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临床外科杂志

临床外科

临床外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Surgery 림상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湖北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湖北分会
  • 影响因子: 0.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6483
  • 国内刊号: 42-133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18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邹声泉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胆总管切开探查后几种不同引流方式的比较

    作者:郭善禹;张伟;刘文勇;姚德成

    目的 分析常规T管引流、经T管放置导管回输胆汁和放置鼻胆管并行胆总管一期缝合等三种不同方法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等的差异.方法 常规T管引流348例,经T管放置导管回输胆汁113例,经十二指肠镜行鼻胆管引流术,胆总管切开探查后一期缝合55例.分析比较三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电解质紊乱、胆漏、腹膜炎等)、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的差异,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行鼻胆管引流术及胆总管一期缝合者,术后并发症较另外两组明显减少,住院时间短,与前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T管引流组,术后并发症较另外两组明显增多,住院时间长(P<0.01).结论 胆总管切开后常规放置T管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而且住院时间长;经T管放置导管回输胆汁减少了胆汁丢失的并发症.经十二指肠镜放置鼻胆管、一期缝合胆总管消除了T管并发症,住院时间短.

  • 贲门周围血管隔离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费国嵩;袁观宏;王雄彪;游冬阳;杨镇

    目的 探讨贲门周围血管隔离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48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先行规范化断流术(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保留胃左动脉,然后在食管下端,贲门及上半胃周围包裹隔离一层绦纶材料布.结果 术后无一例并发胃漏、腹腔感染及肝性脑病,患者出院后无一例并发消化道再出血.住院期间4例并发术后消化道中小量出血,36例术后获得食管吞钡造影检查,29例显示食管静脉曲张消失.7例食管静脉曲张由术前重度变为轻度.48例术后生活质量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贲门周围血管隔离术通过绦纶材料布的隔离作用有效地阻止了贲门周围新生的侧支血管再度侵入胃食管壁,从而防止了断流术后再度发生食管下端、胃底静脉曲张所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保留了胃左动脉,从而改善了胃的血液供应,减少了术后门静高压性胃病(PHG)的发生率.因隔离布和保留胃左动脉的双重作用而可有效地防止术后并发胃漏.

  • 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治疗浅表膀胱肿瘤160例

    作者:王行环;瞿利军;罗耀雄;冯自卫;陈浩阳;王怀鹏;刘久敏

    目的 探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浅表膀胱肿瘤(PKRBt)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用英国Gyrus公司的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系统行浅表膀胱肿瘤切除术160例.肿瘤分级G1为121例,G2为39例.患者男性118例,女性42例,年龄31~89岁,平均59.7岁.多发肿瘤41例,单发119例,膀胱侧壁有肿瘤分布者53例.结果 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手术时间5~48 min,平均(16±14)min,无经尿道电切综合征;53例侧壁肿瘤切除时,28例发生闭孔神经反射,2例导致各1处膀胱穿孔.随访1~12个月,17例复发,8例再行PKRBt,9例改行根治术.结论 PKRB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闭孔神经反射是PKRBt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 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作者:周新明;黄杰;李伦明;闵振兴;曹嘉正;林华赋

    目的 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结果,探讨提高早期生存率的措施.方法 自2000年6月至2005年7月,对7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瓣膜替换术.其中单纯二尖瓣置换12例,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22例,单纯主动脉瓣置换8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三尖瓣成形35例,二尖瓣置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结果 死亡6例,其中术后并发低心排血量5例,心室颤动治疗无效死亡1例,死亡率7.69%.随访53例,平均随访2.5年,死亡5例.结论 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注重改善术前心功能,掌握手术时机,尽量保留瓣下组织,选择合适瓣膜,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 结直肠癌前哨淋巴结体外亚甲蓝染色的临床研究

    作者:孟庆勇;余永明;王毅;黄蓉

    目的 探讨用体外亚甲蓝作为染色剂寻找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的方法在结直肠癌SLN定位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根治性切除大肠癌标本,在肿块四周浆膜下注射亚甲蓝后常规固定送病理检查.蓝染的淋巴结视为SLN.结果 67例患者中找到SLN的有63例(91.3%),SLN镜下转移14例(22.22%).结肠的SLN转移阳性的诊断价值与非SLN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5),但在直肠癌中SLN转移阳性的诊断价值与非SLN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且SLN转移阳性在结肠癌病例中假阴性率为11.11%,而在直肠癌病例中则高达42.86%.结论 体外亚甲蓝染色寻找SLN的方法在结肠癌中的应用是有效、可靠的,但在直肠癌中的应用其可靠性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 新生儿细小结肠畸形病因分析及诊断治疗

