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临床外科杂志

临床外科

临床外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Surgery 림상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湖北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湖北分会
  • 影响因子: 0.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6483
  • 国内刊号: 42-133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18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邹声泉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隐股静脉瓣下大隐静脉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

    作者:朱玉峰;陆民;刘晓兵;施慧华;刘峰;蒋米尔

    目的 探讨隐股静脉瓣下大隐静脉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术(EVLT)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选择收治的70例(74条患肢)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施行隐股静脉瓣下大隐静脉结扎联合EVLT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点状静脉抽剥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6~ 10个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59%,对照组81.08%,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溃疡愈合时间、术后疼痛发生率、切口感染率及隐神经损伤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皮肤坏死、踝部水肿消失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溃疡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隐股静脉瓣下大隐静脉结扎联合EVLT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疗效显著,其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优于传统术式,值得推广应用.

  • 显露喉返神经在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苏清华;赵军;马建仓;徐金锴;纪宗正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常规显露喉返神经对于减少其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 770例全麻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解剖显露喉返神经430例,未解剖显露喉返神经340例.比较两组患者神经损伤的发生率.结果 显露神经组430例中2例(0.47%)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无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未显露组340例中有8例(2.35%)出现喉返神经损伤,其中6例为暂时性损伤,2例为神经永久性损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手术时显露喉返神经可明显降低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

  • 68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体会

    作者:王巍;王康;杨岷;樊纪丹;何凤璞;伏鹏

    目的 总结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2006年10月至2012年5月手术治疗AD 68例.急性AD(发病<2周)57例,慢性AD 11例.其中DeBakey Ⅰ型11例,DeBakeyⅡ型7例,DeBakeyⅢ型50例.18例DeBakey Ⅰ、Ⅱ型患者进行体外循环手术,48例DeBakeyⅢ型患者进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1例DeBakeyⅢ型患者EVAR术中造影示双侧股动脉严重狭窄而转行体外循环手术治疗,1例DeBakeyⅢ型患者EVAR失败后行双侧股动脉转流术.结果 体外循环手术组死亡2例,死亡率10.5%,EVAR手术组死亡1例,死亡率2.1%,全组患者围手术期死亡3例,总死亡率5.8%.出院患者随访6~ 79个月,平均(15.2±18.7)个月,无死亡,无再次手术,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早期明确诊断和个体化的手术方案能提高AD生存率.

  • 568例髂静脉受压介入治疗体会

    作者:王孝高;陈世远;官泽宇;余朝文;聂中林;王晖;高涌

    目的 总结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经验.方法 对568例髂静脉受压患者采用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其中单纯经皮血管腔内成形(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352例,腔内成形加支架置入(PTA+ stent)216例.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IVCS患者,采用手术取栓、置管溶栓加PTA,必要时支架置入治疗.对采用单纯PTA及PTA+ stent 的出院后3个月及12个月的有效率及优良率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553例患者手术成功,成功率97.4%(553/568).患者出院后3个月及12个月的有效率单纯PTA的为94.0%、86.9%,PTA+ stent的为95.9%、96.1%;优良率单纯PTA的为81.3%、70.4%,PTA+ stent的为91.3%、91.7%.两组比较,出院后3个月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0,P>0.05);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56,P<0.05).出院后12个月的有效率及优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0.95,P<0.05;x2=296.35,P<0.05).结论 PTA+ stent较单纯PTA在治疗IVCS的近期、中期疗效更佳.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59例临床分析

    作者:凡兵;王志维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时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治疗非缺血性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冠心病的疗效.方法 59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时行瓣膜置换手术,包括二尖瓣瓣膜病变40例及主动脉瓣瓣膜病变11例,联合瓣膜病变8例,共搭桥132支.根据患者年龄及病变血管情况选用乳内动脉或大隐静脉作为血管桥.结果 本组1例术后1d死亡,死亡原因是严重的低心排综合征,搭桥4根.其他病例术后随访2个月至7年,均没有明显心绞痛复发并且心功能得到改善.结论 非缺血性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一般无典型心绞痛病史,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患者术前应该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是否合并冠心病.采取术前改善心功能状态,缩短手术及心肌缺血时间等措施,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及心脏瓣膜手术是有效可行的治疗手段.

