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临床外科杂志

临床外科

临床外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Surgery 림상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湖北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湖北分会
  • 影响因子: 0.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6483
  • 国内刊号: 42-133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18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邹声泉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Endobutton钢板与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分析

    作者:彭文飞;李皓桓;王涛;孙维国;张华伟

    目的 比较双Endobutton袢钢板与钩钢板治疗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73例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分为双Endobutton钢板组(A组,n=39)和锁骨钩钢板组(B组,n=34),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疗效.两组术后均随访8~ 20个月,平均12.8个月.结果 A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按Karlsson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良率A组100%,B组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4).结论 双Endobutton袢钢板在治疗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有明显优势.

  • 套入式结肠直肠黏膜吻合保肛术在肥胖患者的临床应用

    作者:崔伟;谢同朴;袁强;陈纲;于波;李世拥

    目的 探讨套入式结肠直肠黏膜吻合保肛术在肥胖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8例拟行套入式结肠直肠黏膜吻合保肛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体重指数(BMI)分为A组(BMI< 25 kg/m2)和B组(BMI≥25kg/m2),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手术相关情况.结果 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保护性造口患者数等因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转行Mile手术的患者数显著高于A组(P<0.05).两组病例下切缘距离,清扫淋巴结数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P>0.05),除了切口脂肪液化及感染这一并发症(P<0.05),两组病例在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通气时间等方面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套入式结肠直肠黏膜吻合保肛术应用于肥胖患者是安全可行的,可达到同样的根治目的.

  • 颈丛麻醉复合舒芬太尼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齐绍鸿;南润玲;曹怀宇

    目的 对比单纯颈丛阻滞麻醉和双侧颈丛阻滞复合舒芬太尼两种麻醉方式在甲状腺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甲状腺手术患者13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仅采用双侧颈丛阻滞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麻醉的基础上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μg/kg.观察麻醉满意度,分别记录阻滞前和阻滞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前SBP、DBP、HR以及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两组SBP、DBP、HR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后SpO2的变化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效果上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并发症声音嘶哑及呼吸困难的出现率两组间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颈丛麻醉复合舒芬太尼用于甲状腺疾病手术,患者满意度高,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基质金属蛋白酶-7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的意义

    作者:董荣坤;刘小波;黄建朋;张笃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结直肠癌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浸润转移、分化、分期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MMP-7在3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和13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MMP-7的阳性表达率为75.4% (98/130),而正常结直肠组织中仅有2例MMP-7弱表达;在结直肠癌组织中MMP-7的阳性表达在浸润深度、Dukes分期、肿瘤直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7基因的高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肿瘤直径和临床分期相关,可能成为结直肠癌恶性行为的生物学标志物.

  • ICU复苏在严重创伤控制性手术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敏;顾珮瑜;马静;李哈妮

    目的 探讨ICU复苏在严重创伤控制性手术(DC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33例严重创伤患者采用Ⅰ期确定性手术,为传统手术组;2008年1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40例严重创伤患者采取损伤控制性手术,为DCS组.对比DCS组复苏后与传统手术组乳酸水平、凝血时间、pH值、体温,并比较两组死亡率,分析和评价DCS的临床价值.结果 与传统手术组比较,DCS组ICU复苏后血乳酸水平、pH值、体温、凝血时间明显改善(P<0.05).传统手术组痊愈出院18例,死亡15例;DCS组患者痊愈33例,死亡7例.DCS组死亡率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 严重创伤患者及时采取DCS和有效地ICU复苏,能显著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死亡率降低可能与ICU复苏后乳酸水平、凝血时间、pH值、体温等显著改善有关.

  • 关节镜下半月板前角缝合器在半月板损伤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绍站;许勇;胡涛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使用半月板前角缝合器修复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3例半月板前体部损伤患者,应用半月板前角缝合器行关节镜下由外向内缝合术.结果 50例患者获随访,时间6~36个月,患者疼痛等症状明显好转.按HSS评分系统,由术前平均(45.2±6.5)分提高至术后平均(88.2±5.8)分(P<0.05).结论 应用半月板前角缝合器对半月板前体部损伤行由外向内缝合术,损伤小,疗效好,近期效果满意.

