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Laboratory Medicine and Clinic 검험의학여림상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重庆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 影响因子: 1.09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9455
  • 国内刊号: 50-116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78-157
  • 曾用名: 中国检验医学与临床
  • 创刊时间: 200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检验医学与临床》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徐永柱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医院内感染的主要革兰阴性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作者:王英;徐少华;任军;郑银;郑崛村

    目的:分析医院内感染的革兰阴性菌细菌谱、临床分布及主要细菌的耐药状况,为针对性的控制医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成都军区总医院院内感染患者的临床标本,分离培养的细菌经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种属,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获得医院内感染细菌的种类、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在17362份标本中,检出6365株致病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这4种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共有4221株,分别为1590株(37.69%)、1284株(30.41%)、1131株(26.79%)和216株(5.11%)。检出主要革兰阴性菌的标本中痰液、尿液和血液分别占74.46%、11.04%、5.66%,主要来源于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烧伤科、肿瘤科和神经外科。2011~2014年,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年平均检出率分别为61.50%、16.04%、13.08%和4.29%。主要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和头孢曲松等有明显的耐受性,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受试药物的耐受性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而鲍曼不动杆菌还对多种受试药物存在一定程度的耐受性。结论近4年,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又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占绝大多数;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药物耐受性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尽管细菌耐药性的变化是不可预测的,但连续性监测对动态掌握抗菌药物的耐药趋势以指导抗菌治疗是必要的。

  • 综合性护理干预用于儿童支气管哮喘脱敏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作者:周丽

    目的:分析评价综合性护理干预用于儿童支气管哮喘脱敏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接受脱敏治疗的12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根据护理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患儿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脱敏治疗效果和患儿的生命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住院次数[(0.89±0.28)次]、急诊次数[(2.74±0.94)次]及发作次数[(2.13±0.75)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住院次数[(0.21±0.07)次]、急诊次数[(3.89±1.25)次]及发作次数[(3.94±1.23)次];试验组患儿的躯体功能[(97.34±32.47)分]、总体健康[(86.69±28.58)分]、活力[(93.67±31.38)分]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躯体功能[(85.34±29.56)分]、总体健康[(68.93±27.45)分]、活力[(68.23±26.49)分]等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支气管哮喘脱敏治疗中,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的生存质量,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显著价值。

  •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张小菊

    目的:观察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10月进行治疗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实行临床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实行临床护理路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患者的健康意识程度、住院情况、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以及临床转归状况和患者在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试验组患者心率(83.89±18.63)次/分、LVED(58.43±16.83)mm、LVEF(38.69±12.74)%、BNP(122.67±26.78)pg/L ,对照组患者心率(76.87±25.39)次/分、LVED(63.67±21.23)mm、LVEF(35.67±11.84)%、BNP(156.78±52.23)pg/L ,试验组心功能指标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在健康意识程度评分、住院时间、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临床复发率和入院超过2次的发生率方面均明显好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价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行临床护理路径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以提高患者自身对健康的认识程度,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有效地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 医联体联动模式下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的效果分析

    作者:王晓静;王旭红;李爱华

    目的:探讨医联体联动模式下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及控制效果。方法选择北京市某社区20~65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医联体联动模式下的社区糖尿病管理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年的跟踪管理,对患者进行相关健康知识教育、用药指导及监测血压等综合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管理1年前后患者血压、体质量、腰围、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生化全项、眼底、周围神经检查、尿微量清蛋白的变化情况。统计分析医联体联动模式下的社区糖尿病管理模式的有效性。结果干预后的患者血糖、血脂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干预前,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明显优于干预前,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联体联动模式为社区糖尿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方向,为慢病防治工作提供新的循证医学证据,进而促进糖尿病的有效社区管理,改善糖尿病保健、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 年轻恒牙感染根管患者的治疗方案研究

    作者:马先庆

    目的:探讨不同材料的根尖诱导成形术对年轻恒牙感染根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于重庆市万盛经开区中医院入院治疗并确诊为根尖发育未完成并伴有根管感染的患者86例,患牙共103颗,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Vitapex成品糊剂进行根尖诱导成形术,试验组采用氢氧化钙糊剂进行根尖诱导成形术,术后跟踪观察24个月,观察根尖闭合、牙尖发育情况。结果跟踪随访患者术后1、3、6、12、24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大,试验组由90.7%到95.3%,对照组由83.7%到93.0%,两者的变化体现长期治疗的治疗效果优于短期治疗,且在一定时间内会达到治疗效果优化。根据随访后的有效率的数据,两组3、6、12、24个月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itapex成品糊剂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氢氧化钙糊剂的治疗,在临床上可以借鉴并应用。

  • 血清降钙素原在急性胰腺炎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孔繁静

    目的:检测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 T )水平并研究其在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和健康人(CON组)为研究对象,比较各组研究对象PCT水平、APACHEⅡ评分、住院时间和预后的差异,分析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和住院时间的相关性。结果 MAP组和SAP组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CON组(均 P<0.05),SAP组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PCT水平、APACHEⅡ评分和病死率均明显高于MAP组(P<0.05)。MAP组和SAP组急性胰腺炎患者PCT水平分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两组急性胰腺炎患者PCT水平均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s>0,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其水平与病情及预后紧密相关,可作为病情和预后评估的标志物。

  • 降钙素原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及预后的临床价值

    作者:杜坤;邓琳;张健;张广慧

    目的:结合使用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 Ⅱ)、全身性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系统(SOFA)评分、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来评估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并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收取52例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因急性胰腺炎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急诊入院的病例,参考《2008年美国急性胰腺炎临床指南》对5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严重程度分类,轻症急性胰腺炎组有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组有32例,选取同期18例表观健康者作为对照组。52例胰腺炎患者入院后的24 h之内进行SO‐FA评分及 APACHE Ⅱ评分,并检测病例组与对照组的血清 PCT 浓度。按照 PCT 浓度分为3个组:正常组(PCT<0.5 ng/mL),轻度升高组(PCT 0.5~<2.0 ng/mL)和明显升高组(PCT ≥2.0 ng/mL)。连续动态检测患者PCT浓度,观察PCT浓度动态变化直至出院,并记录死亡数。分析PCT浓度、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及病死率之间的关系。结果(1)轻症急性胰腺炎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血清 PC T 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轻症急性胰腺炎组与重症急性胰腺炎组之间,轻症急性胰腺炎与对照组之间血清PC T 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用非参数等级相关分析,轻症急性胰腺炎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和对照组的血清 PCT 浓度均与APACHE Ⅱ评分和SOFA评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84、0.984,均 P<0.01]。(3)PCT浓度轻度升高组、明显升高组与正常组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2),PC T浓度轻度升高组与 PC T浓度明显升高组间、PCT浓度明显升高组与 PCT 浓度正常组间病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PCT 浓度正常组与PCT浓度轻度升高组间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3)。结论结合使用APACHE Ⅱ、SOFA评分和血清PC T浓度对评估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一定的价值,PC T浓度大于一定值后,血清PC T浓度与急性胰腺炎患者严重程度和病死率呈正相关。

  • Sysmex XN-2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浆膜腔积液计数中的研究

    作者:胡先华;张滋勇;郭斌;张金花

    目的:评价Sysmex XN‐2000血细胞分析仪在浆膜腔积液计数中的应用。方法收集76例浆膜腔积液标本,分别用Sysmex XE‐5000和Sysmex XN‐2000对其进行有核细胞计数,以Sysmex XE‐5000血细胞分析仪计数结果为依据将其分为小于或等于99个/μL (A组),100~499个/μL (B组),500~999个/μL (C组),≥1000个/μL(D组)4个组,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Sysmex XE‐5000与Sysmex XN‐2000有核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结果相关性好,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ysmex XN‐2000适用于临床浆膜腔积液标本的细胞计数。

