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临床外科杂志

临床外科

临床外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Surgery 림상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湖北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湖北分会
  • 影响因子: 0.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6483
  • 国内刊号: 42-133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18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邹声泉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七叶皂苷钠搽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赵敏

    目的 探讨七叶皂苷钠搽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临床疗效.方法 331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分别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浅静脉剥脱术(A组)、手术辅用七叶皂苷钠搽剂联合治疗(B组)和单一七叶皂苷钠搽剂(C 组)治疗,然后按临床-病因-解剖-病理(CEAP)分级对三组患者治疗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B、C三组内的轻症状患者(C0-3)治疗后CEAP评级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的重症状患者(C4-6)治疗后CEAP评级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重症患者(C4-6)治疗前后CEAP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12个月,A、C组复发率较高,分别为11%、11.3%,而B组复发率较低,为1.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七叶皂苷钠搽剂对轻症患者疗效确切,但对于重症患者疗效不显著;而传统手术辅用七叶皂苷钠搽剂比单一手术复发率更低、疗效更好,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 经皮胆道镜下液电碎石取石术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江帆;孙权

    目的 探讨经皮胆道镜下液电碎石取石术(EHL)中常见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429例行EHL中57例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患者资料.腹痛36例经肌注杜冷丁或阿托品对症处理;恶心、呕吐25例暂停操作,或控制注水速度、降低注水量、降低电压能量等;畏寒、发热11例,开放T管引流,必要时应用抗生素;胆道出血17例,12例停止操作,5例静脉应用止血药;胆道镜置入困难5例,4例经硬质导管扩张后置镜,1例无法进镜,行ERCP术;术后腹膜炎2例,重新放置引流管引流.结果 57例患者经对症处理,相应症状缓解,完成EHL,无再次手术病例.结论术前积极准备,术中术后及时处理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可改善EHL治疗效果.

  • 依托咪酯联合咪唑安定麻醉诱导用于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黄佳洋;刘会长;严国胜;王利祥

    目的 观察依托咪酯联合咪唑安定麻醉诱导对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行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的全麻患者69例,麻醉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丙泊酚诱导组(A组),依托咪酯诱导组(B组),依托咪酯联合咪唑安定诱导组(C组),每组23例,观察比较3组患者诱导前(T0)、诱导后(T1)、插管后1min(T2)、插管后3min(T3)、插管后5min(T4)及插管后10min(T5)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与T0相比,A组T1、T3、T4、T5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明显降低(P<0.05),心率(HR)降低;B组T1时点SBP、DBP降低(P<0.05),T2、T3、T4、T5时点的SBP、DBP增高,HR加快,C组在各时点的SBP、DBP、HR无明显变化.结论 在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的麻醉诱导中,依托咪酯联合咪唑安定麻醉诱导能更好地稳定血流动力学水平,抑制气管插管的应激反应.

  • 腹腔镜联合脏器切除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

    作者:张波;徐越;张彬;王雪清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脏器切除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成功实施腹腔镜子宫切除术(LH)或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LSH)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48例(联合手术组)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入院单一行LH或LSH患者48例(妇科手术组)、LC女性患者48例(胆囊手术组)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麻醉清醒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第1、2、3天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结果 联合手术组与妇科手术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胆囊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VAS评分、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血浆hs-CRP、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同期联合胆囊、子宫切除并不显著增加患者机体应激反应.

  • 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术对比射频消融术治疗复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朱宇;田银生;葛明刚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术(transaterial chemoembolization+radiofrequency ablation,TACE+RFA)与射频消融术(RFA)对比治疗复发性肝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研究中心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122例符合米兰标准的复发性肝癌并接受TACE+RFA(66例)或RFA(56例)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TACE+RFA组患者的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88.4%、72.4%、45.2%、35.2%、10.6%,RFA组分别为84.9%、59.2%、21.3%、14.2%、7.1%,风险比(hazard ratio,HR)(RFA vs TACE+RFA):1.69,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5,2.71,P=0.030.TACE+RFA组1、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2.4%、10.0%,而RFA组分别为36.3%、6.7%,HR:1.55,95% CI:1.03,2.34,P=0.035.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9).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肿瘤复发时间的早晚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结论 对于符合米兰标准的复发性肝癌患者,TACE+RFA的序贯治疗优于RFA单一治疗.肿瘤分化程度的高低以及复发时间的早晚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 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对胆管癌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杨锐;李红波;王兵;邹声泉