  • 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分析

    作者:赛甫丁·艾比布拉;凯赛尔;张成;牛伟亚;阿扎提;克力木·阿不都热依木

    目的 总结应用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ectomy,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选择性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经验.方法 对23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EST联合LC序贯治疗.先行EST取出胆总管结石,再于2~5 d内行LC.结果 22例(96%)成功施行EST,1例失败,22例成功完成LC,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EST 25~ 50 min,LC 40 ~ 60 min,住院7~18d,平均11.8d.22例随访3~ 36个月,平均17个月,无结石复发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EST联合LC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安全、合理、有效的首选微创方法.

  • 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结合三维时间飞跃法血管造影在颅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前的应用价值

    作者:吴立权;王军民;王龙;张申起;田道锋;陈治标;陈谦学

    目的 探讨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3 D-FIESTA)结合三维时间飞跃法血管造影(3D-TOF MRA)在颅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6例行微血管减压术手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或面肌痉挛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MRI检查(包括3D-FIESTA和3D-TOF MRA),寻找判定责任血管,以指导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26例患者中术前检查均认定有责任血管,单纯性动脉23例,其中4例发自小脑上动脉,13例发自小脑前下动脉,6例发自小脑后下动脉,动静脉混合2例,单纯静脉1例.术中证实都存在相应的责任血管压迫颅神经,但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前责任血管认定为小脑前下动脉压迫,术中发现同时有静脉血管接触.所有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 联合使用3D-TOF MRA和3D-FIESTA扫描序列可明显提高责任血管的判定率,尤其有利于动静脉血管的鉴别,同时能够显示神经血管的局部解剖关系,利于指导手术设计.

  • Bmi-1及Mel-18反向调节结直肠癌的形成和发展

    作者:罗鹏;尚培中

    目的 探讨Bmi-1和Mel-18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RT-PCR检测Bmi-1和Mel-18基因与蛋白在50例结直肠癌组织、20例结直肠腺瘤组织及2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两者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和相关性,以及两者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Bmi-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正常结直肠组织、结直肠腺瘤组织、结直肠癌组织均呈明显依次递增(均P <0.05),而Mel-18则呈反向趋势;结直肠癌组织中Bmi-1与Mel-18 mRNA及蛋白表达之间均明显呈负相关(r=-0.551,P=0.000;r=-0.579,P=0.000);Bmi-1基因表达和蛋白阳性率水平与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Mel-18基因表达水平与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0.05).结论 Bmi-1高表达与Mel-18低表达可能是结直肠组织恶性转变以及结直肠癌发生浸润转移的重要生物学诊断指标.

    关键词: 结直肠癌 BMI-1 Mel-18
  • 小切口治疗肩关节前方不稳18例分析

    作者:张鹏;孙桂珍;黄贵喜;史国庆;秦星;苏江华;张进

    目的 总结小切口治疗肩关节前方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8例符合条件的病例采用肩胛下肌双窗口入路同时修复Bankart损伤和下盂肱韧带肱骨侧撕脱,重建肩关节的稳定性.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均得到1~2年的随访,术后疗效评价优11例,良5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88.89%.结论 双窗口手术入路适用于任何需要术中暴露关节盂前下缘和肱骨颈探查肱盂关节囊和韧带附着部位的手术,可以替代需要肩胛下肌肌腱切断的传统手术方式.

  •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与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比较

    作者:姚红玲;宋超;刘凌琪;杨嗣星

    目的 比较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与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1年4月间109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其中采用输尿管硬镜和软镜钬激光碎石术64例,采用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45例.比较分析两种方法治疗结石的手术时间、碎石成功率、血红蛋白下降情况、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并发症.结果 输尿管镜组43例术中换用输尿管软镜击碎冲入肾盏的结石,术后发热3例.经皮肾镜组术后发热2例,1例出现术中、术后明显出血.两组手术时间、一期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下降值、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尿管镜下碎石与经皮肾镜疗效相近,且输尿管镜下碎石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少、治疗费用低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

