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临床外科杂志

临床外科

临床外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Surgery 림상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湖北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湖北分会
  • 影响因子: 0.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6483
  • 国内刊号: 42-133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18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邹声泉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左旋门冬氨酸鸟氨酸在急性重症胆管炎围手术期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林雨冬;吴德柱;王明元;杜京丽;王星

    目的评估左旋门冬氨酸鸟氨酸在急性重症型胆管炎(ACST)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9例ACST患者随机分两组:A组为实验组(应用左旋门冬氨酸鸟氨酸组),共36例;B组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共33例.术后第1、5、7天分别检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ALT、AST、TBIL以及监测肾功能BUN、Cr等指标.结果 A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明显优于B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T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左旋门冬氨酸鸟氨酸可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及降低病死率.

  • 食管穿孔营养支持方式的探讨

    作者:何泽锋;王建军;汪文东;詹曦;潘永成;杨光海;马千里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食管穿孔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和临床治疗效果评价并归纳出合理的营养支持方式.方法将2001年3月至2005年6月我科收治38例食管穿孔患者按收治时间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接受全肠外营养(TPN),实验组20例接受肠外加肠内营养(PN+EN),两组根据患者需要提供氮和热量.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浆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浓度,外周血IgA、IgG、IgM、淋巴细胞总数(TLC)及T细胞亚群CD3、CD4百分率和CD4/CD8比值.并比较两组治愈率、平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结果实验组TLC和IgG营养支持前后及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和CD4/CD8比值也有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治愈率稍高,平均住院时间稍短,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N+EN较TPN更能改善食管穿孔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患者更早康复,是食管穿孔比较合理的营养支持方式.

  • 34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李锟;沈世强;张训臣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胰腺感染的综合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 343例SAP均先行保守治疗,应用多种措施预防胰腺感染.1995年至1999年,将胰腺感染作为手术指征并立即进行手术;1999年至2002年,加强对胰腺感染的预防,延期手术,将晚期局限性胰腺感染作为手术指征.结果 343例SAP中发生胰腺感染35例(10.2%).两个阶段的胰腺感染率分别为12.2%及7.5%.胰腺感染局限者的病死率为6.7%(1/15),低于胰腺感染未局限者的50%(10/20),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综合性预防措施及延期手术治疗有助于降低SAP的胰腺感染率及胰腺感染的病死率.

  • 肠内营养在腹部手术后胃瘫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童强;王国斌;卢晓明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腹部手术后胃瘫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000年至2003年在我院收治的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7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肠内营养(EN)组30例,肠外营养(PN)组30例及对照组18例.检测治疗前后的营养指标,并比较各组胃肠减压量、胃瘫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EN组、PN组治疗后体重(BW)、前白蛋白(PA)和白蛋白(Alb)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EN组与PN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N组胃排空恢复时间明显短于PN组和对照组(P<0.01);胃肠减压量在治疗7 d后明显少于PN组和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与PN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N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N组和对照组.结论肠内营养能有效促进胃瘫的恢复,对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应尽量采用肠内营养支持.

    关键词: 肠内营养 胃瘫
  • 男性乳腺癌23例临床分析

    作者:周鑫;孙治君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及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法对1986年至1999年间收治的23例男性乳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乳腺癌根治术16例(69.6%),改良根治术4例(17.4%),3例因为心脏原因仅行局部切除术(13.0%);2例Ⅱ期、3例Ⅲ期患者行术前化疗,23例行术后化疗;14例行术后放疗;3例行术后内分泌治疗.结果经过4~216个月的随访,5年总生存率为73.9%,无瘤生存率为60.9%;10年总生存率63.6%,无瘤生存率为45.5%.在预后相关指标单因素分析中,未能发现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腋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对预后产生影响.结论男性乳腺癌的治疗应采取手术治疗、化疗、内分泌治疗、放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措施.

    关键词: 乳腺癌 男性 预后
  • 精氨酸强化的肠内营养对消化道肿瘤术后机体免疫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作者:薛平慧;刘君

    目的探讨精氨酸(Arg)强化肠内营养对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消化道肿瘤患者96例双盲、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后第2天开始给予等热量、等氮量肠内营养制剂1周.研究组使用含Arg强化的肠内营养剂Impact,对照组使用普通的肠内营养剂Nutrison.对比观察术前、术后第1天和第8天两组血浆蛋白质水平、氮平衡、免疫功能状况、炎性反应、感染有关并发症、住院时间.结果在进行7 d的肠内营养以后,两组患者生命体征、血常规、肝肾功能、蛋白质水平、氮平衡、血脂和全身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均有急性炎性反应的发生和免疫功能的降低.术后第8天研究组较对照组的IgG、IgA、IgM和CD3、CD4明显升高(P>0.05);血清IL-6、TNF-α、CRP、PGE2显著下降.术后住院时间,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化道肿瘤术后添加Arg的肠内营养,能改善患者手术后免疫功能低下,缓解急性炎性反应.