  • 复合维生素对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

    作者:卢秀珍;王芳

    目的:探讨服用复合维生素对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共184例,分为服药组和安慰组,每组92例。服药组在常规膳食的基础上每天清晨口服复合维生素,安慰组在常规膳食的基础上每天清晨口服颜色、形状、大小与复合维生素片完全相同的糊精片。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所有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服用复合维生素前,安慰组与服药组血清尿酸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安慰组血清尿酸水平高于服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慰剂组服用糊精片后,与服用前相比血清尿酸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组服药后血尿酸较服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通过膳食补充复合维生素4周后,血清尿酸水平下降,说明服用复合维生素对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治疗有临床应用价值。

  • 利奈唑胺治疗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疗效分析

    作者:黄斌

    目的:评价利奈唑胺治疗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病历查询系统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陕西省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收治的使用利奈唑胺治疗的30例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根据利奈唑胺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及脑脊液指标等变化评价患者使用利奈唑胺治疗前、后颅内感染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利奈唑胺使用后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脑膜刺激征、体温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中无效患者2例,临床总有效率93.33%。用药后1周,脑脊液白细胞为(93.24±23.74)×106/L ,多核白细胞比例(11.25±1.46)%,葡萄糖(4.14±2.19)mmol/L ,白细胞介素‐1(3.23±2.88)μg/mL ,与用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奈唑胺可有效控制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

  • 重症监护室床旁胸片检查时医护认知情况及其行为对患者心理影响的调查研究

    作者:夏利华;张克标;古满平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IC U )医护人员对床旁胸片的认知情况及行床旁胸片检查时医护行为对清醒患者的心理影响,通过规范医护行为,消除或减少对患者的负性心理影响。方法设计医护人员和患者调查问卷,了解医护人员对床旁胸片的认知现状、分析医护人员现存的不规范行为及对神志清楚患者造成的负性心理影响,同时对医护人员进行针对性规范化培训,将培训前后的医护人员及患者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医护人员对床旁胸片检查的认知和行为及对患者的影响情况。结果对照组医护人员认知缺乏而导致的不规范行为对患者造成的负性心理影响普遍存在,观察组医护人员的认知水平明显提高,行为得到有效的规范( P=0.000),对患者负性心理影响明显降低( P=0.000)。结论针对监护室医护人员开展关于床旁胸片检查的职业防护相关知识培训可以有效规范医护人员行为,减少对患者的负性心理影响。

  •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微量元素及 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勇;徐飞;周卫民;任碧琼

    目的:探究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儿童微量元素(锌、铜、钙、镁、铁)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54例M PP患儿作为观察组,40例健康儿童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全血铜和锌,比色法检测血清钙、镁、铁离子,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CRP。结果观察组全血锌、血清铁离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铜、钙、镁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PP患儿CRP水平明显上升,这提示有炎症存在,同时M PP患儿锌、铁水平明显降低,应及时补充铁、锌来辅助治疗小儿M PP。

  • 血清网膜素-1在中心性肥胖伴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胡龙凤;吴芳;章哲

    目的:探讨血清网膜素‐1在中心性肥胖伴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58例单纯性中心性肥胖者(A组)和67例中心性肥胖伴PCOS患者(B组)血清网膜素‐1水平,并选59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NC组)。检测研究人群血糖、血脂生化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并利用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B组血清网膜素‐1水平明显高于A组和 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与NC组间血清网膜素‐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显示腰围和HOMA‐IR为影响中心性肥胖人群合并 PCOS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OR=1.568,95% CI:1.244~1.892,P=0.021;OR=3.687,95% CI:1.464~5.910,P=0.012);血清网膜素‐1为影响中心性肥胖人群合并PCOS的保护因素(OR=0.678,95% C I:0.457~0.899,P=0.000)。绘制ROC曲线分析发现血清网膜素‐1在中心性肥胖以及一般人群诊断PCO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1、0.923,佳截点分别为49.14 ng/mL (敏感度为60.63%,特异度58.25%,P=0.125)、42.25 ng/m L (敏感度为86.24%,特异度为65.85%,P=0.000)。结论血清网膜素‐1水平对中心性肥胖人群PCOS的早期诊断和病情检测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 不同输血方式对宫外孕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

    作者:向健;王俊

    目的:探讨不同输血方式对宫外孕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妇产科收治的428例宫外孕患者的资料,其中未输血组132例,输异体血组136例,输自体血组160例;记录输血患者的输血方式、输血量和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对各组宫外孕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未输血组的宫外孕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03%,输异体血组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8.82%,输自体血组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13%,不同输血方式的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不尽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各组进行比较,输异体血组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输自体血组与未输血组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异体血不同血量组之间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自体血不同血量组之间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外孕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与输血方式及输血量有关;为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应该尽量避免输异体血,对确实需要输血的患者,应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实行自体血回收输血。

  •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降低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风险的效果研究

    作者:刘文文;古满平;罗晓庆

    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风险的影响。方法将急诊科2013年9月至2014年1月符合标准的269例急危重症患者作为常规组,2014年2~6月272例急危重症患者作为干预组。常规组采用常规转运护理方案,干预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案进行干预,比较两组转运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降低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风险,保证转运安全,真正实现无缝隙护理。

  • 护士主导的强化健康教育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作者:陈海燕;张金玲;王虹

    目的:探讨护士主导的强化健康教育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通过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1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分为护士主导的强化健康教育护理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每组各55例,观察两种护理方法对患者化疗效果的影响。结果观察组55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为CR 12例、PR 23例、PD 15例、SD 5例,临床有效率63.64%;对照组55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为CR 9例、PR 21例、PD 16例、SD 9例,临床有效率54.55%,两组临床有效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两组患者化疗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得出,观察组化疗前生活质量总评分为(251.31±43.19)分,对照组化疗前生活质量总评分为(248.14±42.74)分;观察组化疗后生活质量总评分为(254.18±41.63)分,对照组化疗后生活质量总评分为(235.73±42.15)分,化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总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出现9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36%;对照组出现2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0%,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给予护士主导的强化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中可广泛推广应用。

  • 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自我效能、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黄梅;黄唯麟;丁晓渝;蒋莉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 HD)患者自我感受负担(SBP)与自我效能、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自我效能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对58例M H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M HD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比例为82.75%,总得分为(33.08±7.47)分;自我感受负担与自我效能呈明显负相关关系( P<0.05);自我感受负担总得分与应对方式总分无相关性(r=0.07),但自我感受负担总得分与乐观、面对、寻求支持应对方式存在明显负相关关系(P<0.05),与逃避、听天由命、情感宣泄应对方式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M HD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自我效能、应对方式密切相关,自我效能高的患者能够积极、乐观对待疾病,自我感受负担较轻;自我感受负担重的患者自我效能也低,面对自身处境偏向于采取消极、悲观的应对方式。

  • ATM 蛋白在早期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施城东;樊卫

    目的:通过检测ATM蛋白在早期食管癌和正常食管组织的表达水平,探讨ATM 蛋白对于早期食管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0例食管癌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收集肠镜下食管组织活检标本;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食管癌ATM蛋白表达水平,并以健康体检者食管组织ATM 蛋白表达水平作对照;分析ATM蛋白表达水平与癌细胞分化程度、癌变分期及淋巴转移的关系。结果 ATM蛋白在40例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85.0%,在40例健康体检者食管组织中的阳性率为17.5%,两组ATM蛋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高、中、低分化食管癌的 ATM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2.6%、81.8%和100.0%,低分化食管癌的ATM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中、低分化食管癌的ATM 蛋白阳性率(P<0.05);早期食管癌的ATM 蛋白阳性率为72.2%,进展期食管癌的ATM蛋白阳性率为90.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M 蛋白在淋巴转移性患者中的阳性率为95.8%,在非淋巴转移性患者中的阳性率为68.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ATM蛋白表达水平与早期食管癌病变及发展呈正相关,并与癌细胞分化程度、肿瘤分期及癌细胞淋巴转移密切相关,提示ATM蛋白参与早期食管癌的癌变发展机制。

