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

重庆医学杂志

Chongqing Medicine 중경의학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7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8348
  • 国内刊号: 50-1097/R
  • 发行周期: 旬刊
  • 邮发: 78-27
  • 曾用名: 重庆医药
  • 创刊时间: 197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重庆医学》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吴开明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糖尿病与胰腺癌病例对照研究的 Meta 分析

    作者:邓倩曦;姜政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胰腺癌的相关性,为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制订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 PubMed 、EMbase 、Ovid 、EBSCO 、CNKI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维普中文科技期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3年7月,同时检索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纳入所有研究糖尿病与胰腺癌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并对文献进行评价,应用 Review Manager 5.0软件对资料进行 Meta 分析。结果共纳入21个病例对照研究,终18篇文献纳入 Meta 分析,包括胰腺癌组6184例患者,对照组10296例患者。胰腺癌组人群与对照组人群进行 Meta 分析显示:各研究数据异质性检验结果I2=74%,χ2=65.38,P<0.01,选用随机效应模式,合并效应量 OR=3.60,95% CI 为3.28~3.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胰腺癌患者患糖尿病风险是健康人群的3.6倍。结论糖尿病与胰腺癌有相关性,糖尿病可能是胰腺癌的早期临床表现。

  • 276例颅内结核的临床及 CT 影像学特征分析

    作者:吕圣秀;李春华;戴欣;何颖竹;杨长萍;舒伟强

    目的:探讨276例颅内结核临床及头颅 CT 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276例确诊颅内结核住院患者的临床及头颅CT 影像学特点。结果276例颅内结核均合并肺结核,其中血液传播型肺结核占49.6%;中青年患者(72.5%)居多;发热(70.0%)和头痛(66.2%)居多;夏秋季发病率高,有167例(80.7%)。头颅 CT 平扫检查阳性率63.4%,增强扫描阳性率98.6%。其中结核性脑膜炎236例(85.5%);结核性脑炎158例(57.2%);结核瘤144例(52.2%);结核性血管炎133例(48.2%)。结论颅内结核临床表现不典型,头颅 CT 平扫检查多有异常,增强扫描阳性率明显增加,脑膜、脑血管、脑实质病变常常相伴而行。诊断依据要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及头颅 CT ,尤其要重视头颅增强 CT 扫描的临床应用。

  • 心房颤动对 NT-proBNP 诊断急性心力衰竭的影响

    作者:段芹;张冬颖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AF)对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用于诊断急性心力衰竭(AHF)的影响。方法收集因急性呼吸困难住院疑诊 AHF 并于入院24 h 内行 NT‐proBNP 检测和心电图检查的患者457例,根据是否确诊 AHF 及入院心电图是否合并 AF 分组,AHF 合并 AF(AHF + AF)组65例;AHF 不合并 AF(AHF + non AF)组50例;非 AHF 合并 AF(non AHF + AF)组63例;非 AHF 不合并 AF(non AHF + non AF)组10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曲线)评估 NT‐proBNP 诊断 AHF 的价值。结果457患者中,确诊 AHF 者194例(42.5%),AF 者140例(30.6%)。 AF 组 NT‐proBNP 水平显著高于non AF 组(4482.0 pg/mL vs .1302.0 pg/mL ,P<0.01),AHF + AF 组与 AHF + non AF 组 NT‐proBNP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80.0 pg/mL vs .6769.0 pg/mL ,P >0.05),non AHF + AF 组 NT‐proBNP 水平较 non AHF + non AF 组显著升高(2892.0 pg/mL vs .403.3 pg/mL ,P<0.01)。 AF 组与 Non AF 组 NT‐proBNP 诊断 AHF 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9(95% CI :0.677~0.841,P<0.01),0.931(95% CI :0.903~0.985,P<0.01)。结论 NT‐proBNP 水平在非急性心力衰竭的房颤者中显著升高,可能影响其在 AHF 中的诊断价值,临床应用时,为更好地解读 NT‐proBNP 结果,需注意患者是否为房颤心律。

  • 重组人 B 型利钠肽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郭新华;杨永忠;李建秀;陈树杰;张磊;刘伟

    目的:评价重组人 B 型利钠肽(rhBNP)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入选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121例,心功能Ⅲ~Ⅳ级,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n=61)和 rhBNP 治疗组(rhBNP 组,n=60),记录病史,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脏彩超、心功能状态、血浆 N 末端 B 型钠尿肽原(NT‐proBNP)水平和肾功能变化。结果治疗72 h后,rhBNP 组 NT‐proBNP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治疗1周时,rhBNP 组 LVEDd 显著小于对照组(P =0.033),两组LVEF 均升高,rhBNP 组升高更显著(P<0.01);治疗1周后 rhBNP 组的总有效率(91.6%)与对照组(7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rhBNP 组平均住院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41);两组患者出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2)。结论 rhBNP 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急性失代偿期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胎儿脐带血管形态结构的变化

    作者:蓝永洪;杨智;黄明媚;齐亚灵;牛海艳

    目的:研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患者胎儿不同节段脐带血管形态的改变情况,探讨妊高征和脐带血管形态的关系。方法收集胎儿脐带36条,来自健康孕妇17例,妊高征患者19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9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6例,子痫患者4例),取不同节段(胎盘端、中间段、胎儿端)的脐带组织进行常规脱水、包埋、切片及染色。采用数码显微镜进行显微摄像,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测试不同节段脐带静脉和动脉血管管径、管壁和管壁/管径比值,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从胎盘端到胎儿端,脐带静脉和动脉管径、管壁/管径比值逐渐减小,而管壁逐渐增厚(P<0.05)。与健康孕妇相比,妊高征患者胎儿的脐带静脉和动脉管径、管径/管壁比值明显减小,管壁明显增厚,并随病情严重程度逐步加剧(P<0.05)。结论妊高征与脐带血管形态结构变化关系密切,脐静脉的变化明显大于脐动脉,以胎儿端为明显。

  • 妥洛特罗贴剂对疑似喘息儿童的诊断性治疗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张红;陈霞;陈晓熹;徐红珍