  • 胆囊癌的临床病理学分析(附56例报告)

    作者:徐立宁;左石;王剑明;罗剑;刘民锋;郭伟;董泾青;邹声泉

    目的探讨胆囊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0年至2005年收治的56例胆囊癌病例临床资料.结果胆囊癌44.64%(25/56)合并胆囊结石,26.79%(15/56)有乙肝病史,30.36%(17/56)有血吸虫疫水接触史,72.98%(27/37)女性患者有多胎生产史.术前误诊疾病依次为结石、腺瘤和肝癌.有4例检查血γ-GT,其结果均高于正常值.癌原发于胆囊颈部为29.73%(11/37)、体部为29.73%(11/37),胆囊底部为16.22%(6/37),胆囊管部占5.41%(2/37),胆囊体部和底部占13.51%(5/37),另有5.41%(2/37)位于胆囊颈体交界部.本组癌的原发部位分别与肿瘤的分级、分期和患者性别均无显著相关性.胆囊癌转移部位多为肝脏(14/56).有2例肿瘤组织浸润胆囊壁内神经束衣.结论结石、乙肝、血吸虫和多产是其高危因素;γ-GT可能是胆囊癌有潜力的肿瘤标志物.胆囊癌多位于胆囊颈部和体部,并具有沿神经浸润的特性;肿瘤的恶性程度与其原发部位和患者性别无关.

  • 头孢吡肟在胰腺组织及胰液中的浓度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建承;张卓;林谋斌;陆晔;吴卫泽;陈胜

    目的探讨头孢吡肟在胰腺外科中预防和治疗感染的效果.方法收集从2004年10月至2005年2月各类胰腺疾病手术患者20例,在静脉应用头孢吡肟后,测定血清、胰腺组织和胰液中头孢吡肟浓度.结果头孢吡肟在血清中的平均浓度为(2.23±0.24)μg/ml(0.23~4.66 μg/ml),胰液中的平均浓度为(6.52±2.07)μg/ml,胰腺组织中的平均浓度为(10.93±1.52)μg/g;头孢吡肟在胰液中的浓度要高于血清中浓度(6.52 μg/ml vs 2.23 μg/ml,P=0.046).头孢吡肟在各种胰腺疾病之间的血清中浓度无差异(P》0.05),但在慢性胰腺炎患者中头孢吡肟在胰液和胰腺组织中的浓度要大于其他疾病患者(P《0.05).结论头孢吡肟能有效地通过血胰屏障,对于胰腺疾病和胰腺手术患者可起到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感染效果.

  • 特殊营养膳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糖调控作用

    作者:赵刚;王芳;吴河水;熊炯炘;王春友

    目的探讨特殊营养膳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糖调控作用.方法将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常规营养膳及特殊营养膳.在不同时间监测急性期反应、胰腺病变、血糖变化、感染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和住院天数.结果两组急性期反应指标及胰腺病变无明显差异,但治疗组各时间点血糖平均水平及胰岛素用量、感染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但病死率无显著差别.结论特殊营养膳能有效缓解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期反应,通过对血糖的调控减少感染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 骶尾旁入路治疗成人骶前囊肿

    作者:杨柏林;邵万金;吴彬;丁义江

    目的探讨成人骶前囊肿的临床特点及经骶尾旁入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4年之间诊治的23例成人骶前囊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 23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骶尾或会阴部疼痛伴肛门坠胀,直肠腔内B超和MRI检查准确率100%.手术采用经骶尾旁入路,21例囊肿完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无直肠损伤及相关手术并发症.结论骶前囊肿常无典型临床表现,直肠腔内B超可作为初步诊断的首选检查.经骶尾旁入路可以治疗大多数骶前囊肿,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明显降低了相关并发症.

