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Laboratory Medicine and Clinic 검험의학여림상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重庆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 影响因子: 1.09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9455
  • 国内刊号: 50-116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78-157
  • 曾用名: 中国检验医学与临床
  • 创刊时间: 200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检验医学与临床》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徐永柱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血清S100蛋白检测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早期诊断及意义

    作者:周玉环;彭和平;陈爱保

    目的:探讨血清S100蛋白含量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变化规律,并建立健康人参考范围.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52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缺血性28例,出血性24例)和86例健康体检人群进行S100蛋白检测,并同时用血细胞计数仪计数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结果:出血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与健康体检人群S100蛋白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出血组血清S100蛋白也明显高于缺血组(P<0.01);且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S100蛋白含量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有一定趋同性,但无明显相关关系(r=0.298,s=0.292).结论:S100蛋白检测作为一项新的生化指标与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联合检测,对脑损伤的发生及损害程度的早期诊断意义重大.

  •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特点研究

    作者:符伟

    目的:探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的临床特点,以便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30例AFL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孕妇单胎24例,双胎6例;孕周32~38周,产妇治愈24例,死亡6例,死亡率为25%.36例围生儿中,存活26例,死亡10例,病死率为28%.结论:早期诊断、对症治疗和及时终止妊娠有望提高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母儿的生存率.

  • 944株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辛力华;郭华;江涛;何勇

    目的:探讨2005~2006年细菌感染及耐药情况.方法:对2005~2006年临床标本中分离的944株病原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总体上看,革兰阴性菌感染仍占优势,革兰阳性球菌、真菌的感染呈上升趋势,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呈下降趋势.亚胺培南仍是目前对革兰阴性杆菌敏感的药物(除2006年统计假单胞菌敏感率为77%外,均在93%以上).头孢吡肟除大肠埃希菌外,其敏感率均在70%以上.肠杆菌科如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2006年的药物敏感率较2005年有所增加;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奇异变形杆菌2006年药物敏感率较2005年有所降低,耐药性日趋增加.葡萄球菌的耐药性非常严重,对常规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已基本高达60%以上.结论: 严格限制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及多重耐药性的传播至关重要.

  • 重庆市2 873例儿童末梢血微量元素含量分析

    作者:申燕;谢建渝;李秋红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儿童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采用BH2100型和BH5100plus型原子吸收光谱仪,对2 873例儿童末梢血铜、锌、钙、镁、铁、铅等元素进行检测.结果:在男女儿童间锌、镁、铁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铜、钙、铅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锌、铁的缺乏率高,分别为22.35%和17.44%,钙的缺乏率次之,为5.19%.结论:应加强儿童末梢血微量元素含量地监测,科学合理地补充微量元素,积极预防和及时治疗铅中毒,以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 女性育龄不孕患者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及药敏分析

    作者:廖致红;谭丽娟;徐秋红;马丽梅;潘柳吟

    目的:了解就诊女性育龄不孕患者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感染及药物敏感情况.方法:收集育龄不孕女性4 216份宫颈分泌物标本,用支原体试剂盒进行半定量培养及药敏试验.对照组为240例健康育龄妇女.结果:不孕组Uu阳性1 871例,阳性率44.4%;健康对照组Uu阳性81例,阳性率33.8%.Uu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依次为:原始霉素100.0%、交沙霉素99.2%,克拉霉素90.4%,强力霉素80.1%,四环素73.9%,红霉素72.7%,阿奇霉素68.6%,氧氟沙星23.5%,环丙沙星17.2%.结论:女性育龄不孕患者生殖道Uu感染率高,Uu耐药株多,应依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 化脓性骨髓炎病原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谢克恭;唐任光;唐毓金;陆敏安

    目的:总结骨髓炎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提供合理的治疗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63例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和104例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及抗菌药物敏感试验资料.结果:63例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有57株细菌生长,共培养出4种细菌,无多重感染;104例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有91株培养结果阳性,共培养出149株、8种病原菌,其中14例培养出3株,30例培养出2株,47例培养出单株; 革兰阳性(G+)球菌77株,革兰阴性(G-)杆菌69株,真菌3株,大部分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结论:与急性骨髓炎多为单种G+球菌感染不同,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细菌分布发生较大变化,存在多重感染.另外,G+球菌感染率下降,铜绿假单孢菌感染上升.对不同类型化脓性骨髓炎的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 黏质沙雷菌医院感染现状及耐药性研究