    作者:黎润光;魏明发;翁一珍;袁继炎;吴晓娟;邵景范

    目的 探讨新生儿细小结肠症的常见病因、病理特点及合理的诊疗措施.方法 对经钡剂灌肠造影和手术探查证实为新生儿细小结肠症的18例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18例,原发于结肠神经节细胞缺如5例,继发于近端肠管病变13例,出生后呕吐、腹胀、胎便排出异常等是其主要临床表现,11例行肠切除吻合,7例行肠造瘘(半年~1年后行二期手术),14例存活恢复良好,4例死亡.结论 新生儿细小结肠症应尽早行手术恢复大便通畅.

  • 肝癌细胞中端粒酶逆转录酶与c-myc表达的关系

    作者:朱忠超;龚昭;刘彦;闵凯;朱丽萍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HCC)中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与c-myc蛋白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例HCC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hTERT与c-myc蛋白表达,并用TRAP-ELISA法检测上述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HCC组织中hTERT与c-myc蛋白阳性率分别为86.5%(45/52)和78.8%(41/52),它们与相应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CC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80.8%(42/52),明显高于相应癌旁组织(15.4%,8/52);HCC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hTERT及c-myc蛋白阳性表达率两两均呈显著正相关(r=0.761,P<0.001;r=0.654,P<0.001;r=0.486,P<0.001).结论 HCC癌组织中hTERT与c-myc蛋白过度表达,两者相互作用而共同参与肝癌端粒酶活性的调控.

  • 27例胃肠道间质瘤外科处理分析

    作者:马建仓;黄新;赵军;苏清华;纪宗正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复发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8年来收治的GIST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为行肿瘤局部切除术者14例,B组为行肿瘤所在器官大部分切除、全切或包括淋巴结清扫的扩大切除术者12例,对两组病例进行随访,分别计算中位生存期、1年、2年和5年生存率、复发率,并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A组14例中13例获得随访,中位生存时间36个月,B组12例均获得随访,中位生存时间40个月,两组比较,P>0.05;A组1年、2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2.3%、85.4%和69.2%,B组1年、2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1.7%、83.3%和66.7%,两组比较,P>0.05.说明两组手术对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出现复发和转移2例,占14.3%,B组术后出现复发和转移2例,占16.7%,两组比较,P>0.05,说明两种手术方式对复发和转移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手术切除是治疗GIST的好方法,只要肿瘤完整切除,采用局部切除或扩大切除对术后复发和转移影响不大.

  • 肠梗阻导管在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李鹏胜;高鹏;肖方联;张刚庆

    目的 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我院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期间40例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成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组和鼻胃管组.观察腹胀改善情况(腹围)、胃肠减压量、腹部X线平片、气液平面消失时间等指标,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组患者的胃肠减压量(1021.2±265.4)ml/d较鼻胃管组(642.5±325.4)ml/d明显增多,且腹围(15.2±5.5)cm减少较鼻胃管组的(5.7±3.6)cm更明显,气液平面消失时间(10.3±8.5)d较鼻胃管组的(15.6±11.7)d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能更有效胃肠减压,减轻腹胀,促进肠蠕动,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作用显著.

  • 乳腺叶状囊肉瘤24例临床分析

    作者:巴明臣;崔书中;唐云强;王斌;闻英;黄祥成

    目的 探讨乳腺叶状囊肉瘤的临床特点、外科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24例乳腺叶状囊肉瘤患者采用局部切除11例,单侧乳房切除术10例,乳房切除并腋窝淋巴结清除3例,其中5例(20%)曾诊断为乳腺腺纤维瘤或巨纤维瘤因术后肿瘤复发而经历2~3次局部切除术.结果 术后病检证实:低度恶性11例,中度恶性9例,高度恶性4例.随访1~10年(平均5.2年),局部复发率29.1%,5年生存率97%.结论 乳腺叶状囊肉瘤发病率低,易误诊;手术切除是其首选的治疗方法,局部切除术后复发应行乳房切除;多数乳腺叶状囊肉瘤恶性程度较低,进展缓慢,预后较好;乳腺叶状囊肉瘤预后与肿瘤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和手术切除是否彻底有关.