    目的:应用妥洛特罗贴剂对5岁以下疑似喘息性疾病的儿童进行诊断性治疗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选取5岁以下疑似喘息性疾病的儿童,按就诊单双日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抗感染、止咳化痰、对症支持治疗),试验组加用妥洛特罗贴剂治疗。比较两组病例在治疗后24、72 h 和5 d 这3个时间点日间和夜间咳嗽症状改善情况、起效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在3个时间点日间和夜间咳嗽症状缓解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起效时间在日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咳嗽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以夜间咳嗽消失时间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妥洛特罗贴剂经皮给药作为5岁以下喘息性疾病儿童的诊断性治疗方法之一,疗效确切,使用安全方便,患儿依从性高,家属容易接受,明显缩短了治疗疗程,值得推广。

  • 快速康复理念在超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作者:任昌松;尹良军;孟子君;王一仲;陆洋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理念在超高龄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2年10月该科年龄大于或等于85岁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资料。将行快速康复治疗的42例患者作为试验组,行传统模式治疗的3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是否输血,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VAS)、功能(HSS)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术后发生早期并发症总人数减少,早期疼痛减轻(P <0.05);术后输血患者比例、中晚期并发症及疼痛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超高龄患者中应用快速康复模式是安全可行的,可以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 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作者:李建军;卢榜裕;蔡小勇;黄玉斌;陆文奇;黄飞;靳小建;晏益核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3年11月至2012年11月75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手术治疗。其中35例患者进行腹腔镜肝切除术(腹腔镜组),40例患者采用开腹肝切除术进行治疗(开腹组)。两组患者的手术方式包括左肝外叶切除术、左半肝切除术、胆总管切开探查、胆道镜探查取石、T 管引流、胆囊切除。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止痛药使用情况、下床活动时间、恢复饮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结石清除率以及复发率。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205.0±40.9)min vs .(155.0±26.6)min ,P<0.01]。腹腔镜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比开腹组短[(12.3±2.6)d vs .(15.6±4.3)d ,P <0.01];术中出血量稍多于开腹手术组[(330.0±259.7)mL vs .(151.5±137.0)mL ,P<0.01],然而腹腔镜组后10例患者的出血量与开腹组相当[(81.0±19.7)mL vs .(78.0±22.0)mL ,P>0.05]。腹腔镜组术后止痛药使用率低于开腹组(0 vs .62.5%,P<0.01);比开腹组更早地恢复下床活动[(1.5±0.5)d vs .(3.6±0.7)d ,P<0.01]和进食[(2.4±0.5)d vs .(4.0±0.7)d ,P <0.01]。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2.9% vs .16.0%)、结石清除率(即时清除率91.4% vs .90%和终清除率97.1% vs .100%)及手术优良率(97.1% vs .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无围术期死亡病例。结论对于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腹腔镜肝切除术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可以达到与开腹手术同样良好的效果。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具有伤口小、痛苦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微创手术的优势。

  • IL-6基因多态性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易感性关系的系统评估

    作者:李涛;杨立;王志平;付生军

    目的:系统评估国人白细胞素‐6(IL‐6)基因多态性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 )易感性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 、Cochrane library 、Sciverse 、CNKI 、VIP 、CBM 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3年9月。获取 IL‐6基因多态性与RA 易感性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 Meta 分析采用 Revman 5.0软件处理,采用 Stata 11.0软件评估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3个病例对照研究。 Meta 分析显示:IL‐6‐174基因多态性 G 等位基因和隐性模型(GG vs .GC + CC)与RA 易感性存在一定的关系(均 P<0.01),然而显性模型(GG + GC vs .CC)和纯合型(GG vs .CC)却不表现出此联系作用(P=0.18,P=0.13)。在 IL‐6‐572多态性位点中,纯合型、隐性模型、显性模型及等位基因均与 RA 易感性不相关(P =0.64,0.92,0.05)。结论国人 IL‐6‐174G/C 基因多态性 G 等位基因和隐性模型与 RA 的易感性可能相关。

  • 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

    作者:罗狄鑫;孙鸿涛;金勋杰;陈为坚;齐勇;徐汪洋;李超;林周胜;周晓忠

    目的:探讨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30例先天性脊柱侧后凸合并半椎体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半椎体、无结构性弯曲患者12例,行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合并前凸、半椎体凸向腹侧患者3例,行前路半椎体切除合并植骨融合固定术;合并结构性代偿弯患者15例,行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长节段矫形代偿弯固定融合术。对所有患者手术治疗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后凸术后平均 Cobb 角、末次随访平均 Cobb 角分别为(8.6±3.14)°、(11.2±7.23)°,脊柱后凸终矫形率为58.6%;侧凸术后平均侧凸 Cobb 角(12.8±5.47)°,末次随访平均(16.2±6.24)°,脊柱侧凸终矫形率为66.5%。脊柱后凸、侧凸手术治疗后平均 Cobb 角明显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柱后凸、侧凸均明显好转,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患者较满意。结论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效果显著,脊柱侧后凸矫形率高,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

  • 四川省东北地区女性宫颈病变与感染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的关系

    作者:邓健康;陈梦岚;郭晓兰

    目的:了解四川省东北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不同基因型感染、多重感染及其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 PCR 和基于反向膜杂交的基因芯片技术对213例女性 HPV 感染者进行 HPV 分型检测,同时检查其宫颈病变程度。结果213例 HPV 感染宫颈病变者按病理结果分为慢性炎症(11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Ⅰ(21例)、CIN Ⅱ(26例)、CIN Ⅲ(28例)和宫颈癌(28例)5组;高危型 HPV 感染以 HPV16、58、33、18为主,低危型 HPV 感染以 HPV11、6为主;宫颈慢性炎症、CINⅠ、CIN Ⅱ、CIN Ⅲ、宫颈癌各组中分别以 HPV11/6/16、HPV16/33、HPV16/6、HPV16/58、HPV16/18感染常见。单纯高危型HPV 感染组与高低危型混合 HPV 感染组在不同宫颈病变程度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1,P<0.01),HPV 单一和混合基因型感染对感染者的宫颈病变程度无影响(χ2=5.74,P>0.05)。结论四川省东北地区女性 HPV16、58、33、18是主要的高危感染型别,HPV16与病变程度明显相关;多重 HPV 感染并不会促进宫颈病变的进展。

