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Laboratory Medicine and Clinic 검험의학여림상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重庆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 影响因子: 1.09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9455
  • 国内刊号: 50-116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78-157
  • 曾用名: 中国检验医学与临床
  • 创刊时间: 200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检验医学与临床》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徐永柱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有反应性样本确认结果分析

    作者:曹谊;许建军;王凯;王明元

    目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检测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 )有反应样本送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确认结果分析,评估献血者归队的可行性。方法采用ELISA对2008年1月到2013年6月苏州市中心血站昆山分站的445438例样本进行ELISA检测呈反应性者送CDC以蛋白免疫印迹法(WB)进行确认,阴性献血者归队,阳性永久屏蔽。结果共检出有反应性样本729例,经确认阴性699例、阳性22例、不确定8例,分别占送检的95.9%、3.0%、1.1%;699例阴性归队后有389例献血,归队献血率为55.7%,其中有209例献血合格,180例归队献血后再次被送检。180例再次被送检样本苏州市中心血站ELISA检测结果:单试剂反应性有150例(83.3%),其中s/co<5.0低值反应性样本124例,占单试剂反应性样本的82.7%;确认阳性样本 ELISA检测结果均s/co>15.0。结论血站ELISA检测假阳性献血者建议半年后进行该项目的双试剂追踪检测,结果仍为有反应性则永久屏蔽,归队策略的选择尚需进一步探讨。

  • 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宫腔镜治疗瘢痕处妊娠的临床疗效

    作者:田荣

    目的:研究分析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宫腔镜治疗瘢痕处妊娠临床疗效,为治疗和理论研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针对泗阳康达医院妇产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例。观察组患者行双子宫动脉造影及栓塞介入术,之后行清宫术。对照组患者在B超检查后行清宫术,术后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患者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实行子宫动脉栓塞术之后联合宫腔镜治疗均成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使用宫腔镜观察外凸型患者孕周明显高于内生型,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类型患者瘢痕厚度和血流阻力相关指数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热患者3例(25.00%),下腹部疼痛患者2例(16.67%),月经恢复正常需用平均时间为(4.6±1.1)周。其中2例患者实行栓塞术后处于闭经状态,经过手术,半年后恢复正常。1例患者术后又一次瘢痕处妊娠。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宫腔镜治疗瘢痕处妊娠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在保护患者生育能力同时,成功概率高,并发症较少,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短,是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维生素D与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生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温小兰;潘伟权;邓琴;邱跃华;李英姿

    目的:探讨儿童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相关性。方法以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于该院就诊或行健康体检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CAP患儿806例为CAP组,另选取其中年龄匹配的806例非CAP儿童为非CAP组,观察维生素D与CAP发生的相关性;随后根据维生素D水平将CAP患儿分成4组,观察CAP患儿维生素D水平与耐药阳性率的相关性;后将CAP患儿分为维生素D补充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补充维生素D对CAP的疗效及预后。结果各年龄段血清维生素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CAP组血清总维生素D与维生素D3水平均明显高于C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P患儿肺炎克雷伯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阳性率随着维生素D水平的下降而不断上升;给予维生素D补充治疗的CAP治疗组患儿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缺乏与CAP发生、耐药率及预后密切相关。

  • 巴曲酶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作者:施列鸿

    目的:探讨巴曲酶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单用巴曲酶组(对照组38例)和巴曲酶联合神经节苷脂组(观察组38例),比较两组用药后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观察组的纤维蛋白原、丙二醛分别为(1.67±0.29)g/L、(5.47±1.49)nmol/mL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5±0.89)g/L、(8.15±2.89)nmol/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及缺陷程度评分分别为(67.47±6.49)ng/mL、(75.86±6.04)分、(81.86±9.0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75±8.89)ng/mL、(63.86±5.52)分、(59.86±6.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曲酶联合神经节苷脂后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提高,且不增加由降纤治疗引起的出血风险。

  • 双环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泉;吴彦;胡渠

    目的:分析双环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N A FLD )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长寿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伴N A FL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糖尿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用双环醇及二甲双胍联合用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观察并分析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及糖代谢指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肝功能及糖代谢相关指标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三酰甘油(TG)及胆固醇(T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脂肪肝总逆转率(76.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5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环醇联合二甲双胍用药在改善2型糖尿病伴NAFLD患者肝功能方面效果显著,其在降低血清ALT、AST、TG及TC方面较单独使用二甲双胍者效果更优,并能提高患者的脂肪肝逆转率,促进N A FLD的恢复。

  • 1296例0~3岁婴幼儿25-羟维生素D水平分析

    作者:黎青;杨瑞霞;成祥君;王敏;董宁;蔡针针

    目的:分析0~3岁婴幼儿血清25‐羟维生素D [25‐(O H )D ]水平,为科学合理地补充维生素D制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门诊进行常规体检的0~3岁婴幼儿1296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25‐(OH)D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0~3岁婴幼儿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64.62±31.34)nmol/L ,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者为986例(占76.1%);不同季节检测血清25‐(OH)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血清25‐(O H )D水平随年龄增长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波动,7~11个月组25‐(O H )D水平高,且与0~6个月、2岁、3岁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地区0~3岁婴幼儿维生素D水平普遍较低,应加强宣教和防治工作,增加婴幼儿的维生素D摄入量及加强户外活动,降低儿童佝偻病的发病风险。

  • 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研究

    作者:王玉仑;陆明

    目的:研究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治疗胫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连云港市灌南县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对照组采用髓内钉内固定,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数字疼痛强度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影像学完全愈合时间、完全负重下地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创伤性关节炎、骨不连以及踝关节僵硬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Baird踝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各愈合情况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促进骨折愈合、改善踝关节功能,在胫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中具有积极价值。

  • 高龄患者腹部外科手术围术期的疗效研究

    作者:彭保国;姜协;赵杰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腹部外科手术围术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接诊的30例高龄腹部外科手术围术期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患者均有伴随症,对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包括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伴穿孔、左侧腹股沟直疝、右侧腹股沟斜疝、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直肠癌、腹股沟疝等疾病,其中伴随症包括冠心病、高血压、陈旧性脑梗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糖尿病、肺部感染等。并对患者进行及时的诊断及治疗,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有10例,占33.33%;治愈的患者有18例,占60.00%;死亡的患者有2例,占6.66%。结论对于高龄患者而言,其并非手术治疗的禁忌证,通过对患者围术期进行恰当的处理,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研究