  • Y 型钢板内固定与双钛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下1/4骨折的对比分析

    作者:李巍然;郝艳云;马宝银

    目的:探究Y型钢板内固定与双钛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下1/4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近两年接受肱骨下1/4骨折治疗的患者7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进行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试验组进行双钛板内固定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结果试验组治疗后肘关节功能的优良率(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肘关节功能的优良率(51.43%);试验组骨折愈合时间[(8.13±2.49)周]、并发症发生率(5.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10.65±3.24)周]和并发症发生率(3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肱骨下1/4骨折的患者采用双钛板内固定治疗,骨折部位固定稳固,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 重庆地区健康人群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参考范围的调查

    作者:孟凡飞;蒲晓允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健康人群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参考值水平,分析其与性别和年龄的关系。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用改良重氮盐法对该地区健康者2731例进行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测定,并与操作规程的参考值范围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年龄大小将健康人群按性别各分为4组,依次为<30岁组、30~45岁组、46~60岁组、>60岁组,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重庆地区2731例健康者总胆红素参考范围为5.05~23.9μmol/L ,直接胆红素为0~7.72μmol/L。按照分组,男性各年龄段总胆红素参考范围分别为4.23~24.65、4.86~25.32、5.17~24.11、5.17~24.11μmol/L ,直接胆红素参考范围分别为0.51~7.85、0.34~7.94、0.46~7.64、0.64~8.01μmol/L。女性各年龄段总胆红素参考范围分别为4.93~22.13、5.24~23.20、5.93~21.37、4.26~24.56μmol/L ,直接胆红素参考范围分别为0.29~6.71、0.00~7.28、0.00~7.39、0.36~7.40μmol/L。不同性别之间胆红素水平有明显不同,男性血清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水平均高于女性(P<0.05)。结论重庆地区健康人群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操作规程参考值范围有较大差异,建议各地区实验室根据不同年龄、性别建立各自的参考值范围。

  • 肿瘤患者化疗间歇期血常规监测依从性现状调查及护理干预

    作者:郭霖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化疗间歇期血常规监测依从性状况,并分析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60例肿瘤化疗间歇期实施针对性电话回访护理患者为研究组,并且选择同期60例肿瘤化疗间歇期未实施针对性护理患者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血常规监测依从性和满意度以及不良情绪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研究组患者血常规监测依从性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随访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1.5±4.6)分,对照组为(70.9±5.1)分,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分别为(30.6±4.2)、(31.2±3.8)分,对照组SAS和SDS评分分别为(41.4±5.8)、(42.7±5.1)分,研究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化疗间歇期其血常规的监测依从性较低,且实施电话回访干预可以提高患者间歇期血常规监测依从性,同时对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和提高护理满意度方面也具有较好的效果。

  • 神经刺激仪应用于高龄患者髋部手术的麻醉体会

    作者:徐锋;杨玉珍

    目的:观察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高龄患者髋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70岁以上的择期行单侧髋部手术的高龄患者60例,A S AⅡ~Ⅲ级,分为神经阻滞组(试验组)和硬膜外麻醉组(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对照组行硬膜外麻醉并记录生命体征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阻滞完善,麻醉效果满意。麻醉前两组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麻醉后对照组血压明显低于试验组及麻醉前(P<0.05)。结论应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于老年患者是安全、有效、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 高原雷击伤患者外周血血细胞变化研究

    作者:王艳艳;李志强;刘媛;吴丽娟

    目的:研究高原雷击伤患者外周血血细胞的变化,分析雷击对血细胞的影响。方法通过比较15例高原雷击伤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液学指标变化及细胞形态改变,分析高原雷击对血细胞的影响。结果高原无明显体表损伤征象的雷击伤患者治疗前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都明显低于治疗后(P<0.05),且显微镜观察发现雷击伤患者治疗前部分红细胞、白细胞有变形和穿孔现象。结论高原雷击伤患者的外周血血细胞指标显著变化且细胞变形穿孔明显,其变化对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有参考价值。

  • 广元地区新生儿黄疸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张博林

    目的:探讨广元地区新生儿黄疸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 )活性及G6PD常见基因突变,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广元市中心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儿科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26例,进行G6PD荧光斑点定性试验初筛及G6PD活性测定确诊,然后对确诊为G6PD缺乏的患儿进行常见基因分型,检测其突变基因。结果12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中,G6PD常见基因突变31例,发病率为24.6%,突变以G1388A(G-A)为主,共23例,占基因突变比例为74.2%(23/31),而G1376T(G -T)和 A95G(A -G)突变各占12.9%。结论广元地区新生儿患G6PD缺乏症者多数为G1388A(G -A)突变,亦属于G6PD缺乏症高发地区。

  • 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心理干预对抑郁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分析

    作者:李金红;尹利

    目的:探究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心理干预对抑郁症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及意义。方法于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北京安定医院抑郁症治疗中心收治的抑郁症合并糖尿病患者中随机选取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分组法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性心理护理,观察对比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聚焦解决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生理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DS、SAS评分较护理干预前均明显降低,且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按时服药比例为87.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0%。观察组无规律服药或漏服药(5.00%)、受经济制约停止服药(6.00%)、受不良反应影响停药(5.00%)比例均低于对照组(14.00%、17.00%、1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FPG、2 hPG水平显著下降,且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 HbA1c水平较对照组及护理干预前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抑郁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聚焦解决模式进行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依从性、生活质量,安全性高,值得推荐。

  • 2008~2014年泌尿生殖道支原体耐药性变迁

    作者:肖秀美;刘静伊;周磊;姚贝

    目的:探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8~2014年门诊患者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状况及其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IS T 2试剂盒检测支原体,并测定其对9种药物的敏感性,该试剂盒采用比色法,肉汤培养基中含有尿素(用于脲原体属检测)和精氨酸(用于人型支原体检测)两种特殊底物。结果5725例标本中检出1783例支原体,检出率为31.14%,其中脲原体属1494例(83.79%),脲原体属合并人型支原体258例(14.47%),人型支原体31例(1.74%);总体药敏结果发现普那霉素对各型支原体敏感性均较高(>96%),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敏感率低(<30%),单纯脲原体属阳性时对多西环素、交沙霉素、克拉霉素、四环素敏感率也较高且保持稳定(>90%),脲原体属合并人型支原体阳性时各药敏感率下降,尤其是克拉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30%),且呈逐年下降趋势。男性患者红霉素的敏感率均明显高于女性( P<0.05),四环素则相反,单纯脲原体属对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的敏感性高于女性患者(P<0.05)。结论不同型别支原体、不同性别患者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存在差异,应按照培养与药敏试验的结果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阿奇霉素和红霉素敏感率逐年下降,经验用药时应谨慎选用以防止耐药株增加。

  • 重庆市大足地区学龄儿童血铅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欧国平;杨静;张波;潘莉娟;王丹;吴瑕;董剑

    目的:研究大足地区学龄儿童血铅水平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采用B H2101S型钨舟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对该地区12个乡镇小学的学龄儿童血铅水平进行检测,同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段及乡镇学龄儿童血铅值及铅中毒发生率,并对导致血铅升高的危险因素进行筛选。结果3725例学龄儿童血铅平均值为(27.92±20.29)μg/L ,铅中毒儿童424例,中毒率为11.40%,男童血铅水平明显高于女童( P<0.05),各年龄段间血铅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乡镇儿童血铅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金山镇学龄儿童血铅水平和铅中毒率高。致使儿童血铅升高的危险因素主要有父母从事工作与铅相关、常接触富铅物品、常进食富铅食物、家庭住房近装修过,补充锌钙制剂是血铅升高的保护因素。结论重庆市大足地区学龄儿童血铅水平低于中国其他城市,但部分乡镇控铅状况不甚理想,仍需针对致使血铅水平升高的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控铅中毒。