  • 体外循环手术患者中心静脉留置管道感染的分析

    作者:赵荣;崔勤;胡雪慧;薛卫斌;郑霄;藏妍;苏洁

    目的 观察不同心脏疾病在体外循环手术后中心静脉留置管道感染的情况.方法 将我科监护室近2年来收治的所有心脏手术后患者,心功能衰竭或心律失常抢救患者及心脏外伤患者按病种分类,对明确的和可疑的中心静脉留置管道感染患者,均留取外周血和导管标本进行培养.结果 心脏移植术后中心静脉留置管道感染率高,为25%;其次是动脉瘤手术,感染率为21.8%;第三是一些急诊抢救患者,感染率为15.1%;而中心静脉留置管道感染的致病菌以革氏阳性菌为主.结论 体外循环手术后中心静脉留置管道感染的发生率与患者原发病、基础疾病的严重程度、术后心功能及其他脏器功能状况、以及术后所用药物均有很大的相关性.

  • 甲状旁腺癌11例诊治分析

    作者:王春喜;蔡相军;徐文通;刘鸿一

    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甲状旁腺癌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11例甲状旁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结果 11例均完整切除肿瘤或复发转移灶,10例术后出现短期低钙血症,均经补钙后症状缓解.随访1~10年,手术后5年存活率81.82%.存活6例,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1、3年复发,再次术后无复发;4例患者健康存活,存活1年以上1例,存活3年以上1例,存活7年1例,存活10年1例.结论 手术切除肿瘤以及同侧甲状腺是一种良好的根治方法,复发肿瘤或转移灶的切除仍然是一种十分有益的治疗方法.

  • 多节段脊髓平面损伤后大鼠神经源性膀胱模型的制备

    作者:章慧平;陈忠;叶章群;杨为民;杜广辉;袁晓奕;蔡丹;陈园;周四维

    目的 研制一种具有临床相似性、可调控性、可重复性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动物模型的制模方法.方法 采用改良Allen法,将10 g重的柯氏针从20 cm高以自由落体落下,撞击在动物脊柱背侧的垫片上,造成一定程度的脊髓损伤.结果 在脊髓休克期,骶上脊髓损伤(胸腰段)组和骶髓损伤组动物平均每次挤压膀胱排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脊髓休克期后,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改良Allen法具有临床相似性等优点,能为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研究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

  • 生长激素和生长抑素联合应用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黏膜屏障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黄鹏;熊炯炘;王春友;吴河水

    目的 评价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联合应用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肠黏膜屏障损害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分组的临床研究,将58例确诊为SAP的患者分为治疗组(生长抑素组)和生长抑素联合生长激素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其中生长抑素组31例,联合治疗组27例.检测血浆二胺氧化酶和D-乳酸,并动态观察APACHE Ⅱ评分.结果 与生长抑素组相比,联合治疗组血浆二胺氧化酶、D-乳酸水平自入院第4天起至入院第14天较生长抑素组显著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 Ⅱ评分明显改善.结论 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联合应用可加强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减轻细菌和内毒素易位,显著改善SAP患者的预后.

  • 整合素β1和CD44V6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浸润转移的关系

    作者:李兴睿;杨志芳;易继林

    目的 研究整合素β1和CD44V6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与HCC病理学特点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42例HCC、10例肝硬化和7例正常肝组织内整合素β1和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 HCC组织中整合素β1和CD44V6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肝硬化(P<0.05,P<0.05)和正常肝组织(P<0.01,P<0.05);整合素β1的表达与包膜侵犯(u=3.06,P<0.01)、病理分级(u=3.78,P<0.01)及肿瘤转移(u=3.65,P<0.01)密切相关;CD44V6在有肿瘤转移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肿瘤转移的组织(χ2=5.12,P<0.05).结论 整合素β1和CD44V6在HCC中的表达上调可能与其浸润转移有关.

  • 3p21.3区域相关抑癌基因——BLU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汪栋宇;沈世强;荣愈平;陈亮

    目的 探讨3p21.3区域相关抑癌基因--BLU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BLU基因在39例肝癌组织以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35.9%(14/39)癌组织表达,87.2%(34/39)癌旁组织表达,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有肝硬化或者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患者,其肝癌组织中BLU基因的表达失活的比例显著高于无肝硬化或乙肝表面抗原阴性患者(P<0.01).低分化肝癌较中、高分化肝癌BLU基因未表达的比例显著增高(P<0.01).肝癌组织中BLU的表达情况与年龄、性别、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及肿瘤大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LU基因可能参与调控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并进而影响其生物学特点及预后.

  • 首次包扎中负压引流在乳腺癌术后应用体会

    作者:袁红;赵启斌;刘钟钊

    我院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采用首次包扎中应用负压引流处理乳腺癌根治术创面38例,均获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负压引流 乳腺癌
  • 创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81例救治体会

    作者:庞大志;曾伟生;蒋仁超

    1995年1月至2006年8月,我科收治创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81例,治愈65例,治愈率80%,报告如下.