  • 带血管蒂骨膜瓣移位修复肱骨不连和肱骨难愈性骨折

    作者:陈振光;喻爱喜;余国荣;谭金海;杨玉华;郑晓晖

    目的探讨带不同血管蒂骨膜瓣移位修复肱骨中、下段骨不连及难愈性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 1995年以来,通过对肱动脉肌间隙支、桡侧副动脉和骨间返动脉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创用了以上述血管为蒂的骨膜瓣移位术,并总结临床应用情况.结果经临床施术51例,效果满意.结论肱动脉肌间隙支肱骨中段骨膜瓣供修复肱骨中下段;桡侧副动脉肱骨下段骨膜瓣适合修复肱骨中段或中下段;骨间返动脉尺骨上段骨膜瓣逆向移位则用于修复肱骨下段髁上区.

  • DHS治疗股骨粗隆骨折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苏奇;范丽娟;许煜祺;谢昀

    目的探讨髋动力加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骨折中出现各种并发症的原因,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方法 1998年1月至2004年1月应用DHS治疗股骨粗隆骨折103例,按Evan's标准,Ⅰ型21例,Ⅱ型44例,Ⅲ型25例,Ⅳ型13例.逆转子间骨折5例.均严格采用AO推荐的方法手术.结果 87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40.1个月,14例出现失误或并发症,发生率为13.5%.其中粉碎性骨折2例,术后内固定不稳,髋螺钉穿出股骨头2例,髋螺钉过短1例,过长2例,髋螺钉位置欠佳4例,术后伤口感染2例,髋内翻2例,钢板断裂1例,下肢外旋畸形1例,畸形愈合2例.结论 DHS治疗股骨粗隆骨折的并发症失败与术前准备、适应证的选择、手术技术及术后功能锻炼指导等因素有关,遵循DHS的操作规范,可提高治疗水平.

  • 甲状旁腺组织中细胞周期素D1过度表达与Rb肿瘤抑制基因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作者:胡慧;薛新波;王从俊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组织中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及视网膜母细胞瘤易感基因(Rb)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36例甲状旁腺腺瘤,10例正常甲状旁腺组织及10例甲状旁腺增生中cyclin-D1及Rb肿瘤抑制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腺瘤组cyclin-D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及增生组(P《0.05),正常组同增生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Rb的表达正常组、增生组和腺瘤组三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cyclin-D1过度表达和Rb表达与肿瘤大小、血清钙水平及甲状旁腺素(PTH)水平无关.结论 cyclin-D1的过度表达在甲状旁腺腺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cyclin-D1过度表达导致Rb磷酸化或表达下调而失去细胞抑制效应可能为甲状旁腺腺瘤发生的机制之一.

  • 微创髋关节置换手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洋;蔡林

    目的评价微创髋关节置换手术的优越性、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52例53个髋关节进行微创髋关节置换手术,采用后外侧切口,长6~10 cm.同时,比较了微创髋关节置换术与传统髋关节置换术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术后引流、术前术后红细胞变化、输血情况、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早期活动情况、近期和远期疗效、并发症、Harris评分等方面的不同.结果手术切口平均长8 cm,切口长短与肥胖正相关,在相同条件下,微创髋关节置换手术明显减少了术中出血、术后引流、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无并发症,可早期活动、近期疗效良好,远期疗效待随访,Harris评分平均87分.结论微创技术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中是行之有效的,值得推广.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 微创
  • 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完全脱位与锁骨外侧骨折

    作者:宋俊;蔡林

    目的评价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完全脱位与锁骨外端骨折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分析2001年5月至2005年5月22例患者运用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完全脱位与锁骨外端骨折的疗效.结果平均随访20个月,按Lazz Cano疗效标准,优15例,良6例.结论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完全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符合生物力学要求,并发症少,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 肠系膜血管损伤14例诊治体会

    作者:章关平

    1998年6月至2005年6月,我院收治肠系膜血管损伤患者14例,占同期腹部损伤6%.现对腹部外伤致肠系膜血管损伤的诊断和治疗加以分析.

  • 纤维蛋白封闭剂在肝脾手术中止血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建智;郭飞;夏平

    纤维蛋白封闭剂(FS)是一种源自人血浆,由数种蛋白成分组成的复合制剂,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可降解的组织粘合剂和局部止血药,国际上已广泛用于许多外科领域.丰联TM FS纤维蛋白封闭剂是由上海利康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本研究旨在观察FS用于肝脾手术中断面止血的临床疗效.

  • 重度胫腓骨近端开放性骨折的治疗体会

    作者:罗水平;何宏生

    重度的胫腓骨近端开放性骨折,属于高能量损伤,骨折粉碎,伴有较严重的软组织损伤,而且胫前软组织薄弱,骨折又靠近膝关节,固定较为困难,易并发关节强直、皮肤坏死、感染等并发症.我们选用T形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该类骨折,疗效满意.

