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临床外科杂志

临床外科

临床外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Surgery 림상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湖北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湖北分会
  • 影响因子: 0.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6483
  • 国内刊号: 42-133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18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邹声泉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开放式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价值研究

    作者:周宝祥;朱德祥;于仁;顾殿华;周光荣

    目的 通过比较开放式小切口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资料,探讨开放式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近5年开放式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210例及腹腔镜下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72例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时间、术后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阴囊肿胀、复发率、总费用等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对比,小切口开放组在手术时间上与腹腔镜组相似(P>0.5);在费用上,小切口组2842元,腹腔镜组4250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术后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日、阴囊肿胀、复发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结论 两种手术基于相同手术原则,腹腔镜手术并未见明显优势,开放式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是一种成熟的微创手术,值得推广应用.

  • 腹壁巨大切口疝手术后腹腔压力的临床研究

    作者:宋晓华;唐健雄;吴志雄;俞瑞东;袁祖荣

    目的 探讨巨大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对腹腔压力和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膀胱测压法监测86例巨大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后6h和72h腹腔内的压力,同时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和心率.结果 术后72h的腹腔压力、呼吸频率和心率显著高于术后6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巨大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可导致腹腔压力明显升高而引起呼吸和循环功能的障碍.围手术期合理降低腹腔压力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普胸外科术后血胸的手术处理

    作者:张涛;周乃康;梁朝阳;田晓东;马永富

    目的 总结普胸外科术后血胸的手术处理情况,分析术后血胸原因,探讨再次开胸的时机、方法 以及预防出现术后血胸对策.方法 对我院近年来普胸外科术后血胸并行再次开胸止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31例患者,行32例次再次开胸手术,其中急诊开胸29例次.再次开胸止血后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3例,其中死亡1例.结论 掌握术后血胸再次开胸止血的指征和时机是获得良好效果的关键,严密止血是预防术后血胸的重要措施.

  • 上颈椎不稳17例治疗体会

    作者:陶海鹰;卫爱林;陶海莉

    目的 探讨上颈椎不稳的手术治疗方式及疗效. 方法 对17例上颈椎不稳患者采用颅骨牵引,完善术前准备后分别予植骨融合、侧块椎弓根钉板固定术或枕颈融合术或者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 .结果 17例术中未出现脊髓损伤、椎动脉破裂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得到4~24个月的随访(平均14个月),无脊髓神经损伤加重征象及内固定松动、断裂现象,全部病例均获骨折愈合或骨性融合.结论 完善的术前准备、评估、恰当的手术方式是保证上颈椎不稳手术治疗疗效的基础.

  •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25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佳琪;张新华

    目的 总结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发病特点,提高对其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 主要症状表现为血尿(48%),排尿困难(36%)及尿路刺激症(12%).多为单发肿瘤(84%),较小,直径1~2cm(44%),2~3cm(32%).肿留好发部位是膀胱颈(44%)与膀胱三角区(32%),有2例恶变(8%).21例(82%)行TURBt,随访无肿瘤复发.结论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是非浸润性泌尿上皮良性肿瘤,诊断依赖于膀胱镜检及术后病检.好发于膀胱颈及三角区,肿瘤较小,单发,有蒂,可恶变,很少复发,TURBt是理想治疗方法 .

  • 改良双侧脑灌注在DeBakeyⅠ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志维;胡小平;吴红兵;邓宏平

    目的 研究改良双侧脑灌注在DeBakeyⅠ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 14例DeBakeyⅠ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深低温停循环下行手术治疗.术中采用主动脉弓腔内直视下行头臂干和左颈总动脉插管的改良双侧脑灌注技术进行脑保护.结果 全组体外循环190~325min,平均(241.78±31.74)min,心肌阻断时间71~133min,平均(104.36±17.07)min,脑灌注时间32~70min,平均(53.50±9.25)min.全组患者仅1例出现短暂性脑神经功能异常,无脑梗塞,脑出血等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结论 DeBakeyⅠ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中,采用经主动脉弓腔内直视下行头臂干和左颈总动脉插管的改良双侧脑灌注技术进行脑保护,其方法 简便、安全、有效.