    作者:杨秋连

    目的:了解黏质沙雷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2007年5年间医院内获得性黏质沙雷菌的分布及耐药谱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痰液、尿液及伤口分泌物中黏质沙雷菌检出率较高,达19.83%~45.69%;医院感染黏质沙雷菌主要分布在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老年内科等科室;药敏结果显示,黏质沙雷菌对1、2代头孢菌素表现很高的耐药性,均大于90.00%;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3、4代头孢菌素比较敏感.结论:黏质沙雷菌是目前医院感染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其抗生素耐药率呈逐步升高趋势,且耐药机制复杂,多重耐药率高,临床应加强对黏质沙雷菌耐药性的监控并防止耐药菌株的传播流行.

  • 免疫胶体金技术测定血清胱抑素C及对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

    作者:戴婉如;陈发林;吴来州

    目的:探讨液相免疫胶体金技术测定血清胱抑素C(CysC)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8例健康对照者、32例糖尿病和48例肌酐(Cr)值正常高血压患者,利用免疫胶体金技术测定血清CysC,用苦味酸法测定血清Cr.结果:健康对照组CysC浓度参考范围:1~50岁为0.35~0.95 mg/L、50岁以上为0.42~1.42 mg/L.批内平均变异系数(CV)为1.27%,批间平均CV为0.75%.清晨空腹Cr值正常情况下,18例糖尿病患者CysC异常,占56.3%;26例高血压患者CysC异常,占54.2%.结论:液相免疫胶体金技术测定血清CysC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精密度,适于大批量及临床常规使用,且CysC较Cr更好,不受性别、肌肉量等因素影响,能更敏感地反映早期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

  •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免疫学检验室间质量评价分析

    作者:黄明珠;黄江兵

    目的:全面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免疫学检验质评结果.方法:对2003~2007年HBV 5项标志物的室间质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检验的800项测定结果总符合率达92.4%,检验科各项得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列顺序为: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e抗原、乙型肝炎e抗体、乙型肝炎核心抗体,年平均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列顺序为:2007、2006、2003、2004、2005年.结论:室间质评有助于提高检验质量,其结果与建立室内质控、操作者责任心、检测试剂的质量和严格按规程操作与否有关.

  • 恶性肿瘤患者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戴庆忠;覃瑜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恶性肿瘤组与健康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血小板(PLT)等项参数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并作统计学分析及t检验.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恶性肿瘤组Fib、D-D、PL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大血小板比率等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测Fib、D-D和PLT等项参数对恶性肿瘤患者的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子痫前期患者血清肾功能生化指示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池晓霞;胡艺琳;李延武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PE)患者尿酸(UA)、肌酐(Cr)和尿素氮(BUN)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生化分析仪检测42例PE患者及38例健康妊娠晚期孕妇血清UA、Cr和BUN水平进行分析.结果:(1)PE患者与健康妊娠孕妇相比,血清UA、Cr和BUN含量显著升高(P<0.05);(2)轻度PE患者血清UA、Cr及BUN含量呈升高趋势,但与健康妊娠晚期孕妇比较,仅血清UA含量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PE患者与健康孕妇比较,3项指标均明显增高(P<0.05).(3)重度PE患者血清UA、Cr和BUN含量显著高于轻度PE患者,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UA、Cr和BUN水平的升高可提示妊娠高血压患者肾功能受损;血UA可作为判断PE肾功能损害较敏感的指标;血清UA、Cr和BUN对评价和监测妊娠高血压肾功能受损程度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 128株酵母菌的鉴定及其药敏试验分析

