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临床外科杂志

临床外科

临床外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Surgery 림상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湖北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湖北分会
  • 影响因子: 0.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6483
  • 国内刊号: 42-133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18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邹声泉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儿童及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对比临床分析

    作者:余康敏;王春友;陈鑫;李军

    目的研究儿童及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不同特点,提高对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32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诊治资料,将其分为少儿(<14岁)和成人(>14岁)发病组,分析两者不同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特点.结果少儿组17例,临床表现为持续性黄疸、肝肿大、腹部包块,术前一般情况差,保守治疗6例,其中2例因肝硬化腹水,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未愈出院,3例延期手术;手术14例,13例行肝管空肠Roux-Y吻合,1例行肝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成人组15例,以间歇性右上腹疼痛、畏寒发热、黄疸首次就诊,分别行囊肿切除肝管空肠吻合术(12例)、肝管十二指肠吻合术(1例)、肝左叶并囊肿切除肝管空肠吻合术(2例).结论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发病患儿起病急,病情发展快,易合并肝脏损害,应加强围手术期支持治疗;成人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术后,应密切随访,防治胆管炎及胆道癌变.

  • 胃肠减压管及十二指肠营养管置管方法的改进

    作者:左顺庆;袁守善;谢斌生;李晓斌;张军;高尚志

    目的改进传统经鼻置胃肠减压管及十二指肠营养管的方法,减少与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食管中下段癌、贲门癌病人采用常规根治术,胃代食管弓下或弓上吻合,于胃窦部前壁戳孔置入自制胃肠减压管及十二指肠营养管,减压管上行达吻合口水平1~2 cm,十二指肠营养管经糖球引导送入十二指肠水平部.胃壁作荷包包埋,大网膜包绕后经左侧肋弓下腹壁穿出固定.结果 38例中无一例发生胃肠潴留和/或吻合口瘘,无肺部感染,管周无皮肤损害.拔管后无局限性腹膜炎或瘘口迁延不愈.结论该法克服了传统置管的不适,避免了发生相关并发症,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易于实施.

  • 深静脉穿刺置管和外周静脉切开置管在烧伤重症患者中应用的临床评价

    作者:刘杰锋;龙忠恒;吴红

    目的对深静脉穿刺置管和外周静脉切开置管在烧伤重症患者中应用的临床应用进行评价.方法对2000年9月~2002年9月在本烧伤病区接受静脉置管并做了置管尖端细菌学检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共66例患者89次接受了置管尖端细菌学检查.按深静脉穿刺置管组(56例次)和外周静脉切开置管组(33例次)分组进行分析,比较两组置管留置时间、细菌学检查结果、患者T、HR、R、WBC等APACHE-Ⅱ评分分值.结果深静脉穿刺组置管留置时间比外周静脉切开组长,但置管尖端病原菌检出少,两项参数统计学上有意义;T、HR、R、WBC等按APACHE-Ⅱ评分系统单项分值差异不显著.结论深静脉穿刺置管比外周静脉切开置管在烧伤重症更安全、实用.

  • 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在胃癌术后早期的应用

    作者:吴毅平;唐朝晖;胡元龙;邹声泉

    目的研究术后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患者的机体营养状况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36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IEN)组和肠内营养(EN)组.两组患者均从术后第1天起等热量、等氮量经空肠造口管匀速输注肠内营养制剂.IEN组使用StressonR,EN组使用NutrisonR,共7 d.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2、4、8天采外周血测定T细胞亚群、NK细胞、血清IL-2与TNF-a浓度、血清PA浓度、血清RBP浓度.结果①术后患者血清PA、RBP浓度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P<0.01),经一段时期的IEN和EN支持后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②术后经IEN和EN支持后T细胞亚群及NK细胞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且两组间无差异.③IEN、EN组的IL-2较术前均有明显增高(P<0.05),以IEN组的增高更为显著(P<0.05).IEN组的TNF-a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且与EN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术后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胃癌患者的营养状况,其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在某些方面优于常规的肠内营养.