  • 乳腺癌穿刺细胞涂片p21,p53和PCNA的检测与意义

    作者:刘利敏;康劲松;李钫

    针吸细胞学(FNA)检查已成为乳腺癌术前诊断的常规方法,细胞形态学变化是诊断的主要依据,但分化较好的乳腺癌FNA诊断的难度较大[1].免疫组织或细胞化学技术可协助诊断.本研究选择p21和p53两种常用的癌基因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进行检测,探讨其协助良恶性乳腺疾病FNA诊断的意义.

  •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肝硬化腹水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马熙;刘晓江

    腹壁疝是肝硬化腹水患者较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普外科难处理问题之一.我们对肝硬化并发腹壁疝的患者,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医源性胆管损伤14例诊治体会

    作者:李守森

    医源性胆管损伤是上腹部手术的严重并发症,损伤后修复较为困难,处理不当可造成严重后果.我院1995年至2004年间收治14例(含外院转入及院外会诊),报告如下.

  • 激光闭合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80例体会

    作者:胡守国;唐洁

    下肢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常见疾病,传统手术方法创伤大,瘢痕多,影响美观,且术后恢复时间长.我院自2004年3月引进Hop-100半导体激光手术刀,对8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92条患肢)成功实施静脉腔内激光治疗(endovenous laser treat-ment,EVLT),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 髂动脉、肠系膜动脉多发急性动脉栓塞一例

    作者:陈军;刘勇;牛广伟;潘亮;谢小青

    患者男性,50岁,2005年1月10日,"突发右下肢疼痛、麻木、发凉2 h"入院.既往:冠心病史3年.体格检查:急性病容.心律齐.腹软,剑下压痛,无腹膜刺激征,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活跃.右下肢苍白、发凉,浅动脉未及搏动.

  • 外伤性颅内假性巨大动脉瘤一例

    作者:程宏巍;郭福洋

    患者,男,46岁,因外伤致右额、顶部有一逐渐增大肿物半年余入院.查体:体温36.2℃,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0/80 mm Hg,发育正常,营养状态好,神清语明,眼球活动正常,无颅神经麻痹,肢体活动正常.

  • 胰腺间叶性软骨肉瘤一例

    作者:胡军;卜献民;戴显伟

    患者,女,34岁,因上腹部胀痛不适半年,发现包块1周入院.病程中患者常不敢饱餐,餐后觉上腹部胀满难受.自服多种胃药均无效.查体:巩膜皮肤无黄染.未见肿大淋巴结,左上腹可触及肿物,边界不清楚,质硬,有轻度压痛,不光滑,活动度差.

  • 带蒂腹膜瓣修补盲肠壁治疗根部坏疽性阑尾炎54例

    作者:翁延宏;叶小利;朱永龙

    我院自1995年7月至2006年10月,共收治急性坏疽性阑尾炎伴根部穿孔患者54例,手术中我们使用带蒂的后腹膜、侧腹膜瓣修补盲肠壁,效果良好,术后无盲肠瘘和腹腔脓肿等手术并发症发生.报告如下.

  • 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的进展

    作者:田普训

    随着组织配型技术的提高、器官保存技术的改进、移植外科技术的娴熟、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临床联合应用,术后管理经验的丰富,肾移植已成为当今终末期肾病成功、根本的临床治疗方法.

    关键词: 肾移植 进展
  •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治进展

    作者:何运良;蒋米尔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是下肢静脉高压原因之一,和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容易混淆,诊断需依赖血管造影等辅助检查,采用介入手段逐渐成为治疗的趋势.IVCS常见于左侧,临床表现为下肢静脉高压,如肿胀、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湿疹样改变、甚至发生静脉性跛行和经久不愈的溃疡,容易和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相混淆,也是左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潜在原因.本文就IVCS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 低氧诱导因子-1与肝细胞癌

    作者:张波;孔宪炳

    低氧诱导因子-1(HIF-1)是由两个亚基组成的异源二聚体蛋白,它特异性地与靶基因的低氧反应元件结合,并诱导各种靶基因转录,提高肿瘤细胞的缺氧适应能力,利于其生长、增殖、转移.其机制包括调节肿瘤细胞的代谢、促进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抗肿瘤细胞凋亡等.针对HIF-1的治疗可能成为新的辅助抗癌手段.