  • 胆管结石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外科治疗

    作者:唐才喜;赵志坚;冯斌;杨凯庆

    目的 分析胆管结石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临床特点,探讨治疗方式.方法 对胆管结石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化18例患者行ERCP 8例,开腹手术治疗10例,其中经肝门上途径取石3例.结果 手术时间2.9~5.4h,平均3.8h,术中出血量150 ~ 2630 ml,平均430 ml,术后结石残余率为11%.本组病例中无死亡病例.结论 对于合并慢性肝病病史,多次胆道手术病史尤其是合并多次胆道感染患者,需警惕是否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化,术前依据影像学资料、肝功能及患者一般情况等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术中利用胆道镜尽量取尽结石,必要时利用超声协助行肝叶切除以去除肝内胆管结石.

  • 肺曲菌球病胸腔镜手术治疗195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星;林钟轩;陈树兴;陈新富;柯敏

    目的 探讨肺曲菌球病的胸腔镜手术治疗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胸外科胸腔镜手术治疗肺曲菌球病共195例临床资料,单纯性肺曲菌球病89例,复合性肺曲菌球病106例.全部在完全胸腔镜(VATS)或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AMT)下完成手术.结果 治愈191例,治愈率97.9%,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54例,包括出血、心律失常、肺部感染、肺漏气复张不全、支气管胸膜瘘、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切口感染等.结论 外科手术为曲菌球病首选的确切有效治疗方法.对于肺部病变局限、胸膜粘连轻、高龄、体质差的患者,胸腔镜手术治疗具有微创、并发症少的巨大优势.早诊断早手术治疗,有利于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

  • 胆道造影导管用于黏膜下注射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

    作者:高晓燕;单宏波;罗广裕;张蓉;李茵;林世永;徐国良

    目的 探讨利用胆道造影导管进行黏膜下注射减少内镜黏膜下剥离(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术中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上消化道早期癌或黏膜重度不典型增生而接受ESD术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术中分别采用传统黏膜注射针和胆道造影导管进行黏膜下注射,统计患者黏膜下注射后引起的出血次数/黏膜下注射次数的比值以及单位面积病灶剥离时间,分析两组间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使用胆道造影管行黏膜下注射的患者注射后出血几率和单位面积黏膜切开所需时间均小于采用传统黏膜注射针组.结论 利用胆道造影管进行黏膜下注射有助减少ESD术中出血,缩短ESD手术时间,是值得探索的一种改良方法.

  • 微型外固定架联合吻合神经的交指皮瓣在修复手指末节掌侧软组织缺损的应用

    作者:张炜;余黎;李宁;陈思锋;王林;陈廖斌

    目的 评价微型外固定架联合吻合神经的交指皮瓣修复手指末节掌侧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采用吻合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交指皮瓣修复手指末节掌侧软组织缺损,同时应用微型外固定架(HoffmannⅡ型)固定伤指及供指,共计15例.供区行患肢上臂内侧的全厚皮片游离植皮覆盖.术后次日进行伤指、供指主动及被动功能锻炼.术后3~4周断蒂.断蒂后第14天记录伤指及供指主动关节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法).结果 术后所有皮瓣及供皮区植皮均存活,创面Ⅰ期愈合.断蒂后第14天,记录伤指及供指主动关节活动度,并用TAM法评价,优21指,良9指,优良率100%.所有患者获得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伤指皮瓣区指腹饱满,色泽正常,质地柔韧,外观满意,无疼痛.供指植皮区有6例发生色素沉着.两点辨别觉为5.2~9.8 mm,平均为6.4 mm.结论 带神经的交指皮瓣修复手指末节指腹软组织缺损不仅能修复缺损的外形,而且有利于皮肤感觉的恢复;运用微型外固定架固定交指皮瓣有利于术后的护理及手部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

