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Laboratory Medicine and Clinic 검험의학여림상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重庆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 影响因子: 1.09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9455
  • 国内刊号: 50-116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78-157
  • 曾用名: 中国检验医学与临床
  • 创刊时间: 200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检验医学与临床》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徐永柱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C T-1和 IL-6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中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黎;张洁

    目的:检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心肌营养素‐1(CT‐1)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探讨 CT‐1和 IL‐6与 OSAHS 患者病情的相关性。方法设置 OSAHS 组(n =58)和对照组(n=50),测定并比较血清 CT‐1和 IL‐6的变化,分析其与 OSAHS 的相关性。结果 OSAHS 组血清 CT‐1和 IL‐6水平均要高于对照组;OSAHS 患者血清 CT‐1与 AHI 呈正相关;IL‐6与低血氧饱和度呈负相关;而血清 CT‐1和IL‐6间无相关性;同时血清 CT‐1和 IL‐6在轻度、中度、重度 OSAHS 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CT‐1和 IL‐6在年龄、性别、是否吸烟等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在体质量超重、饮酒或高血压的OSAHS 患者中相对较高。结论血清 CT‐1和 IL‐6可用于反应 OSAHS 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 成都地区学龄前儿童25羟基维生素 D 水平调查

    作者:王娴;刘华伟;邓彪

    目的:调查成都地区学龄前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 D[25(OH )D]水平,为临床合理补充维生素 D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2014年1~12月本院儿科保健门诊体检的学龄前健康儿童的血清25(OH)D 水平,共180例。结果成都地区学龄前儿童25(OH)D 平均水平为(32.69±14.30)ng/mL 。不同性别间25(OH)D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血清25(OH)D 水平在1~2岁达峰值,随着年龄的增长,25(OH)D 水平逐渐下降,各年龄组25(OH)D 水平以及25(OH)D 缺乏和不足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季节25(OH)D 缺乏和不足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夏季25(OH)D 缺乏和不足患病率低于春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都地区学龄前儿童25(OH )D 缺乏和不足患病率较高,其中以>3~6岁儿童为严重。

  • 流式细胞术与 PCR-SSP 法检测 HLA-B27的比对及 HLA-B27亚型的研究

    作者:白世杰;托娅;张保平;王丽娟;王雅菲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CM )与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PCR‐SSP)在人类白细胞表面抗原‐B27(HLA‐B27)检测中的应用,并观察 HLA‐B27亚型在本地区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 PCR‐SSP 和 FCM 检测88例疑似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 HLA‐B27。结果88例 AS 疑似患者中 FCM 法检测 HLA‐B27结果阳性82例,阴性6例,阳性率为93.2%;PCR‐SSP 法检测阳性83例、阴性5例、阳性率为94.3%。分型结果 B 倡2705型41例占49.4%;B 倡2704型37例占44.5%;B 倡2702型1例占1.2%;阳性但未分辨型别4例。结论 Kappa 一致性系数 K =0.905,PCR‐SSP 法与 FCM 检测 HLA‐B27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本地区易感 HLA‐B27等位基因亚型主要以 HLA‐B 倡2704和 HLA‐B 倡2705为主。

  • 健康教育路径对胸腰椎体压缩骨折行椎体强化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作者:马庆梅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胸腰椎体压缩骨折行椎体强化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对患者术后的不同问题予以指导,不定时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观察组按照制定好的健康教育路径进行教育。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排尿障碍、便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情况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使患者更好地掌握了预防疾病的知识,对患者的预后和康复有明显的影响,且通过健康教育路径使护士的工作更规范化、制度化,保证了健康宣教在临床各个环节的实施,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医患关系有很大的意义,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变迁分析及临床对策

    作者:马玲;叶扬;郭炜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ABA)感染的菌群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变迁趋势,为临床抗感染的预防、诊断、治疗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临床送检的各类标本中分离的 ABA 的分布及耐药状况,使用 VITEK2 compact 全自动细菌分析仪鉴定菌株及药敏试验,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年间从各类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7136株,其中 ABA 300株,分离率为4.2%,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117株,分离率为39.0%;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13株,分离率为4.3%,分离率总体呈上升趋势。 ABA 临床分布以 ICU 为主(31.7%),其次为呼吸科(29.3%),其他科室散在分布。感染分布以呼吸道标本为主,其次为分泌物,分别占89.7%和4.3%。 ABA 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大部分在40%以上,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和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均表现为较高耐药性。对丁胺卡那霉素的耐药率低(3.0%),对头孢替坦和头孢呋辛钠完全耐药(100%)。结论 ABA 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了较高的耐药性,并且多药耐药及泛耐药现象比较严重,应加强其耐药性的动态监测,规范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严格无菌操作,控制及延缓MDR‐AB 及 PDR‐AB 的产生,预防和控制 ABA 的感染与暴发流行。

  •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及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王家胜;陈勇;康小兰;胡大碧;况刚;杨秀江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5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患者于 PiCCO 指导下进行液体复苏及治疗,对照组患者利用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复苏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血乳酸清除率、复苏液体量、CVP 、尿量、平均动脉压、呼吸机使用例数、肺水肿及心衰发生例数。结果经过液体复苏及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APACHE Ⅱ评分均逐步下降,72 h 时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24 h 时研究组液体使用量明显多于对照组,而72 h 时液体总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24 h 后研究组乳酸清除率、尿量、CVP 、平均动脉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2 h 时研究组发生心衰及肺水肿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72 h 后两组患者使用呼吸机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 监测可较为准确地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容量状态,精准地指导液体复苏及治疗,减少并发症,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及治疗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E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作者:罗晓辉;高玲娟;钟天鹰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E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56例宫颈炎性组织、5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58例宫颈鳞癌组织进行 HPV 分型检测;免疫印迹技术对宫颈组织中高危型 HPV E2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流式细胞技术进行宫颈癌细胞凋亡的检测及 Transwell试验进行细胞侵袭能力的检测。结果基因芯片技术结果显示,与宫颈炎性组比较,宫颈鳞癌组的 HPV16、HPV18感染阳性率明显增高,而 CIN 组的 HPV16、HPV18感染阳性率无明显变化。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宫颈炎性组比较,宫颈鳞癌组高危型 HPV E2蛋白的水平明显降低,而 CIN 组中 HPV E2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与空载体组比较,高危型 HPV E2质粒组宫颈癌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宫颈癌细胞侵袭能力明显下降。结论高危型HPV E2蛋白具有诱导宫颈鳞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有望成为宫颈癌防治的有效靶标。

  • 17株耐亚胺培南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相关耐药基因及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洪宇;冯福英;郑宗富;曾锜;张薇;罗湘湘