  • 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并低射血分数患者的外科治疗

    作者:张云涛;郭立新;夏晓君;霍毅中;周松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并低射血分数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 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患者68例,依射血分数高低分为两组:组1,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36 ~ 72岁,平均(59.3±7.0)岁;左室射血分数(LVEF) <40%.组2,34例,男24例,女10例;年龄38~79岁,平均(62.2±7.1)岁;40%≤LVEF< 50%.狭窄段<5 mm,内膜剥脱术同期搭桥.狭窄段≥5 mm,狭窄近、远端各搭一支桥或序贯搭桥.结果 全组左心室舒张末径较术前明显减小[(52 ±2)mm vs (60 ±4)mm,t =7.32,P<0.05)];LVEF较术前明显增高[(45±17)%vs (34±15)%,t=4.770,P<0.0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前后左室舒张末径变化值[(12.4 ±5.6)mm vs (13.65 ±5.6)m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左室变化值[(12.24 ±5.6)mm vs(13.65±3.2)m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LVEF变化值[(10.12±3.6)%vs(10.32±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科治疗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并低射血分数患者安全、有效.

  • 联合髂内动脉超选择栓塞化疗和内分泌治疗方案在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李辉明;魏世平;潘铁军;杨家荣;陶维雄;王进;彭伟;顾鹏

    目的 分析联合髂内动脉超选择栓塞化疗和内分泌治疗方案在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晚期前列腺癌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超选择栓塞化疗+内分泌治疗)、单一治疗组(内分泌治疗)两组,每组20例.联合治疗组栓塞化疗采用卡铂+阿霉素+环磷酰胺方案,栓塞剂选用明胶海绵颗粒,每月1次,连续3次;单一治疗组皆采用康士德+诺雷德方案(康士德50 mg/d,顿服,诺雷德3.75 mg,皮下注射,1次/月(平均治疗周期12个月).分别记录两组治疗后近期疗效(IPSS表评估下尿路症状缓解情况、VAS评分表评估疼痛情况、MRI复查评估肿瘤体积变化、血清PSA变化)、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肝肾功受损情况)、随访后评估患者生存率.结果 联合治疗组相比单一治疗组,IPSS评分下降更明显,疼痛减轻更显著,前列腺肿瘤体积下降更明显,血清PSA变化下降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相对较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后患者生存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髂内动脉超选择栓塞化疗和内分泌治疗方案可以为晚期前列腺癌尤其是非雄激素依赖型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治疗方法,从而为患者大限度的解除了病痛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低位领式切口保留颈丛择区性颈侧方淋巴结清扫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应用

    作者:罗智勇;刘玥;胡晓鹏;吴亚群

    目的 总结低位领式切口保留颈丛的择区性颈侧方淋巴结清扫术(颈清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应用和经验.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对66例乳头状癌患者行全甲状腺切除和低位领式切口保留颈丛的择区性颈清术.结果 Ⅵ区淋巴结转移率为69.7%,颈侧方淋巴结(Ⅱ、Ⅲ、Ⅳ、Ⅴb)转移率为72.7%,主要集中在Ⅲ和Ⅳ.患者术后无明显下颈部、耳部和肩部感觉异常,随访1 ~ 30个月无局部复发.结论 临床怀疑或穿刺证实颈侧方淋巴结转移的乳头状癌患者,在没有广泛淋巴结转移(Ⅴa转移)或淋巴结明显外侵的情形下,低位领式切口保留颈丛的择区性颈清术良好的兼顾了肿瘤根治和功能外观,是一种安全而合理的术式.

  • 肌肉血管贴敷治疗出血型烟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附34例报道)

    作者:刘鹏;潘力;廖旭兴;安学锋

    目的 探讨间接手术治疗出血型烟雾病的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间接手术治疗出血型烟雾病患者34例,其中单纯颅骨钻孔治疗3例、颞肌颞浅动脉贴覆术治疗10例、颅骨多点钻孔及颞肌颞浅动脉贴敷术21例.分析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并对其中16例患者影像学随访.结果 随访6 ~ 24个月,经间接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未出现再出血,所有患者均无缺血性症状发生,但之前神经功能受损症状无明显改善,影像学随访的16例患者颅外血管参与颅内供血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对于出血型烟雾病患者,选择合适的病例,经颅骨多点钻孔及颞肌颞浅动脉贴敷术有较好的疗效,但是,更加理想的治疗方法仍然需要不断探索.