  • 胆囊十二指肠瘘49例临床分析

    作者:邓志刚;李波;栗靖;严茂林;祖存

    胆囊十二指肠瘘是胆囊与十二指肠之间形成的不正常通道,常继发于胆石症及消化性溃疡,它是胆肠内瘘的一种少见类型,临床认识不足,术前诊断较困难,治疗方式多样.现总结我院普外科1996年1月至2004 年8月收治的49例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报告如下.

    关键词: 胆囊 十二指肠
  • 腹股沟血管外皮瘤并股静脉瘤栓一例

    作者:阳军;肖彩菊;陈孝平

    患者,男,35岁.主诉"发现左侧腹股沟肿块5月余".初起发现左侧腹股沟无痛性包块,豌豆样大小.近2个月来包块迅速增大,一般情况好.查体:左腹股沟区约6 cm×5 cm肿块,位置浅表,质硬,活动度差,边界欠清晰,左侧大腿稍增粗,浅静脉扩张明显.外院细胞学检查示"软组织梭形细胞肿瘤".MRI示左侧腹股沟区肿块,股动静脉受推移,部分包绕,部分层面可见瘤栓.

  • 高原地区小儿原发性胆道穿孔一例

    作者:秦斌;孙胜;周劲松;赵江涛

    患儿,女,7岁,因"腹痛7 d,加重伴腹胀2 d"于2005年7月4日入院.7 d前突发脐周疼痛,抗炎治疗1 d无效入住他院,诊断"肠梗阻"给予对症治疗.2 d前腹痛突然加重,出现腹部膨隆,伴低热、乏力.体温37.5℃,精神状况差.转我院就诊.

  • 鱼油脂肪乳剂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研究现状

    作者:于健春;郭卫东

    几十年来外科或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应用的脂肪乳剂主要是以大豆油为基础,其中富含ω-6脂肪酸的亚油酸.亚油酸是花生四烯酸的前体物质,而花生四烯酸则作为细胞膜磷脂的底物合成一系列生物活性化合物(二十烷类)如前列腺素、血栓素和白三烯.这些化合物介导或参与调节诸如血小板聚集、血液凝固、平滑肌收缩、白细胞趋化、炎性细胞因子产生以及免疫功能等过程.有观点认为应避免ω-6脂肪酸过多,以防止生理过程失调.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功能及其与骨肿瘤的关系

    作者:张磊;曲国蕃

    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依赖于肿瘤血管生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重要的一种血管生成因子.VEGF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通过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增加血管通透性,以诱导肿瘤血管生成,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因而VEGF及其受体VEGFR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本文对VEGF和VEGFR家族成员及其生物学特性以及它们与骨肿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 胆管周围血管丛与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

    作者:李文岗;黄志强

    虽然近年来肝移植技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胆管并发症仍然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原因.各种直接或间接地引起胆管周围血管丛(PBP)收缩和阻塞、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因素,均可导致缺血性胆管炎的发生,出现胆管上皮组织损害,发生胆管并发症.本文主要从胆管微循环的角度进一步综合阐述了胆管周围血管丛的分类、组织病理学类型、生理功能以及与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的关系.对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的进一步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创伤后胰岛素抵抗对机体代谢的影响

    作者:秦环龙;王治国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在创伤后非常普遍,是机体对创伤应激的一种反应,也是机体对胰岛素任何生理功能反应受损的表现.机体在创伤后通过神经内分泌的变化,分泌大量应激激素导致机体分解代谢增加、负氮平衡、瘦组织群减少和创口愈合不良;机体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表现为病理性高血糖、糖耐量下降、脂肪分解增加、高胰岛素血症等[1].近年来,创伤后IR对机体内环境和代谢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

  • 重视特殊患者的营养支持

    作者:吴肇汉

    外科临床上,患者由于病情因素而较长时间无法经口正常摄食的情况并不少见.在这种情况下,采用肠内营养(EN)或肠外营养(PN)支持已被列为常规的治疗措施.

  • 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

    作者:艾中立;张中林

    糖尿病患者的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障碍增加了手术的危险性.合理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改善营养状况、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是手术安全和手术成功的关键.

  • 肝移植的代谢特点与营养支持

    作者:刘敦贵

    随着肝移植的快速发展,肝移植的营养支持问题也倍受关注.不论是单纯肝移植,还是联合肾脏、胰腺、小肠的肝移植,均有其复杂的代谢特点和相应的营养支持方法.以往,人们重视的是肝移植的肠外营养,而肠内营养却常被忽视.近年来,肝移植的肠内营养已在临床上显示其突出优点;谷氨酰胺(Gln)和生长激素(GH)在低蛋白血症和一些术后危重病患者中已得到普遍应用,同样也收到显著效果.