  • 血清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胱抑素 C 和清蛋白对大面积心肌梗死的预测价值

    作者:李凯;赵俊莺

    目的:探讨血清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胱抑素 C (CysC)和清蛋白水平对大面积心肌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02例,按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心功能不全和/或心源性休克分为两组:不伴心功能不全和/或心源性休克组63例,伴心功能不全和/或心源性休克组39例。再按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是否大于200 IU /L 分为两组:CK‐MB 峰值大于或等于200 IU /L 病例组(n=58)和 CK‐MB 峰值小于200 IU /L 病例组(n=44)。所有患者入院第2天清晨检测血清 HDAC3、CysC 和清蛋白水平。结果与未发生心功能不全和/或心源性休克组比较,发生心功能不全和/或心源性休克组的患者血清 HDAC3和 CysC 水平显著升高(P<0.01),血清清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 CK‐MB 峰值小于200 IU /L 病例组患者对比,CK‐MB 峰值大于200 IU /L 病例组患者的血清 HDAC3和 CysC 水平显著升高(P <0.01),血清清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血清 HDAC3、CysC 和清蛋白水平对大面积心肌梗死有一定预测价值,有利于判断患者的预后。

  • 重庆地区妇女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及亚型分布

    作者:张海伟;林丁;林昌海;刘预;陈力学;张小华

    目的:研究重庆地区宫颈处于不同健康状态妇女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和亚型分布。方法采集2013年6月到2014年3月到重庆市肿瘤研究所进行 HPV 检查的3118例妇女宫颈细胞样本,进行 HPV DNA 检测,并对其中945例进行 PCR 扩增分型,根据宫颈健康状态进行χ2检验。结果高危型 HPV 总体感染率为27.49%,其中健康体检者为16.35%,宫颈炎患者为24.42%,宫颈瘤变患者为39.87%,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随年龄增加,HPV 感染率升高,但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重庆地区总体以 HPV52(21.97%)型为主,其次为 HPV16(20.00%)和HPV58(14.75%);各组之间,HPV 亚型分布存在差异,健康体检者亚型分布从高到低依次为 HPV52(26.20%)、HPV58(14.30%)和 HPV51(10.70%),宫颈炎患者依次为 HPV52(21.10%)、HPV58(20.00%)和 HPV16(18.90%),而宫颈瘤变患者则为HPV16(29.00%)、HPV52(19.80%)和 HPV58(11.50%)。 HPV 总的多重感染率为5.86%,随着宫颈状态恶化,多重感染率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体检者以合并 HPV52的多重感染为主,而宫颈瘤变患以合并 HPV16为主,宫颈炎患者合并感染的 HPV 亚型无明显区别。结论重庆地区宫颈处于不同健康状态的妇女 HPV 感染率、HPV 亚型分布存在显著差异。

  • 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外科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及临床意义

    作者:孙久君;何朝晖;唐玖宁;车旭东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后行外科治疗的患者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18例动脉瘤破裂后行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的病案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入院时 Hunt‐hess 分级、手术方式等。患者预后情况采用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作为评价标准。先对可能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患者年龄、入院时 Hunt‐hess 分级、高血压、手术方式、CT Fisher 分级、症状性血管痉挛与预后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入院时 Hunt‐hess 分级、症状性血管痉挛、CT Fisher 分级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患者年龄、入院时 Hunt‐hess 分级、症状性血管痉挛、CT Fisher 分级能显著影响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外科治疗患者的预后,重视这些指标的预测价值对降低患者术后病死率和致残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肺微瘤型类癌10例临床特征分析及文献复习

    作者:胡秋芳;杨小东;张娟;黄燕花;吴立雪

    目的:回顾性分析探讨肺微瘤型类癌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病因学。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976年4月至2013年10月确诊的10例肺微瘤型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10例微瘤型类癌患者男3例,女7例,9例伴支气管扩张,1例合并肺腺癌。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以反复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及咯血为主,镜下病理检查均提示有不同程度的炎性反应或纤维组织增生。所有患者均无类癌综合征、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行手术治疗,6例存在肺发育不良,其中1例为微瘤型类癌合并肺隔离症。术后随访5~80个月,8例无复发,其中2例失访。结论对于临床治疗效果欠佳的支气管扩张的中年女性患者,应警惕合并肺微瘤型类癌,积极手术并结合病理检查是适宜的临床决策。

  •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婴儿肝炎综合征及肝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燕琼;秦雪;彭契六;邓燕;王健;谢丽;李泰阶;何雨;李山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婴儿肝炎综合征(IHS)和肝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 PCR对236例 IHS 患儿和对照组健康婴儿行尿 HCMV DNA 检测,并对254例 HCMV 感染阳性的患儿行肝功能回顾性分析。结果236例 IHS 患儿尿 HCMV DNA 阳性率为62.7%(148/236)。 IHS 患儿 HCMV DNA 和 HCMV IgM 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4例 HCMV 感染阳性的患儿肝功能指标: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肽酶(GGT )、总胆汁酸(TBA)、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均高于正常参考范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广西地区 IHS 患儿 HCMV 检出率高,HCMV 是 IHS 的重要病原体,对婴儿肝功能有损害。

  • 壳聚糖创面修复膜凝胶门诊治疗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鲜华;尤婷婷;谭杜勋;赵子雷;郑永达

    目的:观察医用壳聚糖创面修复膜凝门诊治疗Ⅱ度烧伤创面的效果。方法选择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急诊科2012年1~12月烧伤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分为2组:治疗组创面给予医用壳聚糖创面修复膜凝胶治疗,对照组创面常规给予凡士林油纱布包扎治疗。观察两组创面疼痛情况、各时间点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感染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浅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时间,治疗组[(12.9±1.3)d]较对照组[(15.9±2.2)d]缩短(P <0.01);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时间,治疗组[(19.5±1.2)d]较对照组[(24.2±2.6)d]缩短(P<0.01)。各时间点治疗组创面愈合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组疼痛缓解明显,未发生创面感染,无不良反应。结论医用壳聚糖创面修复膜凝胶促进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效果明显。

  • ARDS 患者氧合指数与血管外肺水对预后的评估价值分析

    作者:谭奕东

    目的: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治疗期间氧合指数、血管外肺水(EVLWI)的动态变化,分析其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对该科诊治的91例 ARDS 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所有患者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氧合指数、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按照患者转归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析上述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死亡组(n=69)和存活组(n=22)患者24、48 h 及72 h 的 MAP 、CVP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氧合指数呈动态上升,EVLWI 呈动态降低,而死亡组氧合指数则处于低水平,EVLWI 呈动态升高;两组患者的氧合指数、EVLWI 在48、72 h 差异明显。存活组的 CI 在24~72 h 均较稳定,无明显变化,而死亡组 CI 呈下降趋势,两组患者的 CI 在72 h 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活组患者的氧合指数与 EVLWI 呈明显负相关(r =-0.46,P<0.01),而死亡组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预后较好的患者 EVLWI 与氧合指数具有负相关性,EVLWI 的动态变化可评估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的预后。