  • 肋间神经冷冻后的功能恢复及临床止痛效果研究

    作者:李山成;卢兆桐;辛江泽;邹志强;李道堂

    目的 探讨肋间神经冷冻止痛的理论依据,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冷冻时间,并进一步研究其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 建立家兔肋间神经冷冻模型,于冷冻前后不同时间测其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比较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选择标准后外侧切口开胸患者200例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成冷冻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冷冻组患者手术结束前冷冻切口、上下各一肋间以及放置引流管之肋间神经根部.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比较两组患者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①动物实验:各冷冻组在冷冻后即刻及冷冻后1d肋间神经的CMAP波形皆消失;随冷冻时间延长,肋间神经CMAP的恢复越慢,30s组、120s组与各冷冻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s组与90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临床研究:冷冻组止痛有效率95%,平均VAS评分2.56,平均吗啡用量3.2mg,对照组止痛有效率30%,平均VAS评分7.34,平均吗啡用量7.6mg.两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肋间神经冷冻的适宜时间为60s,其操作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作者:于哲;郑联合;张勇;李军;王育才;马保安

    目的 探讨应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LPH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对2004年9月至2007年9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18例肱骨近端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7例,女11例,年龄25~79岁,平均52.8岁.所有骨折均按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4例,三部分骨折6例,四部分骨折8例,其中骨质疏松7例.手术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采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对骨折进行固定,对其中6例存在严重骨缺损患者进行自体骨植骨.结果 随访8~24个月,平均12.5个月,骨折均愈合.采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6例,良7例,中3例,差2例,优良率为72.2%.合并内翻畸形1例,肱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术后1年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肩关节创伤性关节炎2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结论 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是一种有效的适宜于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 ,既能实现对骨折断端的稳固固定作用,又避免了对骨块附着软组织和骨膜的过多剥离,可有效地遏制肱骨头的缺血性坏死.

  • 72例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和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吴汉青;金毕;吕平;李毅清;欧阳晨曦;夏印;刘建勇;杨超

    目的 总结颈动脉体瘤诊断、手术治疗以及并发症防治的经验.方法 对我科自1989年2月至2008年2月19年间共收治颈动脉体瘤患者72例(81个)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采用血管造影术、彩超以及CTA或MRA明确术前诊断.根据瘤体和颈动脉的关系,81个肿瘤均一期切除,其中行单纯瘤体剥除48例(57个);瘤体连同颈外动脉一同切除5例;瘤体连同部分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及颈总动脉一并切除后行颈动脉搭桥重建术13例;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吻合2例;颈内动脉结扎术4例.术后15例发生声嘶,8例发生饮水呛咳,经积极治疗后症状消失.3例发生偏瘫,经积极治疗及出院后随访肌力均恢复至两级以上.经5个月至4年随访,8例失访,3例复发,其余无一例手术死亡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术前选择性血管造影、CTA或MRA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应尽早手术治疗,根据肿瘤与颈动脉的关系选择适宜术式.手术中脑神经的保护和减少脑缺血时间是预防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 抗CEA单抗-胞嘧啶脱胺酶偶联物体内活性研究

    作者:曹玉刚;童仕伦;郑勇斌

    目的 观察抗CEA单抗-胞嘧啶脱胺酶偶联物体内激活5-氟胞嘧啶靶向杀伤大鼠人结直肠癌细胞的效果.方法 建立人直肠癌及人乳腺癌荷瘤裸鼠模型共24只,将其中18只直肠癌荷瘤裸鼠模型分为A、B、C、D四组,每组6只.A组:先给予抗CEA单抗-胞嘧啶脱胺酶偶联物以1000U/kg自尾静脉注射,72h后按50mg/kg给予5-氟胞嘧啶前药,每周1次,共3次.B组:按50mg/kg给予5-氟胞嘧啶,每周1次,共3次.C组: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PBS).7周后计算肿瘤体积、瘤重及抑制率.D组:剩下6只人乳腺癌荷瘤裸鼠尾静脉注射抗CEA单抗-胞嘧啶脱胺酶偶联物,给药方法 同A组.结果 A组肿瘤重量、体积抑制率分别为54.28%、52.67%,与C组相比较,P<0.05,B组、C组及D组无明显抑制.结论 抗CEA单抗-胞嘧啶脱胺酶偶联物在体内能特异地识别直肠癌细胞并能有效激活5-氟胞嘧啶前药发挥抗肿瘤作用.