    目的 分析吉西他滨+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胆管癌(BTC)的效果.方法 联合应用PubMed、Medline、Embase和谷歌学术搜索,搜索词条为:吉西他滨、奥沙利铂、胆管癌、胆道、胆囊、胆管.凡是应用吉西他滨+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不能切除或者转移的)BTC、属于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研究均纳入研究范畴.治疗结果的分析包括反应率(RR),总生存率(OS),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合并比值比(ORs)、中位生存期的差异以及95%可信区间(CIs)用于治疗结果的判断.结果 初有47篇文献纳入研究,终三个开放的随机对照试验(两个Ⅱ期,一个Ⅲ期)符合标准并进行Meta分析.其中两个研究比较吉西他滨+奥沙利铂与单用吉西他滨的效果,另一个研究对吉西他滨+奥沙利铂或氟尿嘧啶-亚叶酸作比较.研究中纳入的患者总数从54~410例.分析显示联合应用吉西他滨和奥沙利铂的患者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RR:OR=2.639,95% CI=1.210~5.757,Z=2.439,P=0.015;中位生存期差异(OS)=3.822个月,95% CI=1.798~5.845个月,Z=3.702,P<0.001;无进展生存差异(PFS)=3.268个月,95% CI=1.996~4.541个月,Z=5.035,P<0.001.结论 在进展期BTC中,吉西他滨+奥沙利铂的联合化疗较其他的化疗方案可以提高存活率.

  • 35例超低位直肠癌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前后血清中IL-6、IL-8、TNF-α和Lep水平的临床研究

    作者:濮伟刚;钱永坤;谭纪伏;唐伟

    目的 为了进行35例超低位直肠癌内括肌切除术治疗前后血清中IL-6、IL-8、TNF-α和Lep水平的临床研究.方法 35例病灶下缘距齿状线不足2cm或距肛缘不足5cm的超低位直肠癌进行了术前评估,经腹及肛门切除肛门内括约肌保肛术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利用超敏酶免疫分析、放射免疫分析和酶免疫分析测定了35例超低位直肠癌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前后血清中IL-6、IL-8、TNF-α和Lep水平并与4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了比较性研究.结果 无手术死亡病例,仅有3例并发症,平均随访24个月,均无发现局部复发,全部患者术后6个月~1年肛门功能恢复满意.35例患者治疗前血清IL-6、IL-8、TNF-α水平均较之40例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均<0.01),血清Lep水平明显降低(P<0.01);手术治疗后,血清IL-6、IL-8、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较之正常对照组,P分别为<0.05,<0.05和 >0.05 血清Lep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 ISR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根治性保肛方法,血清中IL-6、IL-8、TNF-α和Lep水平治疗前后的测定,是考核ISR方法的有效指标.

  • 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并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探讨

    作者:刘洋;刘源;张丽峰;曾伟;何春水

    目的 探讨腔内治疗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Cockett综合征)并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1例Cockett综合征并发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经腘静脉置管溶栓、左髂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治疗,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行可回收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结果 术后患肢肿胀症状均消失或明显减轻,造影疗效评价:Ⅰ级10例,Ⅱ级8例,Ⅲ级3例.结论 采用滤器置入、经腘静脉溶栓、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治疗Cockett综合征并发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乐加)用于术中输液治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马競;王焱林;陈凯;柯剑娟

    目的 观察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乐加)对胃肠道手术患者术中血生化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开放性胃肠道手术患者4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乐加)和对照组(乳酸林格氏液).麻醉诱导前输注500ml实验液,随后以实验液8ml/(kg·h)和万汶4ml/(kg·h)输注至手术结束.分别记录输液前即刻、诱导前即刻、诱导后1h、2h、手术结束时的血钾、镁、钙、乳酸、血糖及平均动脉压(MAP)、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胸腔血容积指数(ITBI).结果 输液后各时间点两组血钾、镁、钙、乳酸及MAP、GEDI、ITBI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血糖缓慢升高,输液后2h及手术结束时试验组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乐加在维持血电解质、乳酸及血流动力学稳定方面与乳酸林格氏液相当,持续输注乐加引起的血糖升高较乳酸林格氏液明显.