  • 兔甲状腺近全切除术+131Ⅰ清甲的甲状腺功能减退模型建立

    作者:张豪云;巩涛;宁殿宾;曹文庆;赵玉哲;高瑾;张旺;秦莉

    目的 通过对兔行甲状腺近全切除术+ 131Ⅰ清甲建立短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动物模型.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60只,随机分成假甲状腺切除术组(ST组)、双侧甲状腺近全切除术组(NT组)和双侧甲状腺近全切除+131Ⅰ清甲组(NT+131Ⅰ组).检测术前、术后3周和术后5周各组TSH、FT3、FT4及术后5周各组兔甲状腺显影结果.结果 与术前比NT组和NT+ 131 Ⅰ组在术后3周和术后5周甲状腺功能均明显降低.与ST组比较,NT组和NT+131Ⅰ组甲状腺显影明显减低,其中NT+131Ⅰ组甲状腺未见明显显影.结论 可以通过甲状腺近全切除术+131Ⅰ清甲建立兔甲状腺功能减退模型.

  • 腹部创伤定点超声检查在急诊腹部闭合性创伤的应用

    作者:闫冬;付研;李大鹏;王磊

    目的 总结腹部创伤定点超声(focussed assessment sonograph trauma,FAST)检查在急诊科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76例腹部闭合性创伤的患者进行FAST检查,与腹部CT或手术探查结果进行比较,评价FAST检查对腹部闭合性创伤患者的快速诊断效能.结果 FAST的敏感性90.7%,特异性69.7%,阳性预测值79.6%,阴性预测值85.2%,假阳性率30.3%,假阴性率9.3%,准确性81.6%.FAST检查平均用时(3.5±1.3)min,远优于CT检查的(29.1±12.5) min.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AST检查法对腹部闭合性创伤患者具有快速评价诊断效能,可作为急诊医生判断腹部外伤患者是否存在腹部损伤的初步检查方法.

  • 羧氨基萄聚多糖钠间断腹腔内注射预防术后腹腔粘连

    作者:薛挺成;李树根;刘祺;阎大益;彭微

    目的 探讨羧氨基萄聚多糖钠(术尔泰)间断腹腔注射预防术后腹腔粘连.方法 32只雌性SD大鼠完全随机法均分为四组:A组为假手术组、B组为术尔泰一次性腹腔灌注组、C组为术尔泰间断腹腔注射组、D组为生理盐水处理组.A组行开关腹手术,B、C、D三组制作腹腔粘连模型,10d后处死动物,行Belluco C粘连评分;行HE和Masson染色,SP法观察粘连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 ①A组粘连轻,C组粘连评分明显低于D组和B组.②HE、Masoon染色示A组无明显炎症反应,C组较B、D两组的炎症反应明显减轻.③A组与C组TGF-β1的表达无明显差异,但两组TGF-β1的表达要明显轻于D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术后腹腔间断注入羧氨基萄聚多糖钠可以显著抑制TGF-β1表达,其防粘连作用明显优于一次性腹腔灌注.

  • 完全胸腔镜下食管平滑肌瘤切除术17例临床分析

    作者:金卫国;石维平

    食管平滑肌瘤是食管常见的良性肿瘤,约占食管良性肿瘤的70%,以食管中段较常见,其次为食管下段,食管上段少见,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现多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完成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1],自2006年3月至2011年12月,我们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完成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17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 16例胆囊癌的外科治疗体会

    作者:郑建伟;张勇;刘厚东;杜富波

    胆囊癌隐匿的早期症状,不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就诊的多为中晚期患者,极低的长期存活率,使手术的选择较为困难.到目前为止,对胆囊癌的外科治疗方法还存在较多的争议,如对T1b和T2期的胆囊癌是否需要进行淋巴结清扫,因为目前有较大一部分T1b、T2期患者是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才发现患有胆囊癌,对这类病例如需清扫淋巴结就需重新开腹手术,对患者有较大影响.对T4期的胆囊癌是否还有手术价值,如果手术,会给患者带来多少益处,手术范围应该是多大为佳.为进一步探讨上述问题,我们回顾性分析了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16例胆囊癌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情况,现总结如下.