    作者:丁文峰

    目的:研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 HR)对股骨颈骨折患者近期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垫江县人民医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骨科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10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接受T HR术式的51例患者归入观察组,接受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RIFFO )的51例患者归入对照组,分别实施相应的手术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近期疗效情况,再手术率情况以及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90.20%)明显高于对照组(6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再手术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7.84%)明显低于对照组(45.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R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的近期疗效更佳,且可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荐。

  • 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分析及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王振华

    目的:对急诊外科创伤手术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探究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法,选取在武隆县人民医院急诊外科进行创伤手术的患者600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术后切口感染,将患者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观察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创伤部位、创伤数、创伤分数(TS)、术前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手术季节、手术时间、缝合人员手术年限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600例患者中,发生术后切口感染58例,感染率为9.6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BM I>24 kg/m2、创伤部位为头部、创伤数量多个、TS≤4分、术前未使用抗菌药物是诱发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BMI>24 kg/m2、手术时间大于或等于3 h、TS<4分是导致外科进行创伤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在处理急诊外科创伤手术患者时,应做好术前评估,对可诱发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及时干预,做好清理、消毒并适当运用抗菌药物预防,降低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率。

  • 血浆B型脑钠肽检测在肺源性心脏病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谭琳琳;赵清;毛雁飞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所引起的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BNP)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COPD患者124例,分为急性加重期伴肺心病组52例(通过治疗缓解),COPD不伴肺心病组72例,健康对照组30例,分别测定各组的血浆BNP、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并进行比较。将急性加重期伴肺心病患者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标准,进行心功能分级Ⅱ~Ⅳ,比较各级血浆BNP水平变化。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用 t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伴肺心病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COPD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且血浆BNP水平与PaCO2呈正相关(P <0.05),与PaO2呈负相关(P<0.05)。Ⅱ~Ⅳ级肺心病患者血浆BNP浓度随着心功能级别的增加而显著升高,与NYHA心功能分级成正相关(P<0.01)。结论 BNP参与了COPD伴肺源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可作为评估COPD患者加重程度及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 新生儿溶血病换血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吕孟兴;屈柯暄;周蓉;刘建香;高立兰

    目的:探讨换血疗法对新生儿溶血病(HDN )的治疗效果。方法监测186例HDN 患儿换血前后的胆红素、血常规及电解质指标的变化。结果换血治疗前后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下降43%,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白细胞计数及血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钠、血氯和血钙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HDN患儿进行换血治疗可以有效降低体内胆红素水平,对患儿血液内环境有一定影响。

  • 抗水通道蛋白4抗体诊断视神经脊髓炎的临床价值

    作者:苏国华;冯丽萍;刘立海

    目的:通过检查视神经系统脊髓炎疾病患者的空腹抗水通道蛋白4抗体(抗AQP4抗体)水平,探讨神经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疾病中抗AQP4抗体的敏感性,并进一步研究抗AQP4抗体在神经脊髓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沧州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100例神经视神经脊髓炎疾病患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抗AQP4抗体水平。结果按照研究界定标准,100例视神经脊髓炎患者中53例为阳性。在分别转染至pcDNA3.1及pcDNA3.1‐hAQP4质粒的FRT细胞上视神经脊髓炎患者血清免疫染色结果提示,AQP4抗体与视神经脊髓炎血清识别靶抗原为同种蛋白。结论抗AQP4抗体是视神经脊髓炎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NMO‐IgG所识别的靶蛋白,在人体视神经脊髓炎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非溶栓常规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

    作者:洪美林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采取非溶栓常规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8例 AMI患者,根据心电图ST段抬高与否分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19例(STEMI组)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19例(NSTE‐MI组),均采取非溶栓常规药物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近期疗效。结果38例AMI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2.6 d ,治愈或好转出院34例(NSTEMI组18例,STEMI组16例),死亡4例(NSTEMI组1例,STEMI组3例),两组近期疗效评价NSTEMI组优于STEM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NSTEMI适宜采取非溶栓常规药物治疗,而对有溶栓指征的STEMI患者宜尽早实施溶栓治疗,以免耽误治疗黄金时间窗。

  • 对比腹腔镜及开腹手术对卵巢子宫内膜囊肿的临床指标及术后早期血清激素水平

    作者:谈琳;朱静静

    目的:比较采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及术后早期卵巢激素水平的差异。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4年1月浦口区中心医院妇产科和鼓楼医院生殖中心收治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患者75例,其中腹腔镜手术组36例,开腹手术组39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率、术后痛经改善率,以及术后6个月的血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 H )水平及窦状卵泡数(FO )的差异。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SIRS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且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术后6个月FSH、LH水平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FO 明显高于开腹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相比,腹腔镜对卵巢激素水平干扰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逆行性种植体周围炎手术治疗临床研究

    作者:高卫星;仲庆军;郑凌云;朱峰

    目的:探讨逆行性种植体周围炎的病因及致病的相关因素,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江都人民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逆行性种植体周围炎患者40例,分析治疗方法,并对疗效进行评估和随访1年,讨论手术治疗效果和逆行性种植体周围炎的手术治疗。结果静止型逆行性种植体周围炎患者保守治疗有效,活动型逆行性种植体周围炎患者根据患者个人情况选择治疗方案,1例抗菌药物治疗后病损修复良好,15例患者治疗后种植体部分行使功能,12例患者上述治疗无效后行种植体拔出后再植,4例行引导骨组织再生术(GBR)治疗后疗效良好。结论根据患者自身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治疗方案的选择,洁治术、逆行性种植体根尖部切除术和GBR是治疗逆行性种植体周围炎的有效外科手段。

  • 低分子肝素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术期隐性失血的影响

    作者:陆燕;蔡攀;汤明荣;戴隽;王燕;王秀会;付备刚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术期使用低分子肝素对隐性失血量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采取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 )治疗的23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围术期是否应用低分子肝素分为两组。对照组(123例)围术期未使用低分子肝素,试验组(109例)入院后即给予低分子肝素;比较两组患者的隐性失血量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隐性出血量分别为(404.0±7.3)m L、(425.4±3.9)m L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4.59%)明显低于对照组(12.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术期应用低分子肝素,能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同时隐性失血量并未增加,值得临床推广。