    目的:了解17株亚胺培南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相关耐药基因及分子流行病学状况。方法采用 Hodge 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采用 PCR 法检测碳青霉烯酶、I 类头孢菌素酶(AmpC)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耐药基因,进行测序及网上比对确定基因型;采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序列(ERIC)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 )对菌株进行同源性和遗传相关性分析。结果15株肺炎克雷伯菌检出 KPC‐2、TEM‐1、SHV 和 CTX‐M型基因,SHV12和 CTX‐M‐24为主要基因亚型;2株大肠埃希菌检出 KPC‐2基因,其中1株大肠埃希菌检出 TEM‐1和 CTX‐M‐24基因,另一株大肠埃希菌检出 CMY‐42和 OXA‐1基因;17株菌未检测到 IMP 、VIM 和 NDM 碳青霉烯酶。15株肺炎克雷伯菌分为 A 、B 和 C 三个 ERIC 类别,12株 A 类为 ST11型,2株 B 类为 ST290和 ST147型,1株 C 类为 ST967型,2株大肠埃希菌是同一 ERIC 类别。结论17株菌亚胺培南耐药主要与 KPC‐2基因有关,产 KPC‐2肺炎克雷伯菌在本院神经外科病区呈克隆传播流行,ST11型为此次流行的主要型别;17株菌同时也是产 ESBLs 株或产 ApmC 酶株;首次在世界范围内发现 ST290和 ST967型产 KPC‐2肺炎克雷伯菌;临床科室应加强院内感染控制措施。

  • 陕西延安地区妇女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检测及人群分布特征

    作者:张晓艳;曹云;薛乐;张燊璐;常正江;辛田田

    目的:探讨延安地区妇女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的人群分布特征,为宫颈癌的早期预防和全国的流行病学调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 PCR‐反向点杂交法对4733例门诊、住院、体检妇女宫颈组织进行 HPV 基因检测及分型。结果4733例筛查样本中,HPV 阳性标本856例(18.09%)。排在前五位的 HPV 型别分别是 HPV‐16(3.8%)、HPV‐58(2.3%)、HPV‐52(2.0%)、HPV‐53(1.5%)、HPV‐51(1.2%)。各年龄组主要感染亚型是HPV‐16,20岁及以下组以 HPV‐52为主。阳性标本中以单一亚型感染(82.47%)和40岁以上年龄组为主(42.86%)。结论延安地区总体以高危型 HPV‐16感染为主,HPV 感染率和高危亚型感染率随年龄增加呈现增高趋势。40岁以上妇女为 HPV 高危型易感人群。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脐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血流频谱对预测宫内窘迫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玲

    目的:探讨运用彩色多普勒检测胎儿脐动脉(UA)及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频谱相关数值对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3月随机分层抽取行中晚期孕检孕妇44例,其中健康孕妇组35例,宫内窘迫孕妇组11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上述两组胎儿 UA 及 MCA 的阻力指数(RI)、血流搏动指数(PI)、收缩期与舒张期流速比(S/D)。结果与健康孕妇组相比,宫内窘迫孕妇组胎儿 UA 的 RI 、PI 、S/D明显增高,而 MCA 各血流频谱指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测中晚期妊娠胎儿UA 及 MCA 各血流频谱的指标有助于发现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为提高围产质量提供检查手段。

  •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基因型和同源性分析

    作者:郭大敏;黄汉;廖康;郭鹏豪;陈怡丽

    目的:了解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的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基因型和同源性,为本地区 VRE 的感染治疗和预防控制提依据。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 VRE ,E‐Test 法确定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的低抑菌浓度(MIC),多重 PCR 法检测万古霉素耐药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检测菌株的同源性。结果共收集到8株 VRE 菌株,均为屎肠球菌,分离自腹腔引流液。8株 VRE 均对万古霉素高度耐药(MIC ≥256 mg/L),对替考拉宁中介或耐药,对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和四环素敏感,耐药基因型均为 VanA ;PFGE 分型分为 A 、B两个克隆,其中7株为 A 克隆,1株为 B 克隆。结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VRE 菌株均携带 VanA 基因,且多重耐药,在院内有小范围的流行,但非单一克隆流行。

  • 日立7600和贝克曼 DXC800测量结果可比性的评估

    作者:刘春龙;孙慧颖;胡滨;韩玉霞;陈宝荣

    目的:使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GP29‐A 文件方法评估日立7600和贝克曼 DXC800测量结果的可比性。方法按生化项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总胆红素(TBIL)、葡萄糖(GLU )、钾(K)、钠(Na)、氯(Cl)、钙(Ca)、肌酐(Crea)、尿素(Urea)]分别收集单人份血清样本各20份,血清浓度范围均匀覆盖各检验项目的线性范围。每份样本混匀并均分为两份,分别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贝克曼 DX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两种不同生化测量系统上进行测量。依据 CLSI GP29‐A 文件方法,以已实现溯源的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为比较测量系统,以贝克曼 DX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为实验测量系统,对两种不同生化测量系统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并作散点图评估。结果血清生化项目中 GLU 、K 、Na 、Cl 、Ca 、Crea 、Urea 项目两种测量系统的测量结果在 x ± D 区间内比例在95%以上(不在区间内结果数不超过1个);ALT 、AST 、 TBIL 项目两种测量系统的测量结果在 x ± D 区间内比例不足95%(不在区间内结果数大于1个)。结论血清生化项目中 GLU 、K 、Na 、Cl 、Ca 、Crea 、Urea 两种测量系统的测量结果具有可比性;ALT 、AST 、TBIL 两种测量系统的测量结果不具有可比性。

  • 精细化管理对胸腰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质量的影响

    作者:胡素光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对胸腰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3月到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胸腰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采用精细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评分与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骨水泥渗漏和脊髓压迫等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低血压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5,P <0.05);观察组患者出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满意度为96.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P<0.05)。结论实施精细化管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及合格率,降低低血压等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 宫腔尿管联合子宫环形捆绑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疗效

    作者:李晓玲;蒋雪霞

    目的:探讨宫腔尿管联合子宫环形捆绑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产妇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宫腔内填塞纱布联合子宫环形捆绑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先采用 Foleys 双腔导尿管填塞宫腔联合子宫环形捆绑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产妇术中、术后情况,并观察分析两组产妇生产前后血常规检查结果。结果两组产妇产后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水平均低于生产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086,P<0.01;t=18.2898,P<0.01;t=2.8345, P<0.01;t=4.9644,P<0.01);观察组填塞物放置时间、术中出血量、止血时间、止血有效率、产褥感染率、再次出血率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t =9.6991,P <0.01;t =48.5827,P <0.01;t =10.1821,P <0.01;χ2=4.1551,P<0.05;χ2=5.8185,P<0.05;χ2=4.1177,P<0.05;t=2.0348,P<0.05);所有产妇术后均无腹痛、行动不便等不适症状。结论宫腔尿管联合子宫环形捆绑可用于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止血,且能够有效降低产褥感染率和二次出血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聚合酶活性信号检测地高辛方法的建立