    作者:张军英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酵母菌种类及其对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采用科玛嘉真菌鉴定显色培养基、API20C鉴定条对2005年6月至2006年12月分离到的128株酵母菌进行菌株鉴定,并对其采用ROSCO纸片扩散法进行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5-氟胞嘧啶4种抗真菌药物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酵母菌占总分离率的5.21%.128株酵母菌以白酵母菌感染率高,为78株,占60.94%,其他依次为热带酵母菌18株(14.06%),光滑酵母菌15株(11.72%),克柔酵母菌6株(4.69 %),近平滑酵母菌4株(3.13%),季也蒙酵母菌3株(2.34%),其他少见酵母菌4株(3.13%).药敏结果显示,两性霉素B对除葡萄牙酵母菌外的其他菌株敏感率较高;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对除克柔酵母菌和光滑酵母菌外的其他菌株敏感率较高,但分别存在10株(7.81%)和9株(7.03%)依赖剂量敏感的菌株;5-氟胞嘧啶对除克柔酵母菌外的1株光滑酵母菌表现为依赖剂量敏感,其余100.0%敏感.克柔酵母菌对氟康唑全部耐药,对伊曲康唑只有33.3%敏感,50.0 %依赖剂量敏感,16.7 %耐药.光滑酵母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33.3%和66.7%.结论:患者深部真菌感染中仍以白酵母菌为主,克柔酵母菌比例有所上升;菌种不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临床细菌室应提高真菌的鉴定技术水平和加强药物的耐药性监测工作;临床医生应依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进行治疗.

  • 两台日立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可比性研究

    作者:冼英杰;钟国权;李介华

    目的:对同一生化实验室两台日立生化分析仪进行方法学对比和偏差评估,探讨不同仪器间测定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方法:以可溯源的日立7180生化分析仪,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校准品和质控品组成的检测系统作为目标检测系统(X), 7170S为待评系统(Y), 在8个工作日内分别测定正常、病理水平质控物各8次和新鲜血清样本40份.计算目标检测系统与待评系统的相对偏差(SE%), 以美国临床实验室修正法规规定的室间质量评价允许误差范围的1/2为标准,判断不同检测系统之间的可比性.结果:两检测系统测定结果之间的系统误差或均值处的SE%均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结论:两检测系统各测定结果具有可比性,可满足临床需要.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

    作者:邹廉;龚华

    目的:观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患者血小板与凝血指标的变化,探讨PIH与凝血系统的关系.方法:选择2006年11月至2008年5月PIH患者168例、正常妊娠晚期妇女51例(正常妊娠组)及健康非妊娠妇女42例(非妊娠组),测定其凝血系统的各项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PIH组凝血指标与正常妊娠组和非妊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晚期妊娠妇女血液处于血栓前状态,而PIH患者存在着明显的血栓前状态,因此,PIH患者产前测定凝血指标对监测病情、指导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 邯郸市某职业人群空腹血糖水平与糖尿病患病率调查分析

    作者:杨建峰;刘武杰;严范红;薛会敏

    目的:了解邯郸市某公司35~59岁在职职工空腹血糖水平及糖尿病(DM)患病率情况.方法:2008年1~9月参加体检职工,按年龄分组,分别统计和计算.结果:该职业人群空腹血糖平均水平(4.90±0.84)mmol/L,同年龄组男性高于女性.糖尿病患病率3.5%,随年龄增长,空腹血糖水平和DM患病率有增高趋势.结论:该职业人群DM患病率略高于全国水平.空腹血糖水平及DM患病率与年龄因素密切相关,随年龄增长有增高趋势.

  • 浓缩裂解煮沸法在荧光定量PCR测定HBV DNA中的应用

    作者:梅玉峰;黄敏;危艳顺

    目的:探讨浓缩裂解液煮沸法提取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对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 DNA的影响.方法:通过浓缩裂解液煮沸法和直接裂解液煮沸法同时提取血清HBV DNA,在不同浓度梯度比较FQ-PCR测定结果的差异.结果:浓缩裂解液煮沸法所得HBV DNA量高于直接裂解液煮沸法,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例约为20~40∶1.结论:浓缩裂解液煮沸法较直接裂解液煮沸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在低浓度范围内与临床上的诊断较相符.

  • 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蛋白检测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意义

    作者:沈秀芬;李江;梁先念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尿中微量清蛋白(mALB)、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IgG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尿中mALB、α1-MG、β2-MG和IgG;微柱层析法检测HbA1c.结果:单纯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上述5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糖尿病肾病组中,HbA1c、尿中4种微量蛋白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单纯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检测尿mALB、α1-MG、β2-MG、IgG和HbA1c是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灵敏、可靠的实验室指标.