  • 蛋白酶激活受体-2与胰腺疾病

    作者:刘建;李非

    蛋白酶激活受体-2为一种细胞膜表面受体,属于G蛋白耦联受体家族,广泛分布于包括胰腺在内的全身多种组织器官,具有较特异的激活方式.该受体与胰腺疾病的关系正倍受关注,本文综述了其在胰腺疾病时所发挥的作用,显示出在胰腺炎、胰腺癌等方面潜在的应用价值.

  • 肠-腔人工血管架桥术在布-加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马秀现

    布-加综合征(BCS)的治疗包括针对病变隔膜的手术、分流术、转流术和联合手术等方法,肠-腔人工血管架桥术是分流术的一种术式,在我们所治疗的1360例BCS患者中,采用肠-腔人工血管架桥术192例(14.1%),术后患者恢复顺利,平均随访(6.6±1.2)年,总有效率91.7%(110/120),血管通畅率为92.5%(100/108)[1].本文结合文献,就肠-腔人工血管架桥术的手术方法、适应证、手术并发症的防治等介绍如下.

  • 布-加综合征治疗方法的选择

    作者:高涌

    布-加综合征(BCS)的治疗原则:能同时缓解门静脉和下腔静脉高压的方法是佳方法;不能兼顾二者时,应首先针对门静脉高压及其引起的并发症.目前国内已经形成共识,BCS的治疗方法以介入治疗为首选,其次为外科手术治疗.

  • 布-加综合征肝静脉阻塞的分型及介入诊疗技术

    作者:李天晓

    布-加综合征是由于下腔静脉肝段和/或肝静脉流出道阻塞造成的一组下腔静脉高压和/肝后型门静脉高压(portal hypertension,PHT)症状,主要表现为双下肢水肿、胫前区色素沉着、肝脾肿大、顽固性腹水、躯干浅静脉曲张以及呕血便血等.

  • 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外科治疗进展

    作者:杨连粤;刘振

    上消化道出血是门静脉高压症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尽管药物和内镜治疗的发展使得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非手术治疗的防治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对于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大出血的患者,药物和内镜治疗往往难以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此时手术治疗便是预防和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选择.本文仅就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外科治疗进展作一简要介绍.

  • 血管支架在布-加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易玉海

    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是由于肝段下腔静脉和/或肝静脉阻塞,或狭窄引起的下腔静脉和/或肝静脉血流受阻导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以往治疗BCS主要依靠外科手术,随着介入放射学技术的广泛开展,尤其是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和血管内支架的应用,对该病的治疗取得了更理想的效果.

  • 布-加综合征的围手术期处理

    作者:陈学明

    布-加综合征(Budd-Chir syndrome,BCS)是指肝静脉回流受阻、肝脏淤血后而引起的肝后性门静脉高压症,分为肝静脉型和下腔静脉型两个大类型,其中还有许多亚型,目前主要是通过介入和手术治疗.现将有关围手术期的处理系统地总结如下.

  •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内镜诊治

    作者:别平;张雷达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门静脉高压,致使食管和/或胃壁静脉曲张,在压力升高或静脉壁发生损伤时,曲张静脉发生破裂出血,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和周围循环衰竭征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是肝硬化的主要死亡原因,每次出血的病死率达20%~30%,未经治疗的患者1年内因出血致死的几率可达70%.

  • 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的外科治疗

    作者:张曙光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发展到一定程度,常被迫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已成为确定的、被广泛接受的治疗方法,其主要包括断流术或分流术.无论哪种手术方式,均属对症治疗,肝硬化病变依然存在,可能继续加重,术后均有可能发生再出血,手术后均有5%~15%的复发再出血率,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其中大约有半数患者因再出血而死亡.

  • 布-加综合征诊治现状与展望

    作者:许培钦;党晓卫

    布-加综合征(BCS)在西方国家多指Chiari病,即主肝静脉(MHVs)阻塞,以血栓形成多见.在我国等亚洲国家出现的下腔静脉膜性梗阻(MOVC),其表现类似Chiari病.因此,我们目前认为广义的BCS是指MHVs出口部和/或肝后段下腔静脉血流受阻所引起的肝后性门静脉高压和/或下腔静脉高压综合征[1-2].

  • 布-加综合征的治疗对策和对置放支架及肝移植指征的探讨

    作者:汪忠镐

    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是由肝静脉和/或其开口以上段下腔静脉阻塞性病变引起的一种肝后性门静脉高压症,有多种发病原因,国内以下腔静脉隔膜为多见.

  • 应重视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手术方法的选择

    作者:陈孝平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在我国是常见病,其发病率及病死率仍居高不下,是危害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建国后,我国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经历了从"以分流术为主"到"断、分流术并存,断流术占主导地位"的转变.这一点与国外情况差异较大.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 治疗
临床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