    作者:袁矜;夏东元

    目的:建立以聚合酶活性信号为检测对象的反应体系,使用具有高灵敏度和精密度的均相分析方法,实现地高辛血药浓度的自动化检测。方法设计特异的 DNA 模板及其引物,引物上特定位点连接有 Digoxinge‐nin‐11‐dUTP(Dxin),使得样品中地高辛(Dig)与引物上的 Dxin 在抗 Dig 抗体存在时形成竞争反应,影响 DNA 聚合酶与引物结合,从而根据合成的双链量即可检测出样品 Dig 浓度。结果选择 D2p 作为 Dxin 在引物上的结合位点,17 nmol/L 模板及引物浓度、33 nmol/L 的抗 Dig 抗体浓度。试剂可报告范围为0.3~39.0 ng/mL ,CV <10%。结论聚合酶活性信号检测技术可以实现高灵敏度的地高辛均相分析。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抗心磷脂抗体水平分析

    作者:程贵莲;熊银;张念;崔天盆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关系。方法采用 ELISA 法检测了103例 COPD 患者与72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的 ACA IgG/A /M ,将 COPD 组103例分成 ACA 阳性和阴性两组,分析 ACA 与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和肺功能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从定性角度,在 COPD 组和健康对照组中,ACA 的阳性率分别为16.5%(17/103)和4.2%(3/72),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COPD 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分期中,从 GOLD Ⅰ到 GOLD Ⅳ,ACA 的阳性率依次为66.7%、18.5%、13.9%、3.2%,逐渐降低。从定量角度,COPD 组 ACA 浓度为(4.4±0.7)RU /mL ,高于健康对照组的(2.6±0.4)RU /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从 GOLD Ⅰ到 GOLD Ⅳ,ACA 浓度依次为(10.9±2.6)、(3.9±1.0)、(4.8±1.4)、(2.5±0.6) RU /mL 。 ACA 阳性的 COPD 患者主要集中在 GOLD Ⅰ,GOLD Ⅰ的 ACA 阳性率和浓度远高于其他各期。其中,ACA 阳性与阴性 COPD 患者的性别、年龄和 BMI 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A 与 COPD 的 GOLD 分期有关联,主要出现在疾病早期。 ACA 可能是诊断早期 COPD 的新型标志物,并在 COPD 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一定作用。

  • 围手术期口服铁剂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隐性失血的影响

    作者:陆燕;蔡攀;汤明荣;戴隽;王燕;王秀会;付备刚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口服铁剂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隐性失血量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10月本院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 )内固定治疗的17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围手术期是否规范口服琥珀酸亚铁治疗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未使用铁剂,治疗组(86例)术后给予口服琥珀酸亚铁治疗12周。分别于术前、术后1 d 、14 d 、3个月行血常规检查,对两组术前、术后血常规以及术中、术后出血等进行分析,对两组患者围术期的隐性出血量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术后3月血红蛋白(Hb)平均为(118.6±6.7)g/L ,对照组为(105.2±4.2)g/L ,治疗组 Hb 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平均隐性失血量为(515.6±25.6)mL ,对照组患者平均隐性失血量为(505.4±15.8)mL ,两组平均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口服铁剂治疗并不能降低老年转子间骨折的隐性失血量,但可以明显改善贫血,是有效、经济、安全的治疗方法。

  • 全自动血型分析仪与微板法应用于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比较分析

    作者:李琳琳;李美霖;车进;张微;李天君;张文学;郭崇建;宋艳

    目的:比较分析 Beckman Coulter PK7300全自动血型分析仪与微板法应用于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效果。方法应用全自动血型分析仪法和 STAR 加样微板手工比色法检测献血者 O 细胞(Oc),Oc 凝集者送血型室进一步鉴定。结果在12337份献血者标本中,全自动血型分析仪法与 STAR 加样微板手工比色法对 Oc检出率分别为0.19%和0.15%。微板法检出的1例冷自身抗体,全自动血型分析仪法结果为阴性。全自动血型分析仪法检出的1例抗‐E 、1例抗‐Leb 、2例抗‐P1、1例冷自身抗体,微板法均未检出凝集。结论全自动血型分析仪用于不规则抗体筛查的灵敏度优于微板法,更易发现盐水介质凝集试验阳性的抗体,在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方面较微板法具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 GP73和 AFP 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朱波;肖亚雄;彭宇生;王鹏;张文礼;樊建新

    目的:探讨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和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AFP 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用美国雅培 ARCHITECT i2000SR 全自动化学发光仪进行定量检测;GP73采用 ELISA 法作定量检测,分别对 PHC 组105例,普通肝病组47例,其他肿瘤对照组43例和健康对照组50例进行两项指标的定量检测和分析。结果 PHC 组血清 GP73水平均明显高于普通肝病组、其他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GP73、AFP 及二者联合检测对诊断 PHC 的灵敏度分别为79.05%、62.86%、94.29%,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0.71、0.95。结论 GP73和 AFP 联合检测能提高 PHC 诊断的敏感性和诊断价值。

  • 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舒芬太尼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院前急救的影响

    作者:王鹏;石墩义;马伟;王斌;祝茂盛;余锋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舒芬太尼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院前急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长寿区人民医院院前急救抢救成功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90例,分为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舒芬太尼治疗组(A 组)、限制性液体复苏组(B 组),常规补液复苏组(C 组),每组各30例。 A 组患者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使得平均动脉压在50 mm Hg 左右,同时给予舒芬太尼按照1~5μg/kg 静脉2 min 推注,使得患者疼痛数字评分在3分以下;B 组患者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使得平均动脉压维持在50 mm Hg 左右;C 组患者给予充分液体复苏,使得平均动脉压在70 mm Hg 左右,不予以镇痛处理。观察三组患者入急诊科时液体复苏使用量,凝血酶原时间(PT ),血红蛋白(Hb)水平,氧合指数(PaO2/FiO2)、血清乳酸(BLAC)水平;入 ICU 后各组48 h 输血总量、伤后12 h 的 C 反应蛋白(CRP)及皮质醇浓度。结果 A 、B 两组与 C 组入急诊科时比较,A 、B 组使用的输液量明显较少,PT 升高程度较低,Hb 下降程度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 A 组与 B 、C 组比较,机体PaO2/FiO2指数更高及 BLAC 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患者入 ICU 后,A 组与 B 、C 组比较,48 h 输血量更少,伤后12 h 反映机体应激状态的 CRP 及皮质醇浓度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舒芬太尼对于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能够减少患者液体复苏量,并减少出血量,减轻创伤应激反应,进而减少创伤所致多器官功能不全的可能。