  • 7523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曾令晓

    目的:了解就诊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7 523例患者血液中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结果:抗-HCV阳性136例,阳性率为1.81%,其中男、女性阳性率分别为2.96%和1.16%,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输血史者阳性率为8.30%,显著高于无输血史者(1.70%);有献血史者阳性率为6.90%,显著高于无献血史者(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5~2007年3年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就诊患者HCV感染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血液传播仍是丙型肝炎传播的重要途径,其他传播途径亦不可忽视,加强对就诊患者进行抗-HCV检测,对早期发现和治疗患者、防止医疗纠分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有重要意义.

  •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药敏结果分析

    作者:秦海燕;陈俊;王辉;刘德华;邵剑春;周玲

    目的:了解近年来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的感染状况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对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支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555例标本中支原体阳性287例,阳性率为51.71%,其中解脲支原体(Uu)阳性204例(71.08%);Uu和人型支原体(Mh)混合感染81例(28.22%),Mh感染2例(0.70%).药敏结果显示,支原体对交沙霉素敏感,其次对美满霉素、强力霉素比较敏感;耐药率依次为8.71%、13.59%、17.42% .耐药性较高的有红霉素、环丙沙星、罗红霉素,耐药率依次为87.80%、83.28%、70.03%.结论:支原体是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交沙霉素、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可以作为治疗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经验用药时尽量避免选用红霉素、环丙沙及罗红霉素.有条件时尽可能根据支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用药.

  • 168例急性药物中毒患者的急救治疗及临床分析

    作者:张彪成

    目的:探讨急性药物中毒的特点,提高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总结10年来收治的168例各种急性药物中毒临床病例.结果:168例中服药过量56例(33.3%),误服毒物22例(13.1%),服毒自杀90例(53.6%).其中,有机磷农药65例(38.7%),乙醇中毒42例(25.0%),镇静安眠药中毒28例(16.7%).男106例(63.1%),女62例(36.9%),16~40岁97例(57.7%),41~60岁57例(33.9%),大于60岁14例(8.3%).治愈156例(92.9%),死亡12例(7.1%).结论:基层急性药物中毒以服毒自杀和服药过量为主,男性高于女性,有机磷农药、乙醇和镇静安眠药是主要中毒药物源.临床救治应根据不同患者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采取综合急救措施,方能获得佳治疗效果.

    关键词: 中毒 急救 临床分析
  • 1832份临床标本细菌培养结果与药敏结果分析

    作者:劳炳焕;林岗;朱庆明

    目的:了解医院内感染菌群分布、流行趋势及耐药现状,为医院感染的控制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从送检的1 832份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1 283株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在1 283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G+)菌233株,占18.16%,革兰阴性(G-)菌645株,占50.27%,真菌405株占31.57%.主要以白色念珠菌、大肠埃希菌、绿脓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肠杆菌属、沙门菌属、肠球菌属、变形杆菌属为主要细菌;感染部位以呼吸道、血液、泌尿道、皮肤软组织为多.结论:常见G+、G-菌的耐药性有上升趋势,并存在多重耐药性.应定期监测区域内细菌的耐药变化,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的方法学探讨

    作者:李明勇;梁敏;熊志刚

    目的:探讨临床实验室红细胞沉降率(下称血沉)测定方法的可靠性及方法学间的可比性.方法:随机抽取门诊患者90例,同时采集3份标本,分别采用1993年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的魏氏法、选定方法、Micro test1自动血沉仪、Ves matic30自动血沉仪同时测定血沉,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与比较.结果:4种方法测定血沉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的血沉测定方法的建立应与ICSH推荐的参考方法或标准方法进行严格比对,确定二者之间具有可比性,方可运用于临床.

  • 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联合利凡诺在终止中期妊娠中的应用

    作者:罗文梦;刘静涵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联合利凡诺与单用利凡诺在终止中期妊娠中的应用比较.方法:将收治的66例孕13周至不足20周、因避孕失败要求终止妊娠者或因某种疾病不宜妊娠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采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联合利凡诺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利凡诺治疗.结果:观察组阴道流血量(48±12)mL,胎儿娩出时间(22±3)h.对照组阴道流血量(78±25)mL,胎儿娩出时间(50±10)h .结论: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联合利凡诺用于中期引产,可有效促进宫颈成熟,明显缩短引产和总产程时间,降低宫缩痛的程度,减少阴道流血量.