  • 新生儿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

    作者:蔡威;王莹

    新生儿时期是生长发育快的阶段,且体内储备相对较少,因此要求保证合理的营养摄入.新生儿围手术期间因消化道畸形及手术麻醉创伤,造成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合成和利用发生障碍,需要营养支持.对于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新生儿,合理的营养支持尤为重要.营养不良势必影响患儿术后恢复与伤口愈合,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各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并且可能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尤其是神经系统发育构成远期不良影响.而营养摄入过多,即过度喂养,则可能导致过多二氧化碳释放,增加心、肺负荷,甚至抑制呼吸,增加病死率,也可能导致肝功能损害.

  • 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营养支持

    作者:曹伟新

    急性胰腺炎,尤其重症急性胰腺炎,病变可累及胰周组织、周旁器官和产生全身炎性反应,严重者可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急性胰腺炎早期的代谢特点为分解代谢远超过合成代谢,人体在严重应激和分解代谢状态下,每日尿氮排出量达20~40 g,在短期内即可导致明显的脂肪和瘦组织群的消耗,表现为体重下降和营养不良,与之相伴的是免疫防御能力下降和脏器功能障碍.

  • 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筛选及评定

    作者:江志伟;李宁;黎介寿

    虽然,人们早已认识到营养不良极大地影响肿瘤患者的预后,营养不良状态将使抗肿瘤治疗的毒副作用及并发症增加,患者生存时间缩短,生活质量低下.然而,在常规的肿瘤治疗中,还很少对营养评定及营养支持给予很大的热情及关注.大多的肿瘤研究小组对体力状态及治疗相关的肝、肾、血液等系统的毒副作用有详细而标准的评分系统,相反,营养不良的评定显得十分的粗糙及不准确,美国东部肿瘤研究协作组(ECOG)仅较粗地分为0~3级的体重改变,缺点表现为没有考虑某一阶段内体重的动态变化;仅以进入研究时的体重为基准,而未考虑研究以前已发生的体重下降;同时,指标范围显得十分宽松,体重下降达20%仅被认为是中度的损害.

  • 肝硬化患者的营养支持

    作者:迟强;邰升

    肝脏是人体的中心代谢器官,肝硬化患者因肝脏功能低下,使糖、脂肪及蛋白质的代谢紊乱从而导致营养不良.肝硬化患者的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为低白蛋白血症、腹水、水和电解质及酸碱失衡、血氨升高,严重者常合并肝性脑病及肝肾综合征等.营养不良与肝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并且对临床预后有重大影响.

    关键词: 肝硬化 营养支持
  • 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

    作者:吴国豪

    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是临床上日益关注的课题,也是临床营养支持的难点.严重创伤、感染、并发器官功能衰竭等危重患者,伴有明显的代谢改变,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合成代谢受限,免疫功能低下,加上摄入热量及蛋白质量的不足,易导致营养不良.此时如得不到及时、足够的营养补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蛋白质消耗,影响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终将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从而影响患者预后.因此,如何有效地调节危重患者的代谢改变,对危重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改善机体蛋白质合成及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ICU时间,降低病死率,促进患者尽快康复,这已成为提高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 肠功能障碍与营养支持

    作者:李宁

    肠道是维持人体营养、生存的重要器官之一,长期以来,人们对肠功能的认识偏重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但肠道不仅有消化、吸收、蠕动的功能,还有免疫调节、激素分泌、黏膜屏障等功能,所发生的功能问题难以综合归纳,至今对肠功能障碍(intestinal dysfunction)的诊断标准尚无共识.

  •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营养支持

    作者:周岩冰

    各种胃肠道疾病、手术应激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均有明显增高,临床结局不良.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包括术前与术后两阶段,其目的与方法各有不同.

  • 烧伤患者的营养支持

    作者:王凤君;汪仕良

    烧伤后由于组织严重毁损,以及受剧烈应激反应的影响,机体在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代谢方面都发生一系列极为复杂的变化.一方面组织分解加剧,蛋白质大量丢失,能量消耗增加,代谢率升高,导致严重负氮平衡、体重下降、免疫功能低下及创面愈合延迟等;另一方面机体恢复及创面修复又需要大量营养物质.合理的营养支持及代谢调理,有利于降低机体代谢消耗,维护脏器功能,增强免疫机制,预防和控制感染,促进烧伤创面愈合.

    关键词: 烧伤 营养支持
临床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