  • 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血脂和血清蛋白水平分析

    作者:顾庆;邵可可;王云霞

    目的:探讨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下,血脂、清蛋白(A lb )和总蛋白(T P )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亚甲亢)组、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组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亚甲减)组患者共1708例,健康对照组1923例,用免疫化学发光技术检测血清游离甲状腺激素(T 3、T 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用生化仪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Alb和TP。结果在TP水平上,各甲状腺功能异常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lb水平上,只有甲亢组患者Alb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亢组患者血脂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甲亢组患者APOB、LDL、TCH、TG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项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减组患者血脂与健康组比较,只有L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项目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甲减组患者只有TG高于健康对照组,其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异常可导致血清中脂类与蛋白变化,这些可作为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病情综合评价指标之一。

  • 吡格列酮对Ⅱ型糖尿病血脂的影响

    作者:钱冬;杨凯艳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Ⅱ型糖尿病血脂以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于无锡市中医医院就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13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吡格列酮,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血糖、血脂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有所下降,但试验组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脂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有所下降,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有所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的血脂情况则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吡格列酮能够有效控制血糖、血脂水平,有效平稳的降低血糖、血脂,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探讨螺旋CT与X线腹部平片在肠梗阻中的联合诊断价值

    作者:高连华;夏平

    目的:探讨螺旋CT联合X线腹部平片在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市中心医院2011年5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肠梗阻患者100例,根据诊断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X线腹部平片进行诊断,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螺旋 CT进行诊断;比较两组各临床诊断指标的符合率及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梗阻诊断、梗阻原因、梗阻部位及绞窄性梗阻的符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诊断准确率明显高出对照组26.0%;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及图像清晰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螺旋CT联合X线腹部平片诊断肠梗阻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有利于及时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 干式生化分析仪与血气分析仪外周血电解质检测结果比较

    作者:恽志华

    目的:探讨干式生化分析仪与血气分析仪外周血电解质检测结果的差异。方法采用西门子公司RP405型血气分析仪和强生公司V350型干式生化分析仪,同时对50例患者进行外周动脉血全血标本和外周静脉血血清标本钾、钠、氯检测。采用统计学分析的方法,分析不同方法检测结果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血气分析仪动脉血全血标本钾离子检测结果与干式生化分析仪静脉血血清标本钾离子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钠、氯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干式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为自变量(X),以血气分析仪检测结果为应变量(Y),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外周血钾、钠、氯检测结果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 =0.85 X+1.18、Y=0.91 X+10.6、Y=0.73 X+30.0。结论血气分析仪可以替干式生化分析仪用于外周血钾、钠、氯浓度检测,但必须采用相应的公式对检测结果进行校正。

  • 血清载脂蛋白与脂蛋白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的诊断意义

    作者:蒋海霞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1(ApoA1)、血清载脂蛋白B(ApoB)以及脂蛋白[LP(a)]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苏州市立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苏州市立医院开展健康体检的健康成人10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 ApoA1、ApoB、LP (a )、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与空腹血糖等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ApoA1为(1.01±0.31)g/L ,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 ApoB为(1.14±0.18)g/L、LP(a)为(215.8±181.2)mg/L ,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开展ApoA1、ApoB与LP(a)联合检查对2型糖尿病具有明确的早期诊断价值,可对治疗与预后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值得进一步开展研究与分析。

  • 不同年龄段初产妇产前心理状况的研究

    作者:池桂红;薛晓妮

    目的:调查不同年龄段初产妇产前在焦虑及抑郁症状、社会支持、心境状态等方面的差异,探讨影响孕期不良情绪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6月在渭南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的初产妇542例,分为低龄组(20~24岁)、中龄组(25~30岁)、高龄组(31~35岁);调查比较不同年龄组产妇焦虑及抑郁症状、社会支持、心境状态等方面的情况。结果高龄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均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年龄组产妇简式心境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平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低龄组、中龄组及高龄组担心自己产后体型变化的比例分别为80%、46%及69%;中龄组选择顺产的产妇比例为26.5%,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低龄组选择剖宫产的产妇比例为58.3%,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组的初产妇都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上的问题,且年龄越大,焦虑及抑郁程度越严重,针对产妇具体情况给予心理护理,以及家庭、社会支持有利于改善产妇的负面情绪。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及对血清核因子-κb 的影响

    作者:胡明泽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对于肝胆湿热型急性胆囊炎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4例肝胆湿热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7例。治疗组采用痰热清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治疗效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核因子‐κb (N F‐κb )水平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8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NF‐κb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NF‐κb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对急性胆囊炎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左甲状腺素钠与夏枯草胶囊对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

    作者:魏静;田建卿;陈江辉;沈云玲;何小华

    目的:研究左甲状腺素钠与夏枯草胶囊对本甲状腺炎(H T )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桥本甲状腺炎(H T )患者,共116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左甲状腺素钠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夏枯草胶囊,2次/日,2粒/次。治疗3个月后,评价患者临床疗效,并记录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等的水平及外周血 Th17细胞占CD4+ T 细胞的百分比(Th17/CD4+ T )。结果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总有效率(94.83%)明显高于对照组(8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TSH、TGAb、TPOAb和Th17/CD4+ T都比其治疗前有显著降低,且降低幅度也都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甲状腺素钠与夏枯草胶囊联用治疗 HT ,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其甲状腺功能,降低自身免疫反应和T h17细胞水平。