  • 成分分离技术治疗严重污染条件下腹壁切口疝和缺损的初步研究(附七例报告)

    作者:费阳;李基业;姚胜

    目的 总结并分析成分分离技术在严重污染条件下对腹壁切口疝和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自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3年间以成分分离技术对7例严重污染条件下的腹壁切口疝和缺损的治疗经验.结果 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例腹壁血肿,1例局部小面积皮肤坏死,经保守治疗治愈;全部患者随访12~36个月,1例因结肠癌复发转移而死亡,其余6例患者无感染、疼痛等局部不适,无复发.结论 当创面污染严重,以合成材料行无张力修补存在禁忌的情况下,应用成分分离技术进行腹壁重建不失是一种被选方案.

  •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解杰;王建超;陈安民

    目的 通过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主要原因,探讨其相关因素,以期达到降低再手术率的目的 ,探讨再手术的指征、方式及效果.方法 回顾我院自2004年9月至2007年2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66例中再手术者43例(6.46%),分析再手术的原因及效果.结果 原位复发30例(69.77%),是再手术主要的原因.19例再次开窗椎间盘切除,18例手术效果优良.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彻底摘除突出的组织,对可能突出的组织做相应处理.控制好再手术指征,提高操作技巧,仍能获得良好疗效.再手术时,重复的椎间盘切除仍然有效.

  • 果糖注射液对胸外科术后患者血糖和胰岛素的影响及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徐澄澄;付向宁

    目的 比较果糖注射液(商品名:丰海能)和葡萄糖注射液对胸外科术后患者血糖和胰岛素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研究.选取胸外科临床有效病例60例,于手术当天至术后第6天静脉滴注10%果糖注射液(试验组)或10%葡萄糖注射液(对照组),750ml/d,3h内输注完,连用7d.观察患者用药前和用药中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别.同时观察用药前后血尿酸、尿素氮、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输液前后血糖变化值为(0.64±1.98)mmol/L,对照组输液前后血糖变化值为(4.13±1.63)mmol/L,对应试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用药中对血胰岛素影响亦较小(0.82±9.76)mmol/L,对照组该指标明显升高(8.35±8.55)mmol/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患者均未发现血尿酸、尿素升高,肝肾功能和心电图等指标无明显异常变化,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适量静脉输注果糖注射液对胸外科术后患者血糖和胰岛素的影响较小,有较好的安全性.

  • 非开胸食管内翻拔脱治疗颈段食管癌19例

    作者:黄波;王晓东;郎贤平

    食管颈段是指食管入口至胸骨柄上缘,由于颈段食管癌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较其他部位高,手术效果不如胸段,传统的方法选择放射治疗,近年来趋向于手术治疗.1997年至今,我院采用非开胸食管内翻拔脱术治疗颈段食管癌19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新生儿及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作者:张爱华;杨达宽

    我院心外科2005年3月至2008年9月连续手术治疗72例新生儿及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现报道如下.

  • 透光法胃底静脉结扎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研究

    作者:徐亮珊;肖胜军;吴焰烈;张跃进;冯险峰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再发出血一直是外科医生难以解决的问题.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我们在经典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基础上行透光法胃底静脉结扎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28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 重度颅脑损伤双瞳孔散大87例救治体会

    作者:周勇;马俊;杨军

    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6月共收治重度颅脑损伤双侧瞳孔散大患者87例,报告如下.