    关键词: 血铅 儿童 重庆
  • 肺功能检测在肺结核患者中的性别差异

    作者:张鑫;赵涛;高伟

    目的:利用肺功能检测探讨性别等因素对肺结核患者肺功能的影响,以期对肺结核患者的防治提供借鉴。方法选取在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入住的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其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婚姻、教育程度等,分别于2013年和2014年进行两次肺功能检查,测定指标包括:(1)用力肺活量(FVC)体积及其占预测值的百分比,(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体积及其占预测值百分比,(3)1秒率(FEV1/FVC),(4)RV(L),(5)DLCO(%),(6)TLC(L)。运用 t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浸润型肺结核患者的肺功能基本正常,而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患者的肺功能普遍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 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吸烟和性别均是肺功能损伤加重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3、1.34、1.01。结论肺结核的肺功能障碍呈混合性,同时更进一步说明早期根治肺结核的重要性,以避免肺的正常结构被破坏,浸润型转化成慢性纤维空洞型,造成肺功能不可逆的损害。年龄大、吸烟和女性肺结核肺功能损伤较重。其中不同性别肺结核患者的肺功能障碍,男性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均高于女性。

  • 计划性剖宫产预防使用抗生素的临床分析

    作者:吴晓娟;彭方亮;周晓;郑姣妮

    目的:探讨计划性剖宫产预防抗生素合理应用方案。方法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的计划性剖宫产2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将注射用头孢唑林钠1.0 g溶于生理盐水100 m L中于断脐后一次静脉滴注;对照组注射用头孢替安1.0g溶于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首剂始于术前0.5h,每日2次,连用2d,观察术后两组体温、产褥病率、切口感染、子宫感染、呼吸泌尿系统感染发生及费用情况。结果两组术后高体温、产褥病率、切口感染、子宫感染、呼吸泌尿系统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但观察组抗生素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划性剖宫产使用头孢菌素第1代断脐后单次给药是一种合理、有效、经济的方案。

  • 成都地区HPV-33E6/E7多态性分析

    作者:陈祖翼;丁显平;景亚玲;文强;张顺;曹曼

    目的:研究四川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PV)的33 E6/E7基因变异情况,为HPV的防治提供分子水平的数据。方法用PCR方法扩增HPV阳性患者宫颈刷脱细胞中 HPV‐33 E6/E7基因,测序并与GenBank的参考序列对比寻找变异位点,对变异进行初步分析。结果与参考序列相比,成都地区 HPV‐33 E6基因变异率为56.00%(28/50),HPV‐33 E7基因变异率为54.00%(27/50)。结论 CINⅢ/CC样品中 HPV‐33 E6/E7序列变异程度比宫颈炎中更高,序列突变可能增加患宫颈癌风险。

  • 凝血四项及 AT-Ⅲ、D-二聚体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杨倩

    目的:观察凝血四项、抗凝血酶原‐Ⅲ(A T‐Ⅲ)与D‐二聚体(D‐D )在临床肝硬化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抽选收治的8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甲组观察对象,甲组患者按照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标准对患者进行分级处理,A级21例,B级37例,C级22例;同期抽选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乙组观察对象与80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丙组观察对象,分别测量各组患者凝血四项、A T‐Ⅲ与D‐D各项指标的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甲、丙两组患者APTT、PT、TT、D‐D水平明显高于乙组,且甲、丙两组的 FIB、AT‐Ⅲ水平显著低于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不同肝功能分级组,其凝血四项、AT‐Ⅲ与D‐D水平也有所不同,且APTT、PT、TT与D‐D指标水平,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而FIB与AT‐Ⅲ指标水平则逐渐下降。结论凝血四项、AT‐Ⅲ与D‐D指标检测,可较客观地反映肝硬化患者凝血的状况,便于医生准确评估患者肝脏损害严重程度,为患者的后期治疗提供有利依据。

  • 沙利度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王俊;杨新斌

    目的:通过对比沙利度胺与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探讨沙利度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风湿免疫科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56例,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8例,予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常规治疗;试验组28例,单予沙利度胺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治疗前后红斑狼疮患者皮疹情况、血常规、肾功能及免疫指标。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皮疹均得到消退,对比临床疗效,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患者的皮疹消失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试验组白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肾脏功能均改善,且试验组尿蛋白较对照组下降,血浆清蛋白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试验组较对照组 ANA滴度及抗ds‐DNA 抗体下降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能够明显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皮疹病情,修复肾脏损伤,纠正贫血等血液疾病,通过有效清除免疫反应细胞来修复自身免疫耐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本放置温度及时间对酶联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胸苷激酶1结果的影响

    作者:刘晓雷;裘维维;乔琳

    目的:观察标本放置不同时间及温度对血清胸苷激酶1(STK1)结果的影响。方法采集42例血液标本,分别在室温[(23±2)℃]、4℃及-20℃放置不同时间后再测定STK1浓度,与即刻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标本放置室温2 h及4℃24 h后测定的STK1结果与即刻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放置28 d测定结果与即刻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温度与放置时间对标本S T K1浓度有影响。室温环境下应在采血后2 h内完成加样,标本于4℃冷藏多放置24 h ,若置于-20℃可较长期保存。

  • 345例αβ复合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血液学和基因型结果分析

    作者:屈艳霞;袁玉枝;杨烨;江帆;陈桂兰;辜俊梅;李志华;左连东

    目的:分析广州地区αβ复合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特征、基因突变类型,为临床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进行血常规参数分析,筛查异常者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HPLC)检测,应用跨越断裂点PCR (Gap‐PCR)和PCR结合反向杂交(PCR‐RDB)技术进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分析。夫妇为同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携带者进一步行胎儿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诊断,产后随访。结果αβ复合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携带者的临床表现和 HPLC结果,与单纯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杂合子携带者无差异;51个同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家庭,经产前基因诊断检出重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4例、重型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7例,均知情选择终止妊娠;产后随访结果均与产前诊断结果相符。结论广州地区人群αβ复合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携带率较高,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携带者同时进行α、β基因检测,对准确地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在妊娠期糖尿病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皮永洪;王小平;谭海明

    目的:通过对妊娠糖尿病(GDM )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糖化血清蛋白(GSP)水平变化的检测,探讨两者联合检测在GDM 诊断中的重要意义。方法选取住院孕妇,162例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GDM组),94例糖耐量异常(IGT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HbA1c ,采用果糖胺氮蓝四唑法检测GSP ,采用氧化酶法检测血糖;同时与156例正常孕妇(正常对照组)检测指标比较。结果 IGT 组、GDM 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GDM 组与IGT组比较,血糖、HbA1c和GSP水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GT、GDM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GT、GDM 组内相互比较,HbA1c和GSP异常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和正确诊断指数4项指标比较中,GSP均优于HbA1c ,分别为96.31%、89.78%、97.89%、91.94%;两者联合检测各指标值分别为98.63%、90.27%、98.65%、93.00%,说明两者联合检测用于诊断GDM 更为准确;相关性分析表明,正常对照组、IGT、GDM组的 HbA1c和GSP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536、0.506、0.665,P<0.05)。结论 HbA1c和GSP水平可以作为诊断GDM的重要指标,联合检测两者对GDM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影响重庆市口腔门诊患者就医选择因素的调查研究

