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Laboratory Medicine and Clinic 검험의학여림상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重庆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 影响因子: 1.09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9455
  • 国内刊号: 50-116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78-157
  • 曾用名: 中国检验医学与临床
  • 创刊时间: 200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检验医学与临床》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徐永柱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内镜切除联合等离子消融术治疗扁桃体肥大继发鼾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涛;许伟民

    目的:探讨内镜切除联合等离子消融术治疗扁桃体肥大继发鼾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70例扁桃体肥大继发鼾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内镜切除联合等离子消融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扁桃体摘除术。分析比较治愈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疼痛指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大于对照组的7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疼痛指数分别是(23.34±2.21)min、(10.33±1.15)mL和(1.70±0.4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00±2.70)min、(51.76±3.48)mL和(5.83±1.5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H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切除联合等离子消融术比传统手术疗效更佳,更适合扁桃体肥大继发鼾症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 重庆市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培训需求现状调查

    作者:罗珩;杨婵娟;张云美

    目的:调查重庆市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培训需求,为制订切实可行的、高效率的培训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重庆市8所三级综合医院的153名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进行调查。结果培训频率为每季度1次,培训时间每次1~2 h为佳,88.9%希望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教学理论培训,79.1%希望采取教学查房和教学观摩进行教学实践培训;培训内容以临床护理教学技能培训、护理实践技能培训和临床教学管理培训为主。结论加大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培训力度,科学安排培训时间,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以临床教学能力培训为主,注重人文社会学课程培训,提高培训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

  • 云南汉族人群 Tim-3启动子区-1516G> T 位点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关联性研究

    作者:高辉;彭传梅;付晓野;曹向红;董玉琳;王杨

    目的:探讨T细胞免疫球蛋白域和黏蛋白域蛋白(T im )‐3启动子区‐1516G> T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云南高原地区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遗传易感性及其相关自身抗体的表达有无关联。方法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132例云南汉族SLE患者和120例健康体检者 Tim‐3启动子区多态性位点‐1516G> T的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同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线性免疫印迹法检测其双链DNA抗体、Sm抗体、核糖核蛋白抗体三种自身抗体。采用直接计数法计算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进行 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组间比较、各自身抗体和基因型的相关性比较均采用χ2检验。结果云南汉族人群T im‐3启动子区多态性位点‐1516G>T的基因型GG、GT、TT在SLE组频率为:0.8182、0.1818、0.0000,在对照组频率为:0.9167、0.0750、0.0083,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云南汉族人群T im‐3启动子区‐1516位点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变异,且其多态性变异与系统性红斑狼疮遗传易感性相关,但其不同基因型可能不会影响SLE相关自身抗体的表达。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 HCV 基因分型与 HCV-RNA 浓度和凝血功能关系的探讨

    作者:姜树朋;李艳;汪明;乔斌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 )患者基因分型与 HCV‐RNA 浓度和凝血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HCV患者66例作为慢性HCV患者组,健康人群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对该院66例HCV患者采用ABI3500dx基因测序仪进行外周血 HCV‐RNA基因分型检测以及采用罗氏Light Cycler荧光定量 PCR仪进行外周血HCV‐RNA定量检测,对该院66例HCV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结果在66例 HCV患者中,分别检测出1a、1b、2a、3a、3b和6a型6种病毒基因型,其中基因1型39例,非基因1型27例。不同 HCV基因型患者血清 HCV病毒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V基因1型和非基因1型之间比较,凝血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CV基因1型和非基因1型分别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凝血功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V‐RNA浓度与PT、APTT、TT、FIB的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相关系数分别为0.020、0.002、-0.072、-0.088(P>0.05);HCV‐RNA低浓度组(<5.0×105 U/mL)和高浓度组(≥5.0×105 U/mL)之间凝血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V‐RNA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分别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基因型 HCV感染与血液中 HCV的病毒浓度相关,基因1型患者 HCV‐RNA浓度高于非1型患者;HCV基因分型和RNA病毒浓度与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大小无关,但是 HCV患者较健康人群凝血功能降低,对于HCV感染者有必要进行凝血功能检查,以便了解 HCV患者凝血功能状态,防止出现严重的出血。

  • 2项指标联合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孙涛声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联合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结合相关临床表现,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68例作为试验组,同期健康体检人员70例作为对照组,并对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的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单独检测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的阳性率分别为86.76%、88.24%,均低于联合检测阳性率(9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2项指标联合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Kappa一致性分析得出Kappa=0.94。结论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的辅助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两者联合检测能有效提高阳性检出率,降低漏诊率。

  • 南充市 Rh 阴性献血者血清学表型和不规则抗体调查

    作者:杨松;张伶;邹韬;杨兴明;赵冰海;陈科宇

    目的:调查南充市Rh阴性无偿献血者的血清学表型和不规则抗体情况。方法应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对初检Rh阴性的献血者进行Rh阴性确认、血清学表型鉴定及不规则抗体筛选鉴定。结果在433份送检标本中共确认Rh阴性402份(92.8%),检出D变异体23份(5.3%),其余8份(1.9%)为检验科RhD检测错误;共检出不规则抗体12份,在Rh确认阴性献血者中检出7份抗‐D (1.7%);Rh阴性献血者的血清学表型分布结果主要以dccee和dCcee为主,其余为dCCee、dccEe和dCcEe。结论通过本次调查,掌握了南充市Rh阴性无偿献血者的血清学表型和不规则抗体的分布情况,保障了临床Rh阴性患者输血安全性、有效性和及时性。

  • 腹腔镜手术治疗对良性妇科肿瘤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研究

    作者:揣芳

    目的:探讨对良性妇科肿瘤患者开展腹腔镜手术对其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妇产科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良性肿瘤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样本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方式,观察组样本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措施。观察两组样本手术前、后的机体免疫功能状况,并开展统计学比较与分析。结果两组样本手术前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后观察组样本的肿瘤坏死因子α(T N F‐α)水平为(42.18±28.98)ng/L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其他治疗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手术后的各项指标均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TNF‐α变化幅度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对照组样本的2项指标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同期观察组样本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良性妇科肿瘤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方式,不但具有良好的手术实施效果,并且不易对其机体免疫功能产生严重影响,可作为临床治疗该类患者的首选方案。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检测对早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的价值

    作者:赵晓玲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检测对早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的价值,为临床患者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确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80例设为试验组,根据发病时间分为早期组(<6 h)和中、晚期组(>6 h),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结果显示为健康的体检者40例设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缺血修饰清蛋白的浓度水平,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缺血修饰清蛋白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早期组和中、晚期组患者的对应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缺血修饰清蛋白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阳性率均超过85.00%。以临床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的Kappa一致性分析得出Kappa=0.88。结论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于早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辅助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与临床诊断结果Kappa一致性分析结果高度一致,是辅助诊断该疾病的良好指标。