  • 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马韬;鲜玉萍;辛力华

    目的:分析慢性前列腺炎致病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153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采用Meares-Stamey四段取样法进行前列腺液细菌培养,并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分纯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153例前列腺液标本中共分离出致病菌52株,阳性率34.0%,其中以葡萄球菌为主,共41株(78.8% ).葡萄球菌对抗菌药物总耐药率高的是青霉素G(97.6%),其次是红霉素(95.2%)和磷霉素(92.7%).19种抗菌药物中耐药率高于50.0%的有9种.敏感性好的是万古霉素(100.0%),尚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其次是替考拉宁(97.6%)、莫西沙星(95.2%)、喹努普汀/达福普汀(92.7%)、褐霉素(90.2%).结论:慢性前列腺炎的细菌感染分布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所占比例高.对于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关键是在正确的病原学诊断和药敏试验指导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性激素和糖类抗原125联合检测在异位妊娠诊疗中的应用

    作者:林敏;朱柳君

    目的:探讨血清学指标在异位妊娠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对异位妊娠患者和宫内正常妊娠妇女同时监测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雌二醇、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结果:正常宫内孕组和异位妊娠组血清β-HCG、孕酮、雌二醇、CA125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态监测血清β-HCG、孕酮水平可为异位妊娠的诊断提供很好的依据;雌二醇、CA125变化可以及时发现异位妊娠可能继续发育者,并给予及时治疗;对于异位妊娠,可在未破裂前及早发现、及早给予保守治疗,避免手术切除输卵管,对保全患者生育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 柳州市健康人群血清胱抑素C参考范围调查

    作者:余洪立

    目的:调查柳州市健康人群血清胱抑素C(CysC )浓度的参考范围.方法:将373例健康体检者按年龄分为3个组,应用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其血清CysC浓度.结果:373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CysC浓度与性别无关.随着年龄增长,血清CysC水平呈上升趋势,3个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柳州市健康成人血清CysC的参考范围,40岁以下组为0.45~0.91 mg/L,40~60岁组为0.47~0.99 mg/L,60岁以上组为0.44~1.20 mg/L.

  • 受血者输血前传染病血清学5项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金珠

    目的:探讨受血者输血前检测传染病血清学5项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 080例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试验(TRU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分析.结果:血清学5项指标检测结果总阳性率为22.84%.其中HBsAg阳性率为9.71%,抗-HCV阳性率为1.35%,抗-HIV阳性率为0.00%,TRUST阳性率为2.07%,ALT>40 U/L者为7.02%;HBsAg、ALT同时阳性率为1.83%,抗-HCV、ALT同时阳性率为0.19%,ALT、TRUST同时阳性率为0.24%,HBsAg、抗-HCV同时阳性率为0.14%.结论:受血者进行输血前5项指标检测对预防和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2型糖尿病患者铁代谢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探讨

    作者:吴晓勇;史俊敏;伍贤鼎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选择初诊T2DM患者24例及健康对照者32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胰岛素、铁蛋白、转铁蛋白(TRF)水平,采用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葡萄糖、血清铁、总铁结合力水平.结果:T2DM组葡萄糖、铁蛋白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铁超载可能通过增加IR而引发T2DM.

  • 前S1抗原与HBV DNA及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张晨辉;鲍俊峰;臧嘉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前S1抗原(Pre-S1Ag)及HBV DNA水平,并探讨其三者的相关性.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HBV-M及Pre-S1,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 DNA.结果:Pre-S1Ag在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HBV-M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Pre-S1Ag可作为HBV DNA和HBV-M的补充和对照.

  • 同一患者同时感染3种寄生虫报道

    作者:孙淑玲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8岁.自述3个月前因不适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行骨髓穿刺),经输血及铁剂治疗好转后出院.近患者又出现头晕、乏力、心慌、嗜睡,时有恶心、上腹隐痛等症状入住本院.