    作者:卿尚兰;刘鑫;宋锦璘;刘雄

    目的:调查重庆市口腔门诊患者就医选择的影响因素,为口腔医疗机构的服务与改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据各医院门诊挂号人次比例进行分层随机抽样,对589例来自重庆市各级口腔医疗机构就诊的成年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予以分析。结果被调查的589例患者中,62.71%的患者就医的主要原因是口腔疾病治疗,68.98%的患者选择口腔专科医院,就医满意度越高再次就诊意愿越强( P<0.01);未婚和已婚、公务员和私营主及离退休人员相比,前者更倾向选择口腔专科医疗机构(P<0.05);平均月收入越高越倾向选择口腔专科医疗机构(P<0.05)。结论影响重庆市口腔门诊患者就医选择因素较多、较复杂,各医疗机构仍有待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以满足患者需要。

  • 血栓弹力图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监测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艳海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 EG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全血复钙法对5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行T EG、常规凝血指标检查,并与健康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治疗前患者的R值和K值明显缩短,α角、大血块强度(MA)值、血凝块强度(G)、综合凝血指数(CI)和MA后30 min血凝块减少速率(LY30)增大,常规凝血参数水平的凝血酶原时间(PT)、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降低,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和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急性脑梗死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的 TEG参数、常规凝血指标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G在监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指导与监测药物治疗和评估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实时荧光定量 PC R 技术诊断人骨肉瘤 M G63细胞系中β-catenin 基因表达的临床分析

    作者:林国叶;谢志平

    目的:分析实时荧光定量 PCR技术(FQ‐PCR)诊断人骨肉瘤 MG63细胞系中β‐catenin基因表达。方法培养人骨肉瘤M G63细胞系,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细胞使用10%的胎牛血清以及含有青霉素和链霉素的DEME高糖培养基培养。而刺激组则在此基础上用100 ng/mL的wnt3a细胞进行培养。分别在第0、1、2、3、4天分别采集3个孔的细胞,采用细胞消化的方式计算细胞个数,采用FQ‐PCR检测人骨肉瘤MG63细胞系中β‐catenin基因表达。结果在细胞生长的第0、1天,两组MG细胞数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第2、3、4天两组的细胞个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β‐catenin基因表达与w nt3a的蛋白刺激浓度呈非正相关关系,在各个浓度中,以100 ng/mL的wnt3a蛋白刺激β‐catenin基因表达高,其他几个浓度的β‐catenin基因表达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 ng/mL的wnt3a蛋白刺激在培养6 h时β‐catenin基因表达高,并且在6 h前,β‐catenin基因表达会随时间延长而增加。6 h后β‐catenin基因表达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Q‐PCR能够反映人骨肉瘤MG63细胞中β‐catenin基因表达。

  •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分析

    作者:张扬;李明;邓芳;陈少华;张家云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中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的感染率。方法统计2012年9月至2014年12月住院的201例N H L确诊患者的乙肝5项标志物阳性率,并与388例同期住院的肺癌患者和325例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对比。结果201例NHL患者HBsAg阳性率和“小三阳”[HBsAg(+)、HBeAb(+)及HBcAb(+)]发生率分别为16.9%和14.9%,明显高于肺癌患者(8.8%和8.2%)和健康体检者(5.2%和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HL患者 HBsAb阳性率为45.3%,明显低于肺癌患者(57.2%)和健康体检者(5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细胞型 NHL的 HBsAg阳性率高于 T 细胞型NHL(P<0.05),且HBsAb阳性率低于T细胞型NHL(P<0.05),但性别、年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9例 NHL患者HBV DNA阳性率为27.1%,其中 HBsAg阳性患者阳性率为47.1%,HBsAg(-)伴HBcAb(+)的25例患者中有1例(4.0%)HBV DNA阳性。结论 NHL患者的 HBV感染率高于肺癌患者和健康体检人群,特别是B细胞型NHL患者。NHL与 HBV感染存在一定相关性,不能忽视NHL患者 HBV隐匿性感染的情况。

  • 血清 P-选择素及 E-选择素对急诊危重患儿病情及生存状况的评估价值分析

    作者:郑泽洪

    目的:探究血清 P‐选择素及 E‐选择素水平对急症危重患儿病情及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接受治疗的50例重症危重患儿(试验组)和5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P‐选择素及E‐选择素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患儿治疗前的P‐选择素和E‐选择素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PCIS评分的P‐选择素、E‐选择素水平均不同,PCIS评分越低,患儿的P‐选择素、E‐选择素水平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程度脓毒症患儿的 P‐选择素、E‐选择素水平均不同,非感染危重症患儿的P‐选择素、E‐选择素水平较低,脓毒症患儿其次,严重脓毒症患儿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 P‐选择素及 E‐选择素对急症危重患儿病情及生存状况具有重要影响。急症危重患儿的病情越严重,生存状况越差,患者的血清 P‐选择素及E‐选择素水平越高,对患儿进行手术抢救的成功率越低,患儿病死率越高。

  • 六味地黄丸对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外周血清IgE和CD23的影响及其疗效观察

    作者:朱妍妍;林琳;邱兆丹;姜红

    目的:观察经六味地黄丸治疗后的儿童肾病综合征患者外周血清Ig E和CD23的浓度变化及其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儿童肾病综合征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六味地黄丸,连续治疗6周,观察两组的近期临床疗效及患者外周血清中Ig E和CD23的浓度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近期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清中总胆固醇(TC)、总三酰甘油(TG)、血清肌酸酐(SCr)、血清尿素氮(BUN)及其IgE、CD23的浓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清中TC、TG、SCr、BUN及其IgE、CD23的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六味地黄丸能很好地改善小儿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在治疗过程中全面、细致、规范化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基础。

  • 孕期膳食及体质量增长情况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影响

    作者:袁芙蓉;王雪燕

    目的:探讨孕期膳食及体质量增长情况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影响和糖尿病筛查试验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预测价值。方法从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中选取2614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产检孕妇260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孕妇营养素摄入情况,各年龄段孕期体质量增长情况及糖尿病筛查值对空腹血糖水平预测情况。结果观察组产能营养素摄入量除蛋白质外,其他明显高于对照组,非产能营养素中,除钙、铁、锌摄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硒摄入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维生素E摄入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期体质量总增长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筛查值与空腹血糖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在妊娠期糖尿病中,孕期膳食及体质量增长情况均为重要影响因素,而糖尿病筛查试验在妊娠期糖尿病中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 CT血管成像诊断肾动脉狭窄的Meta分析

    作者:梁长宇;毛明伟;石华亮

    目的:通过Meta分析方法评价CT血管成像(CTA)对肾动脉狭窄(RAS)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Pubmed、EBSCO、Springer、Ovid和中国期刊网(CNKI)及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文献检索起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3年12月,纳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结果为金标准的关于CTA诊断RAS的文献。按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诊断性试验纳入标准筛选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各纳入文献的详细资料。采用 M eta Disc 1.4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及汇总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优势比,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及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纳入文献9篇,各研究间无阈值效应,无明显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汇总分析,汇总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优势比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0.975(95% C I:0.956~0.987)、0.945(95% C I:0.923~0.962)、12.656(95% C I:9.116~17.573)、0.040(95% C I:0.024~0.067)、412.23(95% C I:204.65~830.38)。A U C=0.987,Q指数=0.951。敏感性分析示纳入文献的稳定性良好。结论 CTA 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无创影像检查方法,对于诊断不同程度RAS患者拥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但是对待CTA诊断轻度及重度狭窄结果应慎重对待,尤其是轻度狭窄者。