  • 手足口病患儿皮质醇β-内啡肽和部分细胞因子监测价值

    作者:张婷

    目的:明确手足口病患儿皮质醇、β‐内啡肽和部分细胞因子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6月该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普通组30例、重型组30例)及健康儿童(对照组30例),比较皮质醇、β‐内啡肽、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3(IL‐13)、γ干扰素(IFN‐γ)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对其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水平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普通组与重型组的皮质醇、β‐内啡肽、IL‐10、IL‐13、IFN‐γ及TNF‐α水平均有所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情的加重,皮质醇、β‐内啡肽及细胞因子水平逐渐增加,且重型组与普通组的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普通组患儿治疗后,皮质醇、β‐内啡肽、IL‐10、IL‐13、IFN‐γ及T N F‐α水平下降,接近对照组。重型组患儿治疗后,皮质醇、β‐内啡肽、IL‐10、IL‐13、IFN‐γ及TNF‐α水平升高。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皮质醇、β‐内啡肽及细胞因子水平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皮质醇、β‐内啡肽及部分细胞因子水平对手足口病的病情判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3种根管封闭剂抗微生物作用的体外评价

    作者:刘佳;白宇宏;宋英民

    目的:观察比较3种不同封闭剂的体外抑菌性能:氧化锌丁香油封闭剂、环氧树脂类封闭剂(下称AH Plus)、生物陶瓷类封闭剂(下称iRoot SP)的体外抑菌性能。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选取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作为实验菌种。在37℃温箱观察24 h后检测各组材料抑菌环的大小,评估其抗微生物的作用。结果氧化锌丁香油组对于3种实验菌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产生的抑菌区域极显著于 AH Plus组及iRoot SP组(P<0.01)。AH Plus组与iRoot SP组对于粪肠球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白色念珠菌抑菌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Root SP虽然具备了一个优良封闭剂所需的诸多优点,但琼脂扩散实验显示其抑菌性能方面还有待加强。

  • 抗心律失常肽对抗柯萨奇 B3病毒的体外研究

    作者:伍琼;盛蕾;洪李锋

    目的:观察抗心律失常肽(AAP10)对柯萨奇B3病毒(CVB3)感染的原代小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BALB/C小鼠原代心肌细胞分为7组,每组12孔,分别为细胞对照组,病毒对照组,药物干预组(A组、B组、C组、D组、E组)。用不同浓度的AAP10培养液干预100 TCID50 CVB3感染的心肌细胞,对比每组的细胞活性。结果药物干预组细胞活性高于病毒对照组( F=7.489,P<0.05)。其细胞活性与药物浓度( r=0.942,P=0.005)及作用时间( r=0.993,P<0.05)均呈正相关。结论 AAP10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活性,呈剂量时间相关性,对CVB3感染的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

  • 肺癌伴肺部感染患者痰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征分析

    作者:林小华;袁敏;徐伟;王西凡;胡培娟;陈火明

    目的:探讨肺癌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痰培养分离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特征,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肺癌并发肺部感染住院患者的痰培养阳性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包括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征分析。结果痰培养共分离出病原菌56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66株,占47.16%;革兰阳性菌50株,占8.87%;真菌248株,占43.97%;病原菌检出前五位分别为白色念珠菌(占31.04%),铜绿假单胞菌(12.23%),肺炎克雷伯菌(10.28%),大肠埃希菌(10.11%),鲍曼不动杆菌(4.96%)。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及真菌中检出率高的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对所有这些病原菌的耐药谱分析表明,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大多表现为多重耐药,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敏感性高。结论第二炮兵总医院近3年收治肺癌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痰标本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多重耐药情况普遍存在,应密切结合临床,合理用药,有效应对感染,同时避免耐药菌播散。第二炮兵总医院真菌检出率明显高于国内其他医院,应引起重视。

  • 泉州地区女性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型与宫颈病变的关系

    作者:陈紫萱;蒋燕成;张志珊

    目的:探讨泉州地区女性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基因型的感染率,及各基因型与宫颈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法对泉州地区5080例女性进行 HPV分型检测,同时,对1154例进行临床病理组织诊断。结果筛查人群中 HPV的总感染率为24.37%(1238/5080),感染率高为 HPV16型,占总感染数的24.72%(306/1238)。各年龄段 HPV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HPV =13.801,P<0.01)。HPV16在宫颈病理组织中感染率逐级增高(χ2趋势=214.356,P<0.01)。结论 HPV 基因型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HPV16、HPV18感染易致宫颈病变进展乃至癌变发生,检测HPV基因型是筛查和监测宫颈病变的有效辅助方法。

  • HCV 早期感染者病毒载量与 CD4+CD25+Foxp3+调节性 T 淋巴细胞相关性研究

    作者:黄启强;黄丽庆;周青;肖寒;黄伙荣;胡淑燕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 )早期感染者(抗原阳性、抗体阴性)的 HCV 病毒载量与 CD4+CD25+叉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水平的相关性,分析CD4+ CD25+ Foxp3+调节性 T淋巴细胞在 HC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 RT‐PCR)技术检测22例 HCV核心抗原阳性、抗体阴性(即 HCV Ag阳性、抗‐HCV阴性)的早期感染病例、26例核心抗原阳性、抗体阳性(即 HCV Ag阳性、抗‐HCV阳性)的慢性 HCV感染病例,24例核心抗原阴性、抗体阳性(即HCV Ag阴性、抗‐HCV阳性)的既往HCV感染病例及22例健康对照组 HCV RNA病毒载量;并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外周血有核细胞中的CD4+CD25+ 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水平。结果 HCV Ag阳性、抗‐HCV阴性组,HCV Ag阳性、抗‐HCV阳性组,HCV Ag阴性、抗‐HCV阳性组及健康对照组CD4+CD25+ Foxp3+调节性 T淋巴细胞逐级下降,其中抗原阳性、抗体阴性组[(4.86±2.14)%]高于其他组[分别为(3.74±1.67)%、(2.74±1.27)%、(2.56±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23、4.125、4.402,P<0.05);HCV Ag阳性、抗‐HCV阴性组CD4+ CD25+ 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与HCV RNA病毒载量的对数(copy/mL ,Ig)呈正相关(r=0.535,P<0.05)。结论 HCV早期感染者CD4+CD25+ 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水平与高病毒调定点相关,CD4+CD25+ 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水平可能是加速 HCV早期感染的影响因素之一。