  • 门静脉高压症手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

    作者:殷强;沈雄山;晏华军;熊杰;周伟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132例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对年龄、性别、肝功能、血小板、门静脉血流流速的变化等相关指标监测分析.结果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率为17.4% (23/132),与无血栓组比较,血栓组患者术中门静脉血流速度显著下降(P<0.05),年龄、性别、肝功能、血小板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静脉血流速度降低可能是门体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im-3/Tim-1mRNA比值失衡对桥本甲状腺炎癌变的诊断意义

    作者:王巨;孙华文;曾放;刘顺

    目的 分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im-3/Tim-1 mRNA比值失衡对桥本甲状腺炎(HT)癌变的诊断意义.方法 92例桥本甲状腺炎,其中24例HT合并癌变,另取22例单纯性甲状腺癌患者外周血和38例正常人的外周血作为对照,采用RT-PCR法分别检测所有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im-3/Tim-1 mRNA比值的情况.结果 HT组,HT癌变组,甲状腺癌组和正常对照组中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im-3/Tim-1 mRNA比值有显著性差异.HT组的Tim-3/Tim-1[(0.91±0.38) copies/μL]低于对照组(P<0.05),HT癌变组的Tim-3/Tim-1[(0.43±0.26) copies/μL]低于HT组和对照组(P<0.05),甲状腺癌组[(0.81 ±0.48) copies/μL]的Tim-3/Tim-1和对照组差别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外周血Tim-3/Tim-1比值失衡在对诊断HT及其癌变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证实HT是一种癌前病变,Tim-3/Tim-1比值失衡可能是HT癌变的标志.

  • 胃癌根治Roux-en-Y式重建术后胃瘫的治疗体会

    作者:孙庆磊;胡三元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Roux-en-Y式重建手术技巧与胃瘫发生的关系及治疗、预防办法.方法 回顾分析总结6年间21例胃癌根治术Roux-en-Y式吻合发生胃瘫综合征的患者资料.结果 21例胃瘫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后均获得成功,2周内恢复1例,3周内恢复2例,4周内恢复6例,5周内恢复10例,另2例紧张情绪较重患者,1例于术后8周恢复,另1例于术后9周恢复.结论 根治清扫术后的淋巴渗出、小弯侧切线过高、胃肠吻合口位置及吻合方式与术后胃瘫的发生有关,积极全面的保守治疗可治愈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

  • 乳腺专用伽马成像、钼靶和高频超声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作者:王单;沈文状;王建华;张林

    目的 探讨乳腺专用伽马成像(BSGI)对早期辅助诊断乳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1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乳腺高频超声、钼靶及BSGI的检查,以病理诊断为基础,对BSGI进行敏感度和特异度分析并比较三种早期辅助诊断技术的优劣.结果 BSGI在所有患者中的敏感度为94.1%,敏感度高于钼靶,不受乳腺致密性的影响,在直径2~5 cm的肿瘤中检出率高.但其对转移淋巴结的敏感度仅为28.6%.结论 BSGI成像技术是一种新型早期辅助诊断乳腺癌的检查技术,具有较高的敏感度,适合于致密性乳腺和原位癌的辅助诊断,对于诊断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局限性.

  • 胃造口在肺功能不全患者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作者:韩建平;朱建华;汪国华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中针对合并肺功能不全患者应用胃造口术的临床意义.方法 总结2007年7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32例远端胃癌合并肺功能不全患者,其中18例行胃癌根治术加胃造口术(治疗组),14例行胃癌根治术加鼻胃管胃肠减压术(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术后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及围手术期存活例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通气时间、手术后3周内存活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根治术中针对合并肺功能不全患者应用胃造口术是安全可靠的,与传统鼻胃管行胃肠减压方法相比,可明显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 腔内隔绝术联合开窗技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的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作者:皮勇;邢昕;陈健;顾向亮;陈曹阳