  • 微型鼻烟窝皮瓣修复拇指背侧软组织缺损

    作者:王鹏;赵丽;刘小伟

    我们2005年10月至2007年12月,采用桡动脉鼻烟窝皮支微型皮瓣移位修复15例拇指指背皮肤、软组织缺损,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 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的颈前路手术治疗

    作者:景成伟;付勤;许晓军

    无骨折脱位颈椎过伸性外伤导致脊髓损伤常表现为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CCS),以往保守治疗较多.我们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采用颈前路减压应用钛网植骨或取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CCS 24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颈椎 钛网
  • 混合糖电解质注射液在危重病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何志捷;邹子俊;周明根;李祖勇;张洁

    危重病患者常常需要补液治疗,且危重病患者存在的应激状态,使机体糖代谢发生改变,存在胰岛素抵抗.传统的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在危重病患者使用中存在着许多缺陷,如高血糖等.混合糖电解质注射液是由葡萄糖、果糖、木糖醇及电解质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复方营养型输液,我们对2007年12月至2008年3月本院ICU收治的需补液治疗的60例危重病患者中使用混合糖电解质注射液,观察其在血糖控制及电解质代谢方面变化,报告如下.

  • 巨大脾囊肿行腹腔镜囊肿切除术一例

    作者:徐琰;童卫东;张晓华

    患者,女,32岁.因左上腹胀痛2d于2008年9月18日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左上腹距离左侧肋缘下5cm可扪及一包块下缘,约12cm×15cm,质韧,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无压痛,活动度不佳.彩超提示:左肾外上方一大小约12.5cm×12cm囊性包块,囊壁粗糙,内见网状分隔,与脾分解不清,CDFI:囊壁上血流信号稀少.64排CT提示:脾脏增大,内见一巨大圆形低密度影,约10cm×12cm×12cm,壁薄,内见不规则分隔,增强扫描,囊壁有轻度强化,左肾受压向后向下移位(图1).9月23日在全图1 术前CT示巨大脾囊肿

  • 成人Morgagni疝的临床特征及诊疗

    作者:方震宇;夏军;彭毅

    近5年我们经手术确诊Morgagni疝4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全组4例,均为女性,年龄56~67岁,平均61.75岁,均为肥胖体型,体重指数25.96~29.43.病例1因胸闷、左上腹胀痛伴间断性呕吐2个月余,长期咳嗽入院.查体可及剑突下压痛,心音遥远.胸片示两侧心膈角阴影增宽;胸部CT示胸骨后区有网膜及肠管影;胃肠钡餐示幽门位置、食管裂孔正常;纤维内镜见浅表性胃炎;钡餐肠道造影显示横结肠经前纵隔上移平胸骨角.术前诊断为巨大Morgagni疝.经左前第五肋间进胸,见胸骨后巨大球形疝,疝囊底达胸骨柄.切开由腹膜构成的疝囊,内为大块大网膜和横结肠,与囊底高位粘连.切除粘连大块网膜,将横结肠还纳入腹腔.疝囊颈口宽达8cm×10cm.第一层荷包缝合腹膜,然后水平褥式缝合膈肌和胸骨后肌,再加筋膜层连续完整关闭该间隙.病例2因胸闷、上腹痛6个月入院,伴有长期便秘.查体示心浊音界向右扩大.胸部X片及CT示右前纵隔

  • 颈胸部巨大神经鞘瘤一例

    作者:梁海龙;刘吉福;薛文平

    患者,男,35岁.于2005年1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锁骨上软组织肿胀,逐渐加重,于2006年1月于北京某医院行DSA检查,未见明确血管病变.予2006年5月在当地行局部穿刺,抽出血色液体300ml,当时疼痛稍缓解,次日肿胀又加重,致右臂无法上举.后来我院就诊,查体右侧锁骨上可见隆起肿物,大小约12cm×20cm,向下延伸达右侧腋下、前胸壁,质较硬,局部有囊性感,不可活动,无搏动感,皮肤如常.行颈胸CT示:右颈肩部巨大囊性肿物,包膜部分清楚,内见多条分隔影,囊内CT值11Hu,分隔CT值45Hu,明显压迫右侧胸廓外上缘.再次行血管造影示:右侧锁骨下动脉近段受压,右胸肩峰动脉及肋颈干向右肩胛区及胸壁外侧区分支增多.实质期见部分片状浓染区,但未见造影剂外溢或血管畸形.颈胸MR示:右侧胸廓外、胸小肌下、前锯肌内、肩胛下肌内侧、斜角肌外侧间隙内见14cm×9.2cm×22cm类卵圆形肿物影,内信号混杂,肿物包膜