    关键词: 胃癌 免疫 肠内营养
  •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的研究

    作者:赵玉国;金毕;李毅清;杜玉清;田元

    目的为临床探索一种更简便安全的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治疗途径.方法建立鼠后肢缺血动物模型,将取于自体的骨髓细胞制成悬液注射于缺血部位,4周后行动脉造影并取标本,测定毛细血管密度.结果动脉造影显示大鼠缺血肢体侧支动脉明显增多,毛细血管密度增加.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望成为一种简单的、有效的治疗下肢缺血的方法.

  • 腹膜假性黏液瘤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安萍;沈志祥;李国美;罗和生

    目的提高腹膜假性黏液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4例大量粘稠果冻样腹水疑为腹膜假性黏液瘤患者采用剖腹探查和病检,手术清除病灶联合腹腔内化疗.结果 2例生存期已超过5年,1例已存活2年,1例死亡.结论腹膜假性黏液瘤有特征性临床表现及病理学异常,积极治疗可延长患者存活期.

  • DHS加螺钉联合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

    作者:蔡贤华;陈庄洪;刘曦明;徐峰;徐永年;尹成忠;王庆;时宏富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的内固定方法.方法在解剖复位的基础上,采用DHS加阻挡螺钉、抗旋转螺钉及固定螺钉等联合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64例.结果随访14~46个月,全部骨折愈合,患侧股骨颈较正常侧平均短缩(2.8±0.2)mm,两者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DHS加螺钉联合内固定是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的有效方法,辅助螺钉内固定是预防过度滑动的有效措施.

  • 早期肠内营养在肝移植中的应用

    作者:江艺;吕立志;胡还章;谈景望;张绍庚;移俊波;杨芳;林华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作用.方法对比早期肠内营养组(13例)与对照组(15例)术后感染率和肠内营养对全胃肠外营养(TPN)应用时间的影响,Fisher's确切概率法和t检验统计处理.结果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组的术后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5.3%vs 53.5%,P<0.05);早期肠内营养组较对照组病人TPN的应用时间明显缩短[(13.46±2.5)dvs(16.87±3.2)d,P<0.01)].结论肝移植后早期肠内营养对降低术后感染,缩短TPN使用时间有重要意义.

  • PPH治疗严重内痔60例临床分析

    作者:唐滔;童仕伦;汪挺

    目的探讨PPH吻合器技术治疗严重内痔的临床价值.方法将95例Ⅲ~Ⅳ期内痔患者分别进行PPH(60例)及传统手术(35例)治疗.观察术中及术后的治疗情况,并对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用止痛药及随访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病人术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但PPH组在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疼痛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术后并发症也较传统手术组为少.结论 PPH技术治疗严重内痔的近期效果优于传统手术方式.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PPH 随访
  • 新生儿胃穿孔14例治疗体会

    作者:宋翠萍;陈莹;吕凯声

    目的探讨新生儿胃穿孔的发病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近10年治疗的14例新生儿胃穿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新生儿胃穿孔皆行手术治疗,术后死亡7例.结论 新生儿胃穿孔多因先天性胃壁肌层发育不良及胃内张力增高缺血缺氧所致.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减少并发症及术后加强支持疗法是提高本病治愈率的关键.

  • 术后腹膜壁层粘连对腹腔镜穿刺安全性的影响

    作者:陈建玲;黄骥;周伟;陈勇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腹膜壁层粘连对腹腔镜穿刺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3年810例腹腔镜手术中126例有腹部手术史患者既往腹部手术情况、腹腔镜穿刺方法.结果 腹腔镜下发现126例发生盆、腹腔粘连32例,发生率为25.4%(32/126).该32例中附件手术(宫外孕或卵巢囊肿手术)16例(50.0%),子宫手术(剖宫产或肌瘤挖出术)10例(31.3%),阑尾切除术4例(12.5%),腹腔镜手术2例(6.2%),胆囊切除术后无腹腔粘连.32例术后粘连根据粘连部位划分,腹膜壁层粘连18例(56.3%),原手术部位粘连14例(43.7%).无穿刺并发症发生.结论腹部手术后部分病例腹膜壁层合并大网膜及肠管粘连,增加了腹腔镜穿刺的危险,但腹部手术史不应成为腹腔镜手术的禁忌证.详细了解既往手术史,正确选择第一穿刺部位,注意操作,是腹腔镜手术穿刺成功的关键.