  • 肠球菌医院感染特征及新型抗菌药物耐药性研究

    作者:王敏;吴李培;万晓龙;韩叶;宣世海;茅敏;赵建春;周玉贵

    目的:探讨肠球菌属细菌分布及耐药性特征,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年临床送检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共检出肠球菌属细菌140株,屎肠球菌71株(50.7%),粪肠球菌60株(42.9%),其他肠球菌9株(6.4%),其中尿液99株(70.7%);粪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的耐药率为15.0%、12.5%和75.0%,屎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红霉素耐药率大于80.0%,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5.0%、4.2%)、利奈唑胺(8.4%、1.4%)极度敏感,喹奴普丁/达福普丁对粪肠球菌耐药率(100.0%)高于屎肠球菌(26.7%),达托霉素无耐药菌株。结论肠球菌属以泌尿系统感染为主,屎肠球菌检出率略大于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喹奴普丁/达福普丁仅对屎肠球菌有较高敏感性,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达托霉素对肠球菌属细菌保持极高敏感性。

  • Slit2/Robo4信号通路在神经元迁移中的活力与凋亡影响

    作者:刘忠志;张正洪

    目的:探讨Slit2/Robo4信号通路在神经元迁移中的活力与凋亡影响,为阐明脑缺血后神经血管新生的机制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选择成年雄性远交群(SD )大鼠,建立缺血性脑卒中动物模型,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梗死侧与非梗死侧Slit2和Robo4的表达。取原代培养10~14 d的神经元种六孔板,分为加药组H2 O2(100μmol/L )、对照组、H2 O2(100μmol/L )+Slit2(3μg/mL )组,行M T T方法检测细胞活力与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梗死侧Slit2和Robo4表达均较非梗死侧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μmol/L H2 O2处理原代培养神经元24 h会导致Slit2和Robo4表达升高(P<0.05)。M T T结果示,H2 O2、H2 O2+Slit2组细胞活力都有明显下降,其中,H2 O2+ Slit2组的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单纯H2O2组(P<0.05)。流式细胞学显示,H2O2+Slit2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 H2O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有内源性Slit2/Robo4信号通路的激活,而外源性Slit2可以促进氧化应激时神经元的存活能力,抑制其凋亡作用,从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 右腋下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治疗儿童简单先天性心脏病的对比研究

    作者:严曼榕;李福平;李志平;沈诚;胡义杰;陈建明;钟前进

    目的:通过对比右腋下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治疗儿童简单先天性心脏病,探讨和评价两种手术路径的优劣,以期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该科收治的心脏直视手术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右腋下小切口组和胸骨正中切口组,对其手术结果及主要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引流量方面,胸骨正中切口组术后引流量明显多于右腋下小切口组;胸骨正中切口组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监护室滞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大于右腋下小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右腋下小切口矫治简单先天性心脏病安全、有效,与胸骨正中切口相比,创伤小,出血少,瘢痕隐蔽,不破坏胸廓的骨性连续性,防止手术后发生鸡胸,美观效果好于胸骨正中切口,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603株骨科患者伤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作者:苏群志;陈森雄;陈敏;唐荣德

    目的:了解该院骨科患者伤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趋势,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K 2 Compact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骨科患者伤口分泌物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从3317份标本中共分离出细菌603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56.4%,革兰阴性杆菌占40.8%,假丝酵母菌占2.8%。前7种菌种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15.4%)、铜绿假单胞菌(11.0%)、金黄色葡萄球菌(7.6%)、溶血葡萄球菌(7.3%)、粪肠球菌(6.8%)、阴沟肠杆菌(6.3%)和大肠埃希菌(3.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别为24.0%和38.7%,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发生率60.0%。结论骨科伤口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内源性正常菌群和来自周围环境中的条件致病菌已成为骨科伤口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万古霉素及亚胺培南仍保持较高的抗菌活性。

  • 肺癌患者放化疗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变化观察

    作者:但刚;江忠勇;刘媛;刘晨霞;胡莉娜;熊杰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放化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变化,探讨放化疗对肺癌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光学比浊法,使用血小板聚集功能测试仪对44例肺癌患者放化疗前、后血小板聚集功能进行测定,并以同期住院的64例非放化疗患者作为对照,应用SigmaStat 3.5系统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肺癌患者在放化疗后,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与放化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小板聚集率明显升高,聚集功能明显增强,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放化疗使肺癌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导致患者处于高凝状态,易形成血小板血栓。

  • 乙型肝炎病毒 DNA 在低温储存血浆中稳定性的研究

    作者:谢丽;邓燕;易珍;陈学杰;黄莉;李山;秦雪

    目的:了解-20℃条件下储存30 d后血浆中乙型肝炎病毒(HBV)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稳定性。方法收集载量103~107 co py/m L的30份乙型肝炎患者血浆,并分为低载量组、中载量组、高载量组。标本采集后立即分离血浆并进行基线(0 d)载量检测,其余血浆于-20℃存储,分别在第1、3、7、14、21和30天进行实时荧光定量测定。结果(1)将30份样本进行不同时间点的配对 t检验,载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第1天与第0天比较( t=-0.327,P=0.746);第3天与第0天比较( t=-0.718,P=0.479);第7天与第0天比较( t=-0.682,P=0.500);第14天与第0天比较(t=-1.072,P=0.292);第21天与第0天比较(t=-0.818,P=0.420);第30天与第0天比较(t=0.635,P=0.530)。(2)分组比较中,第30天与第0天比较,HBV DNA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载量组 P=0.984;中载量组 P=0.708;高载量组 P=0.120。结论-20℃储存30 d ,血浆标本HBV DNA载量未出现连续下降或上升趋势,且不同时间点与第0天的基线载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尿毒症患者免疫功能与营养状态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龚英峰;李顺利;杜勇;张贵松;杜金娥;张伟;冯绍明;裴荣光

    目的:了解尿毒症患者免疫功能与营养状态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尿毒症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于该院肾病内科确诊为尿毒症且未进行透析治疗的患者75例为观察组,同期15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空腹静脉血液标本中的 T 细胞亚群 CD3+、CD4+、CD8+、CD4+/CD8+和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补体C3、C4以及总蛋白(TP)、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TP、ALB和P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IgM、C3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 P<0.05、P<0.01),而C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01);观察组IgM、CD3+与ALB水平呈正相关(分别为 r=0.48,P<0.01;r=0.47,P<0.01),IgG、IgM、C3、CD3+、CD4+与PA水平呈正相关(分别为 r=0.46,P<0.01;r=0.51,P<0.01;r=0.56,P<0.01;r=0.54,P<0.01;r=0.49, P<0.01);所有免疫学指标与TP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尿毒症患者机体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紊乱常常同时存在,而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和低下与营养不良状况具有显著相关性,机体营养不良是引起免疫功能紊乱的因素之一。

  • 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2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刘志刚;熊敏;余化龙;曾云