  • 胸腔镜治疗肺隐球菌病20例

    作者:林勇;陈新富;潘闪

    肺隐球菌病是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一种少见的肺部感染,病程常呈亚急性或慢性经过.近年随着细胞毒性药物、免疫抑制剂和广谱抗生素等广泛应用,其罹患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且在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中发生的报道亦不断增多.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胸外科手术治疗肺隐球菌病20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 Dandy-Walker综合征一例

    作者:张宇强;杨玲;胡胜利;王辉;黄书岚

    患儿,男,16个月,因"精神差2d"入院.患儿近2d来精神差,伴有呕吐数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腹泻,每天解蛋花样稀水便4~5次,无发热,无咳嗽,入院时稍显烦躁,对外界反应可,皮肤弹性可,口唇干燥,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心、肺、腹无异常,站立不稳,病理征未引出,脑电图示轻度异常脑电图,慢波增多,心肌酶谱示CK-MB 30 IU/L,提示心肌损害,发育商测试值为70.结合患儿五个功能区结果考虑患儿存在大运动、精细运动、认知水平、语言能力、社交行为发育落后,颅脑MRI示小脑半球体积变小,小脑沟脑裂明显增宽,四脑室向后扩大与枕大池相连,枕大池扩大,脑干轻度向前推移,脑室系统扩大以侧脑室扩大为主,符合Dandy-Walker综合征诊断.

  • 心-手综合征二例报告

    作者:袁源;王忠华;李悟;王卫东;邢国柱

    病例1,男性,3岁9个月,因自幼发现心脏杂音并频发上呼吸道感染入院.查体: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第二听诊区心音亢进并固定分裂;左手拇指短小并六指畸形.心电图:电轴右偏,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胸部X片:右房增大,肺部充血,心胸比约0.56.超声心动图:继发性房缺(artial septal defects,ASD),约11mm.行ASD补片修补并同期行左手六指畸形矫治术,术后7d顺利出院.病例2,女性,6岁3个月,因发现心脏杂音3年余入院.查体: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Ⅱ~Ⅲ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第二听诊区心音稍亢进;左手正常无畸形,右手较左手小,且中指、环指并指畸形,向尺侧弯曲,指骨间无融合.心电图:左室增大.胸部X片:肺部充血,左室增大,肺动脉段突出,心胸比约0.59.超声心动图:轻度肺动脉高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VSD),约10 mm.行VSD自体心包补片修补术,术后8d顺利出院.因经济原因未能行手部畸形矫治术.

  • 右小脑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一例

    作者:田学涛;程玲玲

    患者,男,55岁,因"突发头痛不适5d"入院.患者5d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头痛不适,无恶心呕吐,无眩晕,自觉行走时平衡感较前减退,无肢体抽搐,于2012年7月14日至我院行头颅CT提示右侧小脑半球占位性病变.30多年前有"黄疸型肝炎"、"肾结石"病史.无高血压、糖尿病史,对"磺胺类药物"过敏.查体:T 36.2℃,P60次/分,R 20次/分,BP120/60 mmHg,神清,GCS15分,双瞳孔等大、等圆,D--.3 mm,光反射灵敏,颈软,心、肺、腹未及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征未引出.术前检查:血常规正常,电解质血糖、肝肾功能正常.尿潜血++.凝血功能:APTT45.8,FIB6.35.糖化血红蛋白正常.血流变正常.术前5项提示"小三阳".心电图正常.肺功能监测提示轻度限制,肺部X片提示左上肺部肺门旁占位性病变,性质待定.

  • 胃癌前哨淋巴结导航手术的研究

    作者:李国立;赵志惠

    一、与胃癌转移相关的淋巴回流网络淋巴结清扫是胃癌根治术的主要内容,研究淋巴结转移规律则是合理地进行淋巴结清扫的基础.胃与许多上腹部重要脏器共用腹腔动脉干,脉管系统间存在着很多交通支,淋巴系统逆动脉、循静脉方向回流,构成的网络庞大而纷杂,几乎涉及到上腹部所有的重要脏器和血管,难以用简单的方法描述或概括.也正是因此,欧美从事胃癌外科治疗研究的学者们在上个世纪初就尝试过胃癌的淋巴结清扫,但一直没能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为了深入研究胃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日本创建了《胃癌处理规约》(以下简称《规约》),对与胃癌转移相关的淋巴结分别标记、命名,约束、规范从胃癌外科手术到病理检查的整个过程.集中全国的资源,统一按照《规约》中的规定,记录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胃癌所出现的转移阳性、阴性淋巴结的分布情况,进而根据大宗病例的结果总结其分布规律,指导临床对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胃癌进行合理的淋巴结清扫.1962年第一版《规约》问世,随后就一直根据临床研究的结果反复进行修订,研究越是深入,越是发现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复杂,途径多,范围广.