  • 体外循环辅助外科治疗气管、纵隔病变

    作者:许远征;陈雪芬;程邦昌;张遵严;毛志福

    目的探讨应用体外循环技术救治气管、纵隔危重病例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气管病变11例,纵隔肿瘤6例采用股-股转流、股颈-股转流,辅助渡过麻醉诱导期并获得手术治疗.心肺转流时间20~250 min.结果救治成功15例(88.3%),死亡2例(11.7%),1例死于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呼吸功能衰竭.结论体外循环技术是抢救气管下段或隆突区接近完全堵塞危重病例的有效措施.

  • 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108例报告

    作者:朱雄文;陶秀林;梁斌

    目的总结使用普理灵(PHS)疝补片的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108例的临床经验.方法使用美国强生公司的PHS疝补片,对108例各类腹股沟疝病人进行无张力修补治疗.对手术方法及时间,手术指征,术后病人自主能力的恢复,术后切口疼痛,并发症,住院时间和复发率等进行观察.结果与传统疝修补手术相比,具有更宽的手术指征,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和复发率低的优点.结论使用PHS疝补片的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是一项符合人体解剖结构和病理生理的手术方法,具有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尤其适合于巨大疝环和/或复发性疝.

  • 小儿复发性星形细胞瘤的临床研究

    作者:陶红兵;袁先厚;袁忠惠

    目的探讨儿童星形细胞瘤的复发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肿瘤部位及手术的关系.方法对26例小儿复发性星形细胞瘤两次手术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幕下星形细胞瘤14例,第一次手术时为良性和亚良性星形细胞瘤,复发时恶性程度均未增加,复发与手术时肿瘤的切除程度有关.幕上星形细胞瘤12例,第一次手术时,恶性胶质瘤2例,复发时恶性程度增加6例,复发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和手术时肿瘤切除程度有关.结论幕下星形细胞瘤的复发主要决定于手术时肿瘤切除程度,幕上的肿瘤的复发与手术有关外,还与肿瘤的病理类型有关.

  •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作者:马显杰;韩岩;艾玉峰;郭树忠;鲁开化

    外伤、手术后等所致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较常见,多伴有骨折骨外露或肌腱外露等,创面经久不愈,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我科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6例,获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胸腰段脊柱骨折伴截瘫的手术治疗

    作者:刘国理;刘景林

    胸腰椎骨折伴截瘫是骨科常见病,我院自1990年1月至2002年12月经椎弓根椎体后侧切除减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伴截瘫131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21例原发性食管腺癌临床分析

    作者:罗建明;杨双强

    我院1984~2001年间收治并手术切除338例食管癌病例,其中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食管腺癌(PEAC)21例,占6.2%(21/338),现就其外科疗效和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

  • 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42例临床分析

    作者:谢友利;陈纪伟;谭最;史海安

    我院2001年3月~2003年10月共诊治急性胰腺炎(AP)病人81例,其中用乌司他丁治疗42例,善得定治疗39例,两组病人疗效及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无显著性.报告如下.

  • 以第二原发癌出现的食管癌、贲门癌的外科治疗

    作者:陈克能;张卫民;苏文忠;熊宏超;顾振东

    由于肿瘤诊治手段的不断进步及远期疗效的不断改善使长期生存的恶性肿瘤患者不断增加.加之随访手段的改善,第一原发癌治愈后在原器官或他器官发现的第二原发癌也正在逐渐增加[1].但以第二原发癌出现的食管癌、贲门癌的报道并不多见,其诊断治疗也有一定的特点.现将本院2000年4月~2001年4月6例以第二原发癌出现的食管癌、贲门癌的诊治经验报道如下.