  • 尿液红细胞形态筛查在肾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汪伟;王艳;方华

    目的:通过相差显微镜观察分析尿液中红细胞形态对血尿来源进行判断,并结合肾脏活检病理检查对肾脏疾病做出初步的临床诊断。方法观察分析332例血尿患者尿液中红细胞形态,计算异形百分率,并结合有无尿蛋白、病理管型及相应的尿渗透压、酸碱度等检查结果,初筛血尿的来源,以提高肾脏病诊断的准确性。结果出血部位不同,在尿液中红细胞形态存在一定的差异。未经染色的尿液标本在相差显微镜下可较清楚地显示出差异,容易区分出不同大小形态的红细胞,因此通过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在鉴别血尿来源上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可对肾性血尿做出初步判断,但不能作为肾脏疾病的确诊实验。结论利用相差显微镜对红细胞形态和结构进行初筛,并结合有无尿蛋白、病理管型及相应的尿渗透压、酸碱度等检查结果来判断血尿来源,从而指导临床诊断。

  • 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钙磷及甲状旁腺素达标情况分析

    作者:牟爱华;赵建明

    目的:调查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钙、磷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 H )的达标情况及分布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本院维持性血液透析的54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钙、磷及 iPT H 的水平、达标率,随机选取100例非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对两组的血清钙、磷、iPT H 的平均水平及达标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钙、磷和 iPT H 的达标率分别为55.6%、64.8%、29.6%;与非糖尿病患者比较,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血磷、iPT H 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具有相对较低的 iPT H 水平,低 iPT H 所占比例大。

  • 血清 PCT 对急诊有机磷中毒患者感染的监测价值

    作者:姚波;高占强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 )在急诊有机磷中毒患者感染中的监测价值及评估感染与预后情况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316例,按患者血培养、中段尿培养、腹腔引流液及痰培养结果划分感染组及非感染组。患者入院后采静脉血检测 PCT ,PCT 定采用快速半定量免疫色谱法(德国 BRAHAMS 公司生产的快速半定量免疫色谱试剂盒),将 PCT 测量结果分为4级:<0.5 ng/mL ,0.5~<2μg /mL ,2~<10 ng/mL ,≥10μg/mL ,以不低于0.5μg/mL 为阳性阈值。对患者入院24 h 内的可疑感染部位作为检测标本(使用美国 BD 公司生产的 BACTEC9120全自动培养仪进行细菌培养),进行血培养、中段尿培养、腹腔引流液及痰培养。结果316例患者中发生感染136例,未发生感染180例,其感染率为43.04%;136例感染患者的细菌培养阳性53例,阳性率为38.98%;53例中包括41例革兰阴性菌感染、8例革兰阳性菌感染及4例两种菌同时感染。感染组的 PCT 水平不低于0.5 ng/mL 的有130例,而非感染组仅31例,感染组的 PCT 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6例患者中感染组136例,其阳性阈值130例,而非感染组180例中不属于阳性阈值的149例。其阳性预测值为80.75%,阴性预测值为96.13%,灵敏度为95.59%,特异度为82.78%。经过抗菌药物的治疗,存在感染呈现阳性的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血清 PCT 水平在4~7 d 内逐渐降低并小于0.5 ng/mL ,临床的感染症状得以控制。结论血清 PCT 测定对急诊有机磷中毒患者感染期的监测有指导意义,可以评估有机磷中毒的感染状况和预后情况,并指导其用药。

  • 肺结核患儿血清对氧磷酶活性与氧化应激指标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尹凤鸣;周友乾;任彬;张海艳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儿血清对氧磷酶(PON1)活性与氧化应激指标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连续性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肺结核患儿80例,综合分析患儿血清总氧化态(TOS)、总抗氧化态(TAS)和氧化应激指数(OSI)等氧化应激指标与 PON1水平的改变及其相关性。结果肺结核患儿 TAS 明显低于对照组[(1.8±1.1)、(2.3±1.9)μmoL Trolox Eq/L ,P<0.05],而 TOS 和 OSI 明显高于对照组[(25.9±18.4)、(9.8±5.6)μmoL H2 O2 Eq/L ,(13.3±7.7)、(4.5±2.1),P <0.05]。在血清 PON1水平方面,肺结核组明显低于对照组[(16.9±12.1)、(25.5±14.3)U /L ,P<0.05]。通过 Pearson 和 Sperman 相关性分析可见,PON1与 TAS 呈正相关(r =0.303,P<0.05),与 TOS 和 OSI 呈负相关(rTOS =-0.283,rOSI =-0.228,P <0.05)。结论肺结核患儿体内处于高氧化应激状态,同时 PON1水平明显下降。

  • 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 CTHRC1及 TGF-β1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华;龚心德;江道龙;顾翔;李毅;刘兴晖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HBV)致肝硬化患者血清胶原三股螺旋重复蛋白1(CT HRC1)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疾病病程的关系。方法 HBV 感染确诊肝硬化患者,测定总胆红素(TBIL ),清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 ),根据测定结果对患者进行评分,分级为 A 、B 、C 三级,分为三组,测定各组透明脂酸酶(HA ),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 Ⅲ NP),Ⅳ型胶原(C Ⅳ)血清浓度以了解各组患者肝纤维化状态,B 超检测三组患者门静脉内径以了解各组肝脏功能状态,采用 ELISA 法检测三组患者血清 CT HRC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浓度。结果 B 、C 组 HA 、LN 、P Ⅲ NP 、C Ⅳ均明显高于 A 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与对照组各指标浓度差别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内径均明显大于对照组,B 组与 A 组, C 组与 A 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 、B 、C 组 CT HRC1及 TGF‐β1浓度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临床分期分值升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随着肝硬化患者临床分期进展及肝功能下降,血清CT HRC1及 TGF‐β1浓度上升,两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 血流感染患者 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书侠;张家明;姚孝明;陈光毅;钟丽;陈娟

    目的:探讨急性血流感染(BSI)患者血浆 D‐二聚体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111例 BSI 患者和38例非 BSI 患者的血浆 D‐二聚体水平,比较两组 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结果 BSI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2.034(1.190~4.666)mg/L]明显高于非 BSI 者[0.966(0.157~2.056)m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SI 患者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组的 D‐二聚体水平[2.054(1.097~4.768)mg/L]与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组[1.824(1.291~4.814)mg/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SI 患者体内存在着凝血和纤溶活性的异常,D‐二聚体可作为非特异性炎性指标,辅助血流感染患者病情及疗效的监测。