  • 胰岛发育和胰腺干细胞研究进展

    作者:彭波;邵永胜

    胰腺移植手术可使糖尿病患者得到治愈,但供体不足成为制约其开展的瓶颈.胰腺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是极具潜力的治疗方案,有希望克服尸体胰岛移植供体不足和需免疫抑制治疗的缺陷.众多研究者尝试利用不同来源的干细胞分化或转分化形成胰岛或β细胞,并努力寻找胰腺干细胞的特异性标志以确证和分离纯化胰腺干细胞.本文综述了近年胰岛发育和胰腺干细胞研究领域的一些研究进展.

    关键词: 胰岛 胰腺干细胞
  • 肺炎旁胸腔积液和脓胸的外科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蒋雷;金宇星;周逸鸣

    肺炎患者常出现肺炎旁胸腔积液(PPE),约50%脓胸起源于PPE.PPE的治疗方法 包括治疗性胸腔穿刺术,胸腔闭式引流术,纤维蛋白溶解剂胸腔内注射,胸腔镜粘连松解术,胸膜纤维板剥脱术等.PPE及脓胸的外科治疗关键在于外科干预时机的判断,及时充分引流及原发病的治疗.单纯性PPE应当及时做治疗性胸腔穿刺术;复杂性PPE或脓胸主张积极的外科治疗,以期迅速控制感染,防止转化为慢性脓胸.

  • 腹部少见疝的外科治疗

    作者:刘昶;纪艳超

    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临床腹部少见疝的诊断率不断提高.但由于腹部少见疝的发病率低,临床认识相对不足,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本文就一些腹部少见疝外科治疗要点加以综述.

  • 生物材料在修补复杂性腹壁缺损中的使用

    作者:韩加刚;王振军;马颂章

    感染、污染或可能污染的腹壁缺损一直是疝和腹壁外科的治疗难点,主要包括补片感染、肠瘘合并疝、腹腔内脓肿、粪便性腹膜炎病史、造口旁疝修补术、无肠坏死或穿孔的嵌顿性疝、疝修补过程中实施肠切除和复发性切口疝等,上述情况统称为复杂性腹壁缺损.采用传统的合成材料如聚丙烯、聚酯或聚四氟乙烯等来修补,面临着感染、再取出材料和复发的危险.成分分离技术、可吸收补片和自体组织移植等方法由于各种局限性和并发症的存在,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近年来,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和其他生物材料的出现,使外科医生能够较安全地一期重建上述复杂性腹壁缺损[1-2].

  • 结肠造口旁疝的预防

    作者:周建平

    低位保肛技术广泛应用,结肠造口比以往任何时候减少了许多,但它还是结直肠外科经常选用的术式.目前由Mile手术而进行的永久性造口只占直肠癌手术的10%左右,其他多为临时性造口.由造口产生的并发症很多,其中造口疝是一种不能自愈的一种并发症. 临床一般将造口疝分为二种类型:一类为结肠套叠性脱出,根据脱出的程度不同又可分为单纯性脱出和嵌顿性脱出两种,这种情况较多发生于回肠和横结肠造口,原因是近侧肠管比较游离,发生于乙状结肠相对较少,尤其是腹膜外造口者;另一类则是在造口肠管与腹壁筋膜肌肉环之间薄弱间隙向外疝出,有完整的疝囊,这就是所谓的造口旁疝,疝出的内容可以是造口近侧的结肠,也可以是其他的腹腔内容.引起结肠造口旁疝的原因很多,如腹壁造口处开孔过大、太松,腹壁筋膜肌肉薄弱,术后经常咳嗽、便秘引发的腹内高压等,但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腹壁与结肠的连接不够致密和造口处腹壁筋膜肌肉环对抗腹内张力的缺陷,几乎所有的造口旁疝都存在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腹壁筋膜肌肉环的扩大,因此如何防止在术后腹壁筋膜肌肉环的张力性扩大是造口手术所要考虑的.在一百多年的结肠造口史上,有许多学者为减少造口并发症而不断尝试改良造口方法,诸如磁性装置造口术、聚硅酮环造口术、结肠平滑肌移植造口术等,绝大多数因操作或用材复杂,不能推广,或因并发症更多而被淘汰,但这些探索还是为后人提供了不少经验和启示.为预防造口旁疝的发生,目前在以下方面已有一定的共识.