  • 改良式电视腹腔镜阑尾切除术60例报告

    作者:范承岗;张明智;马宝庆;吴春洪

    自2002年6月开始,我们改进了目前电视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术中常用的一些操作方法,使手术变的更加简便、省时,共施行LA手术60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 外伤性肝破裂26例诊治体会

    作者:王德楚

    外伤性肝破裂是临床上一种危重的外伤急症,我院1987~2001年间收治外伤性肝破裂患者26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肝破裂 休克 手术
  • 椎管哑铃形肿瘤手术方法的探讨

    作者:舒凯;雷霆;陈劲草;胡文安;薛德麟;陈启福;汤应雄

    椎管哑铃形肿瘤起于椎管内,通过椎间孔生长到椎旁,形似哑铃,椎旁病变常与一些重要结构联系紧密,手术显露较困难.以前对此类病变,多采用分期手术,病人需承受两次手术的打击,住院时间长.我科对此类肿瘤的手术方式经十余年探讨与改进,近几年已逐渐形成常规,基本采用一次手术,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我科1997~2000年治疗椎管哑铃形肿瘤13例的经验加以总结,并对手术方式进行探讨.

  • 侧胸直切口保留胸肌实施贲门癌切除136例

    作者:晏大学;胡涛;周东生;熊辉;王根进;刘超

    贲门癌切除传统采用腹部正中切口、胸腹联合切口、胸部前外侧切口或胸部后外侧切口.我院1993年1月至2002年12月采用侧胸直切口保留胸肌实施贲门癌切除136例,报告如下.

  • 血管生成素的作用、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长的关系

    作者:李国灏;杨为民

    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是在血管生长中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因子,主要有angiopoietin-1和angiopoietin-2,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2(tie-2)是其共同受体.Angiopoietin-1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血管内皮细胞的稳定,而angiopoietin-2则在血管重构中起重要作用.在体内angiopoietin-1和angiopoietin-2由不同的细胞所表达,并且受到炎症、缺血、缺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肿瘤的血管生成中,angiopoietin-2起重要作用,出现在肿瘤侵袭区的边缘.通过阻断angiopoietin-tie-2系统可能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外科治疗进展

    作者:谭群友;龚太乾;王如文;蒋耀光

    有严重呼吸困难症状的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单纯内科治疗效果不佳,目前常用的外科治疗方法有肺大疱切除、肺移植和肺减容术(LVRS).但每一术式均有其优缺点,应严格掌握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肺大疱切除术,是有症状的巨大肺大疱和肺大疱引起反复气胸的首选术式.LVRS的理想指征是过度气肿,非均质病变,FEV1>20%和正常的PaCO2.而弥漫性病变、低FEV1、高碳酸血症、合并肺动脉高压则首选肺移植术.

  • 营养与免疫

    作者:姜洪池;张新宇

    近十年来,一系列的相关研究表明,某些营养物质不仅能防治营养缺乏,而且能以特定的方式刺激免疫细胞,增强应答功能,维持正常、适度的免疫反应,调控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释放,减轻有害的或过度的炎症反应,维持肠屏障功能等.本文就主要的对免疫系统有特殊调理作用的一些营养素的作用进行简要综述.

    关键词: 营养 免疫
  • 腹膜后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一例

    作者:黄小兵;李靖;梁平;郑璐

    患者女,32岁,因发现上腹部包块1个月入院,无腹痛、黄疸、发热等.查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上腹部可触及大小约10 cm×7 cm的质硬包块,表面光滑,不易推动.术前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血沉、肿瘤系列(AFP、CEA、SFP、CA-50)等检查均未见异常.

  • 下肢浅静脉曲张的射频治疗一例

    作者:蒋米尔;黄英

    患者女,45岁,右下肢浅静脉曲张4年,足靴区大面积皮肤色素沉着2年伴内踝上方溃疡2个月入院.入院检查,右下肢浅静脉曲张,小腿中下段内侧大面积皮肤色素沉着并伴轻压痛,内踝上方1.3 cm×2 cm浅表溃疡.肢体无肿胀,感觉运动正常.

  • 男性浆细胞性乳腺炎一例

    作者:马本明;姜涛;任英;姜贻荣

    患者男,31岁,已婚,发现左乳房肿块1个月.于2002年5月6日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始发现左侧乳房有一花生米大小肿块,伴有胀痛,乳头无溢液.既往体健,无肝炎及结核病史,无外伤史,发育正常,无乳癌家族史.体格检查:左侧乳头略高起,皮肤无异常,无乳头溢液.左侧乳晕内可触及1 cm×1 cm大小肿物和轻压痛,边界不清,表面不光滑,与皮肤胸肌无粘连.右侧正常双侧

  •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二次手术一例

    作者:朱峰;王大禹;秦仁义;邹声泉

    患者,女,19岁,曾于1岁半时因先天性胆管扩张症行囊肿空肠Roux-Y吻合术,术后恢复好.近一年来,该患者反复发作性右上腹部绞痛,并伴有黄疸、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每次发作时行抗炎、解痉、止痛、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缓解,此次因再发加重入院.