  • 新型隐球菌致胸壁包块1例分析

    作者:毕佳训;杜娟;查卫琴

    新型隐球菌所致外源性感染好发于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新型隐球菌是隐球菌感染的致病菌,主要侵犯肺、脑及脑膜等[1],因此在临床上多表现为隐球菌性脑炎而在脑脊液中分离出.笔者从1例胸壁包块穿刺液中连续两次分离出1株新型隐球菌,现报道如下.

  • 肝穿刺活检确诊嗜血细胞综合征1例报道

    作者:郭秀荣

    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罕见、病因复杂,临床诊治特别棘手,如不及时确诊极易造成死亡.本院收治1例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骨髓涂片并未查到噬血细胞,但肝脏穿刺病理检查及涂片检查均发现枯否细胞内吞噬红细胞及淋巴细胞而确诊.现报道如下.

  • 浅谈Xantus全自动加样器快速留样板留样

    作者:陈玉碧

    《血站管理办法》规定:血站采供血原始记录必须保存10年,血液检验全血标本应保存至全血有效期内,血清标本应保存至全血有效期满后半年.在发生医疗纠纷时,为了切实维护血液检测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权益,防止采血过程中送检试管血标本与采血管标本不一致导致检测结果错误的发生,本站血清标本同时保留有采血管标本和试管血标本两种.以前保存试管血标本的方法是采用手工操作,即用一次性吸嘴将血清吸入带盖的小离心管内,然后注明日期、数量后封口,置-20 ℃以下冰冻保存.但这种方式工作繁琐,人为因素影响大.自2008年8月开始,本站使用Xantus全自动加样器后,将手工操作留样改用一次性留样板留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减少了工作人员的感染机会.

  • 加强沟通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作者:赖年钰;林一民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医院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面对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需要,医患沟通的不可替代性越来越明显地显现出来.医院的服务质量也在内涵上不断深化,不断扩展,服务方式也发展为"以患者为中心"的主动服务方式.世界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说过,医生有"三大法宝",分别是语言、药物、手术刀.我国著名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教授认为,语言是三者中重要的,医生一句鼓励的话,可以使患者转忧为喜,病情立见起色;相反,一句泄气的话,也可以使患者抑郁焦虑,甚至不治而亡.以患者为中心,实施医患沟通,是医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而形成的全新的服务模式和思维方式.

  •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的优化与实践

    作者:郑蔚颖;王红红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的教学范畴包括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实用性,是所有护理专业学生学习临床护理课程的基础.本课程任务是以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素质为核心,在整体护理观指导下,使护生具有较好的护理学基本理论以及较强的护理实践技能,应用护理学基础知识与技术满足服务对象的基本需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教育者也对护理教育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改革.

  • 影响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作者:刘焰;刘辉;程永涛

    检验分析前阶段是指从临床医师开出医嘱起始,按时间顺序的步骤,包括提出检验要求、患者准备、原始标本的采集、运送标本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传送,至分析检验程序启动,此期终止[1] .在实验误差中,分析前误差约占70%[2].因此,保证分析前质量,对提高检验质量尤为重要.针对这一现状,本院检验科与相关科室及人员,就影响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大量调查和分析,并采取相应对策,现总结如下.

  • 检验科实习生带教方法探讨

    作者:李丽华;申志红;叶丹

    目前检验科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根据实习大纲内容划分为细胞学、临床检验、生物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等几个方面,以各种检验项目为主题,重点是操作技能的培养,兼顾实验方法、原理、参考值范围及临床意义等.在这种带教模式下,教学内容相对单一,不同层次实习生收获相似,学习积极性不高.卫生部人事司自2001年正式确立检验科为临床科室,正式设立各级检验医师的岗位,检验医师必须通过全国医师资格统一考试获得医师资格,并根据有关规定检验医师应参与临床诊疗工作[1].在检验与临床结合日需紧密的形势下,笔者在带教过程中通过教师带动、学生自学,以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检验与临床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 血小板供者机采后血象变化情况观察

