病.②舌下脱敏治疗6个月后,Nod1表达降低,其表达降低与外周血IL-10的改变呈负相关,提示Nod1可能通过调控IL-10变化参与舌下脱敏治疗机制.

  • 保留浅叶的腮腺深叶良性肿瘤切除术临床分析

    作者:李烁;张小萌;高春生;杜政德;杨琼;刘飞

    目的:探讨保留浅叶的腮腺深叶良性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腮腺深叶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肿瘤复发率及面瘫、味觉出汗综合征、耳垂麻木感和涎瘘等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3年,肿瘤无复发.其中2例出现耳垂区麻木感,1例出现涎瘘,1例出现暂时性面瘫,无一例出现口干、味觉出汗综合征、腮腺区凹陷畸形及永久性面瘫等并发症.结论:保留腮腺浅叶的术式治疗腮腺深叶良性肿瘤可以保证肿瘤根治,同时降低口干、味觉出汗综合征、暂时性面瘫和耳垂麻木感的发生率,改善术后面部凹陷畸形,较大限度地保留腮腺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银川市儿童变应性鼻炎流行病学特征调查

    作者:赵迪;马瑞霞;申学良;哈惠瑜

    目的:调查银川市5~14岁儿童变应性鼻炎(AR)流行病学特征,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银川市8个社区的5~14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发放800份问卷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问卷结果筛选AR可疑对象并进行专科检查予以确诊,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收回问卷716份,其中有效问卷662份.明确诊断为AR的患儿97例(14.65%),其中持续性AR患儿20例(20.61%);间歇性AR患儿77例(79.38%).男、女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54,P>0.05);汉族15.72%,回族11.35%,两者之间无统计差异(x2=2.055,P>0.05);5~9岁儿童患病率13.80%,10~14岁儿童患病率19.72%,两者之间患病率有统计学差异(x2 =4.056,P<0.05).银川地区儿童AR发病率高的月份为7~9月份,吸入性变应原主要为艾蒿、杂草、蒲公英、禾本类、刺槐、豚草、柳树类季节性植物.AR儿童常见的伴发疾病是鼻窦炎,占15.46%;其次为哮喘占14.43%及过敏性结膜炎占14.43%.伴药物过敏史者占12.37%,合并食物过敏者占26.80%.在AR危险因素中,有家族史者占30.92%,非母乳喂养占34.02%,动物饲养史占19.59%;暴露于被动吸烟环境者占42.26%;家庭新装修后1年内出现AR症状者占12.37%.仅有家族史及非母乳喂养情况与正常儿童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川市5~14岁儿童AR患病率为14.65%.初步了解银川市儿童AR流行病现状,为本地区进一步AR标准化防治工作提供指导.

  • 改良颏下岛状皮瓣在下咽癌喉功能保留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谭平清;陈杰;黄文孝;包荣华;李晋芸;王俊琦;谢李;钟外生;张海林

    目的:评估改良颏下岛状皮瓣在下咽癌喉功能保留手术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8例应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对颏下皮瓣的血管蒂的设计、下咽癌切除后喉、下咽功能的重建方式以及颏下皮瓣切取后颈部伤口的关闭等方面进行改良和应用,并综合评估改良颏下岛状皮瓣应用于下咽癌喉功能保留手术患者的效果及预后.结果:38例患者术后颏下皮瓣均成活.随访期内18例死亡,其中7例死于第二原发癌,分别为4例食管癌,1例软腭癌,2例鼻咽癌;5例死于颈部或咽旁淋巴结复发;2例死于肝转移;4例死于肺转移.总体5年生存率52.6.结论:改良颏下岛状皮瓣应用于下咽癌保留喉功能手术缺损重建具有成功率高、安全、简便及疗效良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低温等离子射频刀在上颌窦手术中优越性的初步研究

    作者:程晨景;张庆丰;佘翠平;宋伟

    目的:通过研究低温等离子射频刀应用于上颌窦手术的临床观察,探讨其临床应用的优越性.方法:选取以上颌窦病变为主的鼻窦炎、鼻息肉和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选择高速切削钻,研究组选择低温等离子射频刀,分别进行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进行治疗.术后6个月进行患者主观症状和客观检查的随访观察.结果:2组患者术后主观症状评分和客观检查评分均有改善.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缩短,出血量减少复查次数减少,鼻内镜下客观检查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低温等离子射频刀进行上颌窦手术,治疗病变更为彻底,更加微创,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和复查次数,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变应性鼻炎对患者负性情绪影响的研究