  • 冠心病与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青峰;周锐峰;朱帆;钟晶;毕雷;尚鹏程;简玲;汪波;谭韬;旷喜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2010年6月至2011年2月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61例设为冠心病组,另选同期体检健康者44例设为健康对照组,其他疾病患者48例设为其他疾病对照组,采用捕获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纳入对象血清中巨细胞病毒免疫球蛋白M (HCM V‐IgM ),并比较分析HCM V‐IgM阳性率。结果冠心病组、健康对照组和其他疾病对照组的 HCM V‐IgM 阳性率分别为8.20%、2.27%和4.17%,冠心病组与其他两组的HCMV‐IgM阳性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尚不能认为冠心病与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相关,仍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 细胞因子检测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绪山;陈胜全;杨全德;刘景宏;王彪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胰腺炎(A P )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 N F‐α)水平,探讨其在病情观察和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灌云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AP患者(发病时间小于24 h)58例,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3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19例,于入院第1、3、7天,检测血清IL‐1、IL‐6及T N F‐α水平;同时另选取本院体检中心体检合格的健康人31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血清IL‐1、IL‐6及 TNF‐α水平。动态检测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评分和CT严重度指数(CTSI),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SAP组患者血清IL‐1、IL‐6及 TNF‐α水平明显高于同期M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AP组患者第3天比第1天IL‐1、IL‐6及TNF‐α水平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 IL‐1、IL‐6及 TNF‐α水平明显下降,与同组前两次检测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AP组患者入院第1、3、7天IL‐1、IL‐6及TNF‐α水平逐渐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7天基本恢复正常,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及CTSI明显高于M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入院第3天MAP与SAP组患者血清IL‐1、IL‐6及 TNF‐α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及CTSI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检测AP患者血清中IL‐1、IL‐6及 TNF‐α水平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瑞舒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作者:彭丽静;马在臣;梁克山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钙和辛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的疗效,并对两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比分析。方法选取120例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予以瑞舒伐他汀钙、辛伐他汀治疗,用药4周后检测血清脂蛋白、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hs‐CRP显著降低(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及hs‐CRP水平,对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疗效。

  • HIV初筛实验不同策略的选择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评价

    作者:吴志奇;刘雁雁;倪芳;宋为娟;谢而付;徐华国

    目的:回顾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5年332例初筛阳性标本使用的多种血清学方法的检测结果,为临床实验室推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V )初筛实验的优选方案。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者的331968份样本进行 H IV抗体初筛,332例初筛阳性样本用第四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复检,以蛋白印迹试验(WB)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分析第三代 ELISA试剂、第四代ELISA试剂以及分别与胶体金组合检测的结果。结果332例H IV抗体筛查阳性样本,经WB试验确证阳性189例。第三代ELISA试剂检测确证阳性符合率为57.27%,第四代ELISA试剂检测确证阳性符合率为89.1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第三代ELISA试剂检测漏检1例确证阳性标本和1例确证不确定标本;第四代ELISA试剂检测未发现漏检阳性标本,并检出1例窗口期标本。第四代ELISA与胶体金组合后,确证阳性符合率较第三代ELISA与胶体金组合提高了3.91%。结论第四代ELISA试剂用于 HIV抗体筛查优于第三代 ELISA试剂,尤其是与胶体金的组合,明显提高了H IV检测的确证阳性符合率,并有利于H IV感染窗口期的检测,推荐作为临床实验室 H IV优选筛查方案。

  •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缺血修饰清蛋白的变化

    作者:袁寅;张志成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清蛋白(IM A )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3~5月于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150例为对照组,高血压内分泌科确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住院患者150例为实验组,用间接清蛋白钴结合试验(ACB法)测定两组血清IM A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清IM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女性患者明显高于男性,35~50岁年龄组患者明显高于66~81岁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IM A检测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疾病具有早期监测和预防意义。

  • 真菌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药物敏感性特点分析

    作者:孙伟;苏建荣

    目的:分析引起真菌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药敏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北京友谊医院各临床科室送检的无菌留取清洁中段尿行普通细菌培养或真菌培养,定量接种10μL进行培养,≥104 cfu/mL判断为真菌性尿路感染;阳性标本纯菌落接种至科玛嘉显色培养基进行菌种鉴定,同时ATB‐FUNGUS 3试剂进行药敏测定。结果引起真菌性尿路感染的507株均为念珠菌,其中白色念珠菌为主要病原菌,占52.7%,其次为光滑念珠菌(29.6%)、热带念珠菌(10.8%)、其他念珠菌(6.9%)。所有菌株对两性霉素B敏感,白色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高,均在90%以上,而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对唑类耐药百分比较高。结论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应加强病原学监测,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抗真菌治疗以提高疗效。

  • 60岁以上老年人误吸发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刘媛媛;王新平;李晓玲;王晓明

    目的:分析60岁以上老年人的误吸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西安解放军323医院收治的住院老年患者250例(住院组),另选取同期在莲湖区西大街社区居住的老年人250例(社区组),回顾性分析老年人的误吸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比较两组老年人的临床资料、不同量表的评分结果及近1年内的误吸发生情况,并对调查结果与误吸发生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样本的性别比例和个人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既往疾病史中,心脑血管疾病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和各个量表的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组近1年的误吸发生率(24.40%)高于社区组(9.60%),两组样本近1年的误吸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12.41, P<0.05);患者年龄、异常进餐、进餐体位改变、各种既往疾病和4种量表的评分结果与误吸的发生明显相关(P<0.05)。结论住院老年人的误吸发生率较社区老年人高,发病因素较为复杂,临床上对老年住院患者进行护理时应充分考虑多种危险因素,避免误吸的发生。

  • 医护一体化预防创伤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价值

    作者:叶茂;吴亚飞;余剑;张敏

    目的:明确实施医护一体化对减少创伤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实施医护一体化策略前、后30 d内非计划性拔管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研究非计划性拔管的一般特点、发生原因及其风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医护一体化防范策略。结果医护一体化实施时间为2014年5月1日,研究时间为2014年4月1日至2014年5月30日,研究对象为研究时间内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创伤外科收治创伤其他原因导致的及急症外科患者,年龄大于或等于18岁,既往无精神类疾病病史、无毒/药物滥用史、无慢性酒精成瘾史、无任何其他先天性的认知功能障碍。研究时间内共纳入患者1044例,医护一体化前纳入569例患者,实施后发生非计划性拔管事件12起(根);实施前30 d内共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率1.76%(10/569根次),其中胃管7根次,胸腔小导管引流管1根次,深静脉导管1根次,腹腔引流管1根次;实施后30 d内,发生率0.42%(2/475根次),其中胃管1根次,乳腺伤口引流管1根次,实施前、后非计划性拔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患者平均年龄(48.6±15.3)岁,男∶女=10∶2;主动拔出占7根次(7/12),均为胃管;清醒状态下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常见,共10根次(10/12),均发生在医护一体化实施之前。结论实施医护一体化后,显著降低了住院患者治疗期间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