    目的:探讨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2(CORM2)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与相关机制。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空白组,每组各10只。实验组在造模前1 h尾静脉注射外源性CORM2。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相同的方法造模。对照组造模后1 h注射与实验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空白组仅完成开腹和关腹操作,并术后1h注射与实验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在术后不同时间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Tarlov评分)、脊髓组织病理学检查和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结果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实验组Tarlov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但实验组和对照组 Tarlov评分均低于空白组(P<0.05)。缺血再灌注48 h后,对照组脊髓组织标本可见损伤及坏死神经元,表现为细胞核固缩或溶解,细胞质中的尼氏体消失;空白组脊髓组织标本中可见正常神经元,表现为结构呈多角形,细胞质中可见尼氏体;实验组脊髓组织标本中的神经元坏死表现介于对照组和空白组之间。缺血再灌注48 h ,实验组与对照组 IL‐6、T N F‐α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组,但实验组IL‐6、TNF‐α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源性CORM2可抑制炎性因子的表达,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铜陵地区三级医疗机构某品牌血细胞分析仪结果比对和偏倚评估

    作者:吴志平;唐吉斌;王传发;焦瑞宝

    目的:对铜陵地区三级医疗机构Sysmex公司生产的血细胞分析仪进行结果比对和偏倚评估,使检测结果可比、互通。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EP9‐A2文件的要求,试验采用患者新鲜全血样品在参考仪器(A)和测试仪器(B、C、D、E、F)对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5项指标进行检测,制作散点图和偏倚图,计算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相对偏倚、预期偏倚和其95%的可信区间,评估结果之间的可比性。结果参考仪器和5套测试仪器的WBC、RBC、PLT、Hb和 HCT 5项指标检测结果经F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参数测定结果之间相关性密切(r≥0.975),一致性良好;B、C、D、F仪器的相对偏倚和预期偏倚在允许范围内。测试仪器E的PL T 低值结果相对偏倚(12.61%)超出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法案修正案质量要求的1/2 EA (12.5%),但其预期偏倚可信区间的上限小于可接受偏倚,结果仍可为临床接受。结论实验室间相同品牌血细胞分析系统对新鲜抗凝全血的比对试验通过;检验人员应定期对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和偏倚评估,保证同地区检测结果间的可比性和互通性。

  • 3项指标联合检测在乳腺癌与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价值

    作者:李立华

    目的:研究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在女性乳腺癌、卵巢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女性肿瘤患者183例,其中良性60例,恶性123例(乳腺癌71例,卵巢癌52例)。以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均对血清CA125、AFP、CEA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乳腺癌组、卵巢癌组CA125、AFP、CEA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125在卵巢癌组中有极高表达,CEA在乳腺癌组中呈高表达(P<0.05)。CA125、AFP、CEA在乳腺癌组中阳性率分别为46.48%、21.13%、80.28%;在卵巢癌组中阳性率分别为86.54%、13.46%、30.77%;3项指标联合检测乳腺癌组阳性率为92.96%,卵巢癌组阳性率为94.23%,明显高于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125在卵巢癌中检出率较高,CEA在乳腺癌中检出率较高,3项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性。

  • 2项指标联合检测对高尿酸血症合并糖尿病患者肾损伤的影响

    作者:郭义娟;马玉霞;董立新;郑俊永

    目的:研究尿微量清蛋白及血清胱抑素C(CysC)联合检测对高尿酸血症合并糖尿病患者肾损伤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研究的274例患者依据尿蛋白定性结果分为尿蛋白阳性组(117例)和尿蛋白阴性组(157例),两组患者同时检测尿微量清蛋白(UMA)、CysC、血肌酐(Scr)及尿素氮(BUN)水平,并观察各项指标阳性率。结果两组患者UMA、CysC阳性率及2项指标联合检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Scr、BUN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尿蛋白阳性组中,UMA、CysC阳性率及2项指标联合检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尿蛋白阴性组对应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尿蛋白阴性组中,UMA阳性率高于CysC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项指标联合检测阳性率均高于UMA、CysC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MA及CysC联合检测高尿酸血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可提高诊断肾损伤的敏感性。

  • 后路椎间盘镜治疗退变性椎管狭窄的研究

    作者:方旭;庄小强;陆生林

    目的:观察后路椎间盘镜(M ED )治疗退变性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该院收治的1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采取M ED手术,对照组采取开放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并将两组患者手术疗效进行比较,记录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的间歇性跛行时间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少,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未发生脊柱侧凸和腰椎不稳,对照组术后2例患者发生脊柱侧突,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88.89%,对照组优良率85.71%,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间歇性跛行时间和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的间歇性跛行时间和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D的应用可以有效解除硬膜囊和神经根的压迫,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从而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住院的费用,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 GFAP 启动子介导 EGFP 靶向肝星状细胞治疗肝纤维化的价值探索

    作者:范建华;徐曼妮

    目的:探索体内特异性靶向肝星状细胞(HSC)治疗肝纤维化的技术方法。方法建立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模型,构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启动子调控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表达载体,采用尾静脉高压注射方法将EGFP表达裸质粒转染到纤维化小鼠的肝脏。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在肝脏的表达及免疫荧光共定位,观测 EGFP 与 HSC 标志蛋白(DESM IN )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 A )的共定位。结果 EGFP 与DESMIN和α‐SMA共定位说明EGFP主要在HSC中表达,GFAP启动子能够调控外源基因在体内靶向 HSC。结论 GFAP启动子介导体内靶向 HSC ,治疗肝纤维化策略具有临床应用的潜力。

  • 广西地区不同民族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免疫功能研究

    作者:彭国庆;郭建极;刘涛;胡松;孙宇;冼磊;周华富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不同民族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免疫功能状态。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23例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白细胞介素23(IL‐23)水平。结果手术前IL‐2水平在汉族、壮族、苗族、瑶族食管癌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IL‐10、IL‐23水平在不同民族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后IL‐2、IL‐6、IL‐10、IL‐23水平在汉族、壮族、苗族、瑶族食管癌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前后IL‐2、IL‐23水平比较,汉族患者术前均高于术后,壮族患者IL‐23水平术前高于术后( P<0.05)。结论广西地区汉族、壮族、苗族、瑶族食管癌患者免疫功能状态存在一定差异,手术对汉族及壮族食管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大,而对苗族及瑶族患者无影响。

  • 中草药双肾区外敷联合西医治疗高血压肾损害慢性肾衰竭的疗效观察

    作者:贾英辉;刘盼;杨立豹

    目的:探讨中草药双肾区外敷联合西医治疗高血压肾损害慢性肾衰竭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慢性肾衰竭(代偿期)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降压、降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降压、降脂等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草药双肾区外敷,监测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PRO)、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有效率84.00%,高于对照组的6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RO、Cr、BUN、UA水平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第1、6个月的复发率为2.0%、6.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2.0%、4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草药双肾区外敷联合西医治疗高血压肾损害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 溶栓药物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浆超敏 C 反应蛋白的影响