    作者:岳胜清;任贤灵;罗通勇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AR)对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抑郁自评量表评价190例AR患者(观察组)的焦虑、抑郁不良情绪状况,又按病情分为中-重度持续性AR患者71例(A组)和中-重度间歇性AR患者119例(B组),并与同期行门诊体检的19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观察组的主要致敏原有屋尘螨、粉尘螨、花粉、真菌等,且至少一项级别在“++”及以上.②观察组的状态焦虑得分(42.17±16.21)显著高于对照组(38.78±16.5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的特质焦虑得分分别为41.25±16.16和41.19±16.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女性的状态焦虑得分分别为43.77±15.76和42.93±15.5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8.44±15.71),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A、B组的SDS得分分别为37.78±9.22和39:65±9.8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5.24±7.81),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抑郁的检出率为11.6%(22/190),显著高于对照组(2.6%,5/190),x2=11.52,P<0.01.结论:AR可引发患者状态焦虑、抑郁,尤其是女性患者的状态焦虑更为明显,但AR患者无明显的特质焦虑.

  • 孕期服用雄黄致先天性内耳畸形1例

    作者:刁明芳;孙建军;刘阳;逯巧慧

    关键词: 孕妇 雄黄 内耳畸形
  • 真菌球型鼻窦炎合并鼻窦异物1例

    作者:颜旭东;李娜;刘培

    关键词: 鼻窦炎 真菌病 异物
  • 面部皮瓣修复8例

    作者:朱正华;王卫华;郑炯;应丽韫;马兆鑫;Laissaoui Y

  • 鼻咽部巨大纤维脂肪瘤致儿童OSAHS 1例

    作者:夏思文;李小苗;麻琼钒;黄益灯

  • 应用三维CT诊断鳃裂囊肿及瘘管1例

    作者:孙珍龙;姜宪

  • 儿童咽后间隙淋巴管畸形误诊为咽后脓肿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亮;王卫卫;娄卫华

    淋巴管畸形是一种少见的来源于淋巴系统的先天性畸形,多见于儿童.全身多部位可发生,多见于颈部[1].虽然颈部为其好发部位,但极少见于咽后间隙.我科2005-03-2014-07诊治6例咽后间隙淋巴管畸形患儿,鉴于该发病部位罕见且极易误诊为咽后脓肿,现将我们临床处理经验予以总结,报告如下.

  • 鼻腔鼻窦和鼻咽部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罗巧明;李金奇;邵少慰;梁少姬

    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poorly differentiated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PDNEC)起源于摄取胺前体脱羧细胞,常发生于肺部和消化道.原发于鼻腔鼻窦的PDNEC少见,发生于鼻咽部则更少见.笔者检索国内外文献,发生于鼻咽部的孤立性PDNEC不足10例.因其分化差,故组织形态学与鼻部其他小圆细胞恶性肿瘤难以区别.本文报道2014年间2例原发于鼻腔鼻窦和鼻咽部的PD-NEC,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治疗和预后.

  • 儿童食管纽扣电池异物临床分析

    作者:陈敏;于海玲;李娜;魏朝霞

    食管异物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儿童年龄小,危险意识差,喜欢把各种物品放入口中,造成了儿童食管异物较高的发病率.近年来,使用纽扣电池的玩具和生活用品增多,纽扣电池作为一种特殊的异物危害儿童健康.纽扣电池具有电化学特性,对机体是复合性损伤,若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治,可导致食管穿孔、食管狭窄、气管食管瘘、纵隔感染、声带麻痹等并发症,甚至可导致死亡,因此食管纽扣电池异物是一类较为危险的需要紧急处理的急症.我院2012-11-2014-06诊治3例儿童食管纽扣电池异物,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食管 异物 儿童
  • 变应性咽炎的临床诊治探讨