  • 腹腔镜治疗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症一例

    作者:许军;孙备;田永刚;刘昶

    患者女,31岁,因持续性便秘三十余年,于2003年6月25日入院.患者出生后即出现便秘,排便延迟,伴腹胀,每隔10~15 d排便一次,长期应用缓泻剂.查体:一般状态佳,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心肺无异常,腹平软,无膨隆,全腹无压痛,未触及包快,肠鸣音弱,1~2次/分钟.直肠指诊:直肠远端无粪便滞积,壶腹部空虚,未触及直肠明显狭窄段.

  • 营养支持的现状与展望

    作者:吴肇汉

    由Dudrick等先后首创的现代临床肠外和肠内营养(PN、EN)支持治疗,经过30余年众多学者的不懈努力,至今已有了非常显著的进步.关于基础理论的探索,已经达到相当的深度.临床实施所需的营养制剂及设备也已非常丰富和完备.可以认为,目前的临床营养支持已达到比较完善的程度,对于病情不复杂的病人,实施营养支持治疗已无困难,效果很满意.当然,我们应该看到不足之处,我国临床营养的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营养支持如何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也是要努力的方向.同时,还应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使学科得到进一步发展.

  • 不同方式治疗中晚期肺癌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况成明;张凯;樊汉利;曹建军;刘伟;王宏宇

    1992年2月至2002年12月,我们共收治了Ⅲa期肺癌(NSCLC)38例,其中22例采用手术+化疗治疗,16例采用支气管动脉灌注(BAI)+栓塞(SBAE)治疗,现将治疗效果比较分析如下.

  •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诊治现状与进展

    作者:魏明发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ongenital choledochal cyst,CCC)又称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是小儿较常见的胆道系统发育异常.随着病变的发展,反复胆道系统的感染,胆源性胰腺炎,不仅使肝脏遭受渐进性损害、肝硬化,而且可能发生囊内结石,甚至囊肿癌变.迄今CCC诊治仍未达到人们理想的效果,发病原因也有不同学说.

  • 先天性食管闭锁的诊治现状与展望

    作者:刘文英

    先天性食管闭锁(CEA)是小儿严重畸形疾病之一,其发病率约为1/3000~1/4500.先天性食管闭锁的手术治疗的效果曾被认为是代表医院小儿外科,尤其是新生儿外科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其手术后的存活率现国内外仍有较大差距,发达国家20世纪50年代初手术治愈率已达70%以上,且成功率不断提高[1],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无合并严重畸形的患儿,包括出生体重2500 g以下的低体重儿,其一期食管吻合术成活率已高达90%以上,近期更有报道在治疗病例组中体重低仅1600 g,尚有80%合并其它先天性畸形者,其手术存活率达100%[2].而我国治愈率现在一般约为70%左右,有的只有60%,国内近期报告好者死亡率为10%~30%[3,4].

  • 先天性巨结肠并发症小肠结肠炎病因学研究

    作者:施诚仁

    1962年Bill和Chapman早描述了先天性巨结肠(hirschprung's disease,HD)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是小肠结肠炎(enterocolitis,EC),具有很高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据报告发生率的范围在20%~58%,EC亦可发生在根治拖出术前后.尽管作了结肠造口术后,也有发生.目前有不同的学说:如近端结肠机械性扩张,前列腺素E1活力增加,黏蛋白(mucin)成分改变,厌氧菌和螺旋病毒感染,及其黏膜屏障机制缺陷等.现就有关研究情况介绍如下.