    目的 总结腔内隔绝术联合开窗技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的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的可行性和手术效果.方法 采用腔内隔绝术联合开窗技术治疗10例累及主动脉弓部的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联合开窗技术封堵夹层破口,保留主动脉弓全部分支8例,保留头臂干及颈总动脉2例.手术均在局部麻醉下完成,覆膜支架开窗在术中进行.结果 患者术中造影无内漏,术后无死亡,2例左锁骨下动脉封堵的患者未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随访中,开窗支架通畅,无移位,保留的主动脉弓分支动脉通畅,降主动脉真腔扩大,假腔血栓化并缩小.结论 对于累及主动脉弓部的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联合开窗技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胃癌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密度的临床意义及预后价值研究

    作者:吴建武

    目的 了解胃癌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密度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 使用流式细胞计数法测定一组接受根治性手术的胃癌患者(n=75)及健康对照组(n=25)外周血中CD4+ CD25+ FoxP3+的Treg密度,比较两组患者Treg的平均水平,并分析Treg密度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胃癌患者外周血Treg平均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07).与Treg低密度的患者相比,高密度的患者肿瘤平均直径较大(P=0.013)、TNM分期更高(P =0.029),其术后复发率较高(P =0.029)、生存时间较短(P =0.025).结论 胃癌患者外周血Treg密度显著增加,且提示预后不佳.

  • 改良两孔法腹壁微小瘢痕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技巧

    作者:高飞;李荣;李建军;刘涛;陆小龙;吴厚平;王少慰

    目的 探讨使用常规腹腔镜器械进行改良两孔法腹壁微小瘢痕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技巧及安全性.方法 对634例胆囊良性疾病的患者施行使用常规腹腔镜器械进行改良两孔法腹壁微小瘢痕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改良组),同期进行常规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152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等情况.结果 改良组有11例因肝左叶肥大及胆囊三角显示不清改为三孔法,其余623例患者顺利完成改良两孔法腹壁微小瘢痕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两组均无中转开腹、无出血、胆漏、胆道损伤等并发症,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及进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改良组切口美容效果好(P<0.05).结论 改良两孔法腹壁微小瘢痕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术后手术瘢痕微小,可以适用于绝大部分的胆囊良性疾病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 输注速度和刺激对全麻诱导时依托咪酯所致肌阵挛的影响

    作者:凌娜佳;黎笔熙;刘方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给药速度以及在麻醉诱导过程中给予刺激对依托咪酯进行全麻诱导时发生肌阵挛的影响,分析肌阵挛的诱发因素.方法 200例ASA Ⅰ~Ⅱ级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慢诱导组(S组)、慢诱导刺激组(S-s组)、快诱导组(F组)、快诱导刺激组(F-s组),各50例.四组患者麻醉诱导均采用依托咪酯0.3 mg/kg.S组与S-s组输注时间均为1 min,F组与F-s组输注时间为10s.S组与F组待睫毛反射消失、呼吸变浅后开始行辅助通气,S-s组与F-s组待意识消失即刻开始行正压机械通气.记录四组患者麻醉前、依托咪酯注药后3 min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观察静脉注射依托咪酯后肌阵挛的发生情况以及严重程度.结果 S组患者与F组患者肌阵挛发生率无明显差异,S-s组与S组相比以及F-s组与F组相比,其肌阵挛发生率均增高(P<0.01),但S-s组与F-s组相比肌阵挛发生率稍低(P<0.01).此外S-s组与F-s组注药后MAP及HR较基础值有所升高,SPO2则呈下降趋势(P<0.01),其余两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全麻诱导时,加快输注速度并不会增加依托咪酯所致肌阵挛的发生率,但若在麻醉深度不够时给予了刺激则易诱发肌阵挛的发生.

  • 免打结缝合线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江华;陈先祥;吴黎明;周晋航;何志军;王伟;刘小波

    目的 探讨免打结缝合线(QUILL线)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中应用效果.方法 80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38例免打结缝合线一期缝合胆总管(观察组),42例T管引流(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对照组手术缝合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腹腔引流时间、胆漏发生率上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免打结缝合线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中应用可明显缩短缝合时间,具有操作简便、缩短住院时间等特点,且不增加胆漏的发生率.