  • 不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系统评价方法探讨

    作者:杨俊鸿;彭楷;刘加伟;骆展鹏;邹晓萍;王娟娟

    目的:探讨不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检测系统的评价方法,以保证同一采供血机构实验室内多套检测系统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准确性和一致性。方法稳定性评价,采用A、B两套ELISA检测系统同时检测同一个弱阳性标本,连续20次,比较两套系统变异系数(CV值)大小。准确性和一致性评价,A、B两套系统同时检测室间质评阳性样本,根据本试剂组反馈结果的吸光度/临界值比值(S/CO值)均值(x)、标准差(SD),以 x作为参考结果分别计算每个样本A、B系统结果的S/CO值标准差指数 SDI1、SDI2;分析两套系统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 A、B检测系统 CV值分别为6.5%和5.3%;A系统结果中有3个标本︱ SDI1︱大于2,其他结果均小于2,且无趋势性偏移;B系统结果︱ SDI2︱均小于2,且无趋势性偏移;两套系统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套检测系统稳定性较好,检测结果均处于可受控状态,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 磁性抗菌沸石的体外抗菌性能测定研究

    作者:叶炼;方堃;赵政;王芳;姜兴

    目的:观察磁性抗菌沸石的体外抗菌效果。方法采用浓度梯度稀释法,测定磁性抗菌沸石颗粒混悬液的低抑菌浓度和抑菌率。结果磁性抗菌沸石颗粒混悬液对10种需氧菌的抑菌浓度在10~100 m g/L ;低抑菌浓度的磁性抗菌沸石颗粒可抑制所选的10种需氧菌,抑菌率均大于99.0%。结论该磁性抗菌沸石对医院感染常见的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 恩替卡韦联合保肝药物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分析

    作者:杨静;伍锡刚;张杰

    目的:观察口服恩替卡韦联合保肝药物对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保肝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保肝药物联合恩替卡韦(0.5 mg/d)治疗,疗程96周;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补体C3、C4水平,HBV‐DNA 含量,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96周后,两组血清丙氨酸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总胆红素(TB)水平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补体C3、C4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生存率(79.0%)明显高于对照组(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口服恩替卡韦联合保肝药物治疗乙肝终末期肝硬化,能够减少肝脏损害,保护肝脏免疫功能,提高生存率,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血清Glypican-3联合AFP对肝癌患者的诊断效果

    作者:李志阳;李歆;杨素冰;丘熙廉

    目的:探讨血清磷脂酸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和甲胎蛋白(AFP)对肝癌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就诊的110例肝病患者血清分为3组,其中肝癌患者42例,肝硬化患者24例,肝炎患者44例。同时收集健康体检者血清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血清Glypican‐3及AFP的表达水平。结果 Glypican‐3在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余3组;AFP在肝细胞癌组及肝硬化组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其余两组患者。Glypican‐3与AFP联合检测对肝癌患者诊断的特异性及敏感性明显高于Glypican‐3或AFP单项检测。结论血清中Glypican‐3的表达水平对诊断肝细胞癌具有很高的价值,血清Glypican‐3联合AFP检测可很大程度地提高肝细胞癌的诊断率。

  • 131I治疗前抗甲状腺药物对Graves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影响

    作者:呼双琴;李伟;白小岗;徐杰;李社莉

    目的:探讨运用131 I治疗Graves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前先较长时间服用抗甲状腺的药物对Graves甲亢治愈率的影响。方法将临床明确诊断为Graves甲亢的100例患者按是否经过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为用ATD治疗少半年而未愈的患者,治疗组为未经ATD治疗的患者,两组患者同时采用131 I治疗。结果对照组的治愈率为72%,治疗组的治愈率为98%,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的甲状腺功能比较,治疗组的治疗结果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31 I治疗Graves甲亢前较长时间的应用ATD能够降低131 I对Graves甲亢的治愈率,从而影响其疗效。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病毒基因分型及HCV RNA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红梅;张小玉;李红艳;马莹;倪俊明;王建芳;王雷

    目的:探讨江苏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病毒基因分型特点及其与患者年龄、性别和丙型肝炎病毒(HCV)RNA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抗 HCV 阳性血清1032份,采用荧光定量 PCR(Q‐PCR)法检测患者血清HCV RNA水平,HCV基因分型芯片进行基因分型检测,应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测出HCV RNA阳性样本704份,其中 HCV 单基因型674份,1b、2a、3b、3a、1a 和6型分别占75.71%、7.95%、7.95%、1.99%、0.99%和1.14%;混合基因型30份,1b/2a、1b/3b、1b/3a和2a/3b型分别占2.27%、1.56%、0.28%和0.14%。不同基因型均以男性和青壮年居多,且病毒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b和3a相近,都高于2a和1b/2a病毒载量。结论江苏地区 HCV基因型以1b型为主,其次是2a、3b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以中青年男性居多,而且不同 HCV基因型间病毒载量有差异。

  • 2012~2013年杭州市萧山区手足口病病原谱及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陈亮;李仪

    目的:了解杭州市萧山区手足口病(H FM D )病原谱及临床特征。方法采用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2012年5月至2013年7月就诊的208例H FM D疑似患儿咽拭子标本(45份)和粪便标本(208份)进行病原体检测,结合患儿临床资料分析检测结果。结果208例患儿中,肠道病毒(EV )检出率为83.17%,其中EV71、柯萨奇病毒A16(CoxA16)和其他EV亚型所占比例分别为55.49%、13.29%和31.21%;男、女性患儿EV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岁及其以下患儿以EV71感染为主,5岁以上患儿以其他EV亚型感染为主。HFMD患儿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伴疱疹,各种类型临床症状患儿均以EV71感染为主。粪便标本EV检出率高于咽拭子标本(P<0.05)。结论 EV71和其他EV亚型是该地区 HFMD患儿常见病原体,CoxA16感染流行趋势有所下降。加强EV、EV71和CoxA16检测有助于 HFMD的预防和控制。

  • 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

    作者:仲召霞;徐秋石;张光才;赵计端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对宫颈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Ⅰb2~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分为研究组(新辅助化疗后行子宫切除术)和对照组(直接手术)。研究组行1~2个疗程新辅助化疗后,观察化疗前后癌灶的变化及手术切除的效果评价,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新辅助化疗使肿瘤体积缩小或消失,有效率高达80.77%。研究组术后淋巴潴留囊肿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所有入选患者3年总生存率为83.33%(研究组为84.62%,对照组为81.82%),两组患者术后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可使肿瘤体积缩小或消失,扩大了手术适应证,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64排螺旋CTA与DSA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诊断价值比较