    作者:王青;王晓岩

    目的:探讨溶栓药物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溶栓药物治疗组,溶栓药物治疗组入院后给予溶栓药物,对照组不给予,其余治疗相同。观察两组白细胞数量、中性粒细胞比率及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结果患者均未出现自身感染,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进行治疗后,两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比治疗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溶栓药物治疗组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药物可以有效降低缺血性中风患者体内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

  • 冰点渗透压仪定量二甲基亚砜标准曲线的建立

    作者:张朕;朱泽兴;张树明

    目的:建立冰点渗透压仪定量二甲基亚砜标准曲线,为检测提供依据,并对该方法进行评价。方法通过对滴定标准浓度二甲基亚砜(溶剂为生理盐水)通过冰点渗透压仪进行检测。结果敏感性s=0.1% v/v,检测范围0.1%~10% v/v,区分度 d=0.1% v/v,不精确度 c=±2.35%,得出回归方程Y^=308.0+142.7 X+3.181 X2。结论该检测方法简单、便捷、有效、费用低,为实验检测提供依据,亦可用于其他溶质、溶剂明确的、单一溶质为变量的溶液检测中。

  • 儿科咽拭子培养需氧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梁爽;刘静凡;杨海生;吴楠;肖春海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儿科送检咽拭子中的需氧病原菌分布,分析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帮助。方法该院儿科近2年共采集456例咽拭子标本,经西门子MicroScan WalkAway 40自动鉴定仪进行检验。结果共检出55株需氧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株23株(41.82%),革兰阳性菌株32株(58.18%)。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常见的病原菌。在不同年龄儿童,病原菌构成比不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在葡萄球菌中各占比18.75%。病原菌对多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结论儿科咽拭子阳性需氧病原菌种类多,并且耐药现象比较普遍,加强基层医院耐药监测和抗菌药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 4项指标联合检测在脑梗死早期诊断的研究

    作者:申艳梅;刘志敏;杨朝菊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栓前体蛋白(TpP)、脂蛋白(a)[LP(a)]、血清胱抑素C(Cys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进行分组,探讨 TpP、LP(a)、CysC、hs‐CRP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临床已明确诊断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60例为脑梗死组,同时选取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人群HbA1C、TpP、LP(a)、CysC和hs‐CRP水平并加以分析。结果脑梗死组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各项指标均随着HbA1C水平的上升而明显增高(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时 TpP、LP(a)、CysC和hs‐CRP水平明显增高,检测TpP、LP (a)、CysC 和 hs‐CRP水平有助于脑梗死急性发作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此外,有效控制HbA1C水平,有助于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

  • 超声刀在复杂性胆囊结石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中的应用

    作者:谢嵘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复杂性胆囊结石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行腹腔镜探查或胆囊切除术的复杂性胆囊结石患者82例,分为超声刀组43例,电刀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的区别。结果超声刀组的手术时间、中转开腹、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腹腔引流量患者均少于电刀组(P<0.05),术后胆漏发生率及住院时间也低于电刀组(P<0.05)。结论超声刀是复杂性胆囊结石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重要的手术设备,和电刀相比,可提高手术安全性。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作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陈建良;谷欣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作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 P)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分析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资料齐全的ACM P患者200例,按中毒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意识模糊时间少于1 h ,n=126)、中度组(昏迷1~24 h ,n=53)和重度组(昏迷时间长于24 h ,n=21)。另选取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四组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H‐FABP水平,统计分析四组心肌酶谱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ISS),并分析血清 H‐FABP水平与患者心肌酶、NHISS的关系。结果对照组血清 H‐FABP水平为(5.38±0.85)ng/mL ,低于轻度组的(10.78±1.07)ng/mL、中度组的(18.66±1.22)ng/mL和重度组的(23.89±1.48)ng/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肌酸磷酸激酶(CPK)、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等心肌酶指标及NHISS ,均低于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 H‐FABP水平与患者CPK、AST、CK‐MB和LDH等心肌酶指标均呈正相关(r=0.726、0.789、0.718,0.737,P<0.05),与患者 NHISS 则呈负相关(r=-0.758,P<0.05)。结论 ACMP患者存在血清 H‐FABP水平和心肌酶水平的升高以及 NHISS的降低,且其血清H‐FABP水平与心肌酶水平呈正相关,与NHISS呈负相关,H‐FABP可能成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 3项联合治疗老年性阴道炎114例的临床研究

    作者:冯益敏;李明

    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甲硝唑阴道泡腾片、乳酸溶液联合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收集老年性阴道炎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7例,其中观察组给予大豆异黄酮、甲硝唑阴道泡腾片、乳酸溶液联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大豆异黄酮、甲硝唑阴道泡腾片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5%;观察组治疗后阴道p H值为(4.1±2.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8±2.3);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总复发率为10.5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大豆异黄酮、甲硝唑阴道泡腾片、乳酸溶液联合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良好,不但能够改善患者症状、体征,而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山东省立医院职工乙肝病毒感染及免疫状况的调查

    作者:陈兰兰;刘义庆;许丽;邹建文;宋晓斐;王子娥;王勇;张炳昌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在山东省立医院医务人员中的感染情况,以确定预防措施,控制乙肝传播,保障职工健康。方法采用罗氏601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对3431例医院职工血清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进行检测。结果医院职工乙肝病毒感染率1.43%,男性感染率2.23%,女性感染率1.06%,男性高于女性。管理组和医技组乙肝病毒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临床科室。影研所和管理组免疫率低,易感率高。结论医院职工乙肝病毒阳性率较低,各科室间乙肝病毒感染率、免疫率和易感率均有一定差异。为进一步降低乙肝病毒发病率,应加强乙肝的宣传和疫苗接种工作。

  • 2项指标在非霍奇金淋巴瘤和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姜铭;高鸣

    目的:探究C反应蛋白与D‐二聚体2项指标在非霍奇金淋巴瘤和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1月如皋市人民医院接诊的3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与30例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研究。另外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研究。分析比较3组被研究者的C反应蛋白与D‐二聚体2项指标的水平及阳性率。结果非霍奇金淋巴瘤组与淋巴细胞白血病组的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3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霍奇金淋巴瘤组与淋巴细胞白血病组的D‐二聚体明显高于对照组,3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霍奇金淋巴瘤组与淋巴细胞白血病组的C反应蛋白与D‐二聚体2项指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霍奇金淋巴瘤组、淋巴细胞白血病组C反应蛋白与D‐二聚体2项指标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霍奇金淋巴瘤组和淋巴细胞白血病组的C反应蛋白与D‐二聚体2项指标的阳性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反应蛋白与D‐二聚体在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和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高于健康者,其可以作为临床诊断与疗效评定的参考指标。

  • 中药热奄包外敷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肾衰竭失代偿期疗效观察

    作者:王跃刚;张灵芝;段利民

    目的:探讨中药热奄包外敷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肾衰竭失代偿期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慢性肾衰竭失代偿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中药热奄包外敷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患者仅使用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以及两组治疗前后血压(BP )、血肌酐(Scr )、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血红蛋白(Hb)、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及血电解质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其血清Scr、BUN、UA、Hb和Ccr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电解质中K+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HCO3-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两种离子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热奄包外敷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肾衰竭失代偿期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延缓肾衰竭进展。