    作者:张玉华;聂华;陈凯;郝世勇

    机采血小板因其产量和纯度高,内含白细胞、红细胞少,治疗效果好,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青睐[1].但机采血小板采集过程较长,采集一个治疗量的血小板约需1 h,整个过程虽然在一次性封闭式管内进行,但血液抽出体外,离心分离出血小板后再回输到体内,血液经体外循环和物理运动后是否对血象产生负面影响,一直是供者乃至机采工作人员关注的问题[2].为此,本研究随机选取80例血小板供者,对其机采前后的血象指标进行检测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孕妇免疫性抗A(B)血型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关系

    作者:张红旗;龙永梅

    胎儿从父亲遗传来的红细胞血型抗原若为母体所缺少时,胎儿红细胞相对于母体即是一种异体抗原,可刺激母体产生相应的IgG抗体,这些抗体又可以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破坏胎儿红细胞,造成胎儿和新生儿溶血病[1].在临床上以ABO血型系统常见,其次为Rh血型系统.笔者对本实验室近年来检测的1 768例O型血孕妇(丈夫为非O型)进行了产前ABO血型抗体效价测定,并跟踪观察产后是否发生新生儿溶血,探讨孕期IgG抗A(B)效价与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关系.

  • 综合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意义

    作者:马丽琼;徐路琼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再生障碍性贫血(下称再障)均系造血干细胞疾病,二者均可有全血细胞减少、感染或出血等临床表现.前者主要损伤造血干细胞分化,使恶性克隆增殖,骨髓造血异常;后者主要损伤造血干细胞增生,抑制造血功能.诊断MDS的关键是找出病态造血细胞,本文对10例再障(其中典型再障8例,非典型再障2例)、15例MDS(RA 3例,RAEB-T3例,RAEB 9例)及15例增生性贫血(以下简称增贫)患者的骨髓涂片进行分析,从多个角度探讨其特点及鉴别诊断.

  • 78例柏油样便潜血结果探讨

    作者:仇祝强;宫玲娟;刘雪芹

    大便潜血是诊断消化道是否出血的重要证据,柏油样便被认为是典型的肉眼诊断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证据.临床工作中发现多数柏油样便胶体金法初检为阴性,经稀释后才出现阳性,而极少数柏油样便不管稀释多少倍仍为阴性.为此,笔者对本科2007年5月至2008年5月接诊的78例柏油样便标本进行潜血检测及调查分析,报道如下.

  • 中心静脉置管后的护理

    作者:韦柳芝

    建立一条良好的静脉通道,对那些需长期输液的患者,特别是化疗患者极为重要.中心静脉置管术是医疗中较常见及重要的技术,不仅可避免反复穿刺引起外周血管损伤出现静脉炎,也可避免化疗药物渗漏引起组织坏死,减轻患者痛苦.现将本科100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门诊药房合理配发儿科用药应注意的问题

    作者:陈先琼

    儿童患者正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脏器功能以及酶系统、免疫中枢系统发育不完善,对药物的代谢及排泄速度与成人不尽相同,较成人易产生不良反应[1].如何指导患儿正确使用药物,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是每一个药师在门诊药房配方时应该思索的问题.现在的医院药学工作模式已由传统的"保证药品供应"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技术服务模式,由被动式服务转向主动式服务.门诊药房作为医院窗口,是连结医患的一个纽带,也是直接面向患者的一个重要岗位,窗口配方发药可以使患者在短暂的取药过程中获得正确的用药指导,从而使药物治疗更有效,也使药师的价值得到体现.本文针对儿童这一特殊人群,就门诊药房配发药物时患者应注意的问题加以概述.

  • 酶免疫一步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影响因素探讨

    作者:谭显清;李骏

    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传染病.我国是乙肝高发区,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高达10%~15%[1].HBsAg在乙肝病毒(HBV)感染的检测中一直是为重要的标志物,是乙肝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因此,准确地检测HBsAg对于HBV感染的临床诊断、治疗以及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常用的HBsAg测定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中的双抗体夹心双位点一步法,该法简单、方便、快速,灵敏度较高,特异性较好.但是,操作中的各个环节对试验的检测结果影响较大,临床实践中常会出现一些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以及时阴时阳现象.现就ELISA一步法检测HBsAg的影响因素进行初步探讨.