  • 为什么要开展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作者:李健文;邱明远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但当这种技术用于腹股沟疝的治疗时,其"微创"的特性就受到了争议和挑战.在传统的观念中,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inguinal hernia repair,LIHR)学习曲线较长,需要全麻和腹腔镜设备,费用较贵;而开放式手术操作简单,切口本身就很小,且可在局麻下进行,因此就很自然地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开展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 腹腔镜治疗腹壁切口疝的指征和手术操作要点

    作者:田文

    腹壁切口疝是发生于原腹部手术切口的疝,是腹部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2%~11%,伤口发生感染后切口疝发生率高达40%左右[1-2].腹部手术切口疝不能自愈,均需手术治疗.单纯直接缝合修补切口疝的复发率可高达50%左右,对巨大切口疝修补更是外科治疗的难点.采用人工补片进行无张力修补术后,虽然将切口疝复发率降低至10%左右,但由于手术创伤较大,切口相关并发症仍较多. 1993年,LeBlanc 等首先报道了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 随着修补材料及专用腹腔镜手术器械的研发,为此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多选择,其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及微创的优点,得到外科界的高度重视,应用逐步广泛[3-4].目前大多国内外学者积极倡导切口疝应首选腹腔镜修补.

  • 疝和腹壁外科必须重视当前腹股沟疝手术治疗中的一些问题

    作者:唐健雄

    腹股沟疝是我国的一个常见病和多发病,根据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其患病率在3‰~5‰,而在60岁以上人群中的患病率可高达1%~5%.由此可推算出我国的腹股沟疝的年患病人数应该在300~400万.同时参照美国的数据,每年约有近百万人接受腹股沟疝的修补手术.我国目前的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手术已达每年10~15万例,另据对一些基层医院的了解,经典组织修补手术的量与无张力修补手术持平或更多于无张力修补手术,尤其是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

  • 疝的发生与胶原代谢

    作者:庞国义;马颂章

    20世纪初,一些解剖学家把疝的发生机理简单理解为是由于结缔组织的机械缺损所致.Raymond Read在20世纪60年代把胶原组织损伤作为疝发生的机理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随着疝的病因学的深入研究,已经证实疝的发生和胶原代谢异常有一定的关系,无论斜疝、直疝还是股疝,在疝囊颈部的腹横筋膜缺损是确实存在的.这个缺损是由腹横筋膜中的胶原蛋白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引起的.发病率高的切口疝,其术后复发率也高,这是与结缔组织中胶原代谢紊乱有关系的[1].胶原蛋白是维持结缔组织机械稳定性的重要的细胞外基质,人的一生中,胶原含量维持在一个动态平衡水平,干扰这个平衡或者产生异常胶原纤维的因素都将导致结缔组织的削弱、变薄,终导致疝的发生.