  • 染色体核型异常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分型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探讨

    作者:万军;彭志刚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异常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分型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88例 MDS 患者采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采用 G 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结果88例患者中有47例(53.4%)检出染色体核型异常,+8为常见的核型异常,占16.0%(14/88),―5/5q ―属于少见核型,仅占4.5%(4/88)。MDS 各亚型染色体异常核型的检出率分别为: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发育异常(RCMD)50.0%(26/52),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73.1%(19/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亚型总例数及核型异常例数均较少。36例核型正常者中位生存时间43个月,44例核型异常者中位生存时间22个月,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简单核型异常者中位生存时间36个月,复杂核型异常者中位生存时间9个月,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IPSS 染色体预后好、中、差3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0、31、10个月(P<0.01)。结论染色体核型与 MDS 分型关系密切,对 MDS 的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突发性耳聋与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王平;盛迎涛;张小云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的发病轻重程度、疗效与血脂及血液流变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比较22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230耳)的治疗前听阈和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的相关性。根据疗效,将所有样本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回顾性比较两组治疗前的TC 、TG 、HDL‐C 、LDL‐C 、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突发性耳聋的发病轻重程度与 LDL‐C 、血黏比度呈正相关,与 HDL‐C 呈负相关。有效组与无效组入院时 TG 、HDL‐C 、LDL‐C 、血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突发性耳聋的发病轻重程度、疗效与血脂和血液流变学密切相关。

  • AT-Ⅲ活性与 D-D 含量变化在不同程度肝损伤中的应用

    作者:覃乃辉;裴正玲;周达利;秦立;黄慧嫔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肝损伤患者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与 D 二聚体(D‐D)含量变化。方法选取该院肝癌患者100例(A 组),肝硬化患者85例(B 组),慢性肝病患者70例(C 组),健康体检者76例(对照组),全部研究对象均采用发色底物法行 AT‐Ⅲ活性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行 D‐D 含量检测。结果肝癌、肝硬化和慢性肝脏疾病患者 AT‐Ⅲ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D‐D 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肝癌Ⅰ、Ⅱ、Ⅲ期比较,肝癌Ⅳ期 AT‐Ⅲ活性明显降低、D‐D 含量显著增高(P<0.05);肝癌合并肝硬化失代偿或癌栓患者 AT‐Ⅲ活性亦降低、D‐D 含量也显著增高(P <0.05);B 、C组患者 AT‐Ⅲ活性、D‐D 含量与 MELD 积分呈显著相关(r =-0.406,0.378,P<0.05)。结论肝脏损伤程度越重,AT‐Ⅲ活性越低,D‐D 含量越高,对于肝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及判断肝脏损伤程度提供理论基础。

  • 行为干预有效提高滴眼液对视屏终端综合征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渝

    目的:探讨行为干预在视屏终端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240例连续就诊的视频终端综合征患者分为滴眼液治疗组、行为干预组和综合治疗组3个试验组,每组各80例。人工泪液组给予人工泪液对症处理,行为干预组给予正确使用视屏终端的建议,综合治疗组同时给予人工泪液滴眼和行为干预。结果人工泪液组、行为干预组和综合治疗组的治愈率分别为35.0%、20.0%和57.5%,好转率分别为40.0%、35.0%和32.5%。综合治疗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人工泪液和行为干预组(χ2=34.35,P<0.01)。行为干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人工泪液治疗组(χ2=12.43,P=0.002)。结论单纯人工泪液治疗和行为干预可以有效缓解视屏终端综合征临床症状,但对青少年视屏终端综合征患者,行为干预更为重要。

  • 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相关因素分析及营养支持治疗时机对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

    作者:刘睿;于东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以及营养支持治疗的时机选择对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该院收治的92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性别、年龄、术前创伤严重度(ISS)评分、术前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受伤时间、并发症等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研究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术后生存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按照治疗时机分为早期组(术后24 h 内)和延迟组(手术24 h 后)各39例,对两组患者的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伴有基础性疾病、GCS 评分低、ISS 评分高、受伤时间长、合并有休克等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 ISS 评分高、GCS 评分低、受伤时间长、休克是导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营养支持治疗后两组患者主要并发症为感染,其中早期组和延迟组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5,P =0.713);两组患者感染持续时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1.334,P=0.093)。结论 ISS 评分高、GCS 评分低、受伤时间长、休克是导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何时给予患者营养支持需要根据患者病情而定,而不应该一味地强调在24 h 内进行。

  • 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及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作者:周述芝;宋丽;刘雪茹;伍佳莉;王晓斌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及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分为2组,右美托咪定组(D 组)和对照组(C 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即刻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5μg/kg 和等容量生理盐水。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在术前及术后24 h 采用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40)评估恢复情况。记录麻醉诱导前、拔管时、拔管后5 min 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拔管后30 min 及术后24 h 的觉模拟评分(VAS 评分),麻醉恢复期躁动发生率及拔管时间,追加芬太尼的例数等。结果术后24 h ,D 组患者 QoR‐40评分、情绪状态评分以及身体舒适度评分均高于 C组(P<0.05)。与 C 组比较,D 组拔管时、拔管后5 min 的 MAP 降低,HR 明显减慢(P<0.05)。 D 组拔管后30 min 时 VAS 评分明显低于 C 组(P<0.05)。 C 组躁动率明显高于 D 组(P<0.05)。两组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D 组患者恢复期追加芬太尼例数明显少于 C 组。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改善全身麻醉患者术后第1天的恢复质量,减少恢复期躁动,稳定血流动力学。

  • 首次孕检空腹血糖在妊娠期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周畅;王亚南

    目的:探讨首次孕检空腹血糖在诊断妊娠期糖尿病(GDM )中的价值。方法1018例孕妇在确诊妊娠后首次孕检(孕12~13周)检测空腹血糖(FBG),孕24~28周行75 g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检测。结果1018例孕妇首次孕检 FBG为(4.62±0.54)mmol/L 。其中确诊为 GDM 198例(19.4%),GDM 孕妇首次孕检空腹血糖为(5.05±0.62)mmol/L 。当首次孕检 FBG 为5.60 mmol/L 以上时,诊断 GDM 的特异性为0.99以上。结论应重视首次孕检 FBG >5.60 mmol/L 的 GDM 高风险孕妇群,加以医学指导和生活干预,减少不良妊娠结局。