  • 胃癌联合脏器切除问题

    作者:叶颖江;申占龙

    关于进展期胃癌是否进行联合脏器切除以及联合脏器切除后胃癌患者是否受益一直备受争议.我们认为,胃肿瘤能否能做到R0切除是实施联合脏器切除的前提,也是胃癌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如果不能做到R0切除,则胃癌联合脏器切除患者并非获益.关于胃癌联合脏器切除,主要涉及如下三种情况:①为清扫淋巴结而实施的联合脏器切除,主要为清扫脾门周围淋巴结Nos.10、Nos.11组淋巴结而施行联合胰体尾及脾切除的胃癌根治术.②胃癌直接侵犯邻近器官,如脾、胰腺、肝脏及脾脏等,患者需接受联合脾、部分胰腺以及部分肝切除等手术,这部分患者即NCCN指南中的T4期患者.③胃癌发生远处转移,需联合切除远处转移灶,如胃癌肝转移者接受联合部分肝脏切除的胃癌手术.以上三种类型的胃癌联合脏器切除尽管分别代表了患者三种不同的临床状态,但是实施联合脏器切除的根本初衷均为达到肿瘤的R0切除,使患者生存获益.以下分别进行讨论.

  • 胃癌国际新分期及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梁寒

    临床应用胃癌的临床病理分期一直以来有两大系统:国际抗癌联盟(UICC)及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的TNM分期和日本胃癌学会的胃癌分期系统.两大分期中的淋巴结(N)分期存在根本区别:UICC/AJCCN分期是以淋巴结转移数目为依据的,日本的N分期则以转移淋巴结距病灶的解剖距离为依据.这种状况为临床造成许多不便.UICC/AJCC分期是根据美国、英国、德国和意大利的数据制定的,而欧美国家D2淋巴结清扫为非主流术式,D2淋巴结清扫20%左右.日本的分期是根据日本国内的数据制定的,几乎100%的病例接受D2手术,中国的情况恰恰介乎二者间.

  • 胃癌的靶向治疗

    作者:季加孚;季鑫

    胃癌在世界范围内占恶性肿瘤死因的第二位,年发病人数近百万,死亡人数近80万[1].在我国,胃癌发病和死亡人数均约占世界一半左右,据估计就诊患者中约80% ~ 90%为中晚期,5年生存率20%左右[2].目前胃癌临床治疗上,随着外科治疗的逐渐规范,通过单纯外科手术提高患者生存已近极限.化疗药物作为传统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通过针对细胞的毒性发挥作用,对生存有一定的改善,但存在明确的副作用.靶向药物是近些年新兴的,主要针对肿瘤特定的生物学标志物发挥作用,具有针对性,特定患者反应率高,毒副作用小.靶向治疗是近几年研究的重点,而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关键词: 胃癌 靶向治疗
  • 腹腔镜胃癌淋巴结清扫技术

    作者:余佩武;罗华星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是近年来胃癌外科的发展趋势.自1994年日本Kitano首次报道早期胃癌行腹腔镜胃切除术以来,由于术后微创优点明显,远期疗效满意,早期胃癌腹腔镜下根治性手术在日本、韩国等国家逐步得到推广.1997年Goh等将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成功用于进展期胃癌的治疗,此后有关进展期胃癌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临床报道也越来越多.随着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在技术操作上的不断成熟,其手术适应证从早期胃癌逐步扩展至进展期胃癌,淋巴结清扫的范围也由D1、D1+发展到D2淋巴结清扫[1-3].我国胃癌患者就诊时约90%为进展期胃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以D2淋巴结清扫为主.进展期胃癌腹腔镜D2根治术是目前胃癌微创外科治疗研究的热点[4-8].要想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又能体现腹腔镜手术的微创优势,掌握腹腔镜下胃癌淋巴结清扫的技术,精准彻底地进行淋巴结清扫是有效实施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关键问题.