  •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负性情绪的相关因素及心理护理的干预作用

    作者:李俊;曾令琼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负性情绪的相关因素及心理护理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所有患者均采用 Zung 抑郁自评量表(SDS),日常生活能力(ADL )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等对患者进行评定,分析患者负性情绪的相关因素,并对患者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结果对患者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分析后,发现影响患者负性情绪产生的主要相关因素包含社会支持、经济条件、睡眠、日常生活能力等;发现观察组患者 SDS 、ADL 、SAS 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眠、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支持及经济条件等是影响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负性情绪产生的相关因素,在患者康复期间要针对这些因素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降低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康复。

  • 引起尿路感染的大肠埃希菌的耐药谱分析

    作者:蓝惠华;张玲;梅俊;王厚照

    目的:调查引起患者尿路感染的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及其耐药谱,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分离自2014年度本院住院患者的尿培养阳性菌株共488株,采用 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法国梅里埃公司)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的检测则采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推荐的双纸片法确证试验。结果引起尿路感染的488株病原菌中,共检到大肠埃希菌235株(占48.16%,235/488),其中产 ESBLs 菌株54株(占23.0%,54/235)。亚胺培南、替加环素、阿米卡星、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产 ESBLs 的大肠埃希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产 ESBLs 菌株具有多耐药性,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均高于90%,对氨曲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高于60%,对头孢吡肟、头孢西丁和呋喃妥因的耐药率为分别为53.70%、36.00%和31.48%,其耐药率大多明显高于非产 ESBLs 菌株(P<0.05)。本次研究发现3株耐亚胺培南的大肠埃希菌。结论引起尿路感染的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现象严重,尤其是产 ESBLs 菌株,临床上需及时监测细菌的耐药性变迁,为临床抗感染药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动态心电图筛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作者:王蕊;林晖;王德昭;杜凤和

    目的:应用动态心电图(DCG)观察冠心病(CHD)患者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的发生情况,分析 SAS 与 CHD 及其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因胸痛于本院心内科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共166例,根据造影结果分为 CHD 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 DCG 检查,并应用 DCG 筛查 SAS 。结果166例患者中确诊 CHD100例(CHD 组),66例除外 CHD(对照组)。 CHD 组的男/女性别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腹围、糖尿病患病率、估计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Est .AHI)、SAS 发生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CHD 组有38.0%合并 SAS ,而对照组 SAS 的发生率仅为18.2%。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Est .AHI 水平、性别、年龄与 CHD 发病独立相关,且危险性从大到小依次为 Est .AHI 水平、年龄和性别。结论 CHD 患者中 SAS 的发生率较高,SAS 是 CHD 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 DCG 筛查 CHD 患者中的 SAS 是可行的,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 乳腺癌患者一级亲属对乳腺癌早期筛查认知情况调查

    作者:夏蜀凤;李华玉;刘玲;陶红竹;周娜;熊秀英;曹鑫

    目的:了解乳腺癌患者一级亲属对乳腺癌早期筛查认知情况及探讨其影响因素,为临床针对性开展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1月本院乳腺治疗中心乳腺癌患者一级亲属21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乳腺癌患者一级亲属对乳腺癌早期筛查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乳腺癌患者一级亲属对乳腺癌疾病相关知识获取途径主要来源于亲属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29.11%)和医护人员(24.41%);在乳腺癌高危因素认知上主要有认为其发病与乳腺良性疾病史(65.73%)、长期服用激素(64.32%)和家族史(61.03%)有关,在临床表现上,主要认为乳腺癌的临床表现为乳房肿块(88.26%);在早期筛查方法上,主要通过乳房临床检查(52.11%);乳腺癌相关知识认知程度与乳腺癌患者一级亲属居住地、有无职业和文化程度有关(P<0.05),与年龄和婚姻状况无关(P>0.05);乳腺癌患者一级亲属主要希望通过邮寄资料获取相关健康教育知识。结论乳腺癌患者一级亲属对乳腺癌早期筛查认知不足,应加大预防乳腺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并注意不同居住地、职业和文化程度的宣传教育方式,努力提高防癌意识。

  • 同系列不同型号血细胞分析仪的可比性评估

    作者:任晓艳;何超;杨银芳;张磊;李琳;李燕平

    目的:评估同系列不同型号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间的可比性。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 407‐2012《医疗机构内定量检测结果的可比性验证指南》,统计 Sysmex 系列四种不同型号血细胞分析仪6个月室内质控结果估计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 )、血细胞比容(HCT )五项指标检测结果的不精密度,分别计算各仪器两个水平质控品各指标的均值和变异系数,确定比对样本浓度。以美国临床实验室修正法规(CLIA′88)允许总误差(TEa)为可接受标准,同时结合不同质控水平在不同仪器间总变异系数,确定样本的重复检测次数,进行比对试验,从而计算比对偏差。结果四台仪器的五项指标在不同质控水平的长期变异系数(CV),大 CV 与小 CV 比值均小于2;各检测系统检测结果的比对偏差均小于分析质量要求。结论四台血细胞分析仪检测 WBC 、RBC 、HGB 、HCT 、PLT 五项指标结果间具有可比性。

  • 血清胆碱酯酶水平与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平;胡正强;岳新爱;唐袁婷;吴秀丽;彭英

    目的:研究血清胆碱酯酶水平与慢性心功能不全临床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一定的判断依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临床的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75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5例作为对照组。清晨空腹抽取各检测者的静脉血,采用速率法测定血清胆碱酯酶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清胆碱酯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75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好转55例(73.33%),死亡20例(29.33%),好转者血清胆碱酯酶水平明显高于死亡者。结论血清胆碱酯酶水平越高,表明预后越好。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可作为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临床预后的一判断指标。

  • 持续质量改进在风湿免疫科护理安全中的应用及效果

    作者:刘秋玉;李晓兰;黄霞霞;滕源源;刘霞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风湿免疫科护理安全中对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本院风湿免疫科进行治疗的216例患者和29例护理人员根据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系统的时间前后分为两组,改进前的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作为对照组,改进后的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护理人员安全知识考核成绩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安全管理事件发生率(0.00%、1.00%、0.00%、0.00%、1.00%、1.00%)明显低于对照组(9.48%、6.03%、7.76%、6.90%、10.35%、8.62%),护理人员安全知识考核成绩(95.26±23.82)分和护理满意度(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人员安全知识考核成绩(79.31±19.83)分和护理满意度(7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风湿免疫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护理安全管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建议临床推广。