  • CD133、CD34和Ki-67在普通型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

    作者:董小川;向正凯;聂秀

    目的 研究CD133、CD34和Ki-67在普通型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64例普通型骨肉瘤组织、25例骨软骨瘤组织和20例正常骨组织中CD133、CD34和Ki-6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上述免疫组化指标与临床病理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CD133、CD34和Ki-67在普通型骨肉瘤组织中普遍呈阳性表达,明显高于骨软骨瘤组织和正常骨组织(P<0.05);普通型骨肉瘤组织中CD133、CD34和Ki-67在性别、年龄、发生部分、组织学分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 Ki-67增殖指数在Enneking分期与患者5年生存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CD133、CD34和Ki-67在普通型骨肉瘤呈高表达,可作为普通型骨肉瘤诊断的辅助指标;Ki-67可能是预测普通型骨肉瘤分期的指标之一.

  • 内镜下钛夹标记联合腹平片检查在消化道微小肿物术前定位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海宏;王石林;魏学明;金晓维

    目的 观察消化内窥镜下钛夹标记联合腹平片检查在消化道微小肿物术前定位的应用效果.方法 胃、结直肠微小肿瘤患者21例经消化内窥镜检查发现肿物病灶后,常规活检并瘤体旁放置钛夹,术前16~24h行卧位腹部X线平片检查了解钛夹位置,以便术前确定病灶部位; 并与术中所见肿物实际位置进行比较,从而判断该方法在术前定位的准确率.结果 21例患者消化内窥镜下钛夹标记联合腹部平片定位与手术结果符合率100%(21/21).结论 对胃、结直肠微小肿物的患者来说,钛夹标记联合腹平片检查是手术前准确可靠的病灶定位方法,对顺利完成胃、结直肠微小肿物手术有现实的临床意义.

  • 促红细胞生成素预处理减轻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辜军;罗金;王君如;张月;张炯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随机将30只雄性SD大鼠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I组)和EPO预处理组(EPO组).EPO组在手术前0.5h给予EPO腹腔注射(5000U/kg),Sham组和IRI组在手术前30min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手术分离肠系膜上动脉,通过夹闭30min、再灌注60 min 诱导缺血再灌注损伤.HE染色观察肠道黏膜病理学形态学变化,PCR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和干扰素(inteferon gamma,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Western blotting(WB) 检测JAK2,STAT3,p-JAK2和 p-STAT3.结果 与Sham组相比,IRI组肠黏膜损伤明显增加.PCR显示IL-6、IFN-γ和TNF-α也明显上调,WB显示表达p-JAK2,p-STAT3明显增加,但JAK2和STAT3无明显变化.与IRI组相比,EPO组小肠黏膜损伤明显减少,IL-6、IFN-γ和TNF-α表达降低,p-JAK2和p-STAT3表达进一步增加,但JAK2和STAT3无明显变化.结论 EPO预处理可通过激活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减轻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 巨大肝癌的外科治疗分析(附63例报告)

    作者:江斌;曾少波;廖佳建;满泉

    目的 探讨巨大肝癌外科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63例肝癌行Ⅰ期肝切除术58例,Ⅱ期肝切除术5例;其中规则性右半肝切除术8例,左半肝切除术5例,联合肝段切除术50例.术前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5例,全肝、患侧半肝、第一肝门、无血流阻断切肝术分别为3例、6例、48例、6例.结果 术中行门静脉,肝静脉及胆管(右侧肝管)癌栓取出术分别为8例,1例,1例.63例术后均恢复顺利,术后1年生存率达80.9%(51/63).结论 术前充分评估、术中仔细探查以及手术者的技术水平对确保巨大肝癌手术治疗的安全可行性起关键作用.