  • 急诊手术治疗嵌顿痔48例体会

    作者:杨军娇

    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共收治嵌顿痔48例,均于当天行急诊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48例中,男38例,女10例,年龄18 ~58岁.嵌顿时间10 ~ 72 h,均有不同程度的混合痔病史,症状表现为肛门剧烈疼痛、坠胀感,肛周痔核脱出并有显著水肿隆起,痔核表面皮肤和黏膜有糜烂与渗出物,痔核内有血栓形成,其中发生痔核坏死溃疡17例,环状痔32例,血白细胞总数正常44例(91.7%),增高4例(8.3%),中性粒细胞比例正常35例(72.9%),增高13例(27.1%).

    关键词: 嵌顿痔 急诊手术
  •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多普勒超声监测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洪波;乐德玲

    虽然越来越多的动脉瘤患者接受了介入治疗[1],但开颅夹闭动脉瘤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一些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术中多普勒微超声监测是在显微手术中采用细小的多普勒微探头直接探测颅内动脉等血管结构,以了解血流情况.本文总结了术中多普勒超声的应用价值和使用方法.

  • 射频消融迷宫手术治疗大左房心房颤动合并瓣膜病变临床效果观察(附9例报告)

    作者:伏鹏;何凤璞;杨岷;王巍;樊纪丹

    心瓣膜病患者出现心房颤动(AF)较为常见,二尖瓣病变患者其AF发生率可达60%左右.一般认为瓣膜病变合并大左房AF患者射频消融迷宫手术效果较差,且大左房合并血栓者复发率更高.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我们对9例瓣膜病变合并大左房AF患者行心脏瓣膜手术同期施行射频消融迷宫手术.术后随访近中期临床效果良好,总结治疗经验,现报告如下.

  • 中间入路甲状腺腺叶手术与传统方法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严斌;彭翔;庄一心;沈卫星

    神经损伤是甲状腺腺叶手术常见的并发症,大多数医院行甲状腺腺叶手术时都常规解剖暴露喉返神经,可明显降低其损伤[1].随着手术技术的改进,各种新的手术径路及手术方法不断产生及应用.我院自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对192例患者采用中间入路甲状腺腺叶切除手术,我们对照分析了经中间入路行甲状腺腺叶手术和传统腺叶手术的临床疗效,探讨经中间入路甲状腺腺叶手术的可行性和优点.

  •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附34例报告)

    作者:王红波;王军阳;刘双宁

    胆总管结石是我国常见胆道疾病,12% ~ 21%的胆石症患者为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1].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已成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重要微创术式.结合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我院实施的34例LCBDE患者一期缝合的临床资料,进一步探讨LCBDE、胆总管一期缝合术的可行性.

  • 胃胰腺异位一例

    作者:刘竞

    患者,女性,15岁,因“间断性上腹部疼痛半个月”于2010年11月8日入院.患者入院前半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为阵发性钝痛,伴恶心、呕吐2次.门诊查胃镜:胃体黏膜下隆起,性质待定.CT:肝、胆、脾、胰腺、肾脏未见异常.入院后查内镜超声:胃体中下部后壁见一约1.7 cm ×2.6 cm半球形隆起性包块,表面光滑,病变位于黏膜下层,呈低回声影,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内部回声均匀.内镜诊断:胃体黏膜下层低回声病变,考虑间质瘤可能性大.

    关键词:
  • 脾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作者:喻满成;王海涛;袁玉峰;吴龙;沈维亮;唐胜利;何跃明;刘志苏

    患者,男,71岁,因“脐周疼痛1.5d,加重8h入院”.体格检查:皮肤巩膜无黄染,未触及肿大的浅表淋巴结,右下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腹肌软,Mushy征(-),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1.62×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88.4%,血红蛋白138.0 g/L,血小板138×109/L,球蛋白22.8 g/L,白蛋白30.5 g/L,总蛋白53.3 g/L,D-二聚体534 ng/L,肿瘤标志物未见异常.