  • 普外科室责任护士手术观摩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作者:李筱敏

    目的:探讨普外科室责任护士手术观摩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普外科42名责任护士为手术观摩护士,将2014年7~12月择期手术的11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5年1~6月择期手术的12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责任护士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责任护士手术观摩。比较两组护士围术期护理质量、综合素质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估得分(98.1±3.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93.4±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的护理合格率为9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医务工作者与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得分为(97.4±3.3)分与(97.9±2.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92.6±2.9)分与(91.3±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外科室责任护士手术观摩提升了护士的护理质量,增强了护士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 胎心监护和血气分析对脐带异常的围生儿监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震雷;李风雷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和血气分析对脐带异常的围生儿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有脐带异常的单胎足月孕妇52例作为研究组,所有患者分娩全程均行胎心监护。回顾分析同期入院的分娩全程行胎心听诊的单胎足月伴脐带异常的孕妇52例作为对照组。所有胎儿娩出后即行脐动脉血气分析,比较各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剖宫产、产钳及酸中毒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围生胎儿均有酸中毒出现,但均无死亡病例。研究组发生酸中毒12例(23.08%),明显少于对照组20例(38.46%),且研究组胎儿窘迫发生率(9.62%)、新生儿窒息发生率(5.77%)及剖宫产情况(3.85%)相较于对照组(26.92%,19.23%,23.08%)明显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心监护联合血气分析监测脐带异常围生儿对胎儿缺血、缺氧程度的反映更灵敏,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指导围生儿的治疗,提高存活率,对于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 专业化规范化护理会诊在深化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作者:童丽;杨佳

    目的:探讨专业化、规范化护理会诊在深化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方法建立护理会诊专家成员库,根据医院分科情况、患者病种及专家成员专科护理患者能力,成立了6个专科护理会诊组,明确护理会诊范围、护理会诊申请单内容、护理会诊制度、护理会诊流程、环境要求及会诊准备。结果专业化、规范化护理会诊增强了科间护理协作,弥补了专业知识的局限性,为危重、疑难护理患者及时解决问题,缩短了患者住院日,降低了医疗费用,减少了护理并发症发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达到了护理会诊的指导性、连续性、完整性、有效性要求。结论开展专业化、规范化护理会诊,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深化护理服务理念,护理会诊意识得到增强,促进了护理学科发展,专科护士得到医师的认可和患者的尊重,工作价值和社会地位得到提升。

  • 预适应手术室环境对外科手术患者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效果

    作者:符冰;张志娥

    目的:探讨预适应手术室环境对外科手术患者术前焦虑及术后疼痛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本院收治并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2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术前采用常规术前访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由主管护师带领患者参观手术室并向其介绍手术室情况。分别在通知手术前1 d(T1)、术前访视后当晚(T2)及术后1 d(T3)这三个不同的时间点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进行评分,并分别于术后6、12、24、48、72 h 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前访视后当晚和术后两个时间点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预适应手术环境对心理应激反应的优势不容忽视,积极引导可以有效减轻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的心理应激问题,缓解术前焦虑的程度及术后疼痛等问题,减少不良反应,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医疗意识和护理满意程度。

  • 心理干预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

    作者:李玲琍;陈美佳;张敏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方法将7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按照移植传统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根据两组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遵医行为、疾病认知、服药依从性、饮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过心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从遵医行为、疾病认知、服药依从性、预防感染、饮食情况、满意度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改善患者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主动配合医疗护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移植成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保温干预对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的影响

    作者:韩宇洲;贺敏;郜恋恋

    目的:探讨保温干预对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本院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348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保温干预组各174例,其中保温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保温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临床观察指标、生命体征、寒战、术中低温及术后发热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术中冲洗量、尿量、苏醒时间及术后24 h 引流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护理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体温及心率随着手术的进行波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保温干预组患者则保持相对稳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温干预组的寒战反应、术中低温及术后发热明显少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温干预能够有效降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术期低温、寒战、术后发热发生率,有效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降低手术风险,促进手术伤口愈合。

  • 日间病房在放射治疗科的合理应用及护理管理

    作者:李丹;吴世凯;申戈;任丽媛;王云青;周染云;马慧珍

    目的:探讨日间病房在放射治疗科的合理应用并对其护理管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从放射治疗科日间病房的运行方式、收治范围、病房设置等对日间病房的运行方法进行分析,并提出日间病房护理管理的一些措施来探讨日间病房的应用价值。结果经过日间病房实施的合理应用及相关的护理管理措施后,明显缩短了患者治疗等待时间,保证了患者的及时治疗,有效地缓解了患者住院难的问题。结论通过严格地进行日间病房患者的安全管理、改善医患沟通、加强日间病房的健康宣教及预防医院内感染等护理管理后,可以有效地保证患者及时治疗,从而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功能也得到了更好的体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

    作者:贺国文;赵咏梅;周洁

    目的:探讨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110例,按照数字列表法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5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5例患者进行共情式护理,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其中包括关心与爱护、服务与技术、环境与指导及总分评分情况,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减分情况及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评分情况,其中包括社会兴趣、社会能力、个人卫生及抑郁情况。结果(1)观察组患者的关心与爱护评分、服务与技术评分、环境与指导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总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8,t2=5.13,t3=4.46,t4=3.62;P<0.05);(2)观察组患者的 HAMD 减分与 SDS 减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1.36,t2=8.27;P <0.05);(3)观察组患者的社会兴趣评分、社会能力评分、个人卫生情况评分及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79,t2=4.21,t3=4.15,t4=8.26;P<0.05)。结论对抑郁症患者实施共情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满意度,缓解其抑郁情绪,并且可以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气传性变应原特异性 IgE 在慢性鼻-鼻窦炎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陈辉雄;刘明娜;张丽萍;洪雄新;李观强

    目的:探讨气传性变应原特异性 IgE 在慢性鼻‐鼻窦炎(CRS)炎性反应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 CRS 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RSsNP)32例,慢性鼻‐鼻窦炎伴有鼻息肉(CRSwNP)患者34例。血清中7种气传性变应原特异性 IgE 阳性情况并了解其哮喘病史,并与健康个体(42例)和变应性鼻炎(AR)患者(43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户尘螨、蟑螂及真菌的变应原特异性 IgE 阳性率相对较高;(2)户尘螨、狗、真菌、树木变应原的特异性 IgE 的阳性率及总阳性率在健康对照组、CRS 组及 AR 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户尘螨=0.000、P狗=0.034、P真菌=0.031、P树木=0.020、P总阳性率=0.000,P<0.05);(3)户尘螨的变应原特异性 IgE 阳性率及总阳性率在健康对照组、CRS 组与 AR 组中逐次增加(P<0.05);(4)健康对照组、CRS 组与AR 组的多重致敏模式差异,其多重致敏比例逐次增加(P<0.05);(5)健康对照组、CRS 组与 AR 组自报哮喘病史比例逐次增加(P<0.05);(6)CRSsNP 组与 CRSwNP 组相比较,各变应原的特异性 IgE 阳性率及总阳性率、多重致敏模式及哮喘自报哮喘病史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户尘螨=0.957、P猫=0.726、P狗=0.811、P蟑螂=0.459、P真菌=9.3、P杂草=0.475、P树木=0.957、P总阳性率=0.652、P多重致敏=0.717、P自报哮喘=0.134,P>0.05)。结论户尘螨是 CRS 患者主要的变应原;变应原致敏及特异性 IgE 与 CRS 存在相关性,但与 CRSsNP 与 CRSwNP 的表型差异无关,CRS 的变应性炎性反应与 AR 具有相似性。