  • 不同采血管在不同存放条件下对循环酶法同型半胱氨酸测定结果的影响

    作者:李慧;白利芬;惠玉芬;叶文瑞;雷光星;王兴宁

    目的:探讨不同的血样采集管,不同存放时间及不同存放温度对同型半胱氨酸(Hcy )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32例健康体检者,分别用普通真空采血管、促凝真空采血管、肝素锂抗凝真空采血管、EDTA‐K2抗凝真空采血管各抽取两管静脉血,将同一受检者的相同采血管分别分入室温组和冷藏组,编号并于室温放置0.5h离心,离心后立即将冷藏组置于冰箱,并检测室温组H cy浓度;同时立刻吸取每例受检者普通真空采血管及肝素锂抗凝真空采血管血清及血浆200μL于1 mL EP管并置于2~8℃冰箱冷藏保存,为分离组。在离心后3、6、9 h测定室温组及冷藏组Hcy浓度,测定完成后选取冷藏组普通真空采血管及肝素锂抗凝真空采血管继续在冰箱中放置为未分离组,并在24、48 h测定分离组与未分离组H cy浓度。结果4种采血管标本的 H cy即刻值血清标本高于血浆标本(P<0.05)。同组相同采血管放置3、6、9 h与各自即刻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测定时间比较同种采血管室温组与冷藏组的Hcy浓度结果,9 h测定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及时分离血细胞层,普通真空采血管血清和肝素锂抗凝真空采血管血浆中 Hcy浓度在2~8℃下,48 h结果与即刻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血样采集管,不同存放时间及不同存放温度都会影响循环酶法H cy的测定结果。

  • 血清淀粉样蛋白A和C-反应蛋白在小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罗国忠;贺海文;杨永成;吴晓鸿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在小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20例病毒感染患儿(病毒组)、60例细菌感染患儿(细菌组)及40例健康儿童(健康组)血清SAA、CRP水平,并以临床及实验室确诊结果作为金标准,进行诊断学效能评价。结果病毒组、细菌组及健康组的SAA、CRP、SAA/CRP测定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组的SAA 水平为(137.8±57.6)mg/L、SAA/CRP为17.67±3.06,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细菌组患儿的SAA、CRP、SAA/CRP测定值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SAA/CRP测定值诊断病毒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33,灵敏度为0.902、特异度为0.957。SAA/CRP测定值诊断细菌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1,灵敏度为0.894、特异度为0.921。结论对于细菌感染,SAA、CRP检测均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病毒感染需要联合SAA、CRP检测并计算SAA/CRP值进行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干片式生化仪校准品基质效应研究

    作者:叶桂样;黄瑞勋;卓雪芽;陈玉祯;黄艳

    目的:评估强生 VITROS FUSION 5.1全自动干片式生化仪校准品(KIT1:LOT0112;KIT3:LOT0322)两个校准包的基质效应。方法以 Olympus AU 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为参比系统,VITROS FU‐SION 5.1干化学分析仪为待评估系统,参照CLSI EP14‐A2文件对KIT1及KIT3校准包每个校准包3个水平随机排列在20份新鲜的患者标本之中,用待评估系统和参比系统分别对患者标本、KIT1进行血糖(GLU )、尿素(URE‐A)、肌酐(CR)、尿酸(UA)测定,对KIT3校准包进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测定。结果 KIT1校准包中GLU、CR相对于参比系统不存在基质效应,其他项目至少有一个水平存在基质效应,KIT3校准包中所有项目至少有一个水平存在基质效应。结论在日常检测中由仪器校准品基质效应造成不同系统间结果的差异是不能忽视的,应尽量减少基质效应带来的影响。通过定期开展不同仪器间比对是减少其影响的手段之一,也是实验室标准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灰区”设置的探讨

    作者:冯晓丹;叶莉莉;高玲娟;顾平清

    目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抗体,旨在设置科学、合理的HIV抗体检测的“灰区”范围,减少 HIV抗体阳性的漏检率。方法采用ELISA对吸光度值/临界值(S/CO)介于大于0.8~<1.2的30例临界值患者血清进行HIV抗体检测,以此S/CO值,设置“灰区”范围;对于S/CO介于灰区的标本进行免疫印迹确证。结果设置灰区参考范围为0.796~1.204;共有46例处于“灰区”的血清标本,经免疫印迹确证为阳性3例,不确定1例。结论 ELISA检测HIV抗体应设置合理的“灰区”范围,对灰区的标本进行确证,对减少HIV抗体阳性漏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临床药物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汪姬婵

    目的:探讨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临床药物治疗后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因患有腺样体肥大于耳鼻喉门诊就诊并治疗的患儿8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40例采用糠酸莫米松鼻喷剂进行治疗的患儿为对照组,另40例在对照组患儿用药的基础上联合孟鲁司特钠颗粒进行治疗的患儿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针对两组患儿治疗后呼吸相关睡眠障碍指标的比较中,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在治疗后的症状评分分别为(3.3±1.1)、(0.7±0.6)分;咳嗽时间分别为(55.7±10.5)、(20.0±11.1) d;A/N比值分别为0.8±0.1和0.6±0.1,观察组患儿在治疗后3项指标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对腺样体肥大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消除不良体征,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地西他滨联合 CAG 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作者:关琦;于果;张海军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联合C A G方案应用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2月至2012年1月诊治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共73例,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实施CAG方案治疗,治疗组患者实施CAG方案与地西他滨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变化,治疗有效率,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1、3、7、14 d ,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5.6%和61.1%,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总体生存时间和无病生存时间对比,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7.2%)明显优于对照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西他滨与CAG方案联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生存时间长,效果明显,值得应用。

  • 血浆1,3-β-D 葡聚糖对卡氏肺孢子菌肺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伊洁;郑力胜;窦亚玲

    目的:探讨应用血浆1,3‐β‐D葡聚糖(BG )用于诊断卡氏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确诊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C P )的患者50例,卡氏肺孢子菌(PC )定植的患者50例及同期非 PC定植的患者50例,检测其血浆中的BG浓度。结果 PCP患者血浆BG的中位数是698.5 pg/mL [四分位距(IQR):184.4~1256.0 pg/mL],高于PC定植患者和非PC定植患者的血浆BG中位数66.5pg/mL(IQR:50.0~91.0 pg/mL)、135.9 pg/mL (IQR:54.0~556.3 pg/mL )。 PCP 患者血浆 BG 的平均水平是(1022.8±982.6)pg/mL ,明显高于 PC 定植[(74.7±33.6)pg/mL]和非PC定植[(562.7±934.9)pg/mL]患者血浆BG的平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151.5 pg/mL为阳性临界值时,血浆BG诊断PCP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6.0%、74.0%、64.9%和97.4%。以血浆BG作为PCP的诊断方法时,AUC为0.89。结论血浆BG可以作为PCP的一个早期诊断指标,同时可以根据BG结果鉴别PCP或PC定植。

  •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在慢性肾病新分期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兰亚婷;张洪瑞;向代军;王成彬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在不同分期慢性肾病(CKD)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明确诊断为 CKD的患者240例,按照美国肾脏病与透析患者生存质量指导指南(K/DOQI)制订的 CKD分期标准分为6组,即 CKD 1期组、CKD 2期组、CKD 3a期组、CKD 3b期组、CKD 4期组、CKD 5期组,应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液 NGAL (sNGAL )浓度,对sNGAL在CKD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横断面研究。结果在CKD各分期中,随着病变程度的增加,eGFR的减少,sNGAL浓度呈明显升高趋势(P<0.01)。sNGAL与 eGFR呈明显负相关(P<0.05)。sNGAL浓度在CKD 3b期组明显高于CKD 3a期组(P<0.05)。在ROC曲线分析中,诊断肾功能轻中度损伤时,血清标本 sNGAL同 CysC、sβ2‐MG曲线下面积相似(0.903、0.945、0.937),在诊断肾功能轻度损伤中,血清sNGAL、CysC、sβ2‐MG水平ROC曲线下面积相似(0.819、0.899、0.900)。sNGAL在CKD 3~5期的临床诊断界值为CKD 3a期189.5 g/L、CKD 3b期222.0 g/L、CKD 4期259.0 g/L、CKD 5期317.5 g/L。结论 NGAL对CKD患者的肾损伤程度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酒精依赖患者血尿酸水平及其与精神障碍、认知功能的关系