    作者:任朝英

    目的:比较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河北省人民医院2011年6月至2014年1月经临床表现拟诊的54例行MSCTA与DSA检查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比较MSCTA与DSA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诊断价值。结果54例患者共获得652支可评价血管。MSCTA检查与DSA法检出冠状动脉狭窄血管支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27,P>0.05)。两种检查方法检出冠状动脉内斑块性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83, P>0.05)。结论 MSCTA检查空间分辨率高,MSCT检查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及斑块性质的判断上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适合临床普及应用。

  • 反馈式健康教育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陈晶;任秀芹;徐莉

    目的:探析反馈式健康教育在肿瘤化疗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南京市第一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确诊为肿瘤并进行化疗的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盲选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反馈式健康教育。观察两组化疗生存质量、对化疗的依从性和焦虑心理。结果化疗结束,观察组患者K PS评分改善率(57.4%)显著高于对照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化疗结束时,观察组患者QOL评分改善率(63.0%)显著高于对照组(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疗程末、化疗周期末观察组患者化疗依从性分别为(35.63±3.47)、(35.47±1.23)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化疗依从性( P<0.01);观察组患者护患满意度(92.6%)、化疗患者健康知识合格率(96.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反馈式健康教育在癌症患者化疗期间的护理工作中,能帮助改善患者QOL、提高患者对癌症及化疗相关知识的掌握,帮助临床更有效地进行化疗患者的护理工作,值得推广。

  • 大鼠脊髓损伤椎管内蛛网膜下腔持续给药模型的建立

    作者:刘德华;王建;高志强;邹连生;张功亮

    目的:建立一种脊髓损伤椎管内蛛网膜下腔持续给药的动物模型。方法参照A llen重物坠落法制备急性脊髓挫伤动物模型,模拟临床上外伤所致的脊髓损伤,并在损伤灶安装蛛网膜下腔持续给药装置,观察大鼠的行为表现,并通过检测给药装置内葡萄糖含量判断该装置效果。结果脊髓损伤实验组大鼠麻醉清醒后均表现为双后肢截瘫,损伤平面以下肌张力降低,肌力0级,对针刺亦无反应,并明显尿潴留;对照组大鼠四肢活动正常。30只大鼠中,1只在术后2 d死亡,2只大鼠表现为痉挛性瘫痪,2只大鼠导管脱落或堵塞,6只大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自残现象。结论按照A llen重物坠落法制备急性脊髓挫伤并在损伤灶安装蛛网膜下腔持续给药装置的动物模型,重复性较好,获得稳定的伤动物模型。

  • 综合干预对糖调节受损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茜;朱爱东;陈长贵;李兴贵;何云;顾峻崚;潘雪

    目的:探讨生活方式联合药物干预对糖调节受损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代谢紊乱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确诊的糖调节受损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65例,给予生活方式联合药物的综合干预治疗,评估干预前后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综合干预治疗后,患者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空腹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增高(P<0.05),与干预前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干预前后患者体质量指数、低密度脂蛋白降低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能更好地降低糖调节受损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 子痫前期患者血浆晚期氧化蛋白产物与肾功能生化指标的相关性

    作者:汪琳;王欣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PE)孕妇血浆中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水平与 PE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同时分析AOPP水平对PE患者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2013年4月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PE患者72例,分为轻度PE组(40例)和重度PE组(32例),同时选取入住本院的足月分娩的健康孕妇70例作为对照组。常规方法检测血浆中胱抑素C(CC)、尿酸(UA)、肌酐(Cr)和尿素氮(BUN)等肾功能指标,免疫比浊法检测24 h尿蛋白,分光光度计法检测AOPP ,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重度 PE组患者的 AOPP水平明显高于轻度PE组和对照组孕妇,且轻度PE组患者的AOP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PE组的CC、UA、Cr和BU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轻、重度PE组间24 h尿蛋白定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患者AOPP与24 h尿蛋白、CC明显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82和0.601(P<0.05)。结论 AOPP与24 h尿蛋白和CC明显相关性,可以推断PE患者体内AOPP水平对患者肾功能有一定影响。

  • 联合检测4种肿瘤标志物对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意义

    作者:魏雪菲;徐佩;陈载融;郭万华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 FP )、甲胎蛋白异质体3(A FP‐L3)、铁蛋白(FER )和α‐L‐岩藻糖苷酶(AFU )的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H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鼓楼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患者200例,包括良性肝病患者87例和PHC患者113例,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为健康对照组,对其 AFP、AFP‐L3水平进行检测,同时检测标本中FER和 AFU 的水平,判断其之间的关系。结果 PHC患者AFP、AFP‐L3、FER和AFU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肝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 ROC曲线分析,AFP 405.4 ng/mL、AFP‐L336.6 ng/mL、FER 321.6 ng/mL和AFU 40.2 U/L联合应用的临界值,敏感度可达84%,特异度可达82%,均高于单项指标诊断。结论联合检测血清AFP、AFP‐L3、FER和AFU 在诊断PHC中有重要价值,可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

  • 随机尿清蛋白肌酐比在高血压及糖尿病肾损伤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

    作者:佘吉佳

    目的:探讨随机尿微量清蛋白肌酐比(ACR)在高血压及糖尿病致肾早期损伤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共102例(糖尿病50例,高血压52例),按1989年Mogensen标准,根24 h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组(UAER<30 mg/24 h)、微量组(UAER 30~300 mg/24 h )、大量组(UAER>300 mg/24 h)。留取24 h尿检测 UAER ,并取随机尿同时测微量清蛋白(UmAlb)、尿肌酐(Cr)计算 ACR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随机尿ACR与24 h UAER呈现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肾损伤的敏感性比较中,ACR的阳性率高于UmAlb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机尿ACR与24 h UAER及UmAlb有极好的相关性,对肾损伤的诊断敏感性好于UmAlb ,ACR可以替代24 h UAER作为肾损伤早期诊断的有效指标。