    关键词:
  •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一例

    作者:徐新;刘巍立;魏福庆;韩秋果

    患者,女性,36岁,因左侧腰背部肿物二十余天入院,既往2个月前于当地医院行手术治疗,肿物未完全切除,术后诊断为腹壁脓肿,术后四十余天,手术切口部见局限性隆起,且进行性增大,病程中有间断发热表现,高达39C.查体见肿物上极达第十二肋下,下极达髂前上棘下3 cm,内缘达腋后线,向前远端达腋前线内侧3 cm,隆起高度约5 cm.

    关键词:
  • 糖尿病足缺血的腔内治疗

    作者:谷涌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已经接近1亿[1].一般来讲,在发病5~8年后就会陆续出现一些并发症,糖尿病足就是其中容易发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腔内治疗
  • 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治疗进展

    作者:蒋米尔

    下肢静脉曲张是多种静脉疾病所共有的临床表现,常见的病因是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DVI)和大隐静脉(GSV)功能不全.根据不同的病因,手术包括各种深静脉瓣膜重建、交通静脉结扎和曲张浅静脉结扎及抽剥术.对于单纯性浅静脉曲张,传统的手术是高位结扎和抽剥术.近十年,因微创手术的发展,使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 复杂主动脉夹层的腔内修复治疗

    作者:舒畅;刘鼎骁

    主动脉夹层是发生于主动脉的一神灾难性疾病,其起病急骤,进展迅速,死亡率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特别是合并严重并发症的急性复杂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美国血管外科学会将这类疾病定义为起病在2周以内,并出现夹层破裂、疑似破裂(impending rupture)或合并急性灌注不良综合征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的B型主动脉夹层[1].急性复杂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占所有夹层的10%~20%左右[2],相较于大部分可以通过保守的强化药物治疗或手术干预的非复杂性主动脉夹层[3],复杂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则更为凶险,需要急诊外科干预.

  •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腔内处理

    作者:刘长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范围涵盖了从腓肠肌静脉丛至广泛多节段的腘、股、髂股、股和下腔静脉血栓.DVT是第三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年发病率为108/10万,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ET)易感率男性高于女性,40岁后发病率迅速上升[1].雨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发病率可达66/10万.

  • 血管外科杂交手术的应用前景

    作者:金毕

    血管外科是临床外科中年轻的学科之一,虽然用血管壁全层缝合法重建血流通路见于19世纪末,但我国血管外科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在近十多年才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和进步.其中重要的发展是血管腔内治疗和杂交(Hybrid)手术.

  • 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外科治疗

    作者:王深明;王斯文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是常见的血管外科静脉病变.人们早认识的是以大隐静脉曲张为代表的浅静脉功能不全.消除曲张浅静脉以打断浅静脉反流,达到降低静脉高压的目的是治疗CVI的基本原则.然而,人们发现许多接受了浅静脉手术的病例,静脉功能不全仍未能纠正.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充分认识并证实了深静脉反流和功能不全在CVI发病中的作用.

  • 肝泡型包虫病的治疗进展

    作者:张洋;樊海宁

    肝泡型包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病,主要以肝脏为原发器官,有着与肝癌类似的生物学行为,可向肝外侵犯,复发率高,目前治疗手段及效果有限,成为临床医生面临的一大挑战.现就肝泡型包虫病的治疗进展做扼要概述.

  • 甲状旁腺解剖及手术探查要点

    作者:徐德全;代文杰

    随着对于甲状旁腺疾病尤其是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认识的增加,重视血清钙的变化,相关辅助检查筛查疾病技术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甲状旁腺疾病被临床所发现.甲状旁腺切除术(parathyroidectomy,PTx)对于PHPT和难治性SHPT的患者是有效的治疗方式.目前,对于一般性PTx的手术技术要点,大多数临床医生都已经掌握.然而对于异位甲状旁腺、复发性甲状旁腺疾病或甲状腺再次手术治疗的PTx还存在技术上的不足.我们认为通过熟悉甲状旁腺组织胚胎学发育过程、形态特点和掌握甲状旁腺及相关血管解剖要点能够在术中更好地显露甲状旁腺,同时结合相关定位技术及运用手术探查技巧将会使患者在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基础上获益大.

    关键词: 甲状旁腺 外科解剖
临床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