  •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附47例报告)

    作者:曹钧;卢绮萍

    目的 探讨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47例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mia,TG)浓度在5.65~11.3mmol/L之间伴有血清乳糜状者34例,血TG浓度≥11.3mmol/L者1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者15例;43例采用胰岛素和血液滤过降脂、促进胃肠功能恢复、腹腔置管引流等非手术治疗,4例行手术治疗.结果 治愈43例,治愈率91.5%;死亡4例均为重症急性胰腺炎,随访1~2年,6例复发.结论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诊断上需结合血脂检测和影像学资料;治疗应以保守治疗为主,强调降脂治疗,外科干预应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和时机.后期需坚持降脂治疗,防止复发.

  • 原发性肝细胞癌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贯启;张志伟;李常海;董汉华;罗鸿萍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细胞癌切除术后出现肝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 298 例行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术后肝功能不全的术前及术中危险因素.结果 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影响术后肝功能不全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术前吲哚菁绿15min滞留率(ICG-R15)、肝门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及肝切除量.结论 ICG-R15的高低、肝门阻断时间、手术时间的长短和肝切除量是影响术后肝功能不全的程度重要因素.

  • 帕瑞昔布钠与地佐辛用于腹部手术超前镇痛效果比较

    作者:吕蔓蔓;方一念;张琴;刘凌云

    目的 观察和比较帕瑞昔布钠和地佐辛用于腹部手术患者超前镇痛效果.方法 103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0min及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给予帕瑞昔布钠40mg 49例(A组),地佐辛5mg 54例(B组),两组术后均采用舒芬太尼进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A).记录两组术后30min、4h、8h、16h和24h的疼痛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术后 24h PCA总按压次数及阿片类药物用量,镇痛期间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A组相比,B组术后30min及4h内VAS疼痛评分显著降低(P<0.05),术后8、12、24h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h PCA的总按压次数及药物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镇痛满意度,镇静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佐辛应用于腹部手术患者超前镇痛在术后早期镇痛效果优于帕瑞昔布钠;两者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可在临床灵活选用.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作者:陈升浩;彭昊

    目的 评价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50例,记录累及椎体、椎体高度、骨水泥注射量、后凸角度、疼痛评分、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56例中50例获得随访,随访12~28个月,平均20.02个月.骨水泥注射量为2.3~5.8ml,平均3.65ml.VAS评分术前平均(7.1±1.5),术后7d减少到(3.1±0.7).后凸角度从(21.7±5.9)°改善为(10.8±3.2)°,病变椎体的压缩分数从(0.60±0.10)改善到(0.30±0.12).无骨水泥泄露后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是一种安全、可靠、止痛效果确切的脊柱微创技术.

  • 肘关节脱位伴尺骨冠突和桡骨小头骨折的手术治疗探讨

    作者:廖苏平;吴波;危蕾;刘俊;冯俊;勘武生

    目的 探讨肘关节恐怖性三联征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18例肘关节恐怖性三联征患者行手术治疗.18例均为闭合性损伤.桡骨小头骨折按Mason法分类:Ⅰ型1例,Ⅱ型7例,Ⅲ型10例.尺骨冠突骨折按Regen-Morrey法分类:Ⅰ型3例,Ⅱ型12例,Ⅲ型3例.尺骨冠突骨折应用微型螺钉或可吸收钉固定14例,可吸收钉加克氏针固定4例,桡骨小头骨折应用微型螺钉或可吸收螺钉固定17例,其中加克氏针固定9例,桡骨小头假体置换1例.应用阔筋膜或掌长肌腱移植重建内侧副韧带前束12例,重建外侧副韧带3例,内、外侧副韧带直接修补缝合6例.结果 随访12~48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病例伤口一期愈合,无一例发生神经损伤,无骨折再移位.肘关节屈伸、前臂旋转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均重返原工作岗位.根据Morrey等确定的肘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5例,良12例,可1例,优良率94%.结论 应用微型螺钉或可吸收螺钉固定尺骨冠突和桡骨小头,游离肌腱移植重建肘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恢复肘关节的动态稳定和静态稳定是治疗肘关节恐怖性三联征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 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丙泊酚用于无痛膀胱镜检术的影响