  • 外科整形手术的个性化护理效果研究

    作者:赵永红

    目的:讨论个性化护理在外科整形手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必要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连云港市中医院进行外科整形并接受个性化围术期护理的患者180例,2012年10月至2013年2月的患者97例作为对照组,2013年3~10月的患者83例为试验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两组受术者进行满意度和恢复时间的统计对比。结果试验组满意度为96.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73.20%。试验组平均恢复时间为(12.2±8.0)d,明显短于对照组平均恢复时间(21.7±5.4)d,两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的围术期护理可以提高外科整形手术的护理质量,使受术者顺利完成手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优质护理对高压注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减少造影剂外漏的效果研究

    作者:朱秀玲;张今朝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减少高压注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 T )造影剂外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广安门医院放射科进行增强C T检查的84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C T造影剂外漏发生率、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造影剂外漏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可明显降低高压注射CT造影剂外漏发生率,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封闭负压辅助伤口闭合联合悬浮床应用于难愈性伤口的护理观察

    作者:钱梅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辅助伤口闭合(V AC )联合悬浮床对难愈性创面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复合组织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VAC治疗和护理配合,试验组采取VAC联合悬浮床技术进行治疗和护理配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创面治愈率100%,但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比较,试验组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VAC联合悬浮床辅以相应的护理,可有效治疗难愈性创面,两种方法同时采用达到了取长补短,事半功倍的效果。

  • 临床护理路径对肺癌放疗并发症的影响观察

    作者:李雪梅;滕亚莉;田秀梅;鲁新华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肺癌放疗并发症患者护理的有效性。方法收集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放射治疗致放射性肺炎的69例肺癌患者,实施包括基础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的临床护理路径,分析护理质量及医患满意度。结果患者护理措施实施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均较高,分别为93.8%和98.9%;患者放疗并发症发生率(68.1%)较低;发生放射性肺炎并发症的患者病死率为0.0%;且患者、家属及护士满意度均较高,分别为97.1%、94.8%和96.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提高护理质量,降低肺癌放疗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医患双方满意度,从而保证了肺癌放疗疗效。

  • 舒适护理应用于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栓塞患者临床观察

    作者:季晔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剖宫产后下肢静脉栓塞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栓塞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接受舒适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舒适度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评价中度舒适及高度舒适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以使患者获得生理、心理方面的满足感和安全感,以佳状态接受药物治疗,为顺利治愈疾病、保护母婴健康创造良好的条件,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综合护理对喉癌声门上水平喉半切除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刘佳;薛桂芬;孙莉红;苏兰;赵阳

    目的:通过在喉癌声门上水平喉半切除术患者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分析其对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70例声门上水平喉半切除术喉癌患者,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平均住院时间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优良率和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喉癌声门上水平喉半切除术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恢复,优化护患关系,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规范化的护理流程对妇科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作者:柏燕铭;周雯珺;陈警予

    目的:研究规范化的护理流程对妇科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无锡市人民医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行妇科手术治疗的患者22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规范化的流程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与术后24 h内肠道通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且术后24 h内肠道通气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妇科术后患者实施规范化的护理流程进行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及术后肠道通气,对疾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 家庭化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作者:刘晓妮

    目的:对家庭化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商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产科患者160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试验组采用家庭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汉密尔顿评分、自然生产率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焦虑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自然生产率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家庭化护理模式对产科患者进行护理,有助于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减轻产妇的焦虑状态,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荐。

  • 细节护理在直肠癌介入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作者:张丽娟;姜桂春;徐海燕

    目的:研究分析细节护理在直肠癌介入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辽宁省肿瘤医院2012年9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8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细节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通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0.0%,对照组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72.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直肠癌介入护理工作中进行细节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手术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有利于促进护理质量和水平的提高,能够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循证护理在急性胃炎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杨柳

    目的:探讨并研究循证护理在急性胃炎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商洛市中心医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胃炎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结果试验组在患者的满意度(97.3±2.1)分和对急性胃炎疾病相关知识的理解上(97.2±1.6)分均优于对照组的(87.2±2.5)分、(84.4±1.2)分。试验组采用循证护理的方式针对急性胃炎患者治疗的总有效为96.0%,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针对急性胃炎患者治疗的总有效为70.0%,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循证护理对急性胃炎患者的护理效果较为确切,提高了临床人员的整体知识水平,减少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医院感染率,值得大力推广。

  •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许会弟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影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将50例行颈动脉支架置入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常规基础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评价两组术后局部血肿、缺血性卒中、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且护理满意度调查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预后较差,必须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大限度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 老年患者全髋置换术后自控镇痛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作者:周曙;龚琴;丁云霞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老年全髋置换手术后自控静脉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以行全髋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共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自控镇痛组30例和护理干预+自控镇痛组30例,两组均在术后安装静脉自控镇痛泵。护理干预+自控镇痛组在手术结束及每次的观察时间点增加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分别在术后4、8、12、24、48 h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进行疼痛的评估,记录并比较两组方法中恶心呕吐、眩晕、嗜睡、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干预+自控镇痛组术后8、12、24 h评分分别为(2.9±1.4)、(3.3±1.2)、(2.3±1.0)分,明显低于自控镇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面,护理干预+自控镇痛组恶心呕吐3例,眩晕2例,嗜睡1例,明显少于自控镇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术后镇痛泵的治疗,有效降低术后疼痛水平,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增加患者术后的舒适满意度。

  • 预见性压疮护理在高龄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谢勤勤;倪淑静

    目的:探讨高龄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观察。方法对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海军安庆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45例高龄心力衰竭患者的压疮危险因素采用压疮评分表评估,根据其评估结果制订个体化的护理计划,对压疮高危患者(评分小于或等于17分)悬挂“防压疮”的黄色警示标志,每日在护理病历中连续、动态反映皮肤情况,班班交接。观察干预前后患者情绪状态、6 m in步行距离的变化,采用报告制度和难免压疮预报制度双重实行,并进行过程控制与管理。结果45例患者中无压疮病例发生;采用压疮护理后,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上升,SAS评分、SDS评分均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有效地减少或防止高龄卧床心力衰竭患者的压疮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关键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

    作者:张莉(综述);张波;刘鲁川(审校)