  • 血清降钙素原和脓毒症患者病原学感染的关系分析

    作者:李华;申亚晖;任冬冬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 )和脓毒症患者病原学感染的关系。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河南省中医院收治的100例脓毒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不同病原学感染患者的血清 PCT 含量,并对血清 PCT 质量浓度与细菌学培养结果及入院时血清 PCT 质量浓度与入院7 d 预后等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细菌感染患者的 PCT 质量浓度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患者(P<0.05)。细菌感染患者的 PCT 质量浓度对入院7 d 的病死率存在显著的预测效能(P <0.05)。PCT 质量浓度大于2.0 ng /mL 与阳性细菌学培养结果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 PCT 质量浓度能够有效预测细菌感染导致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状况,PCT 质量浓度联合细菌学培养结果可为细菌感染引起的脓毒症提供鉴别依据。

  • 胺碘酮联合 RAS 抑制剂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研究

    作者:裴芳;黄骥;黄婕;唐素琼;李邦翅;裴华;王华民

    目的:分析胺碘酮联合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抑制剂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入选210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每组70例,分别为胺碘酮治疗组(胺磺酮组)、胺碘酮联合坎地沙坦酯治疗组(坎地沙坦酯组)以及胺碘酮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治疗组(依那普利组),治疗随访2年,比较3组患者的房颤复发率、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大小以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1年,胺碘酮组的左心房内径较治疗前明显增大(P <0.05),胺碘酮组分别与坎地沙坦酯组、依那普利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年,胺碘酮组的左心房内径较治疗前明显增大(P<0.05),胺碘酮组分别与坎地沙坦酯组、依那普利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1年、2年后,胺碘酮组的房颤复发率分别为40.91%(27/66)、45.45%(30/66)、53.03%(35/66),坎地沙坦酯组的房颤复发率17.19%(11/64)、20.31%(13/64)、25%(16/64),依那普利组的房颤复发率16.67%(10/60)、20%(12/60)、25%(15/60),胺碘酮组分别与坎地沙坦酯组、依那普利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坎地沙坦酯组与依那普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坎地沙坦酯或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在房颤复发率及防治左心房内径增大方面二者无明显差异,但明显优于单用胺碘酮。

  • 超声心动图对右室流出道狭窄的术前诊断价值

    作者:赵香芝;陈红生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术前诊断右室流出道狭窄的意义及超声检查技巧。方法收集2008年10月至2012年8月在该院行手术治疗的单纯右室流出道狭窄及合并室间隔缺损病例34例,每例患者均在术前进行详尽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确定右室流出道狭窄的解剖部位、狭窄程度及范围,确定是否合并有室间隔缺损,并详细描述缺损情况及合并的血流动力学异常。追踪随访手术结果,与超声所见对照,总结超声检查的经验技巧。结果超声诊断单纯右室流出道狭窄3例,右室流出道狭窄合并室间隔缺损31例,与手术结果所显示的右室流出道狭窄的部位及范围基本相符,左室流出道狭窄部位及范围与超声描述基本一致。其中,超声心动图漏诊 VSD 1例,误诊 VSD 1例。结论超声心动图能较准确地诊断单纯右室流出道狭窄及合并室间隔缺损,是术前诊断的首选检查,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 豚鼠乳鼠心房肌细胞体外培养的探讨

    作者:吴蔚;佡剑非;王晓萍;邵冰

    目的:探讨豚鼠乳鼠心房肌细胞培养的条件和方法。方法取1~2 d 龄豚鼠乳鼠的心房肌,用0.06%的胰蛋白酶消化1次,再用0.08%Ⅱ型胶原酶重复消化4次,并采用前2次、后2次和前后4次消化后的细胞分别培养法,观察3者对心房肌细胞产量、存活率、搏动率及纯化率的影响。结果3种培养法都得到可观的心房肌细胞数量和较高的存活率、搏动率及纯化率,特别是后2次消化后的细胞培养法。结论应用0.06%的胰蛋白酶消化1次和0.08%Ⅱ型胶原酶重复消化4次,可以分离出数量较多、状态良好的心房肌细胞。

  • 法舒地尔提高猪缺血诱导心脏死亡供者心保存效果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伟民;李峰;黄达德;陈文广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对缺血诱导的心脏死亡供者(DCD)猪心的保护机制及效果。方法将16只家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只。实验组:正中切口开胸,主动脉根部放血诱导供心停跳,继续热缺血25 min ,主动脉根部灌注含法舒地尔的冷 stanford 心肌保护液;切取供心,固定在 langendorff 离体灌注装置上,氧合温血持续灌注和平衡;含法舒地尔的冷 stanford 液冷浸浴原位保存2 h ;之后重新氧合温血持续复灌,心脏复跳,观察1 h 结束实验;对照组:整个实验过程中不使用法舒地尔,其余同实验组。在不同时间点测定两组心脏血流动力学(LVEDP 、LVPDP 、± dp/dt)、心肌酶、心肌梗死量、心肌组织含水量,观察心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所有供心均能正常复跳。供心在缺血前、平衡后,两组心脏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冠状动脉流量、心肌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供心保存结束后复灌30 min 、复灌60 min ,实验组心功能和冠状动脉流量的恢复,优于对照组;心肌酶的漏出量、心肌梗死量、心肌组织含水量,实验组少于对照组;电镜下,实验组心肌纤维排列有序,闰盘、Z 带清晰可见,肌原纤维间有杆状线粒体、丰富糖原颗粒,线粒体均匀排列;对照组细胞核椭圆形、不规则形,核膜清晰,肌纤维排列正常,闰盘、Z 带欠清晰,线粒体轻度肿胀,部分嵴溶解,糖原颗粒减少。结论缺血诱导的猪 DCD 心,常温下缺血25 min ,体外灌注可以复苏;法舒地尔添加到stanford 液中,能减轻缺血诱导的猪 DCD 心 I‐R 损伤,提高该类供心保存效果。