  • 高敏 C 反应蛋白联合糖化血红蛋白在冠心病中的检测意义

    作者:王加;凌芸;叶琴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不同病变程度中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1~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样本103例及健康体检者样本30例,分别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 hs‐CRP 和 HbA1c 的水平,各组间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CHD 患者组 hs‐CRP 水平为2.50(0.20~69.30)mg/L ,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11(0.10~3.33)m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25,P<0.01),HbA1c 在患者组为5.60(4.70~16.90)%,高于健康对照组5.50(4.80~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2.29,P <0.05)。不稳定性心绞痛(UA)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患者的 hs‐CRP 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S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MI 组 hs‐CRP 水平高于 U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 和 HbA1c 的检测对冠心病的诊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持续性静脉泵入咪达唑仑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作者:莫占端

    目的:探讨持续性静脉泵入咪达唑仑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癫痫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咪达唑仑持续性静脉泵入,研究组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4.3%(33/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2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静脉泵入咪达唑仑加护理干预治疗癫痫持续状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 病态造血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董海波;谢品浩;袁翠英;张谦;陈兰昕;张启国

    目的:研究骨髓病态造血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至2015年2月采集的160例原发性 MDS 标本,另选取28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 ),104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53例非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 ),40例巨幼细胞性贫血及50例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作为对照组,进行外周血和骨髓形态学检查。结果在 MDS 、巨幼细胞贫血和 PNH 三者之间,各种细胞病态造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 NSAA 和 MDS 之间的三系细胞的质和量的变化有明显的不同。 ITP 和 MDS 在骨髓髓系和红系形态改变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和MDS 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表现在红细胞和巨核细胞的多种改变。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密切相关的异常形态包括多核红细胞、环状铁粒幼、异形红细胞病、巨大红细胞、假 Pelger 中性粒细胞、环形核和小巨核细胞。结论通过细胞形态学手段来区分巨幼细胞性贫血、PNH 和 MDS 是很困难的,特殊的病态造血在 MDS中有特异性诊断价值。

  • 低体质量儿宫外生长迟缓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峰;周智曌

    目的:探讨低体质量儿(LBW)宫外生长迟缓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早产 LBW 的临床资料,按照宫外生长迟缓评价标准分为宫外生长迟缓组与非宫外生长迟缓组。对可能影响宫外生长迟缓的21个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将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纳入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86例早产 LBW 中出生时宫内生长迟缓27例,占31.4%;出院时宫外生长迟缓55例,占64.0%,宫外生长迟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宫内生长迟缓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儿的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宫内生长迟缓、产妇妊娠高血压综合、窒息、感染、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开奶时间、全胃喂养时间、蛋白摄入达3 g/(kg ? d)时间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BW 宫外生长迟缓的危险因素是低出生胎龄、宫内生长缓慢、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长、全胃喂养时间、蛋白摄入达3 g/(kg ? d)时间久、产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感染。结论 LBW 宫外生长迟缓的危险因素是 LBW 宫外生长迟缓的危险因素是低出生胎龄、宫内生长缓慢、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长、全胃喂养时间、蛋白摄入达3 g/(kg ? d)时间久、产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感染,应加强其围产期保健,降低宫外生长迟缓的发生。

  • 同伴教育模式对社区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

    作者:黄明群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干预模式对老年人代谢综合征(MS)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庆市梁平县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0岁以上免费体检老人为研究对象,其中梁山街道作为观察组,双桂街道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予 MS 相关知识与防范内容的宣教和指导,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一年后,比较干预前后两组之间的差异及同伴教育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观察组干预后 MS 检出率为25.47%(81/318),低于干预前检出率41.10%(134/326)(χ2=17.69,P<0.01);同时也低于对照组 MS 检出率(37.91%,127/33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63,P<0.01);干预前,总体男女之间相比,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PG)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 BMI 、SBP 、TG 、FPG 均低于干预前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高于干预前(P<0.05),与对照组相比,BMI 、SBP 、舒张压(DBP)、TG 、FPG 均低于对照组,HDL‐C 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 MS 检出率较高,但通过切实有效地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 MS 相关指标,而同伴教育是对 MS 人群干预的有效方法。

  • 某院2010~2014年 TORCH 检测室间质量评价分析

    作者:包杰;杨永俊

    目的:对该院参加 TORCH 室间质量评价情况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提高 TORCH 检测质量。方法将本科室2010~2014年 TORCH 检测 IgG 、IgM 共10个定性检测项目进行回顾性总结,对5年10次质量评价活动、500项次质量评价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年总通过率100%,总合格率96.2%,2010年成绩差,为93%,其余各年均大于95%,HSV2IgG 出现一次不满意成绩,其余单项目均累计性能获得满意为100%。结论通过连续参加 TORCH 检测室间质量评价活动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可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并及时改进,提升实验室检验质量,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数据。

  • 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对髋关节置换患者康复训练效果的影响

    作者:廖敏;胡宁;李艳军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对髋关节置换患者康复训练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给予疼痛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锻炼依从性及康复训练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锻炼依从率、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干预后6、12、24、48、72 h 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3个月后肢体外展、曲度、内收、后伸展角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减少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疼痛感,提高患者术后锻炼依从性,有利于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

  • 我国护理临床实习环境研究现状的文献分析

    作者:陶秀英;沈军

    目的:了解我国护理临床实习环境的研究状况,以期为改善护理临床实习环境,提高护生实习质量提供参考,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信息依据。方法以“临床实习环境”或“临床学习环境”和“护理”为检索词,检索万方(WF)、知网(CNKI)、维普(VIP)三大中文文献数据库中2015年7月以前有关护理临床实习环境的文献,并从文献的年代分布、期刊分布、内容分布、地域分布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获取符合要求的文献111篇,分别来自不同层次的院校及医院;论文数量逐年增多,有30篇(27.03%)刊载于护理核心期刊;研究类型以调查研究为主,有72篇占64.86%;研究对象主要为本科护生。结论护理临床实习环境已成为护理实践领域一大研究热点,但尚需扩展研究广度和深度,提高研究水平。