  • 影响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的主要因素及相应对策研究

    作者:王海鸥

    目的:研究影响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的主要因素和相应解决对策。方法研究资料为该院2012年随机抽取的尿液常规检验样本1500份,设为对照组。另选取2013年该院实行质量控制后的尿液样本1500份为观察组。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保证措施:不合格标本出现原因的分析,制订规范的申请单填写标准,制订标准的尿液样本采集规范,制订标本的保存和运送规范,制订标本的交接和退回规范。结果对照组患者尿液样本由于各种相关因素,导致的缺陷样本数量明显高于观察组,该观察组各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每次尿液检验时间和实际接受尿液检验的次数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指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的保证,要依靠整个医疗过程中参与的每个人共同努力,把尿液样本合格率作为临床质量考核的标准,使尿液检验分析前不合格率降至低点,从而提高临床实验室的质量。

  • 社区空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贤玉;曾坪;方琪

    目的:了解社区空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社会支持和生存质量状况其及相关性,为预防干预措施制订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以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为研究工具,对重庆市九龙坡区石桥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共162名空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空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总得分(59.56±11.02)分;社会支持总得分(39.01±7.58)分;社会支持总分与生存质量总分呈正相关( r=0.311,P<0.05),且高社会支持水平组的生存质量总分、生理和心理功能佳,并且随着社会支持得分值的下降而逐步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社会支持和生存质量均较低,且呈正相关关系,提高患者社会支持将有助于其生存质量的改善。

  • 凝血4项检查在酒精性肝病临床诊断的研究

    作者:张建东;尹学敬;牟娜

    目的:探讨凝血4项指标在酒精性肝病的诊断和分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血凝仪分组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并按病情轻重分组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酒精性脂肪肝组患者各项凝血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性肝纤维化和(或)肝硬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酒精性肝炎组APTT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TT在酒精性脂肪肝组和酒精性肝炎组异常率较高,分别为19.0%、23.0%;APTT、TT 在酒精性肝纤维化和(或)肝硬化组的异常率高,均为100.0%。结论检测凝血4项功能,尤其是APTT、TT可以从多个角度反映酒精性肝病患者凝血功能状况,酒精性肝病对患者凝血途径的影响顺序依次为内源性、共同、外源性途径。

  • 西藏芒康县小学生蛔虫病感染的情况调查

    作者:杜坤;曾德唯;李彩琴

    目的:了解西藏芒康县小学生蛔虫病感染状况,为制定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要求进行,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人体肠道蛔虫虫卵感染。随机抽取5~16岁的在校学生共169人,其中芒康县超高海拔(3500~5500 m )地区104人,高海拔(1500~3500 m )地区65人,进行现场采样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蛔虫病感染者12人,感染率为7.10%,其中,超高海拔地区感染率为1.92%,高海拔地区感染率为15.38%。结论蛔虫感染率超高海拔地区明显低于高海拔地区,高海拔地区蛔虫感染率仍然较高,应重点加强气温相对较温暖,海拔在3500 m以下地区的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降低人群蛔虫病发病率。

  • 脑胶质瘤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变化及意义

    作者:谢明祥;王伟;刘后银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对脑胶质瘤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 )亚群变化进行分析,探讨其数量、变化规律及不同恶性程度胶质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差异。方法检测试验组及对照组DC1、DC2,抽取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DC1、DC2。结果外周血流式细胞仪结果分析,两组DC1/PBM C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C2/PBM 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胶质瘤患者术后早期外周血DC1/PBM C、DC2/PB‐MC百分比与术前比较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胶质瘤患者术后晚期外周血DC1/PBMC的百分比高于术后早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程度高的胶质瘤患者围手术期DC1/PBMC、DC2/PBMC低于恶性程度低的胶质瘤患者。结论脑胶质瘤患者与健康人比较,外周血中DC1/PBM C、DC2/PBM C比例下降,表明脑胶质瘤患者较健康人免疫功能降低;胶质瘤患者外周血DC亚群数量与胶质瘤恶性程度呈负相关。

  • H PV 分型及其高危亚型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春龙;廖洪;杨瑛;吴长洪

    目的:观察人乳头瘤病毒(HPV)亚型分布情况,探讨 HPV高危亚型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545例行液基细胞学检测(TCT )及HPV分型检测筛查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细胞学结果为无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改变(ASCUS)及以上级别者,进行阴道镜宫颈活检,分析HPV亚型分布情况及高危亚型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结果5545例女性共筛查出HPV感染者3106例,感染率56.01%,其中单型感染者2243例,占72.22%(2243/3106);多重感染者863例,占27.78%(863/3106);共检测出4194株 HPV亚型。感染频度前5位的 HPV亚型分别是16型(21.75%)、58型(20.12%)、52型(10.59%)、18型(7.46%)以及68型(5.05%)。ASCUS、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及高度病变的病变率分别为27.07%(471/1740)、26.67%(144/540)、61.57%(133/216),宫颈细胞学病变分级程度越高,宫颈高度病变率越高(P<0.05)。病理结果为CINⅡ、CIN Ⅲ、宫颈癌患者的 HPV高危亚型的阳性感染率分别为92.13%、96.21%、100.00%,提示 HPV高危亚型的感染率越高,宫颈病变程度越高(P<0.05)。TCT、HPV高危亚型和病理活检3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显示,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程度和病理活检病变分级越高,HPV高危亚型阳性率越高;在TCT结果异常的患者中,HPV高危亚型阳性的患者宫颈高度病变发生率更高。以病理活检为金标准,HPV高危亚型筛查在鳞状上皮高度病变患者中对宫颈高度病变的灵敏度高达90.91%,特异度高达85.71%,阳性预测值高达90.91%。结论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程度和病理活检病变分级越高,HPV高危亚型阳性率越高;HPV分型检测对细胞学异常者宫颈高度病变筛查有重要意义。

  • 本院近3年降脂类药物使用情况的研究

    作者:苏方华;陈燕;马文洁

    目的:对该院2011~2013年门诊药房降脂类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对该院2011~2013年门诊药房所使用的降脂类药物品种、销售总额及用药频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2~2013年降脂类药物销售总额不断上涨,用药量逐年增加。其中他汀类药物为主要降脂类药物,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连续3年销售额都在前3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011~2012年,辛伐他汀(新达苏)及普伐他汀销量有所下降,苯扎贝特、非诺贝特及中成药脂必妥和血脂康胶囊销售额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大。2012~2013年,所有药物销售额排序不变,增长及减少幅度都不大。2011~2013年,总药物使用频度水平呈上升趋势。结论2011~2013年该院门诊药房使用降脂类药物较为合理且安全可行,其中他汀类药物被作为主要降脂类药物使用。