  • 坎地沙坦抑制内毒素诱导的 VSM Cs 炎症因子释放的作用研究

    作者:于新辉;闫超;孟哲

    目的:研究坎地沙坦对内毒素(LPS)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炎症因子释放的影响,探讨 Toll 样受体4(TLR4)介导的信号通路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大鼠 VSMCs ,四甲基偶氮唑蓝(M TT )法测定不同浓度坎地沙坦对 VSMCs 活性的影响。将细胞分为5组:A 组(对照组)、B 组(LPS 干预组)、C 组(LPS +10-7 mol/L 坎地沙坦)、D 组(LPS +10-6 mol/L 坎地沙坦)和 E 组(LPS +10-5 mol/L 坎地沙坦)。实时定量 PCR 和 Western blot 测定各组细胞 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 mRNA 和蛋白的表达、NF‐κB(p65)的核转位水平;ELISA 测定各组细胞上清液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泌水平;DCFH‐DA 氧化法测定细胞内活性氧(iROS)含量。使用 TLR4阻滞剂 TLR4抗体、NADPH 氧化酶阻滞剂二联苯基碘(DPI)、NF‐κB 阻滞剂 PDTC 或坎地沙坦与阻滞剂联用预处理细胞,ELISA 法测定 IL‐1β和 TNF‐α分泌水平。结果坎地沙坦在10-8~10-3 mol/L 浓度范围内对 VSMCs 活性没有显著影响。同对照组相比,坎地沙坦可以有效抑制 LPS 诱导VSMCs IL‐1β和 TNF‐α的释放,减少 TLR4、Myd88 mRNA 和蛋白的表达以及 iROS 的生成,抑制 NF‐κB(p65)的核转位,并具有剂量依赖性。 TLR4抗体、DPI 、PDTC 均能有效地抑制 LPS 诱导的炎症因子释放,坎地沙坦与阻滞剂联用显示出更强的抗炎作用。结论坎地沙坦能够减少 LPS 诱导的 VSMCs 炎症因子 IL‐1β和 TNF‐α的分泌,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 TLR4/Myd88‐iROS‐NF‐κB 信号通路而实现的。

  • 泡沫硬化剂聚桂醇在囊肿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作者:常俊杰(综述);周军;艾婷(审校)

    硬化剂的种类繁多,按性状可分为液体硬化剂和泡沫硬化剂;按用途可分为消毒类、血管类、抗生素类、抗肿瘤类、激素类等[1]。不同的硬化剂适应证不同,疗效和不良反应也不一样。据文献报道,泡沫硬化剂疗效比液体硬化剂好[2]。泡沫硬化剂是将具有表面活性的液态溶液与气体混合后制成的一类液气混合物,通常用于血管扩张性疾病,如静脉曲张、毛细血管扩张等,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少,已得到国内外学者公认[3]。它们具备良好的起泡性,形成的泡沫团增加了其与病变的接触面积,可以达到用量少而疗效高的目的。随着人们对泡沫硬化剂的认识逐渐加深和临床的不断尝试,其临床应用也逐渐有扩大的趋势。20世纪80年代,已有人尝试将硬化剂(如无水乙醇)应用于囊肿性疾病的介入治疗中[4],现如今国内外使用较多的泡沫硬化剂为聚桂醇,本文就聚桂醇在硬化治疗囊肿性疾病中的应用现状作如下综述。

  • 肺部局灶性磨玻璃影的研究进展

    作者:蒋玲玉(综述);秦志强(审校)

    随着社会进步、多层螺旋 CT 临床应用,肺部结节检出率明显上升。临床中多数肺部恶性结节发现时已有转移,2011年统计数据显示肺癌5年生存率仅16%[1]。而肺部局灶性磨玻璃影(focal ground glass opacity ,fGGO)是肺结节表现之一。如何准确鉴别 fGGO 良恶性,避免良性不必要手术及争取恶性早期治疗,仍是 fGGO 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 脑创伤营养支持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雷(综述);梁平(审校)

    脑创伤后机体处于高代谢、高分解状态,此时充足的营养支持对于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至关重要。然而脑创伤后营养支持的时间、途径、配方等选择不恰当,则可能引起营养支持相关的并发症或加重继发性脑损伤。本文将就脑创伤与机体代谢的相互影响及其营养支持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1+2”教学模式认知现况调查

    作者:张芹;陈刚

    “1+2”教学模式即高职高专医学生第1年在学校,第2、3年到医院,由医务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该模式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考试合格率、就业率与经典的“2+1”教学模式相比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操作性[1]。九龙坡区第一人民医院自2009年承担“1+2”教学模式任务以来,教学计划、实施与学校同步,学生成绩分布、就业率无差异。学生、兼职教师“1+2”教学模式认知现状影响教学效果,为明确情况、探讨可能影响因素,作者做了大量工作,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 病理学在“五个场景”教学模式的应用与体会

    作者:封玉玲;陈杰;胡玲;周海红;李晶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依据《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卫生事业“加快面向农村”的导向,高职高专医学教育要求有牢固的基础科学理论和相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又要求有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职业能力,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单元教学时间里融为一体。重点要面对基层、社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1],作者在病理学教学中提出了“五个场景”教学模式。它是以“做”为主的课程整合模式,课程能力目标是突出“先会做”这一实践能力培养,然后才是“后懂理”理论知识跟进。

  • 分时段办理出院结账手续的成效分析

    作者:李乐波;张胜利;徐建红

    “提高公立医院服务水平”是当前我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乃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国务院《“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明确指出:“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开展医院管理服务创新,优化服务模式和服务流程,方便群众就医”。为此,本院适时推出分时段办理出院结账手续服务,旨在方便患者及其家属、减少排队等候时间[1]。在实践运用的基础上,本文探讨分时段办理出院结账手续与传统方式的结算复杂程度,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比较二者的流程改造成效,为相关管理者提供参考。

  • 我国医疗支援县级医院的机制及策略研究

    作者:肖政;汪成琼;廖蓉蓉;王飞;徐冬尽;赵静;苟强;余昌胤;舒涛;毕路佳

    医疗支援为医疗卫生改革重要项目,西部县级医院硬件及软件配置薄弱,难以满足县域群众医疗保障需求,如何提高其服务能力成为当前重要课题。本研究系统评价医疗支援县级医院相关文献,深入分析医疗支援措施、内容及效果评价等,为构建科学医疗支援运行机制及政策提供证据。