    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在人体内形成稳定的组织工程化骨组织并修复骨缺损,克服了传统方法中的不足,有望真正实现骨组织再生和功能重建[1]。种子细胞是组织工程研究中基本,也是首要的环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一种未充分分化的类中胚层细胞,可在一定条件下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之一,具有取材方便、对机体损伤小、免疫源性小等优点。已有的分子和遗传学研究表明,BMSCs 成骨分化及成骨细胞分化成熟及矿化过程中,多种信号通路参与调节,并终汇聚到成骨细胞的骨特异性转录因子 Runx2/Cbfa1,影响Runx2/Cbfa1的转录和成骨分化。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对与BMSCs 成骨分化和成骨细胞分化、成熟有着密切关系的信号通路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

  • 骨盆骨折早期大出血基于损伤控制骨科理论的治疗进展

    作者:徐玉;谢加兵(综述);丁国正(审校)

    骨盆骨折多为交通事故、高空坠落等高能量直接创伤所致,由于其周围结构较多,血管神经复杂,如处理不当易造成血流动力学不稳,短期内可引起致死性大出血[1‐2];国内外学者报道血流动力不稳定的患者病死率高达42%,而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为3.4%[3]。因此,快速有效的控制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降低并发症,提高生存率,已成为骨盆骨折研究的重点和创新点,但目前对其早期诊疗仍存在较大争议。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的应用进展

    作者:杨伶俐;杨柳;陈鸿(综述);廖淑梅(审校)

  • 脊柱非融合内固定系统在腰椎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李尔楠;叶启彬(综述);匡正达(审校)

    随着治疗患者的增多、随访时间的延续及基础水平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学者意识到患者接受坚强内固定手术治疗后所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脊柱整体活动度的降低、固定节段活动度降低及相邻节段负荷的重新分布,导致受影响节段过早退变,从而诱发邻近节段椎间盘加速退变、关节突关节增生、继发性椎管狭窄、椎体滑脱、甚至较大概率的内固定物完全断裂脱落等并发症[1]。随访时间越久的患者出现邻近节段退变及腰部疼痛症状程度越重。部分患者需要接受再次手术干预,使患者承受巨大的身心痛苦及经济负担,并且可能超过其所患初始疾病的痛苦。C ho u等[2]报道,坚强内固定后相邻节段的发病率达5%~45%。更多研究表明腰椎坚强内固定是导致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效果分析

    作者:孔凡英;宋曦;戴景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肺部疾病,主要表现为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和进行性发展。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其发病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相关研究预计2030年,我国患有慢阻肺的患者达到300万。慢阻肺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家庭的和谐幸福以及社会的稳定均造成较大的威胁。本文以本院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136例),分析其有效的治疗措施和效果,现报道如下。

  • 实验室危急值管理体系建立过程中的实践

    作者:唐国建;张欢妍;葛锁华;邰文静;芮星;孙露阳

    危急值是指当这种检验结果出现时,患者可能正处于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师能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或治疗措施,即可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佳抢救机会[1]。中国医院协会颁发的《2013年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第6条明文规定各医院需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管理制度。ISO15189、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 A P )等临床实验室认可体系也有相应规定[2]。本院自2009年开始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2013年因适应江苏省住院病历质量评定标准(2013版)等医疗质量的新标准与要求,本院在以前的工作基础上对危急值项目的设置和具体阈值进行了修订,现将本院在建立危急值管理体系过程中的实践与探索报道如下。

  •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合并脑出血与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与文献复习

    作者:温清;刘人恺;杨春水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 )是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临床类型,多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误诊率高。针对该病已有较多的报道,但对其以合并脑出血(IC H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即合并出血性卒中,为首发临床表现的研究较少。本文试图对CVST合并ICH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进行探讨。

  • 医院卫生管理人性化发展研究

    作者:杨菁

    医院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医疗场所,具有无可替代的社会价值。由于其存在诸多特点,且人员较多,因此难以有效控制医院的卫生情况,给医院的卫生管理工作带来了空前的挑战。人性化服务作为一种规范与理念,在医院卫生管理中凸显了其重要性[1]。在医院针对患者广泛开展人性化服务,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对患者实施人性化的服务措施、营造服务氛围、设计服务流程、打造服务品牌、满足患者要求,可终有效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获得了社会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的成果[2]。本文主要对医院卫生管理的相关内容结合人性化发展进行研究总结。

  •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超声专业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

    作者:杨松;何文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 )在超声专业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方法以首都医科大学超声学系研究生6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采取PBL教学模式,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比较两组理论及读片成绩,并问卷调查评估PBL的培养效果。结果试验组学生的理论和读片成绩较对照组均明显提高(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对 PBL教学模式有较高的认可度。结论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PBL在超声专业研究生培养方面更具优势。

  • 肝病专科医院医生输血知识知晓调查及分析

    作者:刘振红;牛国涛;王淑英;张雷英;叶艳菲;张扬丽;刘志国;冯艳青

    目的评价肝病专科医院临床医师对输血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程度,找出薄弱环节并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减少血液的浪费。方法问卷调查解放军302医院300名临床医师对输血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按照职称及科室进行比较分析,并分析本院各成分血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随着职称的升高,输血基本知识、病例书写和输血申请部分得分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输血过程部分,副主任医师得分相对较低。除互助献血部分,麻醉科和重症监护室(IC U )医师其他部分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外科和急诊医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输注指征及相关的输血不良反应是该院临床医师输血知识的薄弱环节,应重点对年资较低的医师和外科医师进行输血知识培训。

  • 重庆市新生儿复苏培训效果问卷调查分析

    作者:余友霞;魏琳娜;周已焰

    目的:了解重庆市新生儿复苏培训效果,以便进一步完善培训方法,建立培训长效机制。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接受重庆市新生儿复苏培训的人员800名,利用《学员自我评价表》和《培训学员随访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员具有年资低、职称低、学历结构和医院等级参差不齐等特点;80%以上的学员认为理论掌握、流程掌握、教学能力、复苏急救管理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均有明显或很明显的提高,其中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明显;但培训后有58.28%的学员仍然从事一般临床工作。结论通过新生儿复苏培训,学员的理论知识掌握水平明显提高,但培训后没有充分发挥新生儿复苏师资作用,应加强操作技能培训,并针对学员学历和医院等级建立新生儿复苏培训长效机制。

检验医学与临床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