  • 济南地区体检人群甲状腺功能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张誌;刘义庆;鞠瑛;范卫华;赵宗晨;李婷娜

    目的:研究济南地区体检人群甲状腺功能情况,探讨甲状腺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8186例健康查体人员进行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总人群、男性及女性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下称甲亢)患病率分别为0.73%、0.56%、1.12%,男性与女性患病率之比为1∶2;总人群、男性及女性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下称甲减)的患病率分别为0.45%、0.30%、0.80%,男性与女性患病率之比为1∶2.67;总人群、男性及女性亚临床甲亢患病率分别为1.47%、2.00%、2.44%,男性与女性患病率之比为1∶1.22。总人群、男性及女性亚临床甲减的患病率4.13%、3.06%、6.56%,男性与女性患病率之比为1∶2.14。不同年龄阶段患病率也有不同。结论济南地区甲状腺功能紊乱临床型以甲亢为主,亚临床型以亚甲减为主,亚临床型患病率明显高于临床型,男性患病率均低于女性,不同年龄段患病率不同。

  • 急诊外科患者术后全胃肠外营养和经肠营养效果比较

    作者:陈昌荣

    目的:比较急诊外科患者术后全胃肠外营养和经肠营养的效果,探讨有利于急诊外科患者术后营养和康复的措施。方法收集该院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的急诊外科术后患者92例,采用前瞻性研究,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进行全胃肠外营养(T PN组),另一组进行肠内营养(EN组),共实施7 d ,均给予等热量、等营养物质的临床营养治疗。并检测手术7d后患者的营养状况指标及恢复情况,检测两组的效果。结果术前TPN组和EN组的预后营养指数(PN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TPN组和 EN组的 PNI值较术前均降低,且EN组降低得更多,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TPN、EN均能够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EN比T PN效果更显著。

  • 皮肤恶性黑素瘤广泛转移存活14年1例

    作者:王恩文;马惠文;李代蓉;冷德静;周文文;田玲

    恶性黑素瘤(M M )是一类起源于神经嵴的黑素细胞恶性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2%,近年来其发病率、病死率呈迅速增长的趋势[1‐2]。皮肤恶性黑素瘤(CM M )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大多数患者在10年内死亡。现报道1例经过多家三级甲等医院、多个科室,以CO2激光、多次手术、化疗、放疗、免疫治疗后带瘤生存14年的C M M。

  • 1号及9号染色体同时异常的病例分析

    作者:夏娟;李冬;万海英

    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变异可导致机体形态和功能异常,这类变异常导致患者不孕不育,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相对容易检测,但结构异常及相关的临床问题仍有许多不明之处。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inv (9)和1号染色体次缢痕延长1qh+是常见的染色体结构异常,但其遗传效应仍不甚清楚。通常认为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inv (9)和1号染色体次缢痕延长是染色体多态性,对生物体无明显危害,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分析发现这种多态性有临床效应,特别与不良生殖效应可能有一定相关性[1]。现将这一罕见病例报道如下。

    关键词: 染色体 多态性 不孕
  • 经食道心房起搏在基层医院非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陈东方;解鸣鸣;田军;席连英;戢运云;吴立荣

    缓慢型心律失常是指窦性缓慢性心律失常、房室交界性心率、心室自主心律、传导阻滞(包括窦房传导阻滞、心房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等以心率减慢为特征的疾病,其在需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中较为常见,患者在非心脏手术的麻醉诱导、手术牵拉和苏醒过程中容易发生心脏骤停,危险极大。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是确保手术顺利完成和患者安全的基础。基层医院限于技术、设备及介入治疗准入制度等原因,难以广泛开展经静脉心脏起搏,因此,探索基层医院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在非心脏手术中应用经食道心房起搏进行手术保驾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多家医院在处理此类患者时采取经食道心房起搏为手术保驾,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3]。十堰市房县人民医院自2010年开始开展该项工作,至今共完成83例,现报道如下。

  • 周围血管病变的检查方法及进展

    作者:李志恒(综述);简华刚(审校)

    糖尿病足(DF)是在糖尿病基础上引起的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的总称。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将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的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的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称为DF[1]。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和生活水平提高,糖尿病患病率呈逐渐增长的流行趋势。糖尿病患病率的逐年上升,各种慢性并发症也相应增加,下肢外周动脉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2]。其动脉病变主要表现为:动脉内膜增厚,表面平整度下降,局部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并向管腔突出,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3]。其动脉病变主要分布于大动脉以下的中小血管,尤以膝以下的胫腓动脉、足背动脉等远端动脉为显著[4]。下肢动脉病变导致缺血在D F的发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5]。与健康者相比,糖尿病患者下肢外周动脉病变发生率显著增高,同时其发生肢体严重缺血风险及截肢率也显著高于健康者[6‐7]。在被确诊为糖尿病患者中,4%~10%会发生DF ,在其一生中患DF概率高达25%[8]。在非创伤性截肢中,由糖尿病引起者占大多数[9]。D F由于其外周血管病变多累及远端动脉,且常伴有周围神经病变,导致患者临床症状多不明显。当出现肢体疼痛、麻木、间歇性跛行、坏疽等临床症状时,多已进展至晚期。因此,对DF外周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本文将以DF下肢血管病变检查方法为例,对目前用于外周血管病变的检查方法及进展作一综述。

  • 艰难梭菌感染实验室检测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作者:龙海燕;杨菁玉(综述);冯萍(审校)

    艰难梭菌(C D )是一种专性厌氧的革兰染色阳性芽孢杆菌,它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动物和人的粪便中,芽孢抵抗力较强,可在外界环境存活数周至数月。CD本身没有侵袭性,部分产毒细菌通过分泌毒素A、毒素B及二元毒素引起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结肠炎甚至致死性假膜性肠炎,统称为艰难梭菌感染(CDI)。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炎性反应肠病、慢性肝病、器官移植、化疗、长期使用激素、丙种球蛋白减少等患者以及怀孕及分娩前后的妇女更易发生CDI[1]。目前,CD是公认的院内感染和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重要的病因。进入21世纪以来,CDI发病率和疾病严重程度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而我国多数医院对CDI检查手段有限,诊断率低,因此,目前对早期、快速、准确、廉价地诊断CDI提出了更高要求,以期早期治疗,降低住院时间、病死率等。本文就现有CDI检测技术及其进展作一综述。

  • 并发症护理干预在放化疗治疗肺癌中的应用

    作者:宋敏;吴晶;徐艳;蒋志红;李盼盼;彭瑞敏

    目的:探讨并发症系统化护理干预在放疗联合化疗治疗肺癌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行放疗联合化疗治疗的肺癌患者1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化并发症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胃肠道反应、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07±0.34)分和(9.43±0.28)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系统化并发症护理干预减少了肺癌放化疗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重视。