    作者:董文理;张郃

    目的 观察小剂量右美托咪定静脉注射预处理后对丙泊酚用于无痛膀胱镜检术的用量及相关各项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 选择68例ASAⅠ~Ⅱ级行无痛膀胱镜检术患者,手术开始前采用拆信封法给予0.5μg/(kg·h)右美托咪定(D组)或0.9%生理盐水(C组)5ml静脉泵入,5min泵完后,靶控输注(TCI)丙泊酚至患者意识消失后手术,手术结束前5min停药.观察记录术中丙泊酚的用量,术中生命体征变化,术后唤醒时间,术前及术后1h MMSE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 D组丙泊酚用量(91.3±15.5)mg明显少于C组的(118.6±18.3)mg,术中生命体征干预次数、术中体动例数少于C组(P<0.05),术后唤醒时间、术前和术后1h MMSE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5μg/(kg·h)右美托咪定静脉预处理可减少无痛膀胱镜检术的丙泊酚用量,生命体征更稳定,可安全用于膀胱镜检术的麻醉.

  • 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65例体会

    作者:田鹏;孙爱军;褚永新;宋勇罡

    下肢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常见疾病,发病率高,病情逐渐加重,后期往往伴有皮炎、色素沉着、血栓性浅静脉炎、静脉性溃疡等并发症,明显影响到患者生活质量.传统手术方式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曲张静脉分段剥除术,创伤大、瘢痕多、恢复时间长.近年来下肢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技术不断涌现,日益受到重视.我科自2011年7月至2013年3月应用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65例共76条肢体,疗效满意.

  • 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63例临床体会

    作者:王烨锋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其发生率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而呈上升趋势.由于高龄患者多合并有骨质疏松和心、肺、脑血管等内科疾病,如予保守治疗会因长期卧床而发生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褥疮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因此,早期手术治疗已被骨科医生所接受.我院自2009年5月至2013年3月间,采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63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胰腺插入荷包式吻合的应用体会(附20例分析)

    作者:燕占甫;李向娟;慕海峰;高乃荣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使壶腹周围癌患者长期存活的唯一方法[1].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的主要原因[2].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各种胰肠吻合方法进行了不断地改进,显著降低了胰瘘的发生率.我们也对胰肠吻合方式进行了一定的探索.2009年2月至2013年3月我们应用胰腺插入荷包式吻合术式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0例,术后无一例胰瘘发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胸腰椎骨折合并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周炎;刘世清;瞿新丛

    高处坠落伤致胸腰椎合并跟骨骨折较为常见,临床治疗过程中顾此失彼现象时有发生,给患者功能康复带来严重影响.同期手术治疗胸腰椎及跟骨骨折难以兼顾各自治疗要求,而分期手术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及"二次打击"创伤,不利于患者功能康复.根据胸腰椎及跟骨骨折类型,把握好手术时机,并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对提高术后疗效及减少相关并发症显得尤为重要.回顾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合并跟骨骨折患者16例,取得了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 经胆囊管胆道镜行胆总管探查取石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金火;贺斌;吴建清;何金鑫

    对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有多种探查方式,但无论是开腹还是腔镜,都可能损伤胆总管.为了尝试更好的胆总管探查方法,我们从2008年3月至2013年9月以来有选择地经胆囊管入路,行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47例,一期缝扎胆囊管,免置T管,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 腹壁滑膜肉瘤一例

    作者:宋笑飞;宋玉成;张学东

    患者,男性,17岁,以"右下腹肿物"为诊断收入院.查体:右下腹可触及一约7cm×6cm×5cm大小肿物,质韧,边界欠清,表面尚光滑,活动度差,压痛阳性.胸腹部CT检查提示:胸部未见异常,右侧腹膜后髂腰肌内可见一不规则囊实性低密度区,内可见少量点线状不规则高密度影,囊壁厚且不均匀,增强后可见强化,边界欠清,向上侵及腰大肌内,周围脂肪组织可见不均匀强化,诊断考虑右下腹肿瘤可能.

  • 结肠黏膜下脂肪瘤一例

    作者:冯振强;宋茂民

    患者,男,60岁.腹泻2个月,棕色稀便.无腹痛,无里急后重,无发热、纳差、消瘦.查体: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未触及明显包块,肛门指诊未触及肿物,指套未染血.常规生化检查及肿瘤标志物检验无异常.腹部CT平扫:腹部左侧肠管(结肠脾曲及降结肠上段)局部肠壁增厚、肠腔窄(图1).结肠镜示:近脾曲处可见巨大肿物,部分表面光滑,部分糜烂(图2).取黏膜组织四小粒送检病理:三小粒呈慢性炎改变,另一小粒为变性坏死样物(图3).