  • 重庆市九龙坡区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管理模式的探讨

    作者:张萍;何坪;沈星亮;张磊;蓝代礼;何春玲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要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标准的、终大致均等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1]。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对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改革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5]。
      影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公共卫生经费的支付方式,这也成为卫生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研究的重要问题。支付方式(卫生经费是补供方还是补需方)不仅直接影响着卫生机构和卫生工作者的供给行为,还对费用的控制、资源配置、服务质量,以及卫生服务过程中的效率公平产生明显的导向或制约作用。

  • 采血前端征询“窗口期”概念知晓度调查及教育策略

    作者:鞠庆;衡行鱼;黄霞

    目前国内大部分血液中心已经开展了核酸技术检测(nue‐ leic acid test ,NAT ),检测病毒的 RNA 或 DNA 。研究表明,混合血液样本 NAT 检测可将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平均窗口期缩短为9、59 d 和11 d[1‐2]。不过,病毒的窗口期始终还是存在,通过教育宣传等手段让高危行为者认识到进行自查和排除的重要性,仍是前端征询的重要环节。

  • 多途径反歧视干预模式在艾滋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作者:王红红;李贞贞;吴小花;阮叶;罗军飞

    中国在联大特别会议2010年国家进展报告中估计我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人数为74万左右[1],但是近两年我国累计报告的 HIV/AIDS 只有22~32万例[2],尚有4万多的 HIV /AIDS 人群未进行检测和治疗,其中重要的原因是艾滋病相关羞辱和歧视的存在。来自于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羞辱和歧视使 HIV /AIDS 人群失去了经济和情感支持,不能公平享有医疗卫生服务,被迫失业,普遍存在焦虑、抑郁,内疚或负罪感,自杀倾向和自杀病死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3‐6],这不仅使 HIV/AIDS 人群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受到很大的影响,而且也成为社会综合防治艾滋病的重大障碍。在我国,艾滋病相关羞辱和歧视的干预措施集中在通过大众传媒、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等提高人们的知识,增加大众对 HIV/AIDS 人群的可接受程度[7]。这些干预措施在短时期内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研究发现,单纯的宣传教育并不能完全改善人们对 HIV /AIDS 人群的歧视态度,对他们生活质量的影响也很小[8]。国外对艾滋病相关羞辱和歧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索如何降低 HIV/AIDS 人群感知到的羞辱和歧视,于是,强调感染者积极参与的干预项目是以后研究工作的重点。本研究以患者为中心,融合中国传统的家庭文化理念,建立以家庭为基础的艾滋病反歧视干预模式,为进一步开展社区艾滋病反歧视干预活动提供研究基础。

  • 临床护理人员有效倾听能力他评量表的构建研究

    作者:李燕萍;张绍蓉

    有效倾听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一种沟通交流技巧[1],是一种对说话者积极关注的有效行为,占据了整个沟通时间的45%[2]。有效倾听帮助护理人员从整体上去了解患者,与患者产生共鸣,达成共识,增进医护患之间的友谊和信任[3‐4],终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建设型伙伴式合作性关系,以促进患者的健康[5]。目前关于有效倾听的研究主要是集中与大量自评量表的研究,如信效度较高的 Parsell 等[6]的有效沟通态度的量表,霍德盖茨的倾听能力测验量表等[7],自评量表往往不能客服被测评者的主观性,不能避免部分作答者的不重视性造成的结果的失真。此外 Fassaert 等[8]提出的有效倾听观察测量的工具ALOS‐global ,这一量表主要用于医生对患者的病情咨询时使用。尚未发现公开发表的用于评价临床护理人员有效倾听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此,本研究在理论构建的基础上,对护士的有效倾听能力经过系列研究,编制出了临床护理人员有效倾听能力测评量表,旨在分析有效倾听能力的核心构成要素及其指标评价体系,通过将定性的倾听技能进行定量分析,构建信效度较高的临床护理人员有效倾听能力指标评价体系,指导护理人员有效倾听能力的培训及考核,以不断提高临床护理人员主动有效倾听能力,促进其和患方的有效沟通,改善护患关系。

  • 电子健康教育路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何琨;袁美锦;余立强;杨东东;武雪亮

    健康教育是有组织、有计划地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患者了解并掌握健康知识,树立健康观念,改善患者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1]。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趋势,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以其效果理想、可靠、手术风险小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同[2‐3]。患者入院后给予相关健康知识的宣教能够增加其对疾病的认知,加强自我保健意识[4‐5],而且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因此,属于非常重要的环节。对此,本研究结合本院的多种健康宣教途径和形式,综合制订了健康教育路径表,并结合护理电子工作站将其电子化,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健康宣教质量,改善了护患关系。

  • 张家口农村地区乙型肝炎防治现状及对策

    作者:王俊明;赵永利;卢志红;葛丽平;王剑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的乙型肝炎防治现状,分析防治策略中的不足,探索相应的应对措施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张家口农村地区抽取6个自然农村的居民为研究对象,检测静脉血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按照人群居住地距离城镇的远近程度分为两组,比较不同年龄段居民中 HBsAg 和抗‐HBs 分布的差异,以分析年龄、公共卫生条件对乙型肝炎病毒(HBV)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 HBsAg 阳性率平均为5.92%,抗‐HBs 阳性率平均为33.73%,随着年龄的增长,HBsAg 阳性率呈升高趋势,抗‐HBs 阳性率呈下降趋势;距城镇近的15岁以下(不含15岁)人群抗‐HBs 阳性率要高于距城镇远的人群。结论需要对农村地区加大财政、人力等方面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改善农村地区以计划免疫为主的公共卫生条件,扩大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人群的范围,加强 HBV 危害及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和乙型肝炎疫苗24 h 及时接种率,对 HBsAg 阳性的孕妇做好免疫阻断,预防在婴幼儿喂养过程中的 HBV 传播。

  • 重庆市杨家坪地区糖尿病患者社区管理现状调查分析

    作者:刘红娟;陈兵;晏丕军;郑万平

    目的:通过对社区糖尿病规范管理现状进行客观调查,了解社区糖尿病管理的实际情况,对糖尿病管理中的常见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寻找解决社区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的方法。方法采取入户面对面调查的方式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用药情况、生活方式等资料并加以整理,并对相关指标行χ2分析。结果相对于初中以下学历、家庭月收入小于3000元患者,初中以上学历、家庭月收入大于等于3000元的糖尿病患者在用药情况、饮食、运动、血糖监测、糖尿病相关知识等方便具有较好的糖尿病管理效果。结论患者的学历、经济水平等在患者对糖尿病的态度、用药情况、饮食、运动、血糖监测、糖尿病相关知识等具有影响作用。