    作者:刘锦峰;闫占峰;张明生;曾进;车昌文;温晓慧;王彦君;王丹;辛忠海

    关键词: 咽炎 组胺 诊断
  • 腺样体肥大与胃食管外反流相关性

    作者:任建君;任雪;周鹏;雷蕾

  • 声调知觉的范畴化特征及其研究进展

    作者:亓贝尔

    关键词: 范畴感知 声调 知觉
  • 血清总IgE、INF-γ、IL-4作为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建立的客观评价指标初探

    作者:张建辉;唐嗣泉

    目的:探讨血清总IgE、INF-γ、IL-4作为卵清白蛋白致敏实验性变应性鼻炎(AR)大鼠模型建立客观评价指标及意义.方法:以SD大鼠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AR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AR组以卵清白蛋白作为致敏原,对照组以生理盐水替代卵清白蛋白,其余方法与步骤2组均相同.采用行为学评分、鼻腔组织学观察及血清IgE、IL-4、IFN-γ检测综合判断造模是否成功.结果:2组鼻腔激发后行为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大鼠鼻黏膜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AR组大鼠鼻黏膜符合AR形态学改变,对照组大鼠鼻黏膜变化并不明显.血清总IgE、IL-4、IFN-γ ELISA检测结果,2组血清中IL-4、IgE含量比较,AR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R组血清中INF-γ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卵清白蛋白致敏成功建立AR大鼠模型,血清总IgE、INF-γ、IL-4含量可作为建立AR动物模型的客观评价指标.

  • 光化激活9-羟基脱镁叶绿酸-α诱导人喉鳞状细胞癌HN-3细胞凋亡与迁徙抑制

    作者:何培杰;毛雯静;张焕康;周梁

    目的:探讨新型光敏剂9-羟基脱镁叶绿酸-α(9-HPbD)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DT)对HN-3人喉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凋亡诱导、迁徙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9-HPbD(0.29 μg/ml,0.59 μg/ml)孵育贴壁的HN-3细胞6h,664 nm二极管激光(能量密度为2.0 J/cm2)照射光敏化的HN-3细胞15 min.光照后立即行细胞划痕,并于光照后0、12、24、36 h分别在相同划痕位置进行拍照,计算细胞迁徙距离;光照后1h行H2 DCFDA染色并分别以荧光法及流式细胞术测定活性氧生成(ROS);光照24 h后行MTT实验、Hoechst33342/PI双重染色、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评价细胞增殖活力、细胞核形态及eNOS、p-c-Jun、EGFR表达.结果:①9-HPbD-PDT显著抑制HN-3细胞增殖,9-HPbD单独孵育(未进行激光照射)与单纯激光照射均未显示对HN-3细胞的生长抑制.②PDT后HN-3细胞活性氧产生明显增加,细胞核浓缩、碎裂,eNOS、p-c-Jun表达上调.③9-HPbD-PDT显著抑制HN-3细胞迁徙能力,呈光敏剂剂量相关性.PDT后HN-3细胞EGFR表达下调.④以活性氧阻滞剂谷胱甘肽(GSH)、抗坏血酸预孵育HN-3细胞,光动力触发的凋亡诱导、迁徙抑制等被部分阻滞.结论:①9-HPbD-PDT对HN-3细胞具有光化学毒性,p-e-Jun通路激活及eNOS表达上调、EGFR表达下调可能参与了细胞凋亡与迁徙抑制的诱导.②活性氧生成在9-HPbD-PDT诱导HN-3细胞凋亡与迁徙抑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 弹力套在涎腺外科手术后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莹华;陈良嗣;罗小宁;张红春;韦廷佳;罗小钢;胡跃馨;蒙国庆;黄敏

    临床上预防及处理腮腺术后涎瘘常用的手段主要有绷带加压包扎、负压引流、口服阿托品,甚至再次手术、小剂量放疗等[1],其中以加压包扎常用.由于头面部、颈部生理结构的特殊性,传统绷带加压包扎往往影响患者吞咽进食和睡眠,且因加压时间较长,给患者尤其是小儿的术后康复带来诸多不便.同时绷带加压包扎易松脱导致压力不均匀,对预防术后涎瘘和切口感染的效果并不理想.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耳鼻咽喉科2010-05-2014-08对腮腺部分切除手术的患者,术后采用专用弹力套进行加压包扎,与传统绷带加压法比较,弹力套可明显提高涎腺术后局部加压的有效性,现报告如下.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