    作者:张建东;郭连峰;李宁;刘北陆;尹学敬

    目的:探讨酒精依赖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分析其与酒精性精神障碍、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酒精依赖住院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10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两组受检者抽取空腹静脉血3 m L ,应用日立7600‐D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尿酸水平,分析血尿酸水平与酒精依赖及其精神障碍的关系,用线性回归分析酒精依赖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酒精依赖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伴有精神障碍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无精神障碍组(P<0.05),血尿酸水平与认知功能相关测试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酒精依赖代偿性提高血尿酸水平,启动保护性机制,代偿机制又导致脑组织核苷酸的降低,损害神经细胞和信号传导。

  •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Reelin基因甲基化检测

    作者:杨悦;宋志伟;韩丽;马学华;李秋平;冯磊光

    目的:通过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中Reelin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状态的研究,探讨DNA甲基化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方法收集精神分裂症患者76例(患者组)和健康对照者6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Reelin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状态。结果患者组甲基化阳性率为78.95%(60例),健康对照组甲基化阳性率为35%(21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1,P=0.02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Reelin基因甲基化与精神分裂症有关(OR=13.084,95% CI:5.079~26.308)。结论 Reelin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中Reelin基因启动子区DNA呈超甲基化状态,Reelin基因DNA甲基化是精神分裂症的危险因素。

  • 血清胱抑素C对早期肾功能损害检测的灵敏度及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刘素华

    目的:探究血清胱抑素C(Cys C)对早期肾功能损害检测的灵敏度及临床价值。方法将148例慢性肾病患者依据内生肌酐清除率(ECCR)分为早期肾功能不全组和中晚期肾功能不全组,以52例健康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研究对象血清Cys C、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ECCR水平,评价Cys C、BUN、SCR阳性表达率以及与ECCR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中晚期肾功能不全患者Cys C、BUN、SCR和ECCR均有明显变化(P<0.05),早期肾功能不全组仅Cys C、ECCR水平有明显变化(P<0.05);阳性检测出率结果表明,中晚期肾功能不全组Cys C、BUN、SCR表达率均为100.00%,早期肾功能不全组Cys C为94.57%,而SCR、BUN仅分别为27.17%、3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和中晚期肾功能不全组Cys C、BUN、SCR与 ECCR相关性良好,均以Cys C相关系数高。结论相比于BUN、SCR ,Cys C可更加灵敏、准确检测肾功能早期损害,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广泛应用。

  • 磁敏感成像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及其与GC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刘历;杨艺;兰胡翔

    目的:评价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诊断及其与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相关性分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临床诊断为DAI并行MRI检查的24例患者,行常规MRI(T1WI、T2WI、FLAIR、DWI)及SWI扫描,比较DAI病灶的显示率并分析其信号特征,评价SWI在DAI诊断中的价值及其与GCS评分的关系。结果24例D A I病灶主要分布在皮髓质交界区、脑白质区、基底节区、胼胝体、脑干及小脑。常规序列检出DAI病灶37个,T1WI、T2WI序列病灶呈点状或小结节状,信号表现多样。SWI序列检出DAI病灶179个,病灶呈斑点状、串珠状或线条状明显高、低或高低混杂信号。18例未累及脑中线结构,6例累及脑中线结构。24例中GCS评分轻度(13~15分)13例,中度(9~12分)6例,重度(3~8分)5例;治愈9例,好转9例,植物状态4例,死亡2例。结论 DAI病灶数目多、分布广泛或累及脑中线结构者,GCS评分低,二者均有明显相关性。SWI对DAI病灶的检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能较常规M RI序列检出更多的脑内微小出血灶,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订及评估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 H PV L1壳蛋白与 P16蛋白联合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罗阳刚;吕玉宇

    目的:研究HPV L1壳蛋白与P16蛋白联合运用在宫颈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及对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8例TCT异常且HR‐HPV阳性的患者进行宫颈活检并根据病理结果分组,同时检测其HPV L1壳蛋白和P16蛋白并根据两种抗体表达情况分为4组,并对其中随访到的155例患者进行 HPV转阴分析。结果 HPV L1壳蛋白和P16蛋白在不同级别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均不同,CINⅠ组的L1壳蛋白阳性率高于其他CIN组(P<0.01),≥CINⅢ组的P16蛋白阳性率高于其他3组(P<0.01);随访病例中 HPV L1壳蛋白(+)/P16蛋白(-)的转阴率高,尤其在CINⅠ患者中该组高于其他几组(P<0.05)。结论 HPV L1壳蛋白与P16蛋白联合检测可成为诊断及预测宫颈病变的一个有效指标。

  • 不同标本来源的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特征研究

    作者:邹自英;刘胜强;王琴;刘媛;朱冰;胡宗海;吴丽娟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标本来源的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特征,使耐药监测的结果能更好地反映医药耐药性的现状。方法分离临床送检不同部位标本的肺炎克雷伯菌,采用VITEK 2 COMPACT 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2014年临床送检的各类标本共检出肺炎克雷伯菌558株,其中痰标本检出368株,无菌标本共检出190株。无菌标本前3位标本来源分别为尿液52株(27.37%),血液46株(24.21%),脓液24株(12.63%);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 )阴性菌株116株(61.05%),ESBL阳性菌株74株(38.95%)。与ESBL阴性菌株比较,ESBL产酶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磺胺甲噁唑、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氨曲南、呋喃妥因、阿米卡星、头孢替坦的耐药率明显升高( P<0.05)。2014年尿液标本检出肺炎克雷伯菌52株,尿液标本培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和头孢替坦的敏感率均超过90%。血液标本共分离肺炎克雷伯菌46株,对头孢他啶、头孢替坦、亚胺培南和厄他培南的敏感率均超过90%。痰液标本共分离肺炎克雷伯菌368株,对头孢他啶、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头孢替坦和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均超过90%。与痰液标本分离菌株耐药率比较,血液和尿液分离肺炎克雷伯菌对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菌株的抗菌药物敏感性区分标本类型进行统计,可以更准确反映菌株的耐药性状况,更好地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选用。

  • Ⅱ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对骨性关节炎早期诊断价值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明宇;安宇;侯利民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骨性关节炎(O A )模型,研究大鼠血清和关节液中Ⅱ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ⅡCP)水平变化,探讨体液PⅡCP对早期OA的诊断价值。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OA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用改良 Hulth法诱导大鼠膝关节OA模型。分别于造模后1~5周,每周每组抽取6只大鼠取关节液、血清及关节标本,用ELISA检测体液PⅡCP水平,关节软骨行大体观察评分和组织病理学评分。所得数据用方差分析比较各时间点两组间的差异性,比较PⅡCP水平和软骨评分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用Pearson相关系数和线性回归分析来检验体液PⅡC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OA模型组在术后第1周软骨组织学表现接近假手术组,从第2周开始逐渐出现明显的OA病理学改变,假手术组软骨组织学无明显改变。OA模型组体液PⅡCP水平从术后第1周开始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并随时间推移差异性逐渐增大;假手术组体液PⅡCP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血清与关节液PⅡCP水平具有良好相关性。结论大鼠OA模型中,血清和关节液PⅡCP水平在软骨出现明显病理变化之前就已经升高,PⅡCP水平与OA病理变化相符合,关节液和血清PⅡCP水平可作为OA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