    关键词: 胶原代谢
  • 疝修补材料的进展

    作者:赵渝

    1986年Lichtenstein等在国际外科杂志刊登了用Marlex补片填充腹股沟管壁之间的组织空隙,并提出无张力修补这个新概念,从而使疝修补手术进入使用补片的无张力修补时代.随着材料学的进展,目前疝修补材料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关键词: 修补术 材料
  • 重视复发疝的预防和处理

    作者:郑启昌

    近年来随着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的广泛应用,各类复发疝的发生率也逐渐升高.我们把由于各种修补治疗措施后又重新发生的疝统称为复发疝,尤多见于腹股沟区疝,详细应包括以下三种情况:①真性复发疝:由于技术上的问题或患者本身的原因,在疝手术的部位再次发生疝.再发生的疝在解剖部位及疝类型上,与初次手术的疝相同;②遗留疝:初次疝手术时,除了手术处理的疝外,还有另外的疝,也称伴发疝,如右侧腹股沟斜疝伴发右侧腹股沟直疝等.由于伴发疝较小,临床上未发现,术中又未进行彻底的探查,成为遗留的疝;③新发疝:初次疝手术时,经彻底探查并排除了伴发疝,疝修补手术也是成功的.手术若干时间后再发生疝,疝的类型与初次手术的疝相同或不相同,但解剖部位不同,为新发疝.后两种又称假性复发疝.目前各种疝修补手术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复发.传统手术的复发率在10%~15%;腹腔镜修补后的疝复发率在0.5%~11%;无张力疝修补的复发率在0.1%~4%之间.不管是采用传统方法进行疝修补还是采用无张力方法进行疝修补,均会发生疝复发.值得指出的是,我们统计近3年126例复发疝中假性复发疝已超过两成以上,有增高的趋势.

  • 运动疝的认识和处理

    作者:高志刚;马颂章

    运动疝(sports hernia)被认识已经有40年的历史,与运动员的损伤密切相关,特别是那些高强度的体育项目,如足球、橄榄球和冰球等.运动疝是腹股沟区域的组织在运动中损伤,表现为腹股沟疼痛的一种综合征.腹股沟疼痛常常限制运动员的发挥,甚至终止其运动生涯.

    关键词: 运动疝 诊断 治疗
  • 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作者:徐慧民;马颂章

    疼痛是临床实践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在外科领域更为普遍.但是有些疼痛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治疗困难,临床称为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腹股沟疝手术后疼痛的发生率也不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是临床处理的一个难点.

  • 腹壁切口的缝合方法

    作者:陈双

    虽然,近十多年来,外科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机器人也已应用于手术,但手术切口的关闭方法几乎没有太多的变化.就腹部手术而言,只要有切口,大多都要缝合关闭.因此,腹壁切口缝合关闭是外科临床工作中的一项基本操作技术.然而,无论已往的统计资料还是现实的临床工作,这一操作在外科医生中存在较大随意性、多样性并与个人的喜好以及所在单位的传统密切相关.有调查显示,不同的单位可能存在着不同的关腹方法,即使是在同一单位或同一科室也会存在差异.究其原因,是由于各级医生对此操作不够重视,连教科书上也未有系统严格的描述.事实上,缝合方法不妥及缝合材料的选择不当,可导致术后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切口血肿形成、伤口感染、缝线脓肿、切口裂开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同时,腹壁切口关闭缝合正确与否与术后的切口疝形成也直接相关.为此,本文就如何正确迅速地缝合关闭腹壁切口进行以下讨论.

    关键词: 腹壁切口 缝合
  • 复杂腹壁切口疝修补

    作者:李基业

    目前大部分腹壁切口疝补片修补都有比较规范手术方法可遵循,但有些切口疝病例则难以遵循常规修补方法,处理时较为棘手,以下就这类病例的手术难点作一论述.

    关键词: 切口疝 修补
  • 疝外科十年回顾和今后的展望

    作者:马颂章

    自从Lichtenstein 1989年第一个正式提出无张力疝修补术概念后,国内也有介绍和开展手术,但发展缓慢.1997年我再次去美国研读期间,发现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的优点和一门新学科将有可能以此为起点的趋势后,在美国新泽西州疝中心参观学习手术技术和相关知识.1997年9月27日我在北京邮电总医院进行了第一例 Plug mesh hernia repair (perfix-plug○R),并把Plug mesh hernia repair翻译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现代外科,1998,4(2):47].1998年12月13日在北京九华山庄举行了我国第一次无张力疝修补学术研讨会.当时参会的约30余位医师.1998年12月在中央电视台的健康之路节目首次向全国电视观众介绍了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手术.

临床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