  • 右美托咪定联合远程缺血后处理增强脑保护效应的研究

    作者:李刚;王袁;赵娇妹;吴刚明;欧册华;魏继承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DEX)联合肢体远程缺血后处理对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健康雄性成年 SD 大鼠分为4组:对照组(C 组)、远程缺血后处理组(R 组)、DEX 后处理组(D 组)和联合处理组(R/D 组)。采用大脑中动脉阻断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C 组作大脑中动脉阻闭模型,分离左股动脉但不予阻断;R 组脑缺血120 min ,恢复再灌注前予以左股动脉钳夹10 min 、再灌注10 min 共3个循环;D 组恢复再灌注前15 min 腹腔注射盐酸右美托咪定3μg/kg ;R/D 组联合上述两种处理方法。各组于再灌注24 h 作 Longa 神经功能评分,再灌注48 h 处死大鼠,测定脑梗死容积。结果再灌注24 h D 、R 、R/D 组神经功能评分均优于 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再灌注48 h 大鼠脑梗死容积百分比 D 、R 、R/D 组均较 C 组显著降低(均 P<0.01);R/D 组与 R 组比较,梗死区体积百分比显著降低(P<0.01);R/D 组与 D 组比较,梗死区体积百分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和肢体远程缺血后处理都可以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二者联合应用能更显著地减小脑梗死容积,具有协同保护效应。

  • 灯盏花素在不同时间点对 HepG2肝细胞 TG含量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作者:阳琰;高琳;邓华聪;晏永慧;李显文;王小英;廖鑫;张晗;陈其荣;王茜

    目的:通过观察灯盏花素在不同时间点对 HepG2肝细胞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载脂蛋白A5(apoA5)表达和三酰甘油(TG)含量的影响,旨在初步探讨灯盏花素与 PPAR‐α、apoA5、TG 之间的时间依赖关系,为进一步探索灯盏花素调节 TG 代谢的具体机制奠定一定的基础。方法在前期实验基础上选取100 mmol/L 灯盏花素,处理 HepG2细胞不同时间点:(1)0 h(空白对照)组;(2)6 h 组;(3)12 h 组;(4)24 h 组;(5)36 h 组;(6)48 h 组;检测各组细胞内 PPAR‐α、apoA5基因、蛋白表达水平和 TG 含量。结果灯盏花素可升高 HepG2细胞内 PPAR‐α、apoA5表达,降低 TG 含量(P<0.05),并呈时间依赖性。结论灯盏花素能降低肝细胞内 TG 含量,其机制可能通过使 PPAR‐α表达水平增加,从而增加 apoA5表达水平而实现的。

  • 先天性心脏病继发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活检研究

    作者:黄景彬;梁健;赵晓芳;杜茗;朱耀斌;刘迎龙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继发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小动脉病变的性质。方法先天性心脏病继发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均通过诊断性治疗选择后行根治性手术(n=49)。在心脏手术中取肺组织活检,用 Heath‐Edwards(H‐E)法分级,进行量化分析,计算肺小动脉中膜面积百分比,中膜厚度百分比和肺小动脉密度。结果诊断性治疗后患者经皮血氧饱和度明显提高(P<0.01),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平均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明显下降(P<0.01)。38例(77.6%)为 H‐E Ⅰ级,5例(10.2%) H‐E Ⅱ级,4例(8.2%)H‐E Ⅲ级,2例(4%)H‐E Ⅳ级伴丛样病变。随访结果表明 H‐E Ⅳ级伴丛样病变患者肺血管病仍可逆。结论通过诊断性治疗选择先天性心脏病继发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血管病通常是可逆的,仍可行根治术。

  • 18F-FDG 显像剂不同静脉注射法在 PET/CT 检查中的效果比较

    作者:刘安敏;陈枫;朱艳;陈跃

    目的:对比研究 PET /CT 检查时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显像剂3种不同静脉注射法的穿刺成功率、药物注射残留量及工作人员射线接触时间的差异及意义。方法将240例 PET /CT 检查患者分为 A 、B 、C 3组,每组各80例,分别用传统直接注射法、留置针注射法和头皮静脉针连接注射器(留置气泡)注射法进行注射,比较各组穿刺给药成功率、药物残留量、工作人员接触放射性药物时间,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头皮静脉针连接注射器(留置气泡)注射法和留置针注射法比传统直接注射法穿刺成功率高、工作人员接触放射性药物时间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头皮静脉针连接注射器(留置气泡)注射法比留置针注射法和传统直接注射法注射器内放射性药物残留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皮静脉针连接注射器(留置气泡)注射法显著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少了放射性药物残留,同时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射线接触时间,该方法在核素注射时具有优势。

  • 改良掺食法建立苯巴比妥成瘾大鼠模型

    作者:韩彬;王国俊;傅萍;叶云

    目的:研究用掺食法建立苯巴比妥成瘾大鼠模型的方法。方法选用大鼠为实验动物,采用掺食法造模,苯巴比妥起始剂量75 mg/kg ,逐日递增剂量,经45 d ,模型分别采用文献报道的催促戒断法及自然戒断法加以检验,判断造模是否成功。结果掺食法催促戒断组的惊厥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掺食法自然戒断组的戒断症状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个戒断组的体质量减轻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造模组脑切片显示明显的细胞凋亡改变。结论掺食法建立苯巴比妥成瘾大鼠模型简单可行。

  • 兔腹主动脉粥样斑块的建立与超声评价

    作者:张勇;陆永萍;周虹;袁媛;汤跃跃;刘蕊;李云燕;徐丽荣

    目的:制备兔腹主动脉粥样斑块模型,并使用超声监测其形成过程。方法使用高脂饲养法对60只日本雄性大白兔进行喂养(模型组,死亡6只),超声监测其腹主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过程,并与20只正常兔对照(正常组),终通过病理证实。结果模型组52只兔腹主动脉粥样斑块模型制备成功,腹主动脉内中膜复合体厚度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高脂饮食是进行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制备的有效方法,动脉粥样硬化以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为典型特征,高频超声能很好地评价兔腹主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过程及情况。

重庆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04 06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