  • 胃癌的新辅助治疗

    作者:李子禹;季加孚

    胃癌是一个全球性疾病,在每年新发癌肿中占10%,癌肿死亡患者中占12%.而世界上每年约100万新发胃癌病例中约42%的患者发生在中国,且以进展期胃癌为主[1].对于局部进展期胃癌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仍是手术,强调阴性切缘的根治性切除(RO)联合充分的D2范围淋巴结清扫.但即便是接受了R0手术也不乏复发患者,造成我国胃癌死亡率是世界平均水平两倍的情况.为改善胃癌患者预后,围手术期治疗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对于进展期胃癌,新辅助治疗除了具备理论基础外,现已获得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是值得重视.相信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逐渐累积大家的认识与做法一定会统一的.

    关键词: 胃癌 新辅助治疗
  • 胃切除后的消化道重建

    作者:陈凛;边识博

    消化道重建作为胃肠手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每个外科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随着吻合器的不断推广应用,消化道重建已进入到"机械胃肠吻合"时代.机械吻合相对于手工缝合而言,有着诸多优势,但不能完全取代缝合技术.本文结合我们的临床经验和国内外新的研究现状,介绍胃切除术后常见的消化道重建方法及各种术式的合理选择.

  • 胃癌外科治疗的现状及展望

    作者:邵永胜;肖新波;金太欣;张应天

    胃癌外科治疗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目前,进展期胃癌的治疗效果仍然不佳,可能需要通过多学科联合治疗,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等来改善进展期胃癌的预后[1].但无论如何,手术仍然是治愈胃癌的关键[1-3].过去,胃癌手术一律采用D2切除术或扩大根治术,现在则是根据分期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对于早期胃癌,可以考虑缩小范围的手术或微创手术[2].

  • 围手术期同种异体输血对外科手术的影响

    作者:沈元红;孟妍;王从俊

    输血是一种医疗行为,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措施,也是外科手术保障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它在治疗的同时,也会对受血者的免疫功能产生影响.Opelz等[1]在1973年对肾移植者的一项回顾性分析发现,肾移植患者在移植前多次接受输血,可以提高移植肾的存活率.这一现象使人们开始关注输血所诱发的免疫调节作用,并在相关领域积累了大量的临床资料.近三十年来,随着输血免疫学的进展,各国学者就围手术期同种异体输血(allogeneic blood transfusion,ABT)对外科手术伤口的影响有多方面、多角度的观察研究及总结分析,现就相关问题做一综述.

  • 不断提高我国胃癌外科诊治水平

    作者:秦新裕

    目前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处于所有恶性肿瘤的前列,据卫生部2008年统计,每年新发胃癌患者约40万人,死亡约30万人.我国近年多数临床报道显示,胃癌的整体疗效已有所改善,总体5年生存率达到30%左右.根治性手术后生存率提高至50%.但是,与日、韩等国家比较,我国胃癌诊治水平还有着显著差异,需要胃肠外科医师们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 胃癌 外科 诊断 治疗
  • 美克尔憩室诊断与治疗

    作者:汪昕;段栩飞

    美克尔憩室是常见的先天性胃肠道畸形,虽然大多数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但少数可导致消化道出血和肠梗阻.尽管美克尔憩室发生率不低,但临床上常误诊为阑尾炎.本文主要就美克尔憩室的诊断与治疗问题进行探讨.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占到所有先天性异常的6%,在这些畸形中美克尔憩室是常见的[1].这一畸形是由于在孕7周时卵黄管的不完全闭合引起,经典的美克尔憩室通常位于距回盲瓣近端60cm左右,男性是女性发病率的2倍,人群发病率约为2%[2].大约45%的患者在2岁前出现临床症状.55.5%的儿童患儿出现胃肠道出血[3],肠梗阻症状在儿童更为常见,亦可出现在成人.

临床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