  • 双侧输尿管肿瘤合并阑尾黏液性肿瘤一例

    作者:韩天栋;丰琅;张道新

    患者男性,72岁.主因"间断无痛性肉眼血尿半月"入院.入院前CT检查提示右肾萎缩,肾皮质变薄,肾盂肾盏扩张,右侧输尿管扩张,粗约1.6cm,下段输尿管局部狭窄,平扫、增强CT值分别约为44、75Hu.左侧输尿管下段局部异常密度,直径约1.1cm,平扫、增强CT值分别约36、74Hu.回盲部可见多房性囊性病灶,大小约5.1cm×3.4cm,局部见条状高密度影,增强后壁及分隔略有强化(图1).

  • 肝门部胆管癌诊治现状与进展

    作者:石铮;杨明智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累及肝总管、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的胆管黏膜上皮癌,亦称高位胆管癌、近端胆管癌或Klatskin肿瘤.肝门部胆管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尸检资料显示胆管癌的发病率约为0.01%~0.20%,肝门部胆管癌占其中的40%~60%,被认为是肝胆外科领域具挑战性的难题之一,总体治疗效果不满意.2013年10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和解放军全军肝胆外科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根据我国国情及临床实践,基于循证医学的原则,通过深入学术研讨和论证制定并出版了肝门部胆管癌诊断和治疗指南,旨在解决肝门部胆管癌病情评估、治疗决策、手术方式及非手术治疗等方面普遍存在不规范问题,为我国肝门部胆管癌的规范化治疗提供指导意见.

  • 胆结石并发胆管癌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孙诚谊;张宏

    胆石病是胆道系统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良性疾病,其在成人中的综合发病率达到10%,其发病与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条件有一定关系[1],单纯的胆石病可以不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当继发感染或结石阻塞胆管时可引起剧烈的腹痛,严重者可致休克,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学习[2].

  •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争议与展望

    作者:商昌珍;闵军;陈亚进

    肝门部胆管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因其具有发生部位特殊、多呈浸润性生长以及与肝门部血管关系密切等特点,所以治疗困难,预后不佳.近年来,随着肝胆外科手术经验的不断丰富和影像学技术的持续发展,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切除率逐步提高,生存率得到一定改善.但是,其总体疗效仍不够满意,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26.3%~40%.目前,在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领域,仍有肝切除范围、胆-肠吻合方式等焦点问题存在争论,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统一.

  • BismuthⅢ型肝门部胆管癌的肝切除范围问题

    作者:黄志勇;梁宾勇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起源于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因其解剖部位特殊,极易早期侵犯周围血管、肝脏、淋巴及神经组织.手术切除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首选方法,R0切除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长期生存率的关键.目前多采用Bismuth分型方法对肿瘤进行临床分型,结合术前各种影像学检查结果了解血管、淋巴结和肝脏受侵情况,对肝门部胆管癌实施胆管切除联合包括尾叶在内的肝切除、淋巴结清扫以及必要时血管切除的治疗意见已趋一致.

  • 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鹏程;白育庭

    临床上许多情况下都可发生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严重状态下甚至可导致肺功能衰竭.近年来,肺缺血再灌注损伤(LIRI)对肺功能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大量研究从不同角度阐明许多相关因子联合作用产生级联反应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LIRI)可能产生的机制,本文对相关文献作一综述,有助于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复杂的分子机制有更好的了解.

  • 肝移植治疗肝门部胆管癌进展

    作者:梁宾勇;黄志勇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是指起源于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是争取患者长期生存的有效方法.然而,由于解剖部位的特殊性以及肿瘤具有沿胆管生长和向胆管外侵犯的生物学特性,肝门部胆管癌的根治性切除率及长期生存率均较低[1].自20世纪60年代原位肝移植技术诞生以来,有学者开始逐步尝试以肝移植手段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本文就肝移植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进展作一综述.

临床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