  • 紫杉醇及蒽环类药物联合化疗对浸润性乳腺癌HER-2状态的影响分析

    作者:王治伟;李福广;熊裕民

    目的:分析紫杉醇及蒽环类药物联合化疗对浸润性乳腺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 ER‐2)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98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采取CAF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CTX方案+紫杉醇及蒽环类药物。对所有患者的化疗方案和临床病理特征进行记录,主要为腋窝淋巴结状态、激素受体状态以及 H ER‐2表达状态。结果在 H ER‐2阳性的患者当中,观察组患者的无病生存率为95.00%(38/40),对照组患者的无病生存率为65.79%(25/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就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而言,观察组患者的无病生存率是91.43%(32/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22%(2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腋窝淋巴结阳性的患者中,观察组患者的无病生存率是95.24%(40/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9%(2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紫杉醇及蒽环类药物联合化疗能够改善浸润性乳腺癌HER‐2阳性状态。

  • 肿瘤坏死因子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娜(综述);胡晓芳;郑伟(审校)

    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在脑血管病中占有60%~80%。缺血性脑血管病作为脑血管病的重要亚型,具有高发病、高致残及高致死性的特点,长期以来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给社会及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因此对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免疫应答与炎性反应、血小板活化等均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另有研究显示,肿瘤坏死因子(TNF)作为重要的促炎症因子,其可介导相关炎性反应,并可导致血小板活化。本文针对TNF的促炎作用及其对血小板活化的调控两个方面,对TNF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 肿瘤细胞休眠的新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李明(综述);刘跃亮(审校)

    生物细胞休眠是普遍存在于生物界的一种自然现象。近年来众多研究表明,肿瘤细胞休眠是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的主要原因。对肿瘤细胞休眠机制研究,目前较明确的机制,如各种因素激活休眠相关基因、暂时性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肿瘤细胞自身的免疫逃逸、生物体癌基因与抑癌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等因素。然而,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发掘更有效的肿瘤治疗方法与手段,如通过有意地促进肿瘤细胞休眠,延缓肿瘤转移与复发,抑制恶性肿瘤的快速进展,在早期即抑制肿瘤的发展等。本方通过阅读大量文献,收集并整理针对肿瘤细胞休眠的新思路、新方法及通过建立各种实验动物模型并进行科学观察得出的新进展,为肿瘤治疗新方法、新思路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现综述如下。

  • 应用 Bakri球囊治疗剖宫产术后大出血的护理体会

    作者:张金玲;李娟;王国玉;朱敏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1]。一直以来,产后出血都是产科医生关注的重点与难点。治疗产后出血的药物与方法多种多样,药物有欣母沛、卡贝缩宫素、米索前列醇等;手术方法包括子宫动脉结扎、子宫压迫式缝合、子宫切除等。与有创的手术方法相比,宫腔内填塞法以其操作简单、无创、方便、迅速受到产科医生的欢迎。Bakri球囊是一款专门为控制产后出血设计的球囊,具有压迫和填塞双重作用。自1992年Bakri[2]早报道应用该球囊治疗剖宫产术中前置胎盘所致产后出血后,国内近几年陆续有应用该球囊治疗产后出血的报道。现将本院使用Bakri球囊期间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路邓葡萄球菌引起关节感染和糖尿病足溃疡感染2例报道

    作者:曹敬荣;陈静;高世超;王培昌

    路邓葡萄球菌作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的一种,近年来,因其潜在的多种毒力因子而导致的侵袭性感染报道不断增多,成为CNS中值得关注的病原体,可引起血流感染、腹膜炎、泌尿道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眼部感染、骨关节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多种疾病[1‐7]。由于CNS常被认为是污染菌而未鉴定到种或仅凭菌落及血清凝固酶玻片实验误鉴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路邓葡萄球菌的分离率较低[4]。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4~2015年收治了2例误诊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路邓葡萄球菌引起的关节感染和足溃疡感染病例,现报道如下。

  • 负压吸引植皮术与加压包扎植皮术在烧伤整形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范荣辉;朱秀梅;孙要文;张振信;慕生枝

    烧伤是指由于热力或热源等一些外力因素对于机体皮肤造成的组织损伤[1]。烧伤后患者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水泡等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且由于患者烧伤程度的不同,患者血液中乳酸增加,动静脉血的pH值降低,将有可能引起患者产生低氧血症,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一定的威胁,也影响了患者正常的学习和生活[2‐3]。本研究中,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烧伤患者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 某三甲医院临床用血合理性调查及改进结果分析

    作者:李玉平;任鹏;王伦善

    目的:了解近一年来解放军105医院临床用血状况,分析不合理用血的原因,提出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水平策略。方法采用输血管理软件统计该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有关科室用血情况,查阅统计时间段内各科输血病历,依据临床输血合理性调查标准,对输血状况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措施,分析改进效果。结果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该院2626份输血病历记录总用血量为15358 U ,红细胞用量占比43.2%,血浆用量占比38.7%,血小板用量占比16.0%,冷沉淀输血量占比为2.1%。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该院临床用血合理输注率为红细胞83.7%、血浆83.5%、血小板96.2%、冷沉淀94.6%,其中外科红细胞不合理输注率20.9%,感染科血浆不合理输注率26.0%。2014年4~10月该院临床用血合理输注率为红细胞90.4%、血浆90.1%、血小板96.5%、冷沉淀100.0%,其中外科红细胞不合理输注率10.9%,内科血浆不合理输注率11.0%。结论临床科室不合理用血问题突出,经过增加医学培训、加强临床沟通及完善临床用血管理,该院临床用血不合理输注明显降低。

  • PDCA循环管理法在实习医生临床培训中的应用

    作者:杨娟;郝瑜;张艳;邬开凤

    目的:探讨PDCA (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管理法在实习医生临床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重庆医科大学262名实习医生分为实验组(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和对照组(2011年7月至2013年1月),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教学培训,实验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比较两组实习医生的培训效果及满意度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实习医生理论考试合格率从85.5%上升至93.5%;操作技能合格率从81.6%上升至91.3%;病历书写合格率从89.4%上升至96.8%;医护患投诉率从9.2%下降至2.7%;职业暴露发生率从3.9%下降至2.2%;离院后研究生考试合格率从12.5%上升至29.6%;实习医生对各项指标的综合满意度从81.6%上升至95.7%,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法用于实习医生临床培训中的管理成效显著,值得在其他教学医院培训领域推广应用。

  • 护生急救能力培训在临床教学工作中的应用

    作者:王平;熊成敏

    目的:探讨护生的急救能力培训在临床教学工作中的应用。方法成立临床教学护生急救能力培训考核小组,针对已实习6个月及以上的护生,具体实施理论知识讲授、技能培训实践,通过急救模拟训练和反省式教学法相结合等教学方法来进行分阶段训练。制订护生急救能力考核标准,实习结束前2周进行考核与评价。结果实施了急救能力培训后,护生的急救理论知识、急救操作技能、急救实践综合能力都比培训前有较大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结论临床带教工作中,实施护生急救能力的培训,能增强护生急救意识,促进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相结合,培养出临床实用型人才。

  • 基于B/S模式的检验科ISO15189文档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作者:刘晓雷;裘维维;乔琳

    目的:设计开发适合现代化实验室ISO15189体系的文档管理系统。方法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rowser/Server ,B/S),利用ASP、C#及SQL Server等信息技术,根据ISO15189相关要求构建了文档一体化的管理系统。结果实现了全部体系方案及表格从创建到归档过程的全程网络化与监控管理。系统采用了一系列安全措施以保证受控文件的唯一性、机密性、完整性和权限操作。结论实际应用18个月,通过CNAS相关审核,系统符合要求。

检验医学与临床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