  • 不同厂家HBV 前S1抗原试剂检测结果的差异性分析

    作者:韦海春

    长期以来,临床上常以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或阴性来判断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患者体内乙肝病毒(HBV)是否复制及传染性的强弱.大量研究证实,HBeAg无论是抗病毒治疗转阴或是基因变异自然转阴,并不意味着HBV DNA停止复制或传染性消失.研究显示,前S1抗原(PreS1Ag)可以反映HBV在体内复制感染的状况,其作为新的HBV血清标志物已被广泛应用于对乙肝的临床诊断及治疗预后的观察[1].但各试剂生产厂家的PreS1Ag检测试剂仍有较大差异,存在一定的漏检或假阳性.本实验对3个厂家的PreS1Ag试剂进行检测,并与HBeAg、HBV DNA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旨在探讨PreS1Ag检测在乙肝诊断中的价值以及不同试剂盒对PreS1Ag检测结果的影响.

  • 影响凝血检验质量的因素分析

    作者:任海

    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就影响凝血检验结果准确性的一些常见因素讨论如下.1 受检状态的影响受检者的诸多因素如服用药物、环境因素、生理变化、饮食等均会影响凝血试验的结果.1.1 药物因素阿司匹林、潘生丁等药物能抑制血小板聚集,肝素能抑制凝血机能,尿激酶和链激酶等可促进纤溶功能,某些内酰胺类抗生素可降低凝血酶原水平,使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口服避孕药会使血小板黏附、聚集功能及Ⅰ、Ⅱ、Ⅶ、Ⅷ、Ⅸ、Ⅻ等因子活性明显升高[1].

  • 3种方法对1259份尿液标本的检测与评价

    作者:陈瑛

    IQ-200尿沉渣分析仪是近年来投入临床使用的全自动尿液分析仪,该系统包含1台全自动尿液显微镜分析仪;样品包裹在悬液之内,在与CCD摄像机相连的显微镜下检测,该悬液将样品精确地定位在显微镜物镜的视野之内.通过自动微粒识别软件,对微粒的尺寸、外形、对比度、材质等特征进行分析,能快速定量的将微粒分成以下12类:白细胞、白细胞团、红细胞、鳞状上皮细胞、非鳞状上皮细胞、透明管形、未分类管形、结晶、细菌、酵母菌、精子、黏液.本研究旨在探讨IQ-2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以下简称IQ-200)检测尿液有形成分的方法,并对其进行评价.

  • 形态学检查法在临床细菌鉴定中的作用

    作者:娄荣玲

    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临床细菌学检验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先进仪器的使用加强了传统细菌学鉴定的薄弱环节,同时通过细菌形态、染色性等确认,保证了仪器鉴定的准确性[1].细菌鉴定离不开传统的形态学检查,形态学检查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工作中更重要的体现,是在标本直接涂片、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血小板抗原抗体检测与血小板输液的临床应用

    作者:蒋利星

    血小板输注适用于预防和治疗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患者的出血,近年来在临床上的使用日益普及.但是部分患者在多次输注血小板后可产生血小板相关抗体,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也有部分患者由于其他原因,使血小板输注无效.本文对血小板抗原抗体的部分检测方法及血小板输注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 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李晓红;杨红英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快速增长趋势.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心肌病及外周血管疾病发病率增高,糖尿病血管并发症越来越成为人类健康的巨大威胁.所以,糖尿病从某种意义上又被认为是一种血管疾病.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高血糖、氧化应激与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之间关系密切.深人研究糖尿病的氧化应激机制,将为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和途径.

  • 妊娠糖尿病的诊断及实验室研究进展

    作者:李秋红;陈宏蕊;谢建渝

    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在妊娠期发现或首次诊断的糖耐量异常的疾病,其发生率由于研究人群及诊断标准各异而不尽相同,各国报道发生率为1%~14%[1],大部分发生在妊娠的第24~28周.GDM是由于妊娠时摄食量增加以及胎盘分泌的激素抵消胰岛素的作用,导致糖耐量异常甚至糖尿病.在分娩后大部分患者血糖可恢复正常,临床表现均逐渐消失,但在以后的妊娠中可又出现.一部分患者在数年后可发展为显性(临床)糖尿病.

  • 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作者:杨舸;朱静

    真核生物细胞状态是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共同影响的,真核生物的基因组DNA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所以信号传递途径的终点都是DNA.

检验医学与临床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