  • 微信平台在医学检验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丁静;邓聪;邓小燕;吴晓蔓

    本文结合微信应用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实践,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PBL 教学、课后辅导几个方面分析了微信移动教学的可行性、优越性及目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旨在利用微信平台为信息化教学开辟新的途径,并为医学院校教学改革提供实践参考。

  • 基于人机料环法分析探索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

    作者:简平;刘丽萍;谢莉玲;赵庆华;肖明朝;刘光维

    “人机料环法”即人(操作者)、机(机器设备)、料(原材料)、环(工作环境)、法(制度、方法),通过“人机料环法”分析探索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有助于集思广益找出影响护理质量的系统原因,并针对根本原因提出改进措施,重点在整个系统及流程的改善方面,激发护理人员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行为,以达到持续质量改进,值得提倡与推广。

  • CAI 课件在临床医学本科生牙周病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贾艳;邓蔓菁

    牙周病学是临床医学本科生口腔临床实习教学的重点,牙周病学课程在临床医学系《口腔医学》理论教学中仅有2学时,内容多,临床实习时间太短、见到的病种少、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对牙周病有深刻印象。同时受口腔环境的限制,影响了示教效果,影响了学习积极性,降低了教学质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该院口腔科开发了《牙周病的检查与诊断》CAI 课件作为辅助教学手段,用于非口腔医学专业的临床本科实习教学,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改进护理业务查房模式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影响观察

    作者:马利平;田甜;丛芙蓉

    目的:探讨改进护理业务查房模式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4年2~12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病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进护理业务查房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查房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工作自我评价评分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知晓情况、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工作的自我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8.6%高于对照组8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81,P<0.05)。结论改进护理业务查房模式应用于临床护理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和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 酶原颗粒蛋白16在消化系统中的表达部位及功能研究进展

    作者:朱义芳;郭元彪(综述);陶传敏(审校)

    酶原颗粒蛋白16(ZG16)是1994年在胰腺酶原颗粒中发现的一种分泌性糖蛋白,该蛋白主要位于胰腺的腺泡细胞、肝细胞以及从胃到直肠的整个消化道的杯状细胞内,且表达部位不同的蛋白发挥的功能也不同。截至目前,对该蛋白的功能认知甚少,现有的功能研究主要指向调控蛋白分选、真菌识别、离子传导。酶原颗粒蛋白16在胰腺、肝脏、胃肠道等部位的正常组织高表达,而在肿瘤发生后检测到表达降低或缺失,该蛋白在正常组织中的功能及是否调控肿瘤的发生与演进仍是亟待解决的难题。虽然在胚胎干细胞及诱导多功能干细胞中也有不同程度表达,但该蛋白是否与多功能干细胞的免疫原性有关仍存在极大争议。本文就其发现与结构、在消化系统中的表达部位、可能的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阐述。

  • 心肌细胞钠、氯离子通道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郭欢;周光春;王竞涛;易敏;王晓红(综述);余丹玲;李海霞;王忠(审校)

    心肌细胞内外带电离子通过离子通道进出心肌细胞产生电位差,使心肌有自主电活动,并兴奋心肌细胞、传导生物电活动,引起心肌收缩来完成心脏的泵血功能[1]。心肌细胞上存在着多种通道,主要包括钠、钾、钙和氯离子通道。它们参与了心肌的正常代谢,同时也是多种心脏疾病发生发展的基础[2‐4]。因此,离子通道及与其相关的基因、分子结构、功能等为众多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方向。下面仅对钠离子和氯离子通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长链非编码 RNA 与膀胱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芬(综述);王美英;张振(审校)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肿瘤之一,发病率位于恶性肿瘤的第九位[1]。近年来,在泌尿系统肿瘤中,膀胱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2]。2013年,美国大约有72570例新增病例及15210例死亡病例。尽管有先进的手术及化学治疗技术,膀胱癌还是有较高的转移率与复发率[3‐4]。因此,早期发现膀胱肿瘤、探寻膀胱肿瘤的分子标志物及新的治疗靶点显得至关重要[5]。近年来,随着大规模高通量芯片及二代测序技术的发展,长链非编码 RNA(lncRNA )与肿瘤相关基因之间的关系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lncRNA 是一类转录本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 RNA 分子,不编码蛋白质,可在转录前、转录后和蛋白翻译等多种层面调控基因表达,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体内[6]。研究表明,lncRNA 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lncRNA 的改变可参与肿瘤的染色质重塑及转录调控等过程,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7]。因此,开展 ln‐cRNA 与膀胱癌关系的研究可以对膀胱癌的早期诊断以及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指导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 ln‐cRNA 与膀胱癌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尿红细胞形态及其相关参数的研究进展

    作者:平牧野(综述);丛玉隆(审校)

    尿红细胞形态学检査不仅是尿液常规检查的内容,而且对泌尿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详细阐述了尿红细胞形态学的发展进程与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对自动化尿沉渣分析仪中红细胞形态相关参数进行评价,并对这些参数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做出评估,为从事相关研究的临床工作者、自动化仪器研发和生产的同行提供借鉴。

  • 腰椎间盘突出后重吸收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作者:冉博(综述);张永刚(审校)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的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出现一定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界作用因素的影响下,出现纤维环破裂,使髓核于破裂处突出或脱出,从而刺激或压迫相邻的脊神经,产生一系列相应的临床症状,如腰部疼痛、下肢麻木疼痛等。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临床医师发现手术治疗并非是治疗 LDH 的唯一方法,相对于手术治疗来说,多数患者更愿意接受保守治疗。 LDH 后重吸收是指患者未经过手术等方法治疗而发现突出的髓核缩小或消失,由Guinto 在1984年早发现,随后1990年 Saccl 也提出了此问题,并将此称之为“自发性消退”[1]。在国内,此问题是在1998年由姜宏等提出,同时拉开了研究此问题的序幕[2]。近年来, LDH 后重吸收病例的临床报道越来越多,其具体的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也成为研究的热点话题。但迄今为止,重吸收于何种情况下会发生及与 LDH 的类型是否有关等许多问题还未完全阐明,笔者现对其研究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为临床保守治疗 LDH 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 脑膜癌病的脑脊液细胞学与癌胚抗原表达分析

    作者:陈红岩;陈梅根

    脑膜癌病(MC)是原发性肿瘤细胞通过血脑屏障,广泛转移脊髓、蛛网膜及脑膜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临床确诊脑脊液的金标准是细胞学检查,但由于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存在一定程度的随机性,所以细胞学检查联合脑脊液癌胚抗原(CEA)检测对提高阳性率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脑脊液细胞学与 CEA 表达在脑膜癌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本文选取了2013年以来采集的30例腰穿脑脊液检查结果并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检验医学与临床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