  • 气-静联合麻醉恢复期患者的心理干预

    作者:黄长先;王呎方;陈宗梅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气‐静联合麻醉恢复期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从而正确引导患者安全、顺利度过气‐静联合麻醉恢复期。方法将220例气‐静联合麻醉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一对一”心理干预,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干预、麻醉诱导前沟通和术后恢复期心理护理。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状态和恢复期拔管配合程度。结果对照组无显著变化,干预组焦虑程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配合拔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气‐静联合麻醉恢复期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有效心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使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护士,缩短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有利于减少恢复期并发症,保障患者安全。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治疗及护理

    作者:王灿;霍红;李艳梅

    目的:观察并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 C )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治疗及常规护理联合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唐山市玉田县医院90例合并血液高凝状态的U 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5例,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为传统晋阶方案,护理上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治疗方法为在传统晋阶方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2000 U皮下注射1次/d ,疗程15 d )治疗,护理上采用常规护理联合心理干预,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0.0%,干预组总有效率为84.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68,P<0.05);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高凝状态的UC患者在传统晋阶方案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以及常规护理联合心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并改善其心理状态,值得推广。

  • 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影响

    作者:王青;黄明媚;陈妙玲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将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入该院接受治疗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2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用药观察及护理、睡眠及饮食护理等。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压变化和妊娠结局情况(剖宫产率、胎盘早剥率、产后出血率、子痫率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两组护理干预前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收缩压和舒张压较护理前均有一定降低,观察组降低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后在剖宫产率、胎盘早剥率、产后出血率、子痫率及新生儿窒息率(Apger<8分)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妊娠结局及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进一步探讨研究。

  • 优质护理在血液净化室的实施与探讨

    作者:杨佳;汪波;董中渝;王茜;傅利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意义。方法将11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功能制护理,观察组开展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在满意度调查、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显著地提高了血液净化室的护理工作质量,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持续、广泛、深入地推广。

  • 品管圈活动在肿瘤科辅助检查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作者:柳德容;李娅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肿瘤科辅助检查质量控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3月肿瘤科辅助检查及时、正确完成情况为活动前组,选择2014年6~7月肿瘤辅助检查及时、正确完成情况为活动后组,活动后组在活动前组的基础上采用品管圈管理手法对辅助检查环节进行系统、详细的管理,即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善措施,分阶段、步骤实施并持续改进。结果辅助检查未及时、正确完成率由活动前的5.71%下降到1.73%。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在肿瘤科辅助检查环节中能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锻炼、提升圈员的综合能力;减少了医疗、护理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

  • 社区护理干预对串联质谱筛选遗传代谢病高危儿家属心理健康的影响

    作者:赵晓霞

    目的:探讨使用社区护理干预对串联质谱筛查遗传代谢病高危儿家属心理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150例采用串联质谱筛查遗传代谢病高危儿家属,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75例与对照组75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组采用社区护理干预给予干预对象心理支持,于干预前后对家属进行焦虑程度(SAS )、抑郁程度(SDS)评分并分析结果。结果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增加,焦虑程度越来越高(P<0.05);随着受教育程度的降低,抑郁程度越来越高(P<0.05);在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家属SDS评分与SAS评分分别为(41.3±6.2)与(36.9±11.6)分,均显著小于对照组的(49.9±7.8)与(46.7±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儿接受串联质谱筛查可影响家属的心理健康,护理干预可缓解该损害。

  • 微生物实验室实习生生物安全的教学探索

    作者:陈琼;林丽英;唐晓华;郭旭光

    医学实验室感染事故时有发生,实验室对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教育培训尤为重要,针对来本实验室实习的检验医学专业学生,探讨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教学方法。首先在实习开始前调查了解学生已有的生物安全防范知识,之后在实习带教过程中有针对性、分阶段地开展生物安全理论教学,同时引入生物安全事故案例分析使学生清楚意识到微生物检验工作所面临的潜在风险。在生物安全实践培训中,除日常行为的规范培训外还建立了生物安全情境模拟考核,合格者才允许进行独立操作。通过实习结束时对学生的调查考核来看,上述生物安全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 融合 PBL 教学法在临床生化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余琳;刘忠民;林勇平;刘利东;范婷婷;宋金龙

    通过理论考试、操作技能考核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广州医科大学2011级(PBL教学组)与2010级(传统教学组)医学检验本科学生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探讨了融合PBL教学法在临床生化检验实验教学中的优越性,结果显示PBL教学法不仅能增强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促进团队合作,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有效地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现代临床实验室的工作要求。

  • 防原医学教学中激发学员学习动机的途径探索

    作者:郝玉徽;任泂;李蓉

    学员的学习动机是直接影响防原医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防原医学教学过程中,教员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培养和激发学员的学习动机:引导学员将学习目标和防原医学研究内容有机结合,激发学习兴趣;理论教学联系实际案例,便于学员学以致用;丰富教学手段,吸引学员的注意力;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培养学员自主学习能力;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科研成果进入课堂;优化成绩评价体系,有效评价学员表现。教员应当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认真总结教学经验,积极探寻能够充分激发学员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提高教学质量,为部队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军事医学人才。

  • 集体备课在临床检验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吕蕾;冯雪

    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一项重要形式,也是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在临床教研室中开展多种形式的集体备课,对于教学资源的整合,提高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循证医学在实验诊断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刘晓岚;洪俊

    作为“21世纪医学新思维”的标志性学科———循证医学,当前倍受医学界高度重视,其重要分支———循证实验诊断学及其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逐渐成为国际医学界关注的焦点。该文探讨了将循证医学理念和模式引入医学系本科实验诊断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了实验诊断课程教学的内容和目标,并积极探索一种设计型、研究型、开放式的教学方式,以更好地促进实验诊断学的发展和地位的提高。

  • 医院临床检验样本管理信息化系统开发与应用

    作者:李永利;刘立明;马洪滨;王志富;王海滨

    医院实际上是个传染源密集的高风险工作场所,尤其是日常工作中涉及大量具有潜在生物危害临床检测样本的检验科,如果样本管理不善易造成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和扩散,严重的会发生实验室感染、泄露并造成人员伤亡事件[1‐2]。为实现生物安全的规范化管理,国家先后出台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6‐2004)、《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规,检验科也依据这些法规建立和完善了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但目前多数医院在制度执行过程中仍然处在人工记录表格的费时费力状态,缺乏高效的样本监管手段[3‐9]。因此,笔者依据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要求,运用信息化手段制作了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 IS )网络的样本管理信息化系统,可以规范样本管理流程和降低样本管理中的生物危害风险,实现样本的科学有效管理。

  •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理事单位

    作者:

    关键词: 检验医学 临床 理事
检验医学与临床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