  • 新生儿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的病因学研究和外科治疗现状

    作者:郑珊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儿常见的胃肠急症.自1975年以来,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和实验研究已逐渐了解其致病原因和发病机理.发病率由于各地区、研究所间,年份不同及低出生体重儿存活数等计算上的差异,目前难以查明.近年多个大的新生儿中心调查,极低出生体重儿(<1500 g)的发病率,确诊者为10.1%,疑诊者为17.2%.但在某些国家因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生率低,NEC的发病率极低,如日本、瑞士.Shimura调查日本52所新生儿中心,发现32790例婴儿住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发病率为0.3%,低于美国报告4~28倍.在我国未查到相关的数据.

  • 胆道闭锁诊治现状与展望

    作者:李桂生

    胆道闭锁是新生儿黄疸常见病因之一.其发病率约1/10000,多见于母乳喂养儿,出生时体重正常,女性多于男性.长期以来,儿外科工作者对此病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迄今为止,发病原因尚不明确.胆管闭锁发生的时间可以是胎儿期、或出生后,因此,目前只提"胆道闭锁",而不是冠以"先天性".肝脏的病理变化同一般的胆汁性肝硬化,但肝纤维化的进程并不随术后胆汁的排出而停止,往往还会持续数年,呈现慢性的过程,这也是胆道闭锁术后疗效不高的原因.因此,需要在肝纤维化的早期,疏导胆汁的通路,保持胆汁能顺畅排入肠道.这就要求尽早作出正确的诊断,尽快施行有效的手术.我院从1989年开始行kasai(包括改良术式)手术共182例,现将我们在诊治方面的体会结合文献复习介绍如下.

  • 老年病人的临床营养治疗

    作者:顾倬云

    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在2000年已占总人口数的10%,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25年这一人口比例将上升到18.46%.我院南楼住院死亡病人,平均年龄达84.16岁(2003年),而1991年为73.84岁,年龄增加了10.32岁.患急、重症老年人在住院期间多数需要肠外、肠内营养支持,临床营养治疗在老年病人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 老年 临床 营养治疗
  • 恶性肿瘤病人的营养支持

    作者:周亚魁

    50%以上恶性肿瘤病人存在营养不良,营养支持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肿瘤病人营养不良的发生,除与食欲下降、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有关外,还由于肿瘤细胞与宿主竟相争夺营养物质,以满足自身不断分裂、增殖的需要,此外,肿瘤组织所造成宿主的物质代谢紊乱,也是重要因素.本文就恶性肿瘤病人营养支持及其相关问题介绍如下.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营养支持
  • 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

    作者:胡元龙

    约30%~50%的外科等待手术的病人处于营养不良状态.营养不良者术后易罹患全身性感染、肺功能障碍、胃肠吻合口愈合不良、切口崩裂等严重并发症.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外科病人术后进行早期营养支持对于保证细胞的正常代谢、保持组织和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的完整、维持机体免疫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从而直接或间接地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 手术 肠内营养 早期
  • 为什么要研讨肠内营养制剂的分类

    作者:蒋朱明;于康

    虽然肠内营养制剂在国内应用已30年,在国外应用已40年,并且应用领域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但对肠内营养制剂的合理分类仍有分歧.同时,欧美对肠内营养制剂的看法与日本和中国对肠内营养制剂的看法有所不同:欧美倾向于将肠内营养制剂按生产的GMP标准食品对待,而日本和中国则倾向于按药品对待.即便在国内,肠内营养制剂的分类也未统一.上述问题,直接影响了肠内营养制剂的临床应用、疗效评价和进一步的研发.因此,研讨肠内营养制剂的分类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 肠内营养制剂 分类
  • 小儿肠外营养支持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蔡威

    目前,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支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儿科应用虽不如成人广泛,但也有逐步普及之势.综合近二十年我国儿科肠外营养应用情况及我院的研究和临床应用体会,试就目前小儿肠外营养支持中的困难提出看法,从而为今后我国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小儿 肠外营养
  • 改良筋膜内子宫切除术100例观察

    作者:苏莹;马兰;杨丽华;张素仙;周红林

    目的探讨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更简捷的手术方式.方法选择2002年2月至2003年10月住我院的需切除子宫的良性病例1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行改良的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对照组60例行传统的子宫切除术.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缩短(P<0.01),术后性生活质量受影响少(P<0.05),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肠排气时间及术后病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改进的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是省时、安全、并发症更少的术式;术中应用福爱乐医用胶止